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做小先生(下)

2020-03-03陶行知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课本识字民众

陶行知

一、为什么要做小先生

为什么要做小先生?做小先生有什么意义?这是每一个小学生或识字小孩都应该问的问题。我们为什么得了知识就应该传给别人?

我要问你:你怎么可以进学校?因为有你的父母为你出学费,并且给你饭吃。

你的父母都识字吗?他们都得了你所得到的知识吗?如果他们没有接受现代教育的机会,你也应该尽你的责任分点给他们吗?有些学生受了父母的栽培,连一封信也不写回去。等到放假回家,不是嫌父母无知,便是嫌家里不卫生。他从不耐烦把他所得的知识去向父母说明。假使你有几个兄弟姊妹,你可知道为什么只有你一个人上学?钱不够。你的兄弟姊妹就不想长进吗?你既进了学校,若不引导他们共同长进,你觉得心安吗?

再进一步说:你的学堂是谁办的?假如说是政府办的,政府的钱又从哪里来的呢?不消说得,关税啊,盐税啊,田税啊,……出口货的关税是每一个生产者都出了钱。进口货的关税是每一个消费者都出了钱。盐是人人都要吃,即是人人都出了钱。田税是地主从地租中划出一部分所纳,地租是出于每一个农人之劳动力。现在开办学校之钱是人人所出,而教育只有很少数的人享受。多数的人只是“出钱给人读死书,自己一个大字也不识”。劳苦大众既然出了钱,使你上学的学堂可以开办成功,你就应当负起责任,把你所学得的知识提取精华,教给劳苦大众和他们的小孩。这是每一个小先生所要明白的根本意义。死读书而不肯教人的学生,显然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守知奴。

二、找学生

小先生的第一件工作就是找学生。“找学生”便是上第一课。这是你和你的学生初次见面,连说话都不可以随便。因为第一个行动是有力量决定以后的行动的方向。你对于每一句想说的话都应该预先想一想:“这句话应该说吗?我为什么要这样说?”我知道你是很心急的,要赶快地找到学生。有时你想用种种方法把你所要找的人说服。但是心急的时候,很容易说错话。当你遇着一群失学的孩子的时候,你会把古时候苦孩子读书的故事讲给他们听。

临了,你会引一两句成语劝他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你可曾把这两句话的意思想过没有?我是听得太多了。不懂事的大先生老是用这种话来勉励小先生,不用头脑的小先生也是照样画葫芦地拿这种话哄骗别的孩子。我们吃苦的目的,就是要做“人上人”吗?我们用功的目的就是要求个人升官发财吗?为什么要读书?读了书就应该把自己的脚站在别人的头上吗?我有一位朋友,把这两句话改成:“吃得苦中苦,不为人上人。”我觉得这位朋友所改的语气有些消极,又把它改成:“吃得苦上苦,方为人中人。”公平的世界里只有人中人,不该有“人上人”和“人下人”。无论怎样改法,你都觉得不便拿它来做那劝学的招牌了。其实,你是用不着这种哄人的糖果。如果你所教的是有趣而又有用的书,倘使没有人阻止,谁都愿意学。你可以说:“这本书有趣得很,也有用。你若愿意读,我可以教你,试试看吧。”“读了书,可以看报,写信,明白事理。”这种平常的话,是比花言巧语好得多。只要你的心是热的,总有一天能感动人。倘若你不择手段,拿虚荣来鼓励人求学,将见他学成之日,便是你的教育完全失败之日,那真是白费心血了。你若嫌我说的那几句话太平凡,而愿意想出更有力的话来代替,我当然高兴。但是,我希望你必须想一想:“这句话应该说吗?我为什么要这样说?没有更好的话可说吗?”

