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文明的京津冀智慧交通问题研究

2020-02-22赵玉萍

生产力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京津冀交通文明

孙 钰,赵玉萍,崔 寅

(1.天津商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天津 300134;2.天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 300072)

一、文献综述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经济增长“第三极”,与发达国家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地区交通运输业仍面临着资源束缚加重、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伴随“互联网+”和“四个交通”战略的兴起,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成为衡量交通运输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智慧交通以解决刚性交通资源约束,减少环境资源能耗污染为首要目标,是加强京津冀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本文旨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研究京津冀智慧交通建设中存在的生态问题,探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

二、文献综述及相关概念

(一)智慧交通研究

国内外学者认为智慧交通是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升级,融合物网、云计算、大数据、无线传感等先进技术,集采集、加工、处理、传输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于一体的智慧出行服务系统[1-2]。刘占山等(2017)[3]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分析智慧交通发展的基础和态势。包左军(2019)[4]提出智慧交通具有体系行为的拟人化、交通规则的社会化和元素交互的多维度属性。刘玲(2019)[5]认为利用大数据技术筛选有用信息,提高交通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田龙飞和李文云(2019)[6]认为通过卫星航拍对汽车实时位置进行准确定位以实现车辆自动报警等功能。Brian Collins1 等(2018)[7]认为智能系统使用数据反馈回路,从传感器获取的信息可用于监视、测量、分析、通信和行动。

总的来说,智慧交通强调信息交流的交互性以及服务的广泛性,旨在追求交通的高效、安全、环保、舒适、文明。

(二)交通运输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交通运输在为人类带来出行便利的同时,产生侵占土地、制造污染等生态问题,随着负面生态影响日益增多,针对生态交通方面的研究已成为该领域的前沿问题。王汉新(2016)[8]认为建设生态交通系统以人流物流为核心,着重车、路、能源、管理等要素与人、经济、自然的协调。韩志勇等(2017)[9]提出建立生态环境、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有机结合的多层次生态型复合交通系统。欧国立(2013)[10]指出发展生态交通即需要交通运输适应生态规律、服务于生态系统。

“生态交通”的本质是“交通的生态化”,其按照生态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旨在减少交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高运输效率和质量,同时兼具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交通需求[11]。

(三)当前研究的不足

目前,学术界分别研究智慧交通、生态文明的成果比较多,但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探讨的成果则不多见。针对智慧交通的研究重点集中于概念内涵、体系框架、技术运用等方面,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尚未深刻认识到智慧交通建设要由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发展。其次,对交通运输中的生态文明因素关注度不够,尤其是智慧交通建设中缺乏绿色生态和绿色生产方面的研究。

三、智慧交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智慧交通现状

智慧交通是交通运输信息化的高级阶段,传承了传感、信息和通信等先进技术在道路交通方面的深度应用,强调对海量数据信息的整理、融合、挖掘和表达[12]。目前,我国城市智慧交通建设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如上海建成道路交通信息采集、发布、管控系统,实现覆盖中心城区范围的SCATS 自适应信号控制系统;南京建成智能云交通诱导服务系统,为道路使用者提供最优路径引导信息和各类实时交通帮助信息服务;厦门通过检测设备、视频巡逻等多种渠道采集道路交通信息,建成智能交通指挥控制中心。

当前,智慧交通建设走在交通行业发展的前列,科技引领成为智慧交通发展的主旋律,互联网技术与交通运输行业进行深度融合,促进了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提升,减少了环境污染。

(二)发展趋势

第一,“互联网+”在铁路、公路、民航的一体化融合发展。“互联网+”将促进交通、产业、空间三者创新融合发展,并开放未来城市非涉密数据、鼓励挖掘大数据背后的潜在价值、全面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水平。

第二,新兴技术突破成为关键。智慧交通的实现以智能技术发展为载体,蕴含感知层、通讯层、平台层及应用层四个关键技术层次。随着智慧交通信号技术、处理技术的成熟,平台层技术与应用层技术将被广泛应用,感知层技术、通讯层技术成为下一步智慧交通突破的关键。

第三,参与主体多元化。政府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智慧交通建设,各种互联网企业将积极投身于智慧交通建设,公众也将成为智慧交通的重要参与者,政府、互联网企业、运营商、公众等使智慧交通建设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

