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PS视角下的数学探究设计策略分析

2020-03-08于汉昌冯畅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数学探究设计策略

于汉昌 冯畅

【摘要】合作问题解决(CPS)作为教育和工作中使用的关键和必备技能,应重视该项能力的发展和养成,CPS融入数学探究是培养学生CPS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CPS能力的培养应当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本文基于CPS视角探析数学探究的设计策略,期望对教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合作问题解决(CPS);数学探究;设计策略

合作问题解决是“个体有效参与由两名或两名以上成员组成的团队,通过达成共识,寻找解决方案,汇集成员的知识技能并积极行动得到解决方案,得以解决问题的能力”[1].数学探究中融入CPS有效地促进了学生CPS能力的培养,因此,数学探究的设计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数学探究中应适度增加合作问题解决的内容

《课标(实验)》在数学探究的“说明与建议”中提出“可以通过小组报告、班级报告、答辩会等方式交流探究成果”[2].数学探究的设置众说纷纭,但我们也不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追求CPS的呈现,CPS的融入应考虑知识内容的适切性.“教学中需要根据特定的教育情境和时机选择相对适切的模式”[3],有的问题适合学生之间通过合作解决,有的问题则不适合而应由学生独立思考,所以学生合作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必须把握合适的契机.例如,在学习“统计与概率”知识领域时,需要学生去进行实际的调查和统计数据,故应加强CPS的融入,加强合作和问题解决的联系,在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基础上,让学生树立合作问题解决的意识,具备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学习“空间几何”相关知识时应加强学生个人层面空间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头脑中留下对图形特征和性质的深刻印象,加强学生个人问题解决的能力,所以CPS在这一知识领域的融入须适切.

二、教师教学应注重数学探究,落实CPS能力的培养

教师的教学不仅能够传授知识,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技能.合作问题解决能力是社会生存发展的必备技能,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都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所以合作精神的培养也显得尤为重要.数学探究的设置恰如其分地使这种能力和精神的培养搬到课堂,是培养学生CPS能力的真正途径.所谓“探究”就是让学生走出理论的桎梏,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教科书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经历数学探究,体会合作的本质作用,使学生具备活动经验,理解合作问题解决的真正内涵.例如,在学生学习“随机事件的概率”时,应该让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设置数学探究活动,分组进行探究,教师应对探究的时间有所限制,让3名学生为一组,每个小组分有一个不透明的袋子,袋中装有大小相同的不同颜色的小球,给予学生各种问题,通过球的取放来验证随机事件产生的合理性,这一过程中小组成员间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合作,在交流中使得问题得到解决,学生之间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深化,让学生体验到合作问题解决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针对课程应建立CPS能力的评价制度,相关课程纳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中来,建立考试制度,并将CPS能力的考核结果列入班集体评优的参考项目.

三、基于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合作问题解决能力

合作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方法并非是众口一词的,学校应结合本校的实际,充分调动教师在编制校本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参考专家、社会、家长的意见形成一套具有实用价值的课程体系.一方面,加强教师培训,让教师领悟到合作问题解决的本质,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之间集思广益,研发合作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方案,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另一方面,形成教育合力,广泛听取家长、社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对学生一致的影响.合作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不应只是束缚于数学单一的领域,应该体现相关课程的联动,从而达到相关学科的融通.关于CPS的校本课程应当以“活动”的形式开展,搭建活动框架,“维持一个能创造互信、允许冒险及具有实验性、创造性和正面的”活动氛围[4],摆脱课堂教学的单一培养途径,让学生在游戏或者活動的进行中享受师生、生生间的合作共赢,力求经由校本课程造就学生合作问题解决的本领.

四、教科书中应呈现显性的CPS文本

教科书作为教学活动的参考,应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关键的指导作用,在教科书编制的过程中应充分体现课程目标的理念.目前的数学课堂还在循规蹈矩,一味地彰显师生之间的单向传递,教学方法单一,只注重价值训练而忽视能力的培养,对探究性的重视不够,或是交由学生自行处理,教师不能引领学生进行能力的训练,对合作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所以在教科书的编制过程中须有意识地设置多元化的数学探究,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去发现知识、获得知识,避免乏味单一的展现数学的学习过程.

五、总 结

为展现《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新发展目标,对数学探究栏目中合作解决问题的要求应给予明确的文本表述,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起到引领作用,提供参考性的建议和提示,使教师明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需要达到的发展目标,实现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的并行发展.

【参考文献】

[1]OECD.The PISA2015 Draft Collaborative Problem Solving Framework[EB/OL].http:∥www.oecd.org/pisa,2013-09-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王宽明.“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基础教育,2016(1):33-40.

[4]王宽明,吕传汉,游泰杰.数学教育中“教思考”的探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3):43-47.

猜你喜欢

数学探究设计策略
注重数学探究 演绎精彩课堂
几何画板平台上的问题探究设计与适时介入策略研究
几何画板平台上的问题探究设计与适时介入策略研究
浅谈农村普通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教具、学具在数学探究中的有效应用
浅议郊野公园对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决定企业品牌形象
大连智慧旅游平台UI浪漫设计研究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