三、课本要不要

普及初步教育离不开文字。文字是什么?该怎样教?我们必须弄明白,才不致走入歧路。

文字是生活的符号。它必须与民众的生活打成一片,才能发生效力。我们要想鼓起民众读书的兴趣,必须拿他们生活所需要的文字来教。但这种生活需要有经常的,也有临时的;有共同的,也有个别的。经常共同需要的文字,可以编成课本。个别需要的文字,可以编成补充材料,以适应一地方、一职业或任何之特殊生活。临时需要的文字是要靠教者之灵敏,抓住当前的机会指导民众。

普及文字教育,最好是要采用一种最为适合民众经常共同需要之课本,以便每天求进,否则怕要间断。实际上,失学民众是欢迎课本。没有课本是不易维持继续求进的兴趣。这是当然的啰,你请客吃饭是必须用碗盛呀,课本便是用碗端来的饭,吃起来很便当。否则,一粒粒散在桌上,是多么的难吃呵。

课本虽是需要,但教人的人不可死靠课本,他必定要运用补充材料及临时材料,以适应特殊及当前生活之需要。

四、识字呢,读文呢

识字运动每每引起人的误解。字是应当识的,但不是为识字而识字,而且字也不是单靠一个个地分开去认识。例如,《老少通千字课》内的第二课:

起得早,

睡得早,

省油省灯草。

一共有“起,得,早,睡,省,油,灯,草”八个字。如果只拿这八个字一个个地分开来教,谁也不高兴学。即使认得了,也是不大会用。所以单单教人识字,一定要令人望而生畏,引不起民众自动读书的兴趣。倘若换个法子,先教民众学生把课文读一遍,他耳朵听懂了整课的意义,觉得有趣,你再把一个个生字分开来教他,他就高兴学了。最后再把课文教他读几遍,是文也会读了,字也会认了,那是多么有趣啊。你再教他写,教他用,等到会用这些字,才算真的认识这些字。一课的生字很少,固然不容易教人运用,但是几课、几十课的生字就能千变万化地运用起来。有时一课教了之后,就拿课内有限的字来运用。例如,教他把本课里的字随便凑成一句话。如果他把“早起早睡”四个字联了起来,就是很会运用了。我们必须教他用字写文,才算是真正达到识字的目的。

五、活动材料

小先生起初教人识字读书,必须借重课本,才能引人继续不断地上进。这个道理我在前面已经说了一个大概。但是课本有固定的,有活动的,我们不能把它看呆了。除了固定的课本之外,小先生必须抓住眼前的机会,运用活动的材料教人。什么是活动的材料呢?比如,一个人拿了一张钞票付你妈妈的工钱。这时,你妈妈的心里所急于要知道的有几件事:这钞票当真是五元呢,还是一元;是本地通用的呢,还是本地不通用的;发钞票的银行是有信用的呢,还是将要倒闭的?好,这张钞票便是一张顶好的活动材料,一位灵敏的小先生,决不把这个机会放过。他必定要把钞票上的数目字、地名、银行名指给妈妈看。这样指点一回、两回、三回……妈妈不久就会认识了。这种活动的材料多着咧:发票、收条、门牌号数、来往的信都是顶自然的活动课本。又比如,你的婆婆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你给她开一个详细的路线,那路线乃是最能令人注意的活动材料。有时不识字的人自己说了几句很精彩的话,你把它写出来教他读,他是顶有兴趣了。一次,丁光生小先生教妹妹画画,他的不识字的父亲,也要了一张纸去画了一只菱角和一只乌龟。丁光生问爸爸为什么把这两样东西画在一块儿。他的爸爸说:“菱角怕乌龟,乌龟欢喜吃菱角。”这两句话是多么有趣味啊。后来丁光生把这件事告诉我,我向他提议,把这两句话写出来,教他的父亲读,读会了再教他写,写在画上。这张画现在是在我的小小陈列所里,这是小先生抓住当前机会教人的一个好例子。

