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技能学习到项目教育
——基于素养生成的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2020-03-03吴荣华湖北省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神龙小学430079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跳绳素养体育

吴荣华(湖北省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神龙小学 430079)

在推进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时,应密切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状态,通过引入新的“项目教育法”,全面加强体育核心素养培养,为学生全面成长注入强大动力。

一、规律遵循与价值超越——基于素养生成的体育教学改革逻辑

当前小学体育教学面临理念更新、内容升级的全新环境,从素养生成角度看,在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时,要积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充分适应教学新变化,通过将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全面融合,挖掘体育教育的多元价值功能,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运动习惯。

1.体育教学改革应遵循内在规律

关注小学生体育素养的生成过程是发现、遵循体育教育内在规律的重要表现。通过以学生的体育素养生成为教学导向,以学习过程为教学重点,有效解决了传统体育教学的“成绩数据导向”“结果导向”等问题,遵循了学生素质培养的动态规律。通过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方案,使全体学生的体育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有效遵循学生成长的个性化规律。通过培养学生体验体育运动兴趣、感知个人生理变化规律,展示体育运动的多样美学,激发体育教学活力。

2.体育教学改革应适应教学变化

在新的育人环境下,体育教学逐渐升级为“健康教育”。以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兴趣为基础,整合优质体育教学资源,积极践行“生本教育”理念,为小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提供良好根基。第一,要适应智慧教育的“时代之变”。智慧时代重塑了小学体育教学模式,提高了体育教学的智慧层级,赋予了体育教学新的发展动力和文化内涵。教师要积极适应智慧体育教育变化,利用信息技术调整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考评机制,改善体育教学质量。第二,要适应个性教育的“内涵之变”。要从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学习诉求出发,通过丰富体育课堂内容,增加学生的体育课堂学习选项,引导学生体会体育参与的趣味、精神内涵,切实改善体育教学质量。

3.体育教学改革应彰显多元价值

在关注学生素养生成的全新教学理念指引下,开展体育教学要拓宽教学路径,丰富教学内容,彰显多元教育价值。一是稳固体育教育的体能价值。要持续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及时收集、分析学生各项身体指标状况,为学生创造健康发育的环境,确保学生的基础素质稳步提升。二是丰富体育教育的人文价值。通过引入传统民俗体育、体育拓展运动等内容,赋予体育教育必要的文化内涵,重点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规则意识和坚韧品质。

二、从技能学习到项目教育——基于素养生成的体育教学改革路径

陶行知教育理论能够有效指导目前体育教学改革。基于此,从健康教育、生活教育和自强教育三个维度,探索改革路径:

1.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

重新确定“健康第一”理念在小学体育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既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价值回归,也是“项目教育”理念下有效推进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其一,“健康第一”既包含了身体素质健康,也包含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创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实现学生体能素质、运动素养和体育意识的整体提升。比如,开展“小学跳绳”项目教学助力学生生成体育素养。在音乐律动背景下,鼓励学生利用跳绳尝试左右脚跳、双飞跳、花样跳等不同的跳绳方法,充分体会跳绳运动的趣味。其二,要始终将学生的“全面健康”作为推进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鼓励学生参与过程和实践创造,真正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例如,在学生熟练掌握跳绳运动技巧后,通过引入“跳绳器械组合”“花样跳绳”等练习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弹跳能力,助力学生形成健康素养。

2.生活教育,优化学生体育素养生成过程

陶行知教育理念中关于生活教育理论的论述,使学生素养生成路径指向更加明确。一方面,将素养生成目标、生活教育与体育教学有机融合,形成了稳固的核心素养培养结构。将学生健康体能、学习兴趣、协作精神和体育学习思考等要素深度融合,将体育课堂引入日常生活,使学生离开课堂也能自发、自动地参与体育锻炼,形成良好、自发的体育意识。另一方面,以生活教育理念为“突破基点”,采取持续关注学生素养生成过程、激发学生生活实践的综合素养评价模式。要积极从现实生活中寻找与体育教学规律相通的元素进行改造,使学生将体育学习与生活实际有效融合。比如,在《跨栏跑》教学中,如果只使用传统的“技术教学法”,仅强调学生“栏间节奏”“摆腿攻栏”等跨栏技术训练,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选择与生活相结合的“障碍游戏法”,通过采用“平放小垫子—叠高小垫子—加大垫子距离”等难度逐次增加的跨栏训练,使学生掌握跨栏动作,合理把握跨栏运动节奏。

3.自强教育,变革体育教学方案

自强教育既是小学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体育学科的独特优势。变革体育教学时,要依托体育教学要求,将项目教学法、困难教学、挫折教育和竞争意识培养与体育学习全面融合,推进小学体育教学向“强身健体”与“自强自信”方向协同发展。一要将自强精神与体育教学有机融合,整体优化体育教学目标、内容和实施过程。重视培养小学生的体育精神,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人生态度和健康人格。要重视提高学生的体育道德素养,塑造学生良好的体育精神和心理品质,通过营造合理的挫折氛围,引入有说服力的抗挫折榜样与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抗挫折观,实现体育挫折教育的最佳效果。二要将体育自强与学生自我管理有效融合,提升学生的自治水平。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自我健康管理的价值,提出符合小学体育学情的自我管理方案,使学生在自我管理中感知体育精神。比如,引导学生开展体重管理、时间分配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健康素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自强精神。

三、结语

基于素养生成的体育教学改革实践超越了传统的学科视野和成绩结果导向,通过向生活实践延伸,聚焦健康教育和自强教育,引导学生充分发现体育学习的多元趣味,从而塑造了新的体育学习观。

猜你喜欢

跳绳素养体育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学跳绳
跳绳
学跳绳
跳绳
2016体育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