四、京津冀交通智慧化发展存在问题

(一)现状分析

我们从智慧交通基础信息建设、公共交通智慧化服务和智慧交通管理三方面归纳出京津冀智慧交通发展现状,如表1 所示。

表1 京津冀智慧交通发展现状

(二)基于生态文明的京津冀智慧交通建设问题剖析

1.智慧交通规划的生态因素考虑不足。当前,京津冀三地分别出台了关于十三五时期的智慧交通发展规划,其中部分涉及到京津冀系统互联互通方面的规划,但并没有进一步跟进措施来确保三地“生态交通规划”的制订和实施。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京津冀智慧交通规划的制定却未能给予生态环境以充分的重视,区域运输功能过度集中于北京,京津冀地区由交通污染所引发的雾霾现象仍然存在[13]。

2.生态文明建设中信息孤岛化。交通运输具有属地化管理的特点,部门利益化现象和数据保护主义突出等因素使得政府部门在交通环境监管领域产生信息孤岛化现象。信息孤岛化不仅存在于三地行政区域之间,还存在三地内部交通行业管理以及交通秩序管理的不同部门之间,严重阻碍着京津冀交通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联网共享和生态环境大数据分析,表现为交通资源重复建设与浪费、行政成本居高不下[14]。

3.交通环境污染所引发的生态问题。京津冀区域货运仓储物流需求大,运输车辆、起重车等机械燃料质量差,排出尾气中含有由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化学物质组成的有机细颗粒,污染严重。据统计,京津冀地区在全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20 个城市中占13 个,区域达标率不足50%。三地交通污染排放标准亦不统一,有些在北京达不到环保标准的运输作业却可以在天津、河北两个地区合法合规地作业、排污,加剧交通环境流动污染。

4.社会对基于生态文明的智慧交通建设认知不够。长久以来,京津冀三地存在不平等的政治经济地位,行政区域割裂严重,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力度不够,人们对智慧交通建设的认知水平亦有限,单纯认为智慧交通就是帮助获取交通道路信息、提供交通管制等,尚未深刻认识三地建立统一“大交通”的重要性以及智慧交通建设对于推进生态文明进程的重要意义。

五、对策与建议

基于上文分析,我们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针对京津冀智慧交通与生态建设的相关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如下。

(一)做好京津冀智慧交通规划和协同设计

制定实施京津冀三地智慧交通协同发展规划,首先要引进先进的区域规划理念,在智慧交通建设中做好生态规划,把开展生态公路建设、生态道路运输等生态交通工程建设(见表2)纳入京津冀智慧交通规划发展之中。其次要打破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性所导致的行政壁垒,建立统一有效的智慧交通规划协同组织,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制定事前调研、事中监督和事后评估机制。

表2 生态交通工程项目表

(二)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京津冀交通能耗检测平台

大数据技术注重对相关关系的探索和对事物发展趋势的预测,能够为政府的宏观决策提供支持。通过在京津冀交通能耗统计监测领域建立大数据平台,使智慧交通建设的各个职能部门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加强车辆能耗排放统计监测相关的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细化京津冀交通大数据行业标准规范,建立三地统一的数据存储标准,便于数据共享及利用,降低三地数据融合成本。创新交通环境监测的体制机制,设计符合京津冀区域实际情况的能耗统计监测工作机制,建立交通环境污染统一预警会商和应急联动机制。

(三)依托互联网+技术,推广清洁交通能源运用

能源终端消费环节电能替代散烧煤、燃油,交通电气化即将成为未来能源转型的主攻方向,因此京津冀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依靠“互联网+”等科技创新驱动,实现智慧路网与清洁能源深度融合。依托国家电网构建的智慧出行、智慧充电和储能云三大服务平台,将公共充电桩建设纳入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加强技术创新,科学循环处理新能源车报废的动力电池,延伸新能源车产业发展。

(四)鼓励政府、市场和社会协同参与智慧交通建设

以政府投资为先导,建立三地跨区域统筹性融资平台,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的参与,发挥市场力量,促进政府功能与市场力量结合的良性协作。健全智慧交通建设中公众参与机制,利用新闻媒体、网站、微信等媒介做好宣传工作,让智慧交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深入人心。

六、结束语

当前,京津冀智慧交通建设水平层次不齐,北京和天津已具备了发展智慧交通的实力,河北省取得一些有助智慧交通发展的物质基础。智慧交通中的科技创新对生态文明建设有驱动作用,而生态文明理念对智慧交通建设有引领作用,因此,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智慧交通建设的各环节与全过程,成为价值观导向,以“软件”和“硬件”相结合共同推动京津冀区域交通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欢

京津冀交通文明
请文明演绎
繁忙的交通
漫说文明
小小交通劝导员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