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西柏坡精神研究文献综述

2020-02-25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西柏坡学者精神

(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4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全党同志必须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1]。西柏坡精神是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西柏坡精神,对于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系统梳理西柏坡精神的相关研究成果,以期能够为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1 西柏坡精神的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1.1 国外相关研究

西柏坡精神的形成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因此国外鲜有学者对其进行直接研究与探讨,但国外对于革命文化或红色文化的相关研究可以为西柏坡精神研究提供借鉴与启发。有的学者认为红色文化中包含的爱国主义思想,对于研究西柏坡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借鉴意义。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通过深入红色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研究,真实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情怀[2],为我国红色文化的爱国主义精神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源。有的学者强调中国革命文化的思想引导价值,如裴宜理认为,中国革命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资源,应充分发挥革命文化的重要作用[3],能够为研究西柏坡精神的革命传统教育提供启发。

1.2 国内相关研究

国内关于西柏坡精神的研究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自21世纪学者对西柏坡精神的研究日益增多,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学界再次掀起了西柏坡精神的研究热潮。

1.2.1 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内涵研究

学界对西柏坡精神的内涵有不同的解读,有的学者认为西柏坡精神包含三层含义: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进取精神,善于破旧立新的创新精神和一切为了群众的民本精神[4]。有的学者认为西柏坡精神包含四个方面:敢打必胜的彻底革命精神、顺时随变的开拓创新精神、团结群众的民主协商精神以及居安思危的主动“赶考”精神[5]。由上,学者们对西柏坡精神内涵的理解见仁见智,但大多数学者提炼出的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内涵都包含:艰苦奋斗精神、革命进取精神、开拓创新精神、发扬民主精神。

1.2.2 西柏坡精神的本质特征研究

学界关于西柏坡精神的本质特征,学者们从不同层面对其进行了深入探究。有的学者立足于理论层面,注重探究西柏坡精神“继往开来”的作用。王玉平认为,将西柏坡精神作为一种承上启下的革命精神,它具有大胆探索性、实践尝试性、学习创新性以及前瞻预见性等基本特征[6]。有的学者立足于实践层面,注重探讨西柏坡精神“立”的特质。魏先法认为,西柏坡精神的基本特质来源于革命实践如何“立”上,主要涵盖革命建国的主题特征、善于学习的方法特征、建章立制的策略特征和执政赶考的使命特征[7]。当前,已有学者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对西柏坡精神的本质特征进行系统性、全面性的诠释与解读,但学界对西柏坡精神本质特征的界定仍存在争议,因此对于西柏坡精神的本质特征有待进一步明确。

1.2.3 西柏坡精神的时代价值研究

学界关于西柏坡精神的时代价值,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其进行了深入探讨,主要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关于西柏坡精神的党建价值。学者们已从不同研究角度来探讨了西柏坡精神的党建价值。李建强认为,西柏坡精神中的“两个务必”精神是建党立国之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坚持发扬“两个务必”精神[8],有利于确保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薛建中和田丽认为,中国共产党能不能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都离不开自律奋进、不忘初心的政治自觉[9]。弘扬西柏坡精神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坚守不忘以民为本的执政宗旨,与时俱进的西柏坡精神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为实现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而奋斗。二是关于西柏坡精神的育人价值。学者们已从不同研究主体来探讨西柏坡精神的育人价值。有的学者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主体对西柏坡精神的育人价值进行了探究。付海玲认为,树立新时代“西柏坡精神”的学生模范代表,以模范的引领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培养刻苦拼搏的优良品德,提炼其中的当代爱国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10]。有的学者以党员干部群体为研究主体对西柏坡精神的育人价值进行了探究。有的学者认为西柏坡精神有利于加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邵文英和郑建敏认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西柏坡精神对人们的精神信仰具有思想导向与行为教育的作用,使人们能够有效克服理想信念教育的无限性,坚定政治理想与政治信念[11]。

