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生态下高职质量年报编制的再思考

2020-02-22申晓彦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编制工作年报文本

□申晓彦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自2011年全国20多个省的200多个高职院校发布质量年报伊始,高职质量年报的编制已历经九载,其在助推职业教育规范化、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建立现代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处不再赘述。但随着“示范校建设”“诊断与改进”“优质校建设”“双高建设”等更具有实操性的各种职教发展项目逐步推进,高职质量年报日渐式微。如何在创新生态视域下,在繁花锦簇的职教重点项目大背景下,真正发挥质量年报的监督评价作用,是我们需要探索的一个课题。

1 高职质量年报制度溯源

1.1 质量年报制度的产生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以下简称“高职质量年报”),是基于我国经济转型期发展需求和新质量观引领下,试图以政策拉力推动职业教育不断向前发展的积极探索,其发展历程可追溯到2010年。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2011年2月,教育部在《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再次强调:“各地和各高等职业学校都要建立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体系”。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要“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定期开展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专业教学情况评估,实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

1.2 质量年报制度的预期目标

2010年,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期的职业教育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凸显出各种问题,办学条件不达标的情况比比皆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势在必行,亟须发挥政策制度的规范引导作用,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机制,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以建为主”的目的,引导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体系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编制和发布质量年报的目的是通过主动接受教育活动利益相关方监督,形成多方互动,共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分析可知,高职质量年报的受众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即高职院校的主办方和管理方、社会公众、潜在的学生和家长、合作单位及用人单位、高职教育同行及研究专家、在校师生和校友。

2 创新生态下研究高职院校质量年报编制的思路

实践已经证明并将持续证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2015年10月,以“创新”为首的“五大发展理念”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创新”二字再度成为新时期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重点,也成为各类新闻媒体的高频词汇。全国上下围绕这一新发展理念,在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各展其能。山西也不例外,2019年12月,山西省委书记楼阳生主持召开创新生态专家座谈会,明确提出要“把打造创新生态作为战略之举,为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山西省委于2020年5月印发《关于加快构建山西省创新生态的指导意见》,就如何构建创新生态作了安排部署。

纵观目前的高职院校质量年报编制工作,依然存在文本可读性不够、数据支撑性不足等各种问题,亟须借助我省全面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的利好态势,以创新战略为指引,就高职院校质量年报编制工作提出新的工作思路。

3 高职院校质量年报编制工作中存在的困惑及问题

3.1 质量年报文本可读性不足

主观上,随着高职各重点项目的持续推进,质量年报的编制逐渐转为常规事项,甚至沦为一个部门或一个人的任务,而这个人多为基层工作人员,他们职务低,工作年限短,无法从宏观维度对整个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其文本更注重形式上的提升、数据上的合规,其“质”很难得到提升。

客观上,由于2012年国家版质量年报发布后反响强烈,其总体结构分为概览与历程、学生与发展、学校与改革、政策与项目、成效与质量、挑战与展望六大部分,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充分肯定该报告的体例结构,由此这六大部分成为高职质量年报的基本体例,客观上造成质量年报文本的规范性有余,创新性不足,动辄洋洋万字,数据、图表的融合程度较低,文本可读性较差。纵观质量年报的相关评测指标,更多的是从学院履职角度提出,相对官方,看似面面俱到,充分考虑学生、学生家长等受众重点关注问题,但由于数据诠释度低,文本不亲民,导致很多学生及学生家长看不懂、不爱看,吸引力低,关注度不高。

3.2 质量年报数据支撑性不够

根据教育部及各省相关文件要求,质量年报需要通过一定渠道向社会公开发布,其职业院校基本指标参数必须符合教育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这就对数据的合规性提出了具体要求。又提出,质量年报所涉及数据须与“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一致,即每年10月31日前提交的质量年报,反映的是上一学年度的人才质量培养情况,如质量年报(2020)反映的是2018年9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期间的人才培养质量,其中部分数据采集点还要更早,不能实时反映院校当时的人才培养质量,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

3.3 质量年报编制的机制体制需要进一步健全

首先,高职质量年报是以数据为支撑,对某一年的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客观真实是其显著特征,以学院为主体提供的报告,即使依托的数据支撑再客观,也很难摆脱王婆卖瓜的嫌疑,引入第三方视角,选取无利益牵绊的第三方调查机构,全方位多维度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更为客观,也更具说服力,也符合建立质量年报发布制度的初心。

