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020-03-03庄黎明福建省顺昌县实验小学3532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陶行知技能体育

庄黎明(福建省顺昌县实验小学 353200)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其中,体育教学是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进行锻炼,学习体育运动知识和卫生常识,保障学生健康成长。考虑到小学生的发育特点,体育教学应该以培养兴趣为主,教学方面将自主锻炼和习惯养成相结合,科学设计教学方案,合理控制教学时长,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概述

第一,生活即教育。反对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作用影响的。生活即教育理念下,主张教学活动要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知识。

第二,社会即学校。传统思想认为,学校是象牙塔,社会是大染缸,学校和社会之间有一堵高墙。社会即学校理念下,将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融为一体,学生既属于校园,也是社会的一分子,不要设置标签和边界。

第三,教学做合一。教、学、做本是三个不同内容,认为学生用眼看就是教,用耳听就是学,用手写就是做,且关注点集中在教和学上。“教学做合一”理念下,强调教和学都要以做为核心,只教不做不是教,只学不做不是学。

二、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1.无法保证课时

体育课程是小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学科,在开展素质教育以前,学校领导和教师普遍不重视体育课程,将体育等同于游戏、玩耍,甚至认为它浪费教学时间。以语、数、英为代表的主课,面对课业压力时经常侵占体育课程,一句“这节体育课上语文、数学、英语”扫了学生的兴。由于体育课时难以保证,体育知识的学习、教学理念的运用均会受限。要想实现体育课程的改革,保证课时是第一位,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2.教学方式单一

在体育教师群体中,有部分教师认为体育课程不重要,教不教一个样、教好教坏一个样。在这种观念下,体育教学成为负担,教师不愿将精力用在课程设计上,教学方式单一。例如,上课时先做热身运动,然后围绕操场跑圈,练习指定项目,最后自由活动。长时间采用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会削弱学生的兴趣,使其失去对体育课程的热情,最终影响教学效果。

3.缺少长期规划

教学过程能给学生带来知识和启发,但体育课程教学缺少长期规划,教学目标不明确,往往在即将举行运动会、体育项目竞赛时,才在体育课上进行队列训练、专项训练、个人训练。而在其他时间,体育课程没有目的,只是学生放松自我的一种方法。

4.课上课下分离

和语数英课程相比,音体美课程教学时的一个特点是课上课下完全分离,即教学仅局限于课上45 分钟,没有课下作业或任务进行巩固。如此带来的影响,是教学缺乏连续性,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也是断续的,体育课程反倒成了主要课程学习的调节剂。

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了解学生实际情况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应用,首先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确保教授的内容在学生理解的范围以内,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具体操作上,就是结合学生个体特点,找到他们的兴趣点,从而激发其对体育课程的喜爱。教师设计教学方案时,根据学生间的差异,对教学目标、要求、方式进行划分。例如,低层级目标是培养体育兴趣,掌握基本体育知识;中层级目标是学习体育项目技能和竞赛规则,掌握至少一项体育项目活动;高层级目标是树立终身运动理念,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知识和生活相结合,采用情境教学、游戏比赛等方式,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如此引导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获得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确保体育教学符合每个学生的需求。

2.构建特色体育课程

教学内容是体育课程教学的一个重点,不仅影响了体育知识的获得,也关系到学生体育能力的发展。陶行知认为,教育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具有地域性,因此体育教学应该有特色课程来支撑。就目前来说,小学体育课程中常见的体育项目有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体操、武术、跳高、跳远等,受限于场地、器具、教师技能,实际开展的体育项目很少,继而影响学生的选择和能力发展。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构建特色体育课程,应该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文化习俗,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然后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学校的场地环境等因素调整。例如,北方冬季寒冷,可以开展冰雪项目,如堆雪人、打雪仗、冰雕等;南方可开展水上项目,如游泳、赛龙舟;西部山野广阔,可开展马术、射箭运动;少数民族地区则发展传统项目。构建特色体育课程,不仅要是学生熟悉的项目,而且要有利于文化传承,实现双赢。

3.教学联系实际生活

“教学做合一”要求在教中学、在学中做,将教学和生活统一起来。目前体育教学中,教师关注的重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知识、学会技能,忽视了技术动作的来源,以及在生活中如何运用。对此,可在教学之前要求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可以是技术动作起源,可以是著名人物事迹。然后在教学中配合这些资料进行讲解,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其对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学习动作技术时,应该在动作运用上多花费一些精力,可以创建和比赛相近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技能。

4.合理设置课余作业

一项知识技能从陌生到熟悉再到完全掌握,需要多次的、重复的练习。体育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运用体育技能,应该创建体育实践平台。例如,课堂教学中,采用分组比赛的形式,模拟出体育技能的运用环境;或者在不同班级、不同年级之间展开对抗赛。在课堂外,也应该适当布置课余作业,将体育学习作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养成健康的劳动和卫生习惯。通过课余作业,教师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总结存在的问题,继而指导下一步教学工作的开展,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5.关注学生身心健康

体育运动是有技巧、有规则的,盲目开展运动反而会影响学生健康,甚至发生意外事件。《陶行知文集》中关于健康的理解是:“集体生活首先要注重健康,增强疾病抵抗力,一分预防胜过十个医生。”基于此,小学体育教学中,除了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介绍运动前如何热身,运动后如何恢复体能,饮食上有哪些注意事项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学仍存在不少问题,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运用,要求教师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构建特色体育课程,教学联系实际生活,合理设置课余作业,并且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以期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陶行知技能体育
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丰硕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