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山西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路选择

2020-03-03韩永强沈钰赵宁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山西制造业人才培养

韩永强 沈钰 赵宁

〔摘要〕 基于山西省制造业振兴升级战略的需要,应大力加强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当前山西省在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方面,还存在基础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数量下滑、人才培养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偏差、人才培养专业布局与产业方向不协调、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不足等问题。为此,要提升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完善相关专业结构体系,探索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多途径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山西制造业振兴升级提供充足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关键词〕 山西;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20)01-0068-04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直接体现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当今世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制造业的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为振兴本国制造业, 纷纷推出引领本国制造业升级的“再工业化战略”,力图在世界工业竞争中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如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的“工业4.0”战略等。我国于2015年5月,正式印发了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目前,着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的重要任务。2016年5月,山西省围绕国家的制造强国战略,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山西行动纲要》,明确将制造业振兴升级作为融入制造强国战略、保障山西工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思路 〔1 〕。而技术技能人才是制造业发展的根本,是保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山西省在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急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为山西省制造业振兴升级和获得竞争优势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

一、加强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是山西制造业振兴升级的迫切需求

首先,制造业是山西经济的重要支柱 〔1 〕,且发展势头良好,在山西省工业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山西省制造业企業3.7万余个,占山西省工业企业总数的48.1%;制造业就业人员为193.9万人,占工业领域就业人员的45% 〔2 〕; 2017至2019年,制造业年均增长高达9% ,专家预计 “十四五”期间,制造业占工业的比重将超过煤炭业 〔3 〕。目前,山西正在为打造“中西部制造高地”“全国性重要制造业基地”而奋发努力。其次,山西省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制造业的发展,特别是在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发展先进制造业,对于山西打造集约高效、协调优化的工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和柔性制造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伴随着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的转变,劳动密集型用工结构正逐步向知识密集型用工结构转变。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要加快所需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4 〕。在这种情况下,山西省制造业振兴升级必然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因此,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已成为山西省实现制造业振兴升级的迫切需求和必然选择。

二、山西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现状

近年来,随着山西人才强省战略的深入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山西省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步伐,为山西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一)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数量持续增长

根据2017年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可知,我国已形成了由高等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构成的多层次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5 〕。其中,高等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是培养制造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根据山西省统计局发布的2011年至2019年统计年鉴数据可知,山西省制造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数量在总体上呈增长趋势。首先,高等学校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数量呈增长趋势。 如2018年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工科类专业本科层次在校生为17.1万人,分别比2017年和2016年增长了3%和6.2%;与2011年相比,净增7.8万人,增幅达到83.9%。其次,高等职业学校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数量亦呈增长态势。如2018年山西省高等职业学校专科层次毕业生为9.9万人,与2011年相比,净增长1.1万余人,增幅达到13.1%。2019年山西省高等职业学校扩招人数为11.8万人,是2018年招生人数的1.3倍。〔2 〕

(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结构进一步优化

围绕制造业振兴升级战略,山西省已基本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结构。首先,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所涉及的专业来看,几乎涵盖了制造业领域的所有一线岗位。其次,依据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需求,以及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趋势,山西省持续优化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结构。一方面,支持山西省高等学校加强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行业领域学科专业建设。例如,2019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新增轨道交通电气与控制、智能制造工程、智能建造、人工智能等一批本科专业。另一方面,山西省职业学校制造类专业布局不断完善。各级职业学校围绕制造业发展需要,纷纷开设了与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有关的专业。例如,2018年山西省职业学校新增“无人机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等专业,促进了特色制造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格局逐步完善

近年来,山西省持续加大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首先,出台了《山西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山西省深入推进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和《山西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在省级层面为形成多元化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格局提供了顶层设计和大力支持,形成了“中等职业学校以培养加工制造类人才为主、高等职业学校以培养装备制造类人才为主和普通高等学校以培养工科类人才为主”的制造业人才培养基本格局。其次,加大了多元化制造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一是通过建设制造业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为高层次、高素质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和人才聚集提供了支持。“十三五”期间,山西省围绕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着力推进以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目的、以“培训基地项目”“大师工作室项目”和“技师培训项目”为载体的人才培养工作,为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素质提升及其知识和技能的更新提供了条件。二是打造了一批特色化制造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如建成了一批以周建民、韩利萍、张东元等技能大师为带头人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并获批了以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为代表的国家级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项目,同时还获批了以山西工业管理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代表的国家级职业院校装备制造类示范专业点项目等。

