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研究生生源对培养质量的影响分析

2020-02-19王兆品斯淑婷罗玉信邵布勒莫敏佳王硕佳陈泽鑫徐凌霄余运贤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1期
关键词:生源硕士博士

王兆品,斯淑婷,罗玉信,邵布勒,莫敏佳,辛 星,王硕佳,陈泽鑫,徐凌霄、余运贤

(浙江大学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水平[1],而健康水平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健康中国2030”的战略也表明国家对健康的重视,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则对促进医学发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医学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也显得尤为关键[2]。但目前仅有少量研究对研究生生源质量进行了定量分析,针对医学研究生的研究则更少,迄今,有关生源信息与综合培养质量的相关纵向研究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首次采用加权秩和比法评价研究生综合培养质量,分析医学院生源因素对研究生综合培养质量的影响,探讨生源因素与培养质量间的关联性,为医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改革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提高医学院研究生培养质量。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依据某‘985’大学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现有数据,选取至2018年4月时已毕业的2008~2015级硕士研究生和2008~2014级博士研究生,并排除放弃入学、中途转学和退学者。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提取

提取包括医学院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生源信息(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政治面貌、毕业院校类型、毕业地区、考生来源等)、培养信息(学习成绩、文章发表情况、科研项目参与情况、获奖情况)以及毕业终结信息,其中本硕连读、本博连读、硕博连读、直接攻博者的生源信息即为本科毕业时的信息。

2.2 构建评价指标

(1)评价指标归类

根据《该大学医学部研究生评奖评优实施细则》以及本研究的数据特点,评价指标包括课程成绩(各科学分加权平均成绩)、科研成绩(学术会议、期刊论文、科研项目、发表专著、技术专利)和奖励荣誉成绩(奖学金、荣誉称号)3类一级指标和8类二级指标。二级指标又进一步细化为三级指标并赋予不同的权重(其中科研成绩中非第一作者的权重为第一作者的一半)。

(2)秩和比法确定权重系数

根据《该大学医学部研究生评奖评优实施细则》,一级指标权重系数分配为0.4(课程)、0.5(科研)和 0.1(奖励荣誉),本研究应用上述权重系数并利用本研究博士总样本和硕士总样本分别结合秩和比(RSR)法[3],重新计算博士生和硕士生关于课程、科研、奖励三大一级指标的权重系数,最后算得硕士生分别为0.45、0.46和0.09,博士生分别为0.44,0.47和0.09,各亚组分析也采用此权重系数。

(3)质量综合评价

各三级指标标准分乘以数量,累加归类,归类后对科研成绩、奖励荣誉进行百分化,综合按权重考虑课程成绩、科研成绩、奖励荣誉成绩再利用加权秩和比法[3]计算加权秩和比(WRSR)并分别转化为呈正态分布的概率单位(Y),最后按Y将综合评价指标分为三类:好(Y>6)、中(4<=Y<=6)、差(Y<4)。

2.3 统计分析

将政治面貌分为:团员及其他(群众和其他党派)、预备党员和中共党员;考生来源为报考时的身份,分为应届生、在职、其他(或未就业);将毕业院校分为普通院校、211院校(不含985院校)和985院校;结合实际情况将毕业地区划分为华东地区、中南地区(华中、华南、西南)和北方地区(东北、华北、西北)。为分析入学时生源情况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系,连续性结局指标(概率单位)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类结局指标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并按不同入学考试方式、终结类型和专业大类分别进行分层分析。所有分析均在R3.5.2中进行,检验水准为α=0.05。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2008~2015级医学硕士3514名和2008~2014级医学博士1 301名。

