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质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0-03-03刘成秀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外国语学校266555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挑战者训练项目身体素质

刘成秀(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外国语学校 266555)

素质拓展训练注重体育运动过程中的真实体验与心理感悟,是一项集趣味性、启发性、灵活性、集体性于一身的体育运动形式。因此,素质拓展训练备受学生的青睐和喜爱。将初中体育教学与素质拓展训练融合到一起,既符合素质教育理念,也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身体素质训练,增强学生体质

升入初中以后,课业任务逐渐加重,户外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变得越来越差。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利用有限的体育教学时间,为学生量身定制素质拓展训练计划,以逐步恢复学生的身体活力,达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学目的。

1.体能训练,练就耐力

无论在学习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体能充沛的学生都会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做任何事也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学习成绩将不断提升。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结合体育运动项目,开展一些体能训练活动或小游戏,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体验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

以“耐力跑”训练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3~4 个训练小组,每个小组以8~12 人为宜,并设定200 米、400 米、800 米的单程跑步距离,让学生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自主选择。然后,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热身。由于该项目是对学生的一种耐力考验,如果准备工作做得不充分,学生将难以完成耐力跑训练,或在跑步过程中出现意外事故。因此,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做一些深呼吸动作、高抬腿动作、下压腿动作、下蹲动作、青蛙跳动作等。热身运动结束后,学生在教师的开始口令下进入训练状态。比如,选择200 米耐力跑的小组,可以采取交替跑的方法:小组中的一名成员先跑200 米,第二名成员接棒后继续跑200 米,以此类推,直到小组所有成员结束一轮耐力跑训练为止。也可以采取定时跑的方法:在跑步之前,教师规定跑步时间(通常为3 分钟、6 分钟、9 分钟)。当小组成员完成定时跑之后,教师负责检测学生的心率与脉搏跳动次数,再根据心率状况设定锻炼目标。通过这种方法,学生的体质与耐力能够得到充分锻炼,并在训练中逐步掌握跑步技巧,这对良好身体素质的养成大有帮助。

2.力量训练,强身健体

现今,许多初中生将关注焦点完全放在文化课学习上,忽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部分学生提着十几斤的重物上楼,甚至会大汗淋漓、气喘吁吁。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严重缺乏力量训练。对此,体育教师应将力量训练纳入素质拓展训练计划,利用专项训练的方法,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抽出30 分钟的时间,开设力量训练实践体验课堂。男学生可以选择俯卧撑的训练项目,女学生可以选择双臂双推哑铃的训练项目。由于力量训练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教师应全程对学生的训练过程进行跟踪和监督,一旦学生有肌肉拉伤等风险,需要立即叫停训练,以保证学生的身体不受任何损伤。以男学生的俯卧撑训练项目为例。首先,教师将学生划分为4~6 个小组,每组以4~6 人为宜。教师规定训练时间为1 分钟,在训练开始后,观察各小组成员完成的俯卧撑数量。接下来,将训练时间增加至2 分钟,再统计各小组的完成数量。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如果体力不支,可以退出训练,其余的小组成员则需要继续完成训练。通过这种方法,学生的肩部、上臂以及腿部肌肉得到充分锻炼。如果长时间采取这种训练方法,学生的腿部、臂部力量也将快速增强,良好的身体素质也必将慢慢养成。

二、心理素质训练,释放各种压力

新时代、新形势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变得格外关注,甚至将其当作家庭的头等大事来抓。这在无形中给学生施加了极大压力。由于初中生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知识的过渡期,多数家长把孩子这一阶段的成绩看得尤为重要。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初中生不仅背负着沉重的学业压力,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因此,对这一时期的学生进行素质拓展训练势在必行。

1.因材施教,科学训练

心理素质的好坏取决于学生的个人性格。有的学生性格急躁,遇事时,头脑不冷静,缺乏理智;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喜欢与其他同学交流,为人处事独来独往。因此,教师应遵循“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原则,合理选择心理素质训练项目,科学选择训练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实战中提升自身的抗压能力,始终保持轻松、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比如,为了增强每一位学生的自信心,使其树立竞争意识,教师可以设置跳绳比赛项目。在比赛过程中,可以个人为单位,也可以团队合作,以比拼的形式评出优胜个人或小组。在这种跳绳竞赛中,学生能够投入全部精力,使心理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和释放。此外,学生也能将这种竞争意识转化为学习与生活的动力,时时鞭策自己,努力奋进,力争上游,这对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团队游戏,增进情感