其次,企业参与年报编制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从2016年起,文件指出,鼓励各校企合作企业编制《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质量年度报告》,期望在质量评价体系中体现校企合作红利。而事实上,纵观全国各高职院校提供的企业年报,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年报,都由学校校企合作单位从企业参与者角度,代为撰写。企业年报沦为院校年报的一个延伸点。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参与年报编制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企业合作方人员技术技能较高,但文笔功夫相对较弱,不能满足质量年报的编写要求。

最后,实践证明第三方评价机制引入后运行效果良好。2015年,我院小试牛刀,在就业质量报告编制项目引入了第三方机构新锦成,负责对我院上一年度的就业情况进行调研并编制就业质量报告,取得较好的社会反响。

综上可知,质量年报的编制和发布,作为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监测载体,本应引起各院校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顶层设计,宏观规划,组织精兵强将,共同参与进来,助推职业教育教学,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编制成稿的质量年报由于数据存在滞后,文本可读性较差等原因,对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测有余,反哺教育教学的指导性不足,往往被束之高阁,助推职业教育发展的实效不显。

4 创新生态下高职质量年报编制工作的几点思考

鉴于当前高职质量年报编制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困惑及问题,笔者试图借助我省大力构建创新生态的利好态势,用创新思维进行再思考,提出高职质量年报编制工作的新思路。综合分析,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现行的高职质量年报编制工作进行改进。

4.1 针对文本可读性不足的问题,要全院统筹,顶层设计,强化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

质量年报的编制,是教育主管部门进行质量评价的重要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针对其文本可读性不足的问题,可从以下方面着手改进:一是学院上下要高度重视质量年报的编制工作,认真研读文件精神,充分认识编制质量年报的重要性,做好顶层设计,确需以高职院校为主体编写质量年报的,要成立负责质量年报编制工作的常设机构,建立一支由综合办公室牵头、多个职能部门、各系共同参与的质量年报编写队伍,科学制定撰写提纲和任务分工,落实质量年报各部分和统计报表的编写责任,同时要广泛征求意见,建立多次评审制度。二是文本方面要摆脱政策导向的公文写作模式,采取受众需求导向的写作方式,要采用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语言,把教育管理、人才培养问题表达得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用数据、图片说话,让非专家的利益相关者、受众群体愿意看、看得懂、看了信,确实发挥其质量年报的引导作用。

4.2 针对数据支撑性不够的问题,要依托高职院校“诊断与改进”平台阶段性成果,实现数据的实时填报和共享,发挥质量年报监测评价实效

针对数据采集的相对滞后性,可依托高职院校“诊断与改进”平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即学校建立全面覆盖校园管理的校园大数据应用体系,校本数据平台建设完成,数据能够自动生成和实时采集,并可与国家状态数据平台进行对接,最终实现“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共享,实现自主诊断和及时改进。这样,国家状态数据平台可以实时采集校本平台数据,由此形成的高职质量年报才能真正发挥其质量监测和评价功能。

4.3 针对机制体制不够健全的问题,建议全面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切实增加评价的客观性和公信度

高职质量年报的本质,是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测评价手段,尤其强调客观性和真实性。学校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自行编制自主发布的质量年报,其客观真实性很难保证,对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的参考作用相对有限。纵观全国高职高专教育网历年来各高职院校的质量年度报告,自我褒扬居多,挑战与展望部分往往略写。建议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全面引入学者专家共同参与的第三方评价机制,以相对客观的视角、先进的调查手段多维度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全面评价,在增加评价的客观性和公信度的同时,文本质量也可以得到保证。条件暂不具备、必须以学院为主体编制质量年报的学校,可从以上方面着手予以改进。

5 结语

由学校自主发布的质量年报,本质是学校对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的自评,这对促进学校的信息公开、建立教育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体系是有益的,客观上,高职院校质量年报发布制度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但随着各重点项目的实施推进,质量年报逐渐沦为履职工具。本文中,笔者试图借助山西大力构建创新生态的利好态势,推动山西各高等职业院校创新性地开展质量年报编制发布工作,从实践角度出发提出了几点思考建议,期望对质量年报编制的未来发展路径提供一个可行的方向。

猜你喜欢

编制工作年报文本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黄骅市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思考
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21-2025年)编制工作正式启动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云南省首部《勘察设计常见问题典型案例》编制工作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