3.2 生源因素与硕士生培养质量的关系

在所有已毕业的2008~2015级硕士生中,按本研究的分类标准,646名综合评价为“好”,2 165名综合评价为“中”,706名综合评价为“差”。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表1),女生综合评价为“好”的可能性是男生的3倍(OR=3.39,95% CI:2.61~4.41);与小于等于24岁组相比,25~27岁组综合评价为“好”的可能性较低(OR=0.50,95% CI:0.32~0.79);与团员及其他(群众和其他党派)相比,预备党员综合评价为“好”的可能性较大(OR=2.28,95% CI:1.44~3.60),中共党员优势更明显(OR=4.19,95% CI:3.18~5.52);与全国硕士统考相比,推荐免试者综合评价为“好”的可能性也较高(OR=2.47,95% CI:1.12~5.47),而本硕连读(OR=0.20,95% CI:0.10~0.41)和硕士其他(OR=0.15,95% CI:0.03~0.72)则表现出劣势;与学术型硕士相比,专业型硕士综合评价较低(OR=0.08,95% CI:0.05~0.13)。综合评价为“中”的结果与上述相似,但效应值较弱。婚姻状况、民族、考生来源、毕业地区、专业大类等对硕士生质量综合评价的影响则未见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与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高度相似(图1)。

表1 硕士生综合评价与各变量的关系

注:所有变量均在模型中,并调整年级,以综合评价为“差”组作为参照,OR>1表示评价为中或好的可能性大,OR<1表示评价为表示评价为中或好的可能性小

图1 所有硕士生以及不同亚组综合评价(Y)与各生源因素关系的多重线性回归β值

3.3 生源因素与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关系

在所有已毕业的2008~2014级博士生中,按本研究的分类标准,228名综合评价为“好”,831名综合评价为“中”,242名综合评价为“差”。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见表2),与男生相比,女生综合评价为“好”的可能性较高(OR=1.91,95% CI:1.70~2.14);与未婚相比,已婚未育综合评价较好(OR=2.50,95% CI:2.13~2.93);入学年龄过大会对研究生质量产生不良影响,与小于等于27岁组相比,28~30岁组(OR=0.36,95% CI:0.31~0.41)和大于等于31岁组(OR=0.29,95% CI:0.25~0.33)综合评价为“好”的可能性较低;与团员及其他(群众和其他党派)相比,中共党员综合评价为“好”的可能性较大(OR=2.31,95% CI:2.07~2.57);与全国博士统考相比,硕博连读(OR=3.30,95% CI:2.83~3.85)和直接攻博(OR=4.77,95% CI:4.22~5.40)综合评价为“好”的可能性较大,而本博连读则表现出劣势(OR=0.10,95% CI:0.09~0.11);与毕业于985院校相比,毕业于211院校(OR=0.39,95% CI:0.34~0.46)和普通院校(OR=0.73,95% CI:0.63~0.85)的博士生综合评价为“好”的可能性较低;与学术型博士相比,专业型博士综合评价较低(OR=0.68,95% CI:0.53~0.87);与临床专业大类相比,基础(OR=0.32,95% CI:0.26~0.38)和公卫(OR=0.68,95% CI:0.64~0.71)专业的博士生综合评价为“好” 的可能性较低。综合评价为“中”的结果与上述评价为“好”的结果相似,但效应值较弱。可能是由于样本量过少,与汉族相比,少数民族的博士生综合评价为“中”和“好”的效应相反。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与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高度相似(见图2)。

表2 博士生综合评价与各变量的关系

注:所有变量均在模型中,并调整年级,以综合评价为“差”组作为参照,OR>1表示评价为中或好的可能性大,OR<1表示评价为表示评价为中或好的可能性小

图2 所有博士生以及不同亚组综合评价(Y)与各生源因素关系的多重线性回归β值

4 讨论

现今社会对学历要求的不断增加以及某些热门专业的出现对生源质量造成了不良影响[4-5],而生源质量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显示,医学院生源因素包括性别、婚姻状况、年龄、政治面貌、考试方式、考生来源、毕业院校等对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质量综合评价均具有重要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今后制定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策略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4.1 多管齐下,吸引优质生源

从考生来源看,本研究显示,与985院校相比,普通院校在硕士和博士多个组中均表现为一定的劣势,与徐琳等[6]研究结果一致,提示985高校的生源质量较高。从政治面貌看,本研究显示,中共党员无论在硕士或博士中都显示出明显的优势,这可能与党员同志本身积极上进的性格有关,另外,由于成为党员本身也需要多重考核,各方面综合考量,这也从侧面反映优质生源对研究生质量综合评价的正向作用,提示了优质生源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吸引优质生源是提升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吸引优质生源需从多方入手:首先,可通过加强学科建设,加强导师团队建设,打造优势学科,提升学校综合教育水平;其次,可以加强就业指导,提升就业率,保障就业质量,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再次,可借助微博、微信等扩大宣传范围并开通答疑通道及时解答考生关注的内容并且可以组织优秀导师、学生在优质生源院校开展讲座、学术报告以及提高夏令营的举办质量等加强多元化宣传;此外,学校还可适当加大优惠政策,如适当增加研究生奖学金比例、奖金额等吸引优质生源。

