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文化认同视野下的初中音乐教学策略探究

2020-03-03万云云江苏省如东县实验中学2264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藏族人白马藏族

万云云(江苏省如东县实验中学 226400)

学校音乐教育是传承和传播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主要手段,教学中积极融入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不仅可以传承并发扬中华优秀文化,而且能增强学生音乐鉴赏的能力。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虽不是专业的音乐教育家,但他是音乐教育的倡导者及实践者,对音乐教育提出了具有创造性的见解,积极推进了当前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将民族文化融入音乐教学,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生活教学的一种表现。

一、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Makalenko 说:“教师通常不能等到自然发生这种情况。它本身必须创造一个能够唤起学生的思想、情感、动机和动机的外部环境。”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教育的成功在于形势的艺术创造。根据教学内容,班级教师开展活动,使学生能够进入他们所熟悉的生活情境,获得身临其境之感,在心底形成强烈的共鸣和情感,留下深刻的情感经验,形成良好的知识意识,并积极参与对所获得知识的探索。

《达勃河随想曲》是作曲家何训田创作的一部民族管弦乐作品,共有两个乐章。第二乐章是一首狂欢的回旋曲,描绘了居住在四川达勃河两岸的白马藏族人在节日之夜聚集在河边草地,围着熊熊篝火尽情歌舞的场景。白马藏族人崇拜自然,对山川顶礼膜拜,辛勤劳动,生活简朴,孕育出独具神韵的敬酒歌、跳槽盖、火圈舞等民族歌舞。火圈舞是白马人最常跳的一种集体舞蹈,人们手拉着手围着篝火转圈起舞,舞蹈时以人声和一两件打击乐器伴和。何训田在创作这部作品时,不仅取材了白马藏族古老民歌《酒歌》的音调,而且在作品中融入了其他民族的音乐元素。教学中,只有让学生逐步了解民族文化,激起他们对该民族文化的认同,才能实现作品的情感共振。

为引领学生步入白马藏族文化的神秘之门,课堂开始,笔者带领学生围圈学跳火圈舞。学生在白马藏族的酒歌音乐中,在火圈舞的动作中积极感受、体验这个神秘民族的音乐文化。接着,通过观看该民族音乐文化视频和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学生满怀好奇之心,踏上白马藏族文化之旅。学生逐步了解,白马藏族是一个古老而又独具特色的族群,拥有朴素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敬酒歌、舞蹈歌、祭祀歌等民歌体现了人们的生活;面具舞池哥昼,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㑇舞源自白马藏族崇尚万物有灵的原始生活哲学,带有一定的祭祀性,旨在祈求平安、驱鬼避邪,代表天人合一的思想。白马藏族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学生逐渐了解其民族文化,为后续的作品赏析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问题引领,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美国教育法专家Stirling G.Calhan 说:“这个问题是教师监督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促进学生的思想,评估教育的效率,帮助学生实现理想目标。”课堂上的问题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有兴趣积极探索知识,从而不断地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从而产生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达勃河随想曲》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通过问题来探索作品中的民族音乐文化?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在主题一的赏析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根据音乐的特点画一画图形。大部分学生选择了红色、黄色、橙色等彩色水笔画图,画出了密集的波浪线、似旋风般的线条、一个接一个的圈。笔者选出部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提问学生是根据哪些音乐要素画出这样的图形的。学生很快围绕情绪、速度、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表述音乐的特点,由此而总结出粗犷、热烈、旋风般的快速主题。笔者追问学生,这段音乐让他们想象到怎样的场景?学生从课堂开始的火圈舞体验中联想到白马藏族人在节日之夜,围着篝火跳起了热情粗犷的舞蹈。

在主题二的赏析中,引领学生感受舒展的节奏以及柔和的力度之后,提问学生这段音乐所表现的情景。学生在主题一表现的场景的激发下联想:主题二是白马藏族的姑娘们跳起了优美轻盈的舞蹈。再次引领学生听辨音乐中的主要演奏乐器——铃鼓、笛子、二胡、高胡、琵琶、阮等,追问学生音乐中时而传来的铃鼓声表现了什么,激发学生大胆想象:原来那是姑娘们佩戴的饰物在舞蹈时发出的声响,让学生充分感受作曲家在这里充分发挥了民族打击乐器的特点。此外,在了解白马藏族人舞蹈时以人声和一两件乐器伴和这种形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聆听乐队中融入人声的表现形式,感受白马藏族的音乐文化在作品中的充分彰显。

教学中的提问均指向作品中的民族音乐元素、音乐文化逐一展开,教师适时并有策略地调整提问的发展方向,有助于推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专注度,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中对作品情感、情境及其所表现的民族文化均能进入深层的思考,从而进一步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三、活动参与,坚定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捷克教育学家Kwame Nius 在《大教育论》中指出,教育必须使学生能够参与实践,并强调活动的首要性质。音乐实践的重要性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也得到强调,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音乐艺术的审美经验和文化认知是在学生个人参与的动态和多样的音乐活动中产生和实现的。为了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白马藏族民族音乐文化,笔者设计了下列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参与体验。

在感受主题二的音乐后,笔者引领学生用铃鼓、串铃等乐器或动作为音乐伴奏,进行音乐表现。学生在这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白马藏族人舞蹈时以一两件乐器伴奏的民族音乐文化特点。在聆听主题三音乐后,笔者哼唱酒歌旋律,引导学生分析主题三与酒歌音乐中的相似乐句。学生在反复的演唱实践中感受主题三中运用的酒歌音调,最后通过模唱主题三的旋律,体验白马藏族人舞蹈时以人声进行伴和的民族音乐文化特征。

通过以上的课堂案例,我们发现,学生在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渐渐走进作品,感受作品,理解作品,进一步坚定民族文化认同感,感悟民族文化内涵。教学民族音乐作品,不仅在于传授相关音乐知识,了解创作背景,更要让学生通过对民族音乐作品的理解,感受并接受民族文化的多元化,喜爱民族音乐,有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使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

猜你喜欢

藏族人白马藏族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一匹白马驮着你(组诗)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到拉萨途中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白马少年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藏族人为何能适应缺氧环境?
гУТТУИНИя сЕРДЦЕЛИсТНа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