APP下载

雨课堂在园林树木学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应用

2020-03-16刘雪凝马川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雨课堂教学改革

刘雪凝 马川

摘要    在分析长江师范学院园林树木学课程的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重构课程大纲优化教学内容、引入雨课堂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改革考评方法等方面的探索,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    雨课堂;园林树木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2-0239-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园林树木学是园林和园艺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该课程是以园林绿地所应用的各类木本植物为对象,系统研究其形态特征、系统分类、生态习性、生产繁殖、栽培养护及园林应用等的应用型学科[1]。由于课程学时有限,且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学生普遍存在畏难情绪严重、学习效果不好等问题。本文以毕业生回访和用人单位调研为基础,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同时更新教学手段,以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园林专业人才的目的。

1    课程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脱节,不能满足本校教学需求

目前,理论课教学所选用的主流教材可分为侧重研究形态与分类的园林树木学和侧重讲授栽培养护的园林树木栽培学两类。而本校园林、园艺专业仅开设有园林树木学一门课程,如何在有限的学时中平衡教学内容并突出本校教学特色,是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同时,由于教材的出版具有一定周期性,备选教材普遍存在内容更新缓慢、对新生事物缺乏体现的现象。学生很难直接从课本上获取前沿性知识,导致就业后与行业现状严重脱节,出现“学不能致用”的现象。

相较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问题更加突出。前期课程所开设实验项目全部为教师指定,且多为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如树木形态观察、树木识别等,既无法让学生根据自己兴趣进行选择,也不能对其实践技能和专业素质进一步提升,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

1.2    教学手段落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这种模式虽然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组织教学和调控教学过程,但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及个性化需求。学生在课堂上缺乏自主性,处于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地位,严重阻碍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完成。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网络终端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资讯的获取方式更加多元化,传统课堂显得更加缺乏生气。

1.3    考评制度不合理,考核形式单一

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考核目标过于简单[2],平时成绩来源于出勤、平时作业和期中考试,期末成绩仅以一张试卷定高下,加之期末考核内容多来源于指定教材或者课堂笔记,学生仅需要考前突击便可以通过考试,并未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也无法全面评估学生各阶段的学习进展情况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教学改革探索

2.1    修订教学大纲,优化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

通过对毕业生的回访和对用人单位的调研发现,70%以上的学生或单位领导认为园林树木学与将来工作关系密切,但是存在与生产实际脱节、实践环节不足、教学内容不全面等问题。在对调研结果进行综合考虑的基础上,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布局,结合本校教学的实际需求,课题组对课程大纲进行重构,重新分配48学时的教学内容,将园林树木基础知识和各论讲授时间由20学时调整至12学时,提高园林树木选择与配植的学时数至6学时,增加6学时讲授园林树木繁育相关的教学内容。同时,结合专业见习,更新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对行业的认知度,让学生充分了解行业前沿知识。

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學习能力,实验教学开设多个并行实验项目供其选择,如早春开花树种花期观察和春色叶树种物候期观察等。同时,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如城市广场绿地树木配植情况调查、居住区绿地树木配植情况调查等,鼓励学生自由结组完成实验报告,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改变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采用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与学堂在线共同研发的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辅助教学,将传统学习活动与移动互联学习活动充分结合[3]。

教师课前推送课件及网络资料,并根据章节重难点布置思考题,督促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预习。课上引导学生针对课前的思考题进行讨论,并根据讨论结果计分,同时通过分散的知识点小测验实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课后针对课堂学习效果的反馈,调整下次课程的讲授进度,对大部分学生标记“不懂”的内容进行答疑。

2.3    改革考评制度,丰富考核形式

摒除教材或讲义知识点重现的考核模式,改革狭隘的“一张试卷定高下”的考评方法,丰富平时成绩的组成形式,将“70%期末卷面成绩+30%平时成绩(30%出勤+30%作业+40%期中考试)=课程最终成绩的考核方式”改为“40%期末卷面成绩+60%平时成绩(20%课堂表现+10%作业+50%实验成绩+10%出勤+10%期中考试)=课程最终成绩”。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有效利用雨课堂中灵活的答题形式,增加课程过程考核,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在实验成绩的计算中,不断弱化实验报告成绩所占比重,加大实验项目汇报答辩成绩所占比重,采用实验成绩=实验态度(20%)+实验报告(30%)+综合性实验汇报答辩成绩(50%)的计算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通过改革,最终形成出勤、课堂表现、作业质量、实验效果和项目完成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使教学导向从“为应试而学”向培养“综合素质、创新能力”转变。

通过上述的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有效改善了教学效果,进而培养出更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4-5]。

3    参考文献

[1] 田治国,杨艳.“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J].中国林业教育,2015,33(3),43-45.

[2] 罗建让,刘雅莉.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40):109.

[3] 王帅国.雨课堂: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工具[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5):26-32.

[4] 石佰丽.浅析“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园艺文摘,2014(8):215-216.

[5] 刘晓捷.园林工程专业“园林树木学”教学改革初探[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34(12):117-119.

猜你喜欢

雨课堂教学改革
“雨课堂”在大学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雨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
提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雨课堂在经管类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微应用
雨课堂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