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2020-02-27

关键词:职能区域经济

(肇庆学院 教学评估与督导中心, 广东 肇庆 526061)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双一流”建设是我国的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经历大众化的发展阶段后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需要通过质的转变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以提高高等教育整体办学水平与办学质量。高等教育在内涵式发展进程中必然要发挥其内在功能,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服务社会的职能。在高等教育服务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地方高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尤为突出,服务区域经济的职能越来越显著。

一、地方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性

(一)地方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职能的内在要求

高等教育在其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三大主要职能,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职能在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已逐渐实现,而服务社会的职能则相对发展缓慢。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最早是由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主张州立大学要从本州的发展出发,为本州的发展建设服务,这样地方大学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社会服务职能才开始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地方高等教育服务于区域社会发展的功能是由高等教育本质决定的。从大学发展历史进程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高等教育产生社会服务的职能,而且这一职能越来越重要,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是地方高校遵循高等教育内在发展规律的体现[1]。

高等教育因社会经济发展而诞生,必然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进程中这一社会服务职能更为重要。

(二)地方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高等教育凭借自身拥有的先进科学技术优势,通过为区域培养大批急需人才以及为区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而发挥其社会服务职能。地方高校在区域发展过程中的这一服务职能体现最为明显,地方高校因其具有独特的地缘与人缘优势而与地方政府关系密切,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并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当前地方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求地方高校实现转型,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大批急需的应用型人才,而我国高等教育同质同构现象比较严重,人才培养模式单一,高校培养的人才与地方实际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地方高校资源相对薄弱,因缺乏行业产业背景,与地方企业相脱离,人才培养呈现单一化趋势,结果既不能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又缺少自身的办学特色。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求地方高校利用区域优势,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努力培养地方发展需要的新的复合型适用人才。

二、地方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一)社会服务意识观念淡薄

我国地方高校普遍受自身办学条件限制,师资队伍薄弱,科研水平较低,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高校的社会服务意识比较淡薄。地方政府虽然意识到地方高校对本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有限性,对地方高校的建设缺乏政策支持和财力支持。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高校与企业合作发展相对缓慢,没有实现深度融合,一些地方企业缺少与地方高校合作的信心。由于地方高校、企业、政府三者对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意识淡薄,地方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形成自身的特色优势,社会服务机制不健全,缺乏保障制度,这些都制约着地方高等教育发挥其社会服务的职能。

(二)地方高校资源相对有限

由于地方高校的办学条件与地方经济发展程度紧密相关,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地方高校办学条件相对薄弱,办学经费短缺,办学基本软硬件达不到国家要求的标准,特别是地方高校的实验室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实验设备不完善,研究型高层次人才短缺,致使地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非常低。地方高校受地理位置的影响,获得信息资源相对缓慢滞后,不能及时并透彻地掌握国家及区域的发展规划与政策,严重影响着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发展。有的地方高校仅培养本科生,很难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地方高校受地理位置、经费支持、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各方面的制约,严重影响其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三)地方高校产教融合程度较浅

高等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是通过校地合作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地方高校与地方企业在地方政府的支持协调下,通过校地合作或校地共建等形式进行资源的重新整合,形成新的资源优势以实现共生共赢。通过校地互动将区域内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在“政府—企业—大学”之间进行优化配置,实现校地共生共进、和谐发展的新局面[2]。可是“当前的校地合作只停留在比较简单的层面上,很多高校实践教学体系虚化,校企合作缺乏实际操作的保障机制,集中实习没有长期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分散实习更是比较涣散。”[3]无论是政府还是高校都没有从深层次解决校地合作的实际问题,形成制约高等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瓶颈,要解决这种瓶颈,必须建立起校地合作的对接机制,实现深层次的校地合作。

三、地方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

根据美国学者亨利·埃兹科维茨的“三螺旋模型”理论,“政府—企业—大学”是知识经济社会内部的三大要素,只有这三者相互协调合作,才能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力量。为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的职能,必须加强校企合作机制,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在‘政府—企业—大学’三螺旋模型结构中,地方政府是主导者与决策者,地方高校是重大决策的智囊团、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者以及地方文化建设的引领者”[4]。企业在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与地方高校的技术引领下,发挥自身优势带动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

