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阮岩辨治慢性鼻窦炎经验

2020-03-03詹坚宏阮岩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鼻渊苍耳子辛夷

詹坚宏 (阮岩)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 510405)

慢性鼻窦炎为耳鼻喉科的常见病,是以鼻塞、流黏脓涕、头痛头昏、嗅觉障碍为主要症状的鼻窦慢性炎症[1],可归属中医 “鼻渊” 的范畴。现代医学治疗慢性鼻窦炎主要以口服小剂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局部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和鼻腔冲洗为主,对于伴发鼻息肉或存在解剖异常的鼻窦炎患者,则考虑行手术治疗[2]。慢性鼻窦炎治疗周期长,易复发,长期运用西药有一定的副作用。中医学具有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特点,在慢性鼻窦炎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阮岩教授为广东省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主任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阮岩教授在30 余年的临床实践中对慢性鼻窦炎的治疗积累了较独特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鼻窦炎归属中医 “鼻渊” 的范畴。鼻渊一词始见于《黄帝内经》。《素问·气厥论》中认为胆移热于脑为鼻渊的病机,“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素问·至真要大论》 则提出鼻渊的病机乃肺经风热。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对该病的病因病机有了新的认识。如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 提出 “气虚受风冷,风冷客于头脑”,认为肺气虚寒是鼻渊发生的病机;张景岳则认为过食肥甘厚腻和热性食物引起脾胃湿热,进而导致鼻渊的发生,所谓 “此证多因酒醴肥甘或久用热物,或火由寒郁,以致湿热上蒸,津汁溶溢而下,离经腐败。”

阮岩教授认为,慢性鼻窦炎本质上为虚实夹杂的疾病,肺脾气虚为内因,湿热犯窍为外因。鼻渊的病证根据临床特点可以归为实证和虚证两类。实证可细分为肺经风热、胆腑郁热、脾胃湿热,虚证又有肺气虚寒、脾虚湿困、肺脾气虚之分[3]。中医治病讲究因时因地制宜,广州地处岭南,该地区降雨量大,气候多炎热潮湿,故易感受湿热之邪,邪气上犯清窍,则发为鼻渊。岭南地区之居民素体脾虚,又喜饮苦寒之凉茶,脾胃虚弱而水湿运化受制,反而助长湿热之邪。在临床实践中,脾胃湿热和肺脾气虚为岭南地区常见的证型[4]。

2 辨治原则: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全身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

阮岩教授提倡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鼻窦炎强调中医为主,西医为辅,亦不排斥西药及手术。临床中注重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辨病目的是明确诊断,防止漏诊误诊,有助于甄别鼻窦肿瘤等其他疾病,对于伴有严重鼻息肉或解剖异常者则建议患者行手术治疗。提倡充分运用鼻内镜检查、鼻窦CT 等现代医学检查手段辨病,为中医辨证提供参考,做到中西医结合,西为中用。在辨证过程中则提倡全身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耳鼻喉科疾病病位在官窍,然而病变并不局限于五官。中医辨治疾病提倡整体观,认为五脏六腑病变皆可表现为局部的病变。临床中,除了关注局部症状体征外,亦提倡对患者全身进行望闻问切,尤其关注患者脾胃功能。此外,局部辨证也是重要的内容。对于全身症状不突出的患者,局部四诊可以为辨证提供重要依据,其中望诊尤为重要。掌握局部病变的特征可见微知著,反映疾病的寒热、虚实等特性。例如鼻涕清稀者多虚、多寒,鼻涕黄稠者多实、多热;鼻黏膜色淡肿胀者多肺气虚寒,鼻甲凹凸不平且对血管收缩剂欠敏感者多夹血瘀。

3 首辨虚实以论治

慢性鼻窦炎本质上是正虚邪实的结果,因此治疗上应当围绕补虚、祛邪,根据患者的体质差异及疾病发展的阶段,治疗侧重点有所不同。早期多实证、热证,后期多虚实夹杂、寒热错杂,无论哪种证型,湿浊壅滞、清窍不通为共同特点,因此利湿、通窍为治法总则。

