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中的应用

2020-02-25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后浇带房屋建筑模板

(中铁十八局集团 北京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162)

在建筑工程中,稳定性高、施工操作简便性、低成本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建筑领域最常用的施工工艺,并且随着应用范围不断拓宽,逐步暴露了钢筋混凝土的一些实际应用问题,如结构裂缝、结构渗漏、结构不规则沉降等,严重拉低了建筑工程建设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步衍生出了后浇带施工技术,极大解决了钢筋混凝土实际应用存在的问题,为提升建筑施工质量、保障结构稳定可靠做出了巨大贡献。

1 房屋建筑工程中后浇带的作用

1.1 防止沉降差带来的影响

由于部分建筑结构和基础设计方面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要考虑两种不同的受力状态,不同的作用力会使得双方之间互相挤压,导致裂缝等问题的出现,后浇带技术可以有效将这种问题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将两种受力状态划分在两个不同的空间内,使两种作用力互不影响,此部分施工结束后,再借助于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对两部分进行有效连接。需要注意的是,在后浇带施工中,要从整个主体结构入手,主楼承担负载过大,尽量降低附加压力,采用十字叉梁基础,沉降差不至于差别太大,有助于后浇带技术的实施,工作人员也要精准测量整个过程的密度,防止有环节遗漏导致出现差错不能有效完成房屋建筑工程的情况。

1.2 减少温度收缩

由于混凝土本身的物理特点,在施工完成后的一段时间内,一旦遭遇气温变低的情况,就会导致混凝土收缩,温度过高则会导致膨胀,建筑工程无法使其永远保持一定的温度,后浇带可以有效降低这种影响,将混凝土变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在施工中设置后浇带,可以给予混凝土自由收缩的空间,采用直通加弯的做法,大幅度减少了混凝土的收缩应力,提高自身结构适应温度变化的能力。另外需要注意,为了防止混凝土内部结构发生变化造成薄弱位置,后浇带浇筑时间可选择在温度较低时完成为宜,这就有效提高了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促进了房屋建筑工程的发展。

2 房屋建筑后浇带的设置原则

在设置后浇带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分析,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后浇带设计具有合理性。

2.1 房屋建筑的主体设计

对于房屋建筑而言,是否会出现沉降和地基持力层土质性质上存在着直接的联系,假如地基的持力层土质相对比较好的情况下,房屋建筑沉降概率将会降低,所以可以在建筑主体以及裙房位置设置相应后浇带,能够避免出现沉降的问题。但是需要注意,如果建筑物以及裙房之间具有着很大的高度差,同时存在着一定的沉降度,不可以进行后浇带的设置,不然将会出现比较大的缝隙,同时也会严重威胁建筑物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

2.2 上层结构的设计

在地面上层结构施工时,假如实际施工尺寸存在的偏差超过规定要求,为了能让偏差得到有效控制,可以采取合理的后浇带设置,后浇带的布置比较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必须要保证伸缩缝具有着一定的安全距离。此外,通过科学的设置防震缝,能够对建筑物的实际宽度给予充分保障,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因此要引起重视。

2.3 地下建筑的设计

对于房屋建筑的地下结构来说,主要组成部分是地下室,通过对地下室的结构分析得出,地下室结构的距离比较长,如果采用后浇带施工,不能有效将混凝土问题解决,所以必须要在地下室找到合适的位置提高加强带的布置。这样不仅可以满足伸缩缝的需要,还能通过提高膨胀部分对后浇带进行取代,为混凝土的无缝施工提供出相应的条件。

2.4 控制温差与收缩应力

在后浇带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应该能够有效控制温差与收缩应力的影响,可以通过计算设计的方式来确定需要留置的位置与距离,然后就能够进行后浇带施工。通常来说,后浇带宽度800~1000mm时最佳,间隔距离一般为20~30mm,这种结构布置方式可以保证整体结构的横截面连接起来,且不会导致结构重叠或者松散问题出现,也能够将整体结构分成若干个不相关的区段,可以防止钢筋接头接线的情况存在。

2.5 控制变形问题

后浇带的结构形式比较多,属于一种变形缝的结构,有着很多变形缝的功能,主要包括平直缝、凹型缝、凸形缝等形式,其中平直缝的应用范围最为广泛,其他形式则使用的相对较少。后浇带通常都是设置在地下室的外墙结构上,所以使用平直缝最多,且效果最好。