六、留声机与无线电

小先生还有几个机会要抓住。当你在乡下开留声机的时候,你总是看见一群一群的人跑到你的面前,把个留声机紧紧地包围住。是的,蜜蜂见了蜜园,哪有不拥来的道理?中国的民众是欢喜听曲,不懂也高兴听,如果懂得里面的意思,那就更加高兴听了。你晓得现在的唱片都附有一张美丽的歌词,聪明的小先生必定是抓住这个机会,不肯放手。他要把这张歌词,写在黑板上,或用复写纸写几张,或用油印印起来,或叫各人分头预先传抄,教大家读,读会了再开唱片。这样一来,听众不但是增加了听曲的兴趣,而且多识一些字,并感觉识字之需要了。无线电播音也要同样把报纸上发表的词曲拿来教人。比如,我们每逢星期三就要换一首歌,接连广播一星期,歌词在星期二的《新夜报》上发表,就是希望小先生预先把歌词教人。等到次日播音的时候,听者便能一面温习歌词,一面格外听得高兴,不久就可以把这首歌学会了。这样小先生和留声机或无线电是联合起来做了民众的一位音乐和国语教师了。

七、图画书之功用

民众欢喜看图画,你只要走到街头巷角的书摊旁边看看就知道了。那些连环图画把民众的心灵都吸收去了,连小学生都把这些书租去看,每一个小先生都应当想法子多拢一些图画书去指导学生。你要想多得学生,并且教你的学生高兴看书,把书看上瘾,必须借重图画。

一天晚上,我到北孙宅去参观农人开会。我想,应该送点什么礼物去呢?匆匆忙忙的我就把《良友画报》《大众画报》《时代画报》《现代画报》每样买了一本,带去送他们,希望第二天教师指导他们看。哪里晓得几十位农友当晚就要看,一直看到十二点钟也不觉疲倦。可见得图画书吸引力量之伟大。

你必定要用图画来抓住你的学生。假使没有钱买图画书,可以向朋友借。若无处可借,还有一个经济的办法,可以自做图画书。你预备一本白报纸装订的簿子,把每天日报上的好图画剪下来,贴在簿上。有标题的连标题一起剪贴。无标题的可以补写上去。一个月干下来,你就知道这本图画簿是多么得力的一个助手。你若将图画簿照西洋信纸簿一样订,订的一端在上,活叶垂下,图画直贴,你可以将订的一端挂在壁上,把图画一张一张翻给学生看,更觉便利。不久,你可以教你的学生也干起来。每人得到不同的报,便可造成各种的图画书,那是多么丰富的收获啊!老太太们想把旧报换钱,你请她先让你剪下图画再卖。只这一办法,我们每年就可以得到许许多多民众图画书。

八、知道什么教什么

小先生教的什么?你能教什么就教什么。你知道什么就教什么。有的人以为小先生只会教人识字,这是一个错误。有的小先生虽然也会拿别的重要东西教人,也是单单教人识字,更是可惜。你要明白除了教人认字之外,你还有别的本领。你虽然不会干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但是七变八变,你是干得来的。

中国人害冤枉病的多着咧。每年死于痨病、天花、霍乱、伤寒、疟疾的总有几百万。小先生能帮助人避免这些病痛。你一学会了预防的方法,就可以告诉别人照样去干。要想避免肺病,必须享有新鲜空气、充分阳光、适当休息、滋养食物,并且不与有肺病者之咳嗽喷嚏接近。已经得了肺病的人,除了上面几点应该注意之外,还要火化痰涕,并不向人咳嗽喷嚏。小学生知道了这些办法之后,不但自己要实行,并且要逢人说明。种了牛痘,三年之内便不致于出天花。打了霍乱伤寒混合防疫针,一年之内便不致于害霍乱伤寒。组织灭蚊队导去死水,肃清痰盂、水缸、阴沟及一切死水里的孑孓和蚊卵,并在池塘里养育专吃孑孓之鱼类,则疟蚊便不能发生。小学生知道了这些道理之后,一方面要自己实行,一方面要向人宣传,一方面应当群策群力的,还要联合大家共同进行。你如果这样做,便成了卫生小先生了。