(四)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增强

根据山西省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至2018年的统计年鉴数据,分析山西省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产出成效情况可以发现:一方面,制造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数量增长较快。如2017年制造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数为2 700项,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总数的86.6%;与2014年相比,新产品开发项目数量增长了620项,与其他工业行业领域相比,占比提高了0.9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制造业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增长较快。如2017年制造业有效发明专利数为5 552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总数的84.5%;与2014年相比,有效发明專利数增加了2 377件。然而,从2014年到2017年的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总量却未有明显增长,这表明人力资本因素对创新产出的影响更大。而且,2018年山西省工程技术人员数量为19.4万人,占自然科学技术人员的六成左右,比“十五”末期增长了6%。同时,从山西省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看,2017年为20 034人年,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的63.1%,较2014年增长了4.2%。 〔2 〕综上可知,山西省制造业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正在逐步增强。

三、山西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当前,虽然山西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得到了发展,但还是与现实需求之间存在不协调现象。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制造业基础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数量下滑。分析2011年至2018年山西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可以发现:随着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先进制造业的迅速发展,高层次复合型制造业人才逐渐成为制造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制造业领域的基础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数量呈现下滑趋势。如2018年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加工制造类专业在校生为2.9万人,分别较2017年和2016年下降了9.9%和13.4%;与“十二五”初期相比,净减少2.7万人,减幅达到48.2%。从同期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加工制造类专业毕业生数量看,降幅也同样明显。2018年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加工制造类专业毕业生为1.27万人,而2011年为2.61万人,8年间毕业生数量减少超过了一半。同时,从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加工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数量占同层次人才培养的比重看,也从2011年的11.1%下降到2018年的9.6%。〔2 〕基础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数量的下滑,必然会对山西省制造业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是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一定偏差。近年来,随着山西省实施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制造业增速已然超过煤炭工业,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不断提高。2018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2%,预计2022年将进一步提高到15% 〔2 〕。同时,根据山西省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至2018年统计年鉴数据可知,制造业领域就业人员数量也呈增长趋势。如2014年至2017年,山西省制造业从业人员数量分别为172.2万人、168.1万人、187.2万人和200.6万人,占当年就业人员总量的比重分别为9.2%、9.0%、9.8%和10.5%。2018年,制造业领域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更是占到当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总量的17.7%。然而,从2014年至2018年山西省制造业人才培养数据看,高等学校工科类毕业生占比分别为31.9%、31.8%、32.3%、32.7%和33.8%。中等职业学校加工制造类毕业生占比分别为10.8%、10.5%、10.1%、11.1%和11.3%。〔2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当前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制造业人才就业需求之间还存在一些偏差,特别是制造业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比重很大程度上超过了同期制造业行业就业人员比重。对该类人才的大量培养从客观上能够满足先进制造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但也无疑会对中职毕业生等基础性技术技能人才就业产生一定的挤压效应。

三是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专业布局与产业方向不协调。《中国制造2025山西行动纲要》指出,要以实现山西制造升级战略为方针,在促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将“先进装备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和“现代医药产业”作为制造业发展的战略方向 〔1 〕。然而,当前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专业布局与制造产业发展方向仍然存在不协调情况,主要表现为专业设置无法完全满足制造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专业设置趋同现象明显等问题。例如,加工制造、石油化工、轻纺食品等传统制造业领域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远远落后于行业发展步伐,而与制造业发展相关的信息技术、编程剪辑、数据分析等专业人才培养则超出了该行业劳动力市场承载能力。再如,山西省设置了机械电子设备、计算机应用技术、汽车修理等专业的职业技术院校占比超过了62%,而新能源汽车、电子装备、新型材料研发等专业布点占比则不足一成 〔2 〕。