3.1偏于实证者治以清热利湿通窍鼻窦炎早期实证居多,外邪入侵引起肺、脾胃、肝胆病变,表现为鼻涕黄稠、鼻黏膜充血肿胀。可辨为肺经风热、胆腑郁热、脾胃湿热等证型,临床以脾胃湿热者居多,治疗大法以清热利湿通窍,方用苍耳子散加清热利湿中药。阮岩教授常用以下经验方为主方加减治疗:苍耳子6 g, 薄荷6 g,白芷15 g,辛夷9 g,菊花15 g, 路路通10 g,桑白皮15 g,赤芍15 g,茯苓15 g,甘草6 g。方中苍耳子、薄荷、辛夷、白芷为苍耳子散的组成药物。苍耳子散出自宋代《济生方》,是治疗鼻炎的经典方[5]。辛夷、白芷、苍耳子性味辛温发散,走肺经,其中辛夷偏于消肿,白芷偏于止痛,苍耳子擅祛风通窍,薄荷疏风散热、清利头目;四者联合,共同发挥芳香通窍作用。桑白皮性寒,归肺脾经,清泻肺热、利水消肿;路路通性平,归肝肾经,祛风通络、利水消肿;茯苓性平,利水渗湿兼有健脾之功,三者联用,加强利湿消肿之效,有助于消除鼻腔分泌物、减轻鼻甲肿胀。菊花可以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可治鼻塞、头痛等头面部风热诸症。赤芍清热凉血,又能散瘀止痛,可减轻鼻窦炎红肿热痛诸症。

遣方用药需根据病变特点加减变化。病久多兼肺脾两脏受损,故常加党参、五指毛桃、黄芪、山药健脾益气,同时起到顾护脾胃,攻补兼施,消除清热寒凉药物之弊。湿重者,加藿香、车前子、木通等;饮食积滞者,加麦芽、谷芽、鸡内金等;鼻涕量多浓稠者,加鱼腥草、桔梗、冬瓜仁、薏苡仁等;头痛者,根据部位加用不同药物,偏于额部、目内眦者常用白芷、蔓荆子,偏于颞部、目外眦者多加柴胡、川芎,颠顶部痛者可用藁本、吴茱萸,枕部、项部痛者可用防风、羌活。

3.2偏于虚证者治以健脾益肺、利湿通窍鼻窦炎反复发作,邪气羁留鼻窍而致脏腑虚损,多累及肺脾两脏,此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象,临床可表现为鼻腔淡红肿胀,分泌物白黏且量多。临床可辨为肺气虚寒、脾虚湿困、肺脾气虚等证型,以肺脾两虚者多见。阮岩教授常用苍耳子散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具体方药如下:苍耳子6 g,辛夷5 g,白芷10 g,薄荷6 g,党参15 g,茯苓10 g,白术10 g,甘草6 g,菊花10 g,桔梗10 g,路路通10 g,蔓荆子10 g。方中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为苍耳子散组成药物;党参、茯苓、白术、甘草为四君子汤组成药物,可益气扶正、祛邪外出;菊花、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可减轻头痛、鼻塞等头面部不适;路路通祛风通络、利水消肿,桔梗宣肺理气、化痰排脓,共同发挥除涕通窍作用。

儿童患者亦多用此方辨证加减。阮岩教授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虚生化乏源,土不生金,常常表现为肺脾不足。因此,用药宜温和,忌大苦、大寒、大辛、大热。治疗上亦多用苍耳子散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以性味更为缓和的太子参代替人参(党参),去除辛燥有毒之苍耳子,配合健脾消积、化湿通窍之药,补中有清,寒温并用,补而不助邪,清而不伐正。

临床上还常看到慢性鼻窦炎合并变应性鼻炎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鼻痒,喷嚏,流黏涕,怕冷,恶风,头昏,舌淡,辨证属肺气虚寒,治疗以温肺益气,散寒通窍为法,方药以小青龙汤加减。主要药物组成为:桂枝10 g,白芍12 g,蜜麻黄6 g,干姜5 g,细辛3 g,炙甘草6 g,法半夏9 g,藿香10 g,黄芪20 g,五味子5 g。

临床上苍耳子散是常用治疗方,其中苍耳子和辛夷花有小毒,尤其是苍耳子,两药用量不应超量使用,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并且使用的药物需经炮制加工过[6]。

4 结合外治法及日常调护以巩固疗效

阮岩教授强调内外兼治,非常重视外治法。耳鼻咽喉为人体孔窍,与外界相通,外治法能直达局部病变部位。常用的外治法有穴位贴敷、耳穴压豆、针灸、中药雾化、鼻腔负压置换治疗等。临床上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外治法。

4.1穴位贴敷以制附子、肉桂、麻黄、细辛、白芥子、薄荷等药物为原料研成粉末,选穴常用双侧肺俞、脾俞、百劳、大椎等,贴敷时间一般为3 h左右,适合肺脾气虚型患者,尤其是鼻窦炎合并变应性鼻炎虚寒体质者。