学过科学的小朋友该晓得月亮自己不会发光,要太阳光照在月亮上才看得见月亮。“月蚀”是地球走到月亮与太阳中间,把太阳光挡住,因此月亮就好像被一个无形的东西吞了下去。等到地球渐渐移开,月亮才渐渐出现,又好像被那个东西吐了出来。无知识的人就说是天狗吃月亮。中国人迷信月亮是保佑他们的。月亮今天遇难,他们必须救月亮;将来他们遇难,月亮也会救他们。所以大家放爆竹,把天狗吓跑。等到月亮重新出来,他们欢喜得了不得,以为是他们放爆竹的功劳。依我的估计,每次“月蚀”,全国至少是要花费二百万块钱。小朋友听了“月蚀”的演讲,还得做一个小实验。你用一支蜡烛当作太阳放在左边,叫一个人站在中间,把他的头当作地球,另叫一个人站在右边,把他的头当作月亮。这两个人的头要摆得一样高低,站在中间的头把烛光遮住,右边的人的头上照不着光,这便代表了“月蚀”的现象。只要中间的人移动,右边的人的头上就有了光。所有蚀前、初蚀、蚀后种种现象都可以一一表演。你这样做给别人看,讲给别人听,便成了一位科学小先生。如果全国的小先生会玩这套把戏,每次月蚀,中国可省去二百万元。

小先生能够干的事多着咧。上面所写的不过是举了几个例子。你能教什么就教什么。你知道什么就教什么。不知道的和不能教的,当然是不应该教。

九、教人的时间

学生一面求学一面教人,时间够他分配吗?时间若不敷分配,身体不要受害吗?有些人是在怀疑小学生没有功夫做小先生。最可惜的是他们不想法解决问题。笼统地抱了一个时间不够的成见,便把小先生运动耽误了。

这也难怪。有些热心普及教育的人是太热心了,做得过火了。他们恨不得要把不识字的民众一口气教好。他们每天让小先生一连教两三个钟头。这样一来,小先生不但是耽误了自己的功课,而且把身体也弄得精疲力倦。别人看见这种现象,以为做小先生非如此不可,便不敢轻于提倡。甚至以这种事实为凭,随嘴反对小先生。

其实,做小先生并不要花这么多的时间。我从起初一直到现在,只希望学生们每天费半小时教人。只要天天不间断,连十分钟、二十分钟也是好的。我诚恳地劝告小先生,每天教人不要超过半小时。若费时太多,恐怕难以持久。每天教人半小时,是于人有益无损,于自己也有益无损。这样才能活到老,学到老,教到老,不致半途而废。

十、不要摆架子

你找到了学生,就得把他留住。如果今天找着,明天失掉,那不是白费心血吗?是啊,你得想一想:有什么事情得罪了你的学生?

我知道有些小先生欢喜摆架子,摆成一个先生的架子。这种臭架子会把学生赶跑了。我记得有一个小先生找到了两个学生:一个是他的表姐,另一个是他的父亲。他在头一天上课的时候,就摆起架子来。他对他的父亲说:我叫您念一课的时候,您应该站起来。因为这是学堂里上课的规矩。

他的父亲居然就站起来念。这是一幕有趣的滑稽把戏,幸而这位父亲脾气好,照着儿子先生的话行。若是遇着第二三个,这位小先生就要讨没趣。还有一位小先生,起初找到了四个学生。他一上课就摆起威风来。他要学生们向他鞠躬。他要学生们服从他的命令。他弄了一根棍子做教鞭,耀武扬威地在学生们头上巡礼。架子十足!结果呢?他的学生都跟了别的小先生跑了,把自己变成一只没人理睬的孤鸦。