可见,学界从党建、育人这两个方面对西柏坡精神的价值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但随着“文化自信”、“时代新人”等新理念的提出,对西柏坡精神时代价值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2 西柏坡精神教育功能发挥现状及存在问题原因的研究

2.1 西柏坡精神教育功能发挥现状

目前,西柏坡精神教育功能发挥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西柏坡精神教育功能的发挥,并为此开展了诸多活动。如石家庄市注重将西柏坡元素融入城市建设之中,在社会生活中组织开展以西柏坡精神为主题的生活会等相关活动;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将西柏坡精神宣传片、公益广告在市区主要路口和公交站台循环播放;在城市宣传工作中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并相继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西柏坡精神巡回展览。[12]二是西柏坡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取得一定成效。邵军永和张保同认为,将西柏坡精神融入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过程中收到良好效果,实现了教育水平、马克思主体理论学科水平以及红色文化资源服务社会能力这三方面提升[13]。

西柏坡精神教育功能虽取得很大成效,但也存在一定问题。杨凤勇、李忠良和巩志娟认为,在高校环境文化建设过程中过于重视硬件设施建设,忽视人文内涵与精神底蕴的软实力建设,西柏坡精神资源整合系统性不足,缺乏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在高校行为文化建设过程中急功近利、浮躁妄为,西柏坡精神在高校教育中形式陈旧、脱离学生实际;在高校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定位不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对西柏坡革命文化建设内涵理解浮于表面[14]。

2.2 西柏坡精神教育功能发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西柏坡精神教育功能发挥存在的问题,溯其根源主要是以下三方面原因。

首先,青年主体认知存在缺陷。金益多认为,当代青年虽关注政治,但存在政治鉴别力不足现状,且由于家庭的宠溺,部分青年养成生活自理能力差、贪图享乐的懒散性格,青年之间交往存在诚信缺失等现象[15]。周娜、崔征和池晶认为,新时代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激荡,大学生存在缺乏理性认知、情感认同不足等问题[16]。郑建敏,康小莉和云书海认为,在社会不正之风与腐败现象的影响下,部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且由于独生子女的身份特点和中学时期长期形成的独立学习模式,当代大学生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和团队协作意识薄弱等状况[17]。这些负面心理特征使西柏坡精神教育功能发挥的效果大打折扣。

其次,教育环境有待改善。一是社会多元思潮冲击。杨阳认为,受社会上各种不良信息及思想的影响,许多青年人对西柏坡精神的认识仅停留在书本上,在宣传和弘扬西柏坡精神上,新闻报道的数量较少,且在内容和形式上缺乏生动性,致使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蔓延[18]。二是网络信息复杂性的不良影响。赵雅茹认为,在网络信息十分发达的时代,网络中的多元文化影响了主流思想道德教育,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在实际践行中出现了自私自利等现状[19]。三是市场经济的负面性弱化教育效果。檀艳认为,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部分当代大学生注重物质生活舒适、追求“金钱”,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冲击着对西柏坡精神的弘扬[20]。受社会多元思潮、不良网络信息及市场经济负面冲击的影响,大大削弱了西柏坡精神教育功能发挥的效果。

最后,教育机制有待健全。苏红认为,西柏坡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互动的机制存在较大程度的缺失,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的保障。在宣传教育机制方面存在宣传教育缺乏长效性、渗透机制建设不足等问题;在示范机制方面存在没能充分挖掘西柏坡精神所蕴含的道德情怀等问题;在评价机制方面存在评价机制科学水平化低、评价过程规范化程度不高等问题[21]。教育机制的不健全影响了西柏坡精神教育功能发挥的效果。

由上,专门对于西柏坡精神教育功能发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的相关文章较少,多数文章在探究西柏坡精神的培育路径时对其进行笼统的原因分析,缺乏实证性。

3 西柏坡精神教育功能发挥的实现路径研究

目前,有关西柏坡精神教育功能发挥的实现路径研究主要是个人、学校、社会等层面进行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 从提升青年主体能力的角度