四是制造业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不足。制造业振兴升级离不开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制造业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不足,不但直接影响着制造业领域创新成果的产出数量和质量,而且还影响着该领域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近年来,山西省制造业领域创新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有所提升,然而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问题突出,其中承担制造业科技成果转化任务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相对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如2014年至2018年,山西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数量和新产品收益在整体上呈上升态势,但在诸如医药制造、化学制品制造、汽车制造和专用设备制造等领域仍然存在新产品开发数量不足以及成果转化率不高等现象。究其原因,与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的缺乏有着直接关系。

四、促进山西制造业振兴升级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思路

(一)提升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一是完善山西省制造业人才需求监测机制。依据山西省制造业发展战略和实际,对制造业劳动力需求、就业情况、技术技能人才缺口等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并据此合理调控制造业人才培养的类型、规模和层次,使之与山西制造业振兴升级所需的人才相一致。二是强化对不同层次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既要注重制造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也要注重基础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三是鼓励高等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与政府部门、企业、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等机构密切合作,重点加强对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二)打造与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相匹配的专业结构体系

以服务制造业实体经济为根本,发挥山西省高等学校和各级职业学校制造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优势,打造与制造业发展方向相匹配的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建立品牌专业。为此,一要重点建设与“先进装备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现代医药产业”等制造业重点领域相关的专业,加大对这些新兴领域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二要优化调整制造类专业结构,密切专业结构与产业布局间的关系,加强专业动态管理,既要重视与山西省制造业发展现状密切相关的专业建设,也要针对制造业未来发展方向开设新专业,为未来制造业发展储备人才。三要加强不同教育层次专业人才培养的衔接,进一步强化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本科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间的层次衔接,实现不同教育层次间在师资、课程、教学、实践等环节的有效对接,畅通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向上成长的通道。

(三)探索有效的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紧密结合制造业未来发展战略,紧抓“制造业+互联网”“制造业+服务业”发展特点,深入探索“制造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复合型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为此,一要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加强人才培养环节管理。特别是要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开发融合型课程体系,加强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监控,着力提升制造业人才培养质量。二要依托大学园区和职业教育园区,强化制造业人才培养的校际合作,探索制造类专业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模式,从而贯通制造业人才培养路径,畅通人才深造的途径。三要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力度,强化产学研环节管理,吸引制造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的无缝对接。四要发挥各级院校、制造业企业和培训机构的作用,加强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训,最大程度地提升制造业人力资本的存量。

(四)多途径培养制造业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制造业振兴战略之基在于创新,而制造业创新必须依赖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因此,一要加强对学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除扎实做好高等学校制造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工作外,更要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层次和水平,加大制造业所涉专业应用技术本科阶段人才培养的力度,扩大制造类相关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规模。二要扎实做好制造业生产实践领域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加大企业教育培训经费投入力度,创新人才培训模式,注重在创新实践过程中培育人才。通过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等多种途径,培养出一支能够支撑全省制造业创新产出及科技成果转化的高素质、高层次、高技能型制造业人才队伍。

〔参 考 文 献〕

〔1〕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山西行动纲要的通知〔EB/OL〕. (2016-05-10).http://www.shanxi.gov.cn/ sxszfxxgk/sxsrmzfzcbm/sxszfbgt/flfg_7203/szfgfxwj_7205/2016 05/t20160510_145803.shtml.

〔2〕山西统计年鉴 〔EB/OL〕. (2019-12-16). http://tjj.shanxi.gov.cn/tjsj/tjnj/.

〔3〕楼阳生.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1月25日在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N〕. 山西日报,2018-02-05(01).

〔4〕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二一九年三月五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N〕. 人民日报,2019-03-17(01).

〔5〕三部委關于印发《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的通知〔EB/OL〕.(2017-02-14).http://www.gov.cn/xinwen/2017-02/ 14/content_5167903.htm.

责任编辑 徐 芳

猜你喜欢

山西制造业人才培养
呕心沥血,奉献山西农业
Right to Roam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