其实,我们不能瞎怪这些小先生。他们是有来历。这些臭架子没有一样不是从大先生那里学来的。所以与其怪小先生,还不如怪大先生。

前进的大先生,是没有这些架子了。他们把学生当作朋友看待。在新兴的学校里,我们到处可以听见“小朋友”的称呼。运用朋友的关系,彼此自由交换学识,是比摆架子好得多,你要了解学生的问题,体谅学生的困难,处处都显出你愿意帮助学生求学而没有一丝一毫的不耐烦,这样才够得上做朋友,才够得上做小先生。

十一、虚心求学

小先生必须用功求学,才能教人。自己不长进,决不能做小先生。我所写的《小先生歌》里有一首是注重这个教学相长的关系。

我是小先生,

这样指导学生:

学会赶快去教人,

教了又来做学生。

我们要继续不断地学,才能继续不断地教。孔子说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要连起来看,不可分作两句读。我们要“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

其次,因为要教人,就不得不把所教的知识弄明白。一个负责任的小先生是“以教人者教己”。他所学的比一个普通的学生要正确得多。他不但是要明白这一课的意义,并且是要想法把他所明白的也叫别人明白。一个有准备的小先生对于所教的功课是有双层的了解,即对于学得的益处是有双倍的深刻。

最后,你还要跟你的学生学。你要知道你的学生需要什么,才教他什么。这个,你必得虚心请教你的学生,才能知道。你决不可凭着你的主观去教人。你还得明白你所找到的成人学生,白米比你多吃几担,必定有许多东西可以教你。你既虚心地请教他,他也会虚心地请教你。最好的教育是有来有往。老是靠你一方面讲话,你不变成了一个话匣子吗?你不但要忘记他是你的学生,并且要叫他忘记你是他的先生,这样,你才能做到一个进步的小先生。

十二、教你的学生也做小先生

小学生不但要自己做小先生,并且要教别的小孩做小先生,最要紧的是要教自己的学生做小先生。

我们的目的不是要得一个小先生的头衔,乃是要运用“即知即传”的原则,把知识公开给没有机会受教育的人。你既尽了义务教导别的人,如果他没有得着你的“即知即传”的精神,并且把这种精神实行出去,还是空的。他或者是为着升官发财来向你求学。这种自私自利的人是不配受教育。假使小先生所教的学生都是自私自利的人,而不肯再把知识传出去,那么,做小先生又有什么意义呢?古时候,苦读书的人多着咧。车胤把萤火虫装在纱囊里照着读书;孙康把书映在雪上读;朱买臣一面挑柴一面读书;李密把书挂在牛角上,有空便读。这些都是苦读书的例子。但是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苦读,就很少不是自私自利的。特别是朱买臣,他苦读书只是想做官,想做人上人。如此小先生所教的学生,都像朱买臣那样自私自利,不是白费心血吗?

因此,小先生上了几天的课之后就得说明白:我尽义务教你们,你们也要尽义务教别人,不肯尽义务教别人的人,是不配受教育。你不久就得开始教你的学生去找学生,还要教他如何克服他所碰着的钉子。总而言之,小先生的责任不单是教学生,而且是教学生做小先生和传递先生。

十三、小先生团

个人的力量小,团体的力量大。一个个的小先生要组织成“小先生团”,才能发挥充分的力量。小先生团是要拿团体的力量来制裁个人的行动,它是要把每一个人的力量集合起来,使这力量向着共同的目标发挥出去。每一个地方有了两个以上的小先生,就应该成立小先生团,每一个小先生都应该加入小先生团。如果没有现成的小先生团,小先生们就该动手组织一个,以负起你们共同的使命。

每团要立下一个公约,人人必须遵守。全团要公举团长一人,大家都要服从他的指挥。这位团长是一团共戴的领袖,他应该依据公约,分配职务,指挥进行。他若违反公约,大家可以推倒他。但当他执行公约的时候,谁都应该服从,不可吊儿郎当,各干各的。团长之外,要有书记员专司记录,监察员专司个人行动之纠正。每团须隔几天开团务会议一次,商议进行计划,解决困难问题,批判本身错误。