(一)地方政府应做好各项协调保障工作

为协调发展“政府—企业—大学”的关系,提高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能力,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互动,地方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地方高校与企业的社会地位与合法权益。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宏观调控,引导地方高校开展社会服务的方向,提高地方高校开展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投入力度,为企业与地方高校提供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搭建人才供需平台,优化外部环境,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政府要充当高校与企业对接的桥梁,必须建立有效的联系机制并配备相应的人员保障,在制定区域建设的方针政策过程中积极征求地方高校专家学者的意见,避免出现决策失误现象,保证合作渠道畅通。

(二)地方高校应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大学作为三螺旋模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将教学科研活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才能极大地促进区域社会的发展。高新科技与新兴支柱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地方高校为区域发展培养适销对路的创新创业人才必将调整专业结构,发展与地方经济密切相关的学科专业,调动科研力量进行新技术开发与推广,在地方政府提供的政策与资源支持下促进区域高新产业的快速发展。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发展在咨询、科研、决策等多方面提供了智力支持,这是地方高校的社会职能及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5]。地方高校结合地区发展优势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并将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积极配合政府与企业完成委托项目,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实现教学科研与生产服务的统一。

(三)地方企业要对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进行客观评估

企业积极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以第三方身份客观评估高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对地方高校办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跟踪调查,科学评估地方高校办学规模、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程度、毕业生的社会声誉,以及地方高校办学过程中出现的最大问题等,对这些进行跟踪调查并报告给高校,为高校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参考建议。同时,对高等院校的办学评估应多元化,将社会评估纳入到评估指标体系中,全面考察高校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指标及影响程度,将社会评估与内部评估相结合,实现评估的客观性与多元化。

四、地方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地方高校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孵化器”与“助推器”,通过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端的科学技术与人力资源,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地方高等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大批急需人才

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地方高校为区域社会培养大量所需人才,并通过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开展继续教育,为地方社会发展提供可持续型的人力资源。同时地方高校大力引进高端人才,这些人才团队根据市场需求研发产品,促进地区科技发展,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为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师资队伍的技术性与实践性,地方高校选聘科技专家、企业家、高级工程师来校担任“客座教授”,同时选派高校教师深入到企业锻炼实习,这种人才的双向流动,有利于高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

(二)地方高等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端科学技术

地方高校是地方科技发展的主力军,为引领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高校努力培养本地区急需的人才,整合科技力量促进产业发展,通过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彰显办学特色。地方高校通过培养人才参与企业技术创新,促进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地方区域竞争力。地方高校通过建立高新技术工业园区,促使科研力量与区域社会发展相结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技术,不断为区域社会开辟新产业,引领新型工业化发展。政府通过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学科技园等途径,重点发展国家及省级实验室、大学生教学实习与社会实践基地,有组织地推动产学研深度结合,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产学研新模式,实现校企深度合作。

(三)地方高等教育为提高区域就业水平及社会稳定做出重大贡献

地方高等教育经过长期的发展积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区域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提高居民文化素质是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职能的宗旨所在。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建设培养特色人才,解决企业用人之急,为区域就业水平做出重大贡献。根据国外的研究表明,地方高校对区域创业就业会产生重要的贡献与影响[6],地方高校自身聘用了大量高端人才,同时高校自身的运营也为普通劳动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直接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在当前就业难的前提下,高校毕业生通过创新创业,实现了就业方式的转变,“高校构建的创业孵化平台,背靠高校众多学术人才资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问题”[7],为社会稳定提供重要保障。

地方高校根据区域发展实况,通过科学研究、人力资源开发等多种形式为区域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所需人才。地方高校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源头,已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创新发展进程中重要的推动力量。在探索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途径过程中,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8],从而实现地方高等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服务职能。

猜你喜欢

职能区域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分割区域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职能与功能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区域发展篇
浅谈会计职能是否应该进行拓展
区域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