4.2耳穴压豆根据辨证取穴,常用耳穴为肺、脾、肾、内分泌、神门、外鼻等,以王不留行籽帖贴压上述穴位,持续贴压2 d,可自行按摩刺激穴位。

4.3中药雾化和鼻腔冲洗多采用本院制剂鼻窦灌注液,主要成分有辛夷、薄荷、白芷、桂枝、黄芪、当归、野菊花等。以20 mL灭菌注射用水稀释10 mL鼻窦灌注液,超声雾化喷鼻,或将鼻窦灌注液稀释洗鼻,每日1次,有通窍除涕作用。

4.4针灸治疗根据辨证取穴,远部取穴与近部取穴相结合,常用穴位有迎香、上迎香、印堂、合谷、足三里等。

4.5预防和调护慢性鼻窦炎病程绵延,治疗周期较长,所谓 “三分治七分养”,预防及护理同样很重要。普及慢性鼻窦炎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增强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意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临床上常从以下方面进行宣教:(1)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并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以防病邪蔓延,相互影响。(2)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腻,戒烟戒酒,防止湿热或热毒内生,加重病情。(3)生活规律,起居有常,劳逸结合,调畅情志。(4)保持鼻腔鼻窦引流通畅,可自行用盐水或鼻窦灌注液冲洗鼻腔,同时避免用力擤涕,以免邪毒入耳。

5 病案举隅

患者单某,男,9岁,2017年8月20日因 “鼻塞流涕1 年余,咳嗽2 个月余” 来就诊。患儿1 年来反复鼻塞,流黄脓涕,右侧为甚,近2个月出现反复咳嗽,咳黄白痰,时有睡眠打鼾,多汗,胃纳欠佳,二便正常。曾于外院就诊,予西药抗生素、止咳、化痰等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检查见双下鼻甲稍肿胀,双中鼻道见脓性分泌物,舌红,苔白腻,脉细滑。结合病史及查体,中医诊断为鼻渊,西医诊断为慢性鼻窦炎。中药治疗以健脾益肺、利湿通窍为法,佐以止咳化痰。方拟苍耳子散合四君子汤加减。处方如下:辛夷5 g,薄荷6 g,太子参15 g,茯苓10 g,白术10 g,甘草6 g,桔梗10 g,蔓荆子10 g,干鱼腥草10 g,五指毛桃15 g,广藿香10 g,蜜麻黄5 g,桑白皮10 g。共处方7 剂,每日服1 剂,水煎取药汁约200 mL,早晚温服。配合鼻窦灌注液雾化喷鼻、耳针、超短波治疗、鼻腔负压置换治疗等外治法。

2017年9月3日复诊,咳嗽较前好转,仍有少许鼻塞流涕,胃纳可,二便调。检查:双鼻腔分泌物较前减少。继续予苍耳子散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处方如下:辛夷5 g,白芷5 g,薄荷6 g,蝉蜕5 g,蜜麻黄4 g,桔梗5 g,甘草5 g,桑白皮10 g,广藿香5 g,黑枣10 g,干鱼腥草10 g,车前草10 g。共处方7剂,煎服法同前。配合鼻窦灌注液雾化、超短波治疗、鼻腔负压置换治疗等外治法。随访半年,诸症明显缓解,无复发。

按:本例患者以鼻塞、流脓涕、咳嗽为主症,结合查体诊断为鼻窦炎。主症咳嗽考虑与鼻涕倒流刺激咽喉有关。患儿湿热征象较明显,然患儿年幼,病史较长,素体脾胃虚弱,土不生金,而致肺脾两虚,运化失司而湿热内蕴,不宜一味采用攻伐之剂以免损伤脾胃及助长湿热之邪,治疗上予四君子汤补脾益肺,扶正祛邪,配合祛湿通窍、疏风止咳等药物,攻补兼施,扶正而不留邪,攻邪而不伤正。

猜你喜欢

鼻渊苍耳子辛夷
你好,我叫乌鸫
分析自拟辛夷鼻炎汤治疗鼻渊的临床疗效
带刺的苍耳子
鼻炎防治良药——辛夷
苍耳子中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衍生化GC-MS同时测定苍耳子中14种脂肪酸的含量
鼻渊的中医治疗概述
苍耳子治疗过敏性鼻炎
树洞艾生的江湖往事
我愿做你的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