这种团体是必要的。一来,我们最缺少的是集团生活。小先生为前进的小孩,必须过一过集团的生活,才能依据即知即传的原则,引导别人去过同样的生活。二来,小先生在社会上活动的时候,必定是会遇着许多问题,碰着许多钉子,有的要共同讨论才能了解,有的要共同行动才会解决。三来,普及教育的工作,根本就不是散漫的个人所能干得好,必须有千千万万的即知即传的集团,才能冲锋陷阵,攻破那愚昧顽固的阵线。因此小先生不要专靠个人的力量干,要联合大家的力量干。小先生必须组织小先生团。

俗语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得水吃。”和尚多了一个,水反少一桶,这都是个人自由捣的鬼。若有组织,把个人自由镇压下去,人越多,力量越大。小先生必得把个人自由献给团体。你必定把领袖欲连根拔掉。你必不可以借团体来出风头。你不可以假公济私,揩公家的油。你若发现人家有错误,当面劝告他,或彼此来它一个自我批判,不可背后说人坏话,抱着大目的前进。闹意气是不长进。这些是每人都得努力修养。否则,小先生团是可以今天成立,明天破裂。那不是一桩最可惜的事吗?我新近写了一首歌谣,愿献给小先生团做参考。

你说他不好。

他说你不好。

地上长茅草。

不打而自倒。

十四、一变二

小先生团结了起来,便可以攻进“愚蠢”的王国,解除“迷信”的武装,发出“真理”的光辉。

但是跑进一个人地生疏的村庄里去干普及教育工作,也不是一桩容易的事。你们虽然说得天花乱坠,若是人家不睬你们这些素不相识的小孩,你们也要觉得没趣吧?你们不可以仗着“团的力量”蛮干。小先生团必得有新武器才能百战百胜,你们若是跑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工作,下面所提的几件东西可以带去试一试:

(一)手提留声机一架与几张民众爱听的唱片;

(二)小药库一个与几种民众急需的药品;

(三)图画书数十册;

(四)小皮球几个。

这些东西可以说是普及教育的“四大法宝”。拿着这四大法宝,小先生团如果认真干,那么,每到一个地方,必是势如破竹。倘使小先生团里有人会唱歌,会讲故事,留声机就可以不带。如果把这四大法宝运用得好,只须两三天,你们在当地就可以得着许许多多朋友。进一步,再教他们自己组织起来,依着即知即传人的道理教导自己。你们还要运用访问、通信、总集合、巡回辅导、流通图书、互相参观等方式与他们发生不断的关系。这样一来,小先生团就可以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八地繁殖出去,对于普及教育,自有很大的贡献。

十五、钉住你的学生,也让你的学生钉住你

最后,做小先生,要有恒心,虎头蛇尾是没有出息。“即知即传”是一个终身的工作。你不能把你的学生教了几天或几个月就把他丢掉。

比如,你在小学里求学的时候,找到了两位学生:一位是你的妈妈,另一位是邻居的守牛小孩。天天把小学里学得的重要知识传给他们,他们就好像是和你一起进了小学。你虽然每天只能教他们半小时,但继续学了四年、六年,他们对于文字方面,最少是能看信了。等到你进了中学,你就可以用通信的方法,把你在中学里所学的知识,随时提取精华教给他们。寒假、暑假回家,你还可以当面教导他们。他们对于不懂的事情,也可以随时写信问你。这样,他们就好比是进了中学。当你进了大学,如果继续地和他们通信,那么,他们也就可以算是进了大学。只要你不会忘记他们,他们是和你一同长进。这种终身共同长进的关系,是人类的一种宝贵的关系。在这种宝贵的关系里,我们可以看出小先生应该努力的方针。给人一点儿知识之后就把他丢掉,是一种轻薄的行为。五分钟热心是可耻的。

你要钉住你的学生,也让你的学生钉住你。

猜你喜欢

课本识字民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识字
识字儿歌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识字谜语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巧妙引导,快捷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