同学、家长、教师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尤其与同学接触的时间最长。但是,由于性格存在差异或其他主观原因,学生之间经常出现争执,这破坏了和谐的学习氛围。因此,为了增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拉近学生间的距离,体育教师可以设置团队游戏,并将体育项目融入游戏环节,让团队成员通过精诚合作,共同完成游戏项目。

以“击掌追人”游戏为例。该游戏主要考验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和应变能力。在游戏准备阶段,教师先在操场上画出两条间隔距离为20~25 米的平行线,将其作为界线;然后在两条线中间画三个直径为2 米的圆圈,中圈为收容圈,两边的圈为安全圈,收容圈与安全圈的间隔距离为2 米。接下来,教师把学生划分为人数相等的甲、乙两个小组,每个小组站成一个横队,站立位置在两条界线的后面。游戏开始以后,甲队派出一名学生代表,作为挑战者;乙队的所有成员向前伸出左手,站在界线的后面。这时,甲队挑战者来到乙队面前,任意击打一名乙队队员的手掌,并迅速跑向安全圈。被击中的学生立刻追赶甲队的挑战者。如果在挑战者跑进安全圈之前,被挑战者碰到挑战者的身体,挑战者将站到收容圈中;如果被挑战者没有碰到挑战者的身体,挑战者则顺利返回安全圈。然后以此类推,直到游戏结束。最后,统计收容圈里的人数,人数最少的小组即为获胜组。通过类似的团队合作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快速融入集体,这对缓解精神与心理压力也大有裨益。

三、道德素质训练,培养高尚品格

体育精神是健康向上的精神,是催人奋进的动力源泉。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能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养成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因此,在实践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通过多样的道德素质训练方法,为学生营造健康成长的氛围。

1.正向表率,正确引领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教师只有亲力亲为,在学生面前树立正向表率作用,才能让学生耳濡目染,朝着正确的人生方向行进。因此,体育教师应放下架子,摆正身位,在传授体育知识、演示体育运动要领、开展素质拓展训练时,扮演起到正确引领、正向引导作用的师者的角色。

比如,在素质拓展训练中,教师引入长跑这一体育运动项目。但学生的身体素质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学生由于对动作要领不熟悉、呼吸调节方法不正确、训练前的热身准备工作不充分,在长跑过程中出现摔倒、磕碰、虚脱等情况。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体育教师应对长跑训练项目的动作要领进行分解,并在学生面前进行逐一演示。当演示完毕后,对学生的动作要领练习过程进行跟踪指导,如果发现学生的动作错误或对要领掌握得不熟练,应及时予以纠正,以降低训练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这种方法既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又能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掌握更多动作要领与技巧,对其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将起到正向推动作用。

2.精选项目,品质塑造

思想道德素养在初中体育学科中常常表现为学生间的团结、友爱、互助、信任,塑造这些高尚品质,需要设置一些科学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体育教师应紧紧围绕素质教育这根主线,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结合场地空间的大小、学生的参与热情、训练项目开展的难易程度,设置一些旨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体育项目,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逐步提升其思想道德修养。

以“信任背摔”的拓展训练项目为例。在项目中,一位学生代表站在1.5 米高的高台之上,然后挺胸抬头,以脚跟为轴,倒向高台下方由学生手臂组成的“人墙”。这一项目主要考验学生对彼此的信任度。为了保证训练项目的安全性,教师事先在学生下方设置安全防护措施。通过开展类似的素质训练项目,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心理素质都将得到充分锻炼。

四、结语

素质拓展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思想道德素养,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不但为教师指明了正确的教学方向,而且为教师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通过素质拓展训练项目的具体实施,既增强了学生的体质,缓解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又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型人才的培养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猜你喜欢

挑战者训练项目身体素质
“挑战者”最后的绝唱
更 正1
更 正2
闪电远击侠“挑战者”2
锻炼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挑战者 敢闯敢创激发无限可能
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实施与探索
美国与缅甸的国际军事教育和训练项目:1980-1988年项目回顾兼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