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贴敷配合八段锦治疗寒湿型非特异型下背痛的临床观察

2020-03-06齐敬东任贺堂王继扬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1期
关键词:背痛八段锦腰痛

齐敬东,丁 雯,任贺堂,关 涛,王继扬

(山东省聊城市中医医院,山东 聊城252000)

非特异性下背痛是指不能归因于某种已知特定病变(如感染、肿瘤、骨质疏松症、骨折、结构畸形、炎症性疾病、神经根综合征或马尾综合征)的下背痛,属于中医“腰痛”范畴。下背痛患者会有意减少活动,严重者发生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明显受限,成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1]。目前,下背痛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本研究采用穴位贴敷配合八段锦治疗寒湿型非特异型下背痛,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6月聊城市中医医院康复科收治的75例寒湿型非特异型下背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 治疗组、B 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A 治疗组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47.62±10.21)岁;平均病程(4.27±1.64)个月。B 治疗组男12例,女13例;平均年龄(49.53±10.87)岁;平均病程(4.53±2.08)个月。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48.27±11.35)岁;平均病程(4.36±1.44)个月。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腰痛的诊断标准[2]:①有反复发作的腰痛史。②腰部疼痛重着,转侧不利,遇冷或阴雨天加重,得温痛减,面白无华或青黑黯淡,舌质淡白胖大或青紫,舌边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或涩。③有一侧或两侧骸脊肌轻度或中度压痛,腰腿活动一般无明显障碍。④腰部X 线或其他影像学检查未见阳性体征。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患者就诊前未进行系统治疗。③能坚持完成治疗并按要求完成各项调查表。④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疾病及脑血管疾病者。②存在肢体活动障碍者。③由妇科疾病、生殖泌尿系统疾病和胃肠病变等其他内科疾病引起的腰背部牵扯痛者。④腰部X 线或其他影像学检查见阳性体征者。

2 治疗方法

2.1 A 治疗组患者教习八段锦第6式“双手攀足固肾腰”,动作要领:①两腿挺膝伸直站立,同时两掌指尖向前,两臂向前向上举起,肘关节伸直,掌心向前,目视前方。②两臂屈肘,两掌下按于胸前,掌心向下,指尖相对。③两臂外旋,两掌心向上,随之两掌掌指顺腋下后插。④两掌心向内,沿脊柱两侧向下摩运至臀部,随之下体前俯。沿腿后向下摩运经脚两侧至于脚面,抬头,目视前下方,动作略停。⑤两掌沿地面前伸,随之用手臂带动身体立起,两臂肘关节伸直,掌心向前。⑥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两掌向前下按至腹前,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目视前方,摩运适当用力,至背时两膝挺直。每组重复动作6 次,每组间隔1 min,每日练习8组,早晚各4组,每周5 d,连续练习2个月。并辅以穴位贴敷,穴位贴敷配方如下:红花、干姜、附片、黄芪(均研末)、蜂胶(以蜂蜜融化)以1∶1∶1∶1∶1比例调和,再加少许沉香末。贴敷穴位:阿是穴、命门、肾俞、腰阳关、阳陵泉、通心穴。每日1次,每次贴敷6 h,连续贴敷14 d。14 d后仅练习八段锦,不再进行穴位贴敷。2.2 B 治疗组 患者教习八段锦第6式“双手攀足固肾腰”,动作要领同A 治疗组。每组重复动作6次,每组间隔1 min,每日练习8组,早晚各4组。每周5 d,连续练习2个月。

2.3 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患者教习:①仰卧位,用非弹性吊带悬吊一侧下肢并用力下压,同时抬起另一侧下肢并嘱患者收腹提肛,抬高骨盆。②俯卧位:用非弹性吊带悬吊双腿,上臂支撑于床上,嘱患者收腹提肛,抬高骨盆。每次治疗45 min,每日1次,每周5 d,连续治疗2个月。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4、60 d的中医症状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3]、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4];观察3 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结束60 d后进行电话回访,统计复发率。

3.2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5%;有效: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30%≤疗效指数<70%;无效: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疗效指数<30%[5]。疗效指数=(治疗前中医症状评分-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治疗前中医症状评分×100%。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A 治疗组、B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寒湿型非特异型下背痛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后,3组中医症状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60 d后,A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寒湿型非特异型下背痛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分,±s)

表2 3组寒湿型非特异型下背痛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与本组治疗14 d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4 d 治疗60 d A 治疗组 25 68.44±9.07 52.60±10.36 25.20±15.41△▲★B治疗组 25 66.60±9.31 55.76±9.23 28.56±15.06△★对照组 25 67.68±8.18 57.24±10.28 32.68±16.87△★

(3)JOA 评分比较 治疗后,3组JOA 评分均明显提高,且治疗60 d后,A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寒湿型非特异型下背痛患者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评分比较(分,±s)

表3 3组寒湿型非特异型下背痛患者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与本组治疗14 d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4 d 治疗60 d A 治疗组 25 13.04±1.64 21.76±1.39 26.28±2.46△▲★B治疗组 25 12.76±1.66 21.88±1.27 25.08±2.16△★对照组 25 13.01±1.57 21.96±1.37 24.56±2.57△★

(4)VAS评分比较 治疗后,3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60 d后,A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3组寒湿型非特异型下背痛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较(分,±s)

表4 3组寒湿型非特异型下背痛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与本组治疗14 d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4 d 治疗60 d A 治疗组 25 7.84±1.21 4.56±0.96△ 1.28±0.98△▲★B治疗组 25 8.00±1.08 4.80±0.91△ 1.36±0.95△★对照组 25 7.60±1.19 3.44±0.65△ 2.44±0.96△★

