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博士生原创力学术生态优化路径研究

2020-02-19黄纯美许仕杰黄海阳方煕茹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1期
关键词:学术活动博士生导师

黄纯美,许仕杰,黄海阳,方煕茹

(广州中医药大学:A.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B.发展规划处,广东 广州 510006;C.中医药数理工程研究院,广东 东莞 523808)

博士生原创力是指博士生在学术上所体现的原始性创造能力。它是研究生群体最优文化资源和推动学术创新的原动力,也是研究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体现。

博士生原创力学术生态是指高校、科研院所中各学术主体,包括博士生、博士生导师、研究生管理者及相关人员为达学术创新目标,围绕学术研究、科技创造与学术环境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健康和谐的学术生态是博士生原创力获得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和保障,也直接影响博士生开展学术活动的行为规范、价值、理念和态度。本研究以学术生态优化路径的构成要素为着眼点,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各要素之间、各要素与学术生态之间相关关系进行定量分析,为优化博士生原创力学术生态提供理论依据。

1 模型构建思路

基于大量相关文献理论研究和实证结论的梳理,以及专家意见咨询结果,确定潜变量并构建理论模型结构,通过设计问卷对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生态优化路径调查获得数据,利用统计学工具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进一步对理论模型进行拟合、修正和解释。

2 理论假设和变量设定

国内研究者针对目前学术生态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学术造假、学术失范、学术腐败、学术行政化等提出了建设和优化研究生学术生态的建议和方法,常见的有:强化学术道德教育建设[1-3],强化学术制度建设和监控[1-3,4-7],完善学术评价机制[1-3,5],营造学科学术氛围[2-4,8],完善科技激励机制[2,4,8],加大学术交流力度[2,5-6]等。这些理论研究过于零散,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不能反映出研究生原创力学术生态中内部构成要素的本质联系。

基于上述分析,在梳理文献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以下理论假设。假设1:激励机制对学风建设有积极的影响;假设2:激励机制对开展学术活动有积极的影响;假设3:激励机制对导师指导质量监控有积极的影响;假设4:导师指导质量监控对开展学术活动有积极影响;假设5:导师指导质量监控对形成良好学术生态有积极影响;假设6:学风建设对开展学术活动有积极影响;假设7:学风建设对形成良好学术生态有积极影响;假设8:开展学术活动对形成良好学术生态有积极的影响;假设9:学术平台建设对形成良