4.2 区分差异,制定针对性招生策略

从本研究的亚组分析中可见(图1、图2),各亚组分析结果与总体结果基本类似,但亚组间也存在一些差异,因此可以在整体招生政策方向相似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招生策略。在硕士中比如只有临床硕士和专业硕士亚组中受年龄影响较大,而年龄过大可能会导致学习能力下降,创新能力下降等,提示在招生中尤其是临床硕士以及专业型硕士时应适当参考年龄因素,在同等条件下可以适当优先考虑年龄较小的生源;而在博士中比如只有在学术型博士和统考博士亚组中,已婚已育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提示已婚已育的学生可能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因此招生中不用担心已婚已育会影响研究生学习和工作的问题。

4.3 优化招生考试方式结构,调整本博连读生培养模式

从考试方式看,硕博和直博生相对于统考博士具有一定的优势,与以往相关研究结果一致[7-8]。因此,可以适当增加硕博和直博名额。本研究还显示本博连读生处于一定的劣势,这可能与本博连读生本科期间没有医学背景,而博士4年期间既要完成所有课程成绩又要完成实习要求和科研任务,时间更为紧张有关。有研究显示八年制研究生普遍存在压力感,其中感到“压力很大”和“压力极大”的学生比例已经高达18%[9],可见巨大的压力也对本博生的培养质量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对于本博连读生的培养:①可以适当调整本科和博士期间的课程分配,分散压力;②在培养过程中也应当增设心理健康课程,及时进行心理疏导;③加强未来选择方向指导、就业指导、科研指导等降低学生的焦虑感和迷茫感。

4.4 剖析性别特点,开展针对性培养引导

从性别看,本研究中硕士女生生源在整个硕士期间综合评价无论从整体或亚组分析基本都优于男生,而张皓等[10]研究显示临床硕士终末考核成绩与性别无关,这可能与他们的结局指标仅考虑较为单一的终末成绩且样本量较少有关。但博士女生生源在统考博士等多个亚组中并未表现出优势,这可能和男女生本生的特点有关。到博士期间各项工作压力、难度均加大,而此时男生比女生思维方式更为成熟,抗压能力也更强等原因可能削弱了女生硕士期间的性别优势。因此,对在校女生,尤其到了博士期间应当多加鼓励和引导从而进一步提高女生的综合培养质量;对男生则更应该增加优质生源比例,在校期间加强管理,促进男生发挥其优秀的潜能。

本研究具有如下优势:①本研究样本量较大,时间跨度较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②本研究对研究生质量评价的指标包括其在校期间的课程成绩、科研成绩和奖励荣誉成绩三大维度,较为全面,而且各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采用专家经验法和加权秩和比法相结合从而更客观科学,并且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结果高度一致;③以往研究多为定性或定量的描述性研究,而本研究则采用多因素回归模型,其结果更具说服力;④相较以往研究多从整个学校角度出发缺乏学科特性[11],而本研究增加了多个不同的亚组分析,所得结果更具针对性,对不同情况下的医学研究生招生工作更具指导意义。当然,本研究也存在以下几点不足:①该研究只分析了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综合表现,对毕业以后长期的表现缺乏数据支持;②秩和比法的权重可能不是完全恰当,但是我们对单方面评价的原始值与权重后的值进行分析,结果的一致性很高,说明该权重较为合理;③该研究只纳入一所高校的医学研究生进行评价,可能代表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综上,在研究生招生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结合本研究结果,适当调整考试方式、毕业院校等各类比例,也可以适当将年龄、婚姻状况、政治面貌等生源因素作为录取时参考因素,从而为培养优质的医学研究生奠定基础,促进国家医学教育和医疗水平的发展。

猜你喜欢

生源硕士博士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制冷博士来帮忙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神奇博士感冒了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博士蚊
图表
陕北红色学校与国民党在西安的生源争夺战
改进硕士研究生解剖教学的探索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