(5)复发率情况 治疗结束60 d后进行电话回访,A 治疗组复发7例,复发率为28.0%;B治疗组复发9例,复发率为36.0%;对照组复发13例,复发率为52.0%。

4 讨论

《黄帝内经》曰:“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而赤者,当病折腰。”指出肾与腰部疾病的关系密切。又言:“感于寒,则病人关节禁固,腰椎痛,寒湿推于气交而为疾也。”指出寒湿亦是引起腰痛的病因。《金匮要略》言:“肾者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腰以下冷痛,腹中如带五千钱,干姜苓术汤主之。”论述了寒湿腰痛的发病、症状与治法。《诸病源候论》中有“劳伤之人,肾气虚损,而肾主腰脚,其经贯肾络脊,风邪乘虚卒人肾经,故卒然而患腰痛”,认为三阴三阳、十二经、八脉皆贯肾络于腰脊,若劳损于肾,而后又为风冷所侵,血气相搏,终至腰痛而不能俯仰,身重腰冷。《备急千金要方》曰:“一曰少阴,少阴肾也,十月万物阳气皆衰,是以腰痛;二曰风痹,风寒着腰,是以腰痛;三曰肾虚,役用伤肾,是以腰痛;四曰坠堕伤腰,是以腰痛;五曰取寒眠地,为地气所伤,是以腰痛。”详细阐述了腰痛的主要病因病机分为阳气虚衰、风寒侵袭、肾精亏虚、跌坠伤筋、久卧湿地五大类。《丹溪心法》言:“腰者,肾之外候,一身所恃以转移阖辟者也。盖诸经皆贯于肾而络于腰脊,肾气虚,凡冲寒、受湿、伤冷、蓄热、血涩气滞、水积堕伤,与失志、作劳,种种腰疼,叠见而层出矣。”指出肾虚在腰痛发病中的重要作用。《证治准绳》云:“痛有风、有湿、有寒、有热、有挫闪、有瘀血、有滞气、有痰积,皆标也;肾虚其本也。”认为腰痛发病的根本是肾虚,余者皆为标也。可知,腰痛的病机为肾(阳)气虚,复感寒湿。

中医治疗腰痛遵循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结合中医脏腑、经络理论,形成了多样化的特色疗法,如中药熏蒸、膏药、穴位贴敷、艾灸、针灸、推拿、牵引、埋线疗法、割治或挑治等。《素问·血气形志》言:“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于按摩醪酒。”是中医推拿、外用药酒疗法的最早记载。华佗编创了五禽戏,记载了“引挽腰体,动诸关节”的康复和预防锻炼方法[5]。《黄帝内经》言:“取之所别。”明确指出治疗腰痛当从经络下手。《太平圣惠方》言:“疗腰腿脚风痹冷痛有风,川乌头三个去皮脐,为散,涂帛贴,须臾即止。”记载应用穴位贴敷治疗腰痛。《理瀹骈文》中提到“当分十二经”,药物当置于“经络穴选……与针灸之取穴同一理”,进一步明确穴位贴敷的治疗论点。《医林改错》言:“痛久必有瘀血。”首创身痛逐瘀汤治疗瘀血腰痛。

西医以物理疗法、运动疗法及非甾体类镇痛药物对症治疗非特异性下背痛,但疗效不佳,复发率较高,且运动疗法及物理疗法专业性较高,有时患者无法单独完成。中医运用外敷疗法和传统功法治疗本病取得较大进展。穴位贴敷针对患者病情取穴,辨证施治。本研究贴敷配方选药合理,附片温经通络,散寒除湿,干姜温中回阳,与附片配伍加强温中散寒之力;红花性温,善活血通经、散瘀止痛,配伍黄芪益气强身利尿;蜂胶补虚化浊,调和诸药。穴位贴敷可使药物更容易渗透入皮肤,发挥治疗作用,命门、肾俞、腰阳关、阳陵泉等穴温阳补肾,祛寒除湿。八段锦疗法能疏通经络、强身健体,与穴位贴敷配合,效果相得益彰,且该疗法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适合患者长期应用及后期维持治疗。黄冯[6]运用穴位贴敷疗法配合电针治疗腰痛,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电针治疗(P<0.05)。罗少峰等[7]运用伤筋散外敷治疗100例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刘建国等[8]采用筋骨通外敷治疗腰痛36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72%。高峰等[9]采用八段锦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治疗后VAS 评分、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疗效优于常规康复护理组(P<0.05)。江羿羲[10]观察健身气功五禽戏功能锻炼对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治疗后患者VAS、ODI、表面肌电图屈曲伸直比(FER%)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推拿治疗的对照组(P<0.05)。刘静等[11]采用太极拳练习训练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发现太极拳练习可改善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失能程度,且效果优于核心稳定训练。

本研究结果表明,穴位贴敷配合八段锦可以提高寒湿型非特异型下背痛的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本研究存在观察病例较少、研究不够深入等问题,有待后续研究继续探索,力争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背痛八段锦腰痛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肩背痛竟然也是肺癌信号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八段锦源流考辩*
1990年以来我国八段锦研究的进展、热点与前沿
背痛, 你需要 了解更多
索罗斯的背痛和梅西的点球
后背痛怎么办
基于层次分析理论的健身气功·八段锦合作学习形成性评价研究
健身气功·八段锦教学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