在西柏坡精神教育功能发挥的过程中立足于个人层面,学者们提出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拓宽西柏坡精神的实现路径,应加强当代青年对西柏坡精神的文化认同感,使其自觉认同并践行西柏坡精神的教育。有的学者认为深入学习西柏坡精神是提升青年主体能力,增强当代青年对西柏坡精神认同感与理解力的有效途径。孙梦真和吕文雨认为,通过开展西柏坡教育活动和开展西柏坡精神实地调查,让学生充分了解革命时期西柏坡相关情况,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弘扬与传承西柏坡精神,使大学生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22]。崔勇和崔潇认为,通过挖掘西柏坡精神中所蕴含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形式新颖理论教学活动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教育,加强艰苦创业精神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对大学生进行体验教育,促进理想信念内化,发挥其实践育人功能[23]。

3.2 从发挥高校主阵地作用的角度

在西柏坡精神教育功能发挥的过程中立足于学校层面,学者们提出高校阵地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中营造良好的西柏坡精神教育氛围,以西柏坡精神加强新时代青年的文化使命感,肩负起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有的学者认为将西柏坡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是发挥高校主阵地作用的有效途径,探索西柏坡精神在高校教育的过程中应创新传承路径,注重西柏坡精神的内化。杨国勇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西柏坡精神,将西柏坡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加强课堂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而且要拓宽教育渠道,丰富教育形式,同时构建西柏坡精神融入高校的长效保障机制[24]。高正方和李杨认为,通过构建以西柏坡精神为核心的红色文化实践教育体系,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加强西柏坡红色文化资源的系统性研究,凝练富有地域特色的大学文化,实现高校文化建设与西柏坡红色文化传承工作的协同发展[25]。

3.3 从优化社会环境的角度

在西柏坡精神教育功能发挥的过程中立足于社会层面,学者们提出优化教育环境,营造良好社会风气,自觉接受革命优良传统的洗礼,有助于加强全体社会成员的文化归属感,将西柏坡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的学者认为开展宣传教育是优化教育环境的有效途径,应通过大量的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典型的社会示范效应,形成良好社会风貌,弘扬西柏坡精神的现代含义。康小莉和李丽华认为,通过开发形式多样的文化产品使公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西柏坡精神;通过大众媒体宣传西柏坡时期的人物和事件,使之成为热议话题吸引大众视线,让公众在正面舆论氛围中内化西柏坡精神[26]。可见关于西柏坡精神培育路径的相关文章较多,多数文章主要从青年主体认知、教育环境等角度对西柏坡精神的实现路径提出建议,缺乏教育机制的相关对策研究。

综上,西柏坡精神无论是对新时代国家建设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还是对个人品质的塑造,都具有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近年来学术界对西柏坡精神的研究日益重视,并呈现出如下特点:第一,研究成果丰富。学术界对西柏坡精神的内涵、特征以及时代价值都有比较深入地研究,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性基础。第二,研究角度多样。学界从多个角度出发对西柏坡精神的时代价值进行了探究,从育人价值到党建价值,西柏坡精神的时代价值与时俱进,重要性日益凸显。

但新时代西柏坡精神研究仍有不足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待提升时代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应立足于新的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准确把握西柏坡精神的深刻内涵,充分发挥其时代价值,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动力支持。第二,缺乏实证性。西柏坡精神研究的多数文章侧重于理论研究,对于西柏坡教育功能现状研究缺乏相应的问卷调查与实地调查研究。第三,实效性不足。大多数研究侧重西柏坡精神内涵本质的传播研究,缺乏对西柏坡精神教育的传播效果研究。西柏坡精神的传播流于形式,使西柏坡精神教育难以深入人心,导致西柏坡精神教育功能发挥的效果甚微。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深入研究西柏坡精神,系统分析西柏坡精神教育功能发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一步探究如何拓宽西柏坡精神教育功能发挥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猜你喜欢

西柏坡学者精神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虎虎生威见精神
学者介绍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西柏坡精神引领实现“中国梦”——期刊中心党支部赴西柏坡参观学习感言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学者介绍
风雨西柏坡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