2.6 基础垫层与集水坑结构的设计

后浇带施工阶段,应该根据需要来合理设计基础垫层,为了保证施工缝在施工中能够有效处理垃圾清理,可以将基础垫层的高度下降50~100mm,这样能够保证施工过程中可以及时将雨水排出,避免给结构造成不必要的影响。为了有效养护施工,后浇带结构设计中,需要间隔50m就要布置一个集水坑,充分保证工程的质量。

2.7 后浇带位置上的梁板设置

梁板应该与受力钢筋保持连通,尤其是跨度比较小的梁板,必须要保证结构的完整性,需要一次就完成配筋施工,然后开始浇筑。对于跨度较大的梁板结构,一次无法将所有钢筋配齐,可以按照设计方案断开,并且需要在合理位置上设置后浇带。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在梁、板反弯点的部分,此时可以更好的承接后浇带,保证工程的质量。

3 后浇带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3.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后浇带在施工前要将在各项工作准备充分,首先要对施工平面进行处理,施工平面上所存在的砂石、灰尘等杂物要清理干净,对预留缝两边的混凝土进行刮毛处理,对施工表面进行湿润处理,否则无法保证施工质量。准备工作做好后,进行水泥净浆的涂抹,水泥净浆涂抹完毕后,再涂一层处理剂,最后进行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工作。做好浇筑前的准备工作,能够有效控制后浇带两侧渗水漏水以及出现裂缝的现象,保证新老混凝土能够完美粘合。

3.2 合理选择施工时间

就目前施工工艺而言,后浇带主要包括3种模式,即收缩带、沉降带以及温度带。建筑后浇带施工不能盲目,必须要因时而为。首先,收缩带灌筑时间通常为在部件完成浇筑60d之后再开始进行。这是因为在砼部件浇筑完成后,部件的收缩会达到60%,在特定情况下,收缩可达到100%,因此,在两个月后进行浇筑工作比较适宜。其次,对于后浇沉降带来说,主要作用对象是高层房屋建筑,其主要是对于建筑物、基础以及裙房起到连接的作用。因此在正常情况下,都是地基落降完成后才开始此步骤,不过参考工程的工艺限制以及工程项目总成本的情况,后浇带具体施工过程可以灵活一些,根据真实情况提前开始浇筑。最后,温度带的灌筑时间与收缩带灌筑所需要的时间相仿,都是在60d后开始灌筑,考虑到气候原因以及工程材料的因素,可以适当的延后。

3.3 选择合适的浇筑材料

为了保证后浇带的结构强度,对于浇筑所需要的砼材料要给以足够的重视。由于房屋建设本身就会发生沉降现象,所以,为了不加剧这一情况,房屋建筑后浇带施工过程中所选择的浇筑材料应当是不收缩的。此外,浇筑材料最好可以添加适量减水剂,这样混凝土的配合比能够为后浇带施工顺利展开奠定基础。同时,建筑人员要管理好振捣工序,提升后浇带的整体强度,可以避免房屋浇筑后出现裂缝问题,使得房屋的整体质量得到更好保证。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选择了垂直浇筑的方式,后浇带施工必须做好振捣工序,振捣充分、妥善才能确保施工质量,如果振捣不充分,将给整个房屋建筑带来危险,所以施工人员应当对上述作业予以重视并认真落实。

3.4 混凝土施工

浇筑混凝土需要注意两点,一是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和步骤进行浇筑,不能任意浇筑、胡乱浇筑。二是选择合适的浇筑类型。在施工中,浇筑不外乎水平浇筑和垂直浇筑两种。选择水平浇筑后,施工人员和建筑单位管理者要留意模板变形问题,一旦有变形苗头立即抢修,及时补救。如果选择了垂直浇筑方式,就要给浇筑材料填料,填料妥当后才能使用后浇带,同时,施工人员在浇筑时要更为仔细,不要破坏浇筑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及时处理混凝土,因为混凝土会风干、变硬,工作人员必须用水冲净。最后,施工人员要时刻观察浇筑混凝土的状态,到初凝状态时要检查其是否适合浇筑质量要求。

3.5 浇筑温度

要防止在浇筑完成后形成新的裂痕,就要对浇筑温度进行把控。浇筑除了要选择合适的材料、选对时机,还要在合适的温度下进行,温度刚刚好时,新老后浇带砼能够紧密粘合,避免断裂现象。根据浇筑人员的经验总结,浇筑温度到10℃是最佳时间,因为这时混凝土的收缩膨胀最佳。此外,在浇筑完成后,静待两天,然后把后浇带砼收关,避免裂缝出现。最后,要定时、定期地清理浇筑,保持其干净、干爽,避免水和尘土堆积。在收尾工作的时候,要注意时间段上的把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在清晨或者晚间进行收尾工作,以保证其结构强度。

3.6 模板支护

在后浇带施工环节,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模板支护。在施工过程中,应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及施工设计图,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浇筑方案。在对高层建筑及裙房的后浇带浇筑时,时间间隔最好两个月以上,并且要在建筑主体施工完毕后才能进行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工作,裙房在此间隔期间内应继续施工,等主体和裙房施工全部结束后,此时建筑主体和群房之间会出现悬挑的构件。如果模板支护系统是固有的,就无法承担建筑结构上层的重量以施工所产生的直接作用力,因为,为了保证模板能够发挥出支撑作用,施工单位应当在后浇带的周围用宽度为1m的模板进行加固支撑,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固有模板支护系统的支撑效果。

3.7 后浇带垂直施工缝的技术措施

后浇带的垂直缝施工对于整个工程质量存在直接的影响,如果该部分处理不达标就会导致工程质量无法保证。如果在施工中应用木模板,可以应用高压水枪直接对准施工的位置进行施工缝冲洗,或者在拆模完成后采用人工去毛处理。通常来说,拆模的时间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与技术标准来确定,如果时间过短,混凝土强度不达标而导致结构损坏;施工过长也会导致性能不能达到要求。混凝土初凝阶段,使用高压水枪冲洗,以清理表层的浮浆。浮浆清洗完成后,还要继续清理,保证钢丝网片的清洁度达标。在混凝土结构进一步凝固后,需要再次进行冲洗,从而可以提升其密实度,满足工程的施工需要。

3.8 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施工措施

建筑地下室中的底板、墙板与顶板等结构部分的后浇带施工也是整个建筑后浇带施工重要组成部分。底板后浇带施工要根据国家标准规范来进行,必须要做好防水性处理,具体措施就是垫层结构的加深与加宽处理。通常情况下,垫层加深厚度通常设定为100mm左右,其两侧宽度需要增加400mm,同时需要在后浇带结构中混凝土数量持续的增大,通常可以增加到原钢筋截面面积的一半,此时可以大大提升其结构的牢固性和可靠性。

防水的材料、涂膜防水层材料应当放在最底层的位置,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物防渗水的能力,避免因地下板渗水而影响房屋质量问题的出现。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需要设置一道防水墙。防水墙距后浇带施工两侧5cm。为有效保证土方回填的及时性,需要在后浇带墙外侧设置外墙挡土墙,有利于保护后浇带施工的正常运行。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后浇带的防水能力,需要对后浇带防水墙施工过程的技术进行充分考虑,如缝隙、楼梯缝等,并且还需要设置一道防水墙。并且还需要施工人员将防水墙地表面凿成毛边,然后在其表面涂一层处理剂,最后在浇筑混凝土前,使用相同强度的砂浆进行浇筑。

3.9 后浇带完成后的保护措施

在第一次后浇带浇筑完成后,要对其采取二次振捣,这一措施是为了方便两部分混凝土各自收缩,不受外部影响,互相融合,平衡浆体和固体材料。施工人员应该设有后续养护措施,不要与其他施工部位相混淆,设立路障牌提醒工作人员,完成后及时拆除,保障其附近位置的干净整洁,避免存在脏乱物体进入后浇带浇筑范围内,影响其效果。同时,还可以视情况延长其养护时间,对其影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让其物尽其用,发挥最大的价值。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满足房屋建筑工程的日益增加的发展要求,后浇带技术作为工程中比较普遍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整个房屋建筑工程来说影响极其重大,它的完成质量直接影响工程施工的整体效果,因此,只有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符合工程施工图纸要求,确定后浇带技术方案的可实施性,一步一步规范工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才能促进后浇带技术在整个房屋工程建设的成果,促进建筑工程事业的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后浇带房屋建筑模板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基于后浇带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探讨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房屋建筑设计中节能设计的探讨
基于后浇带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基于后浇带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对房屋建筑设计及其发展趋势的探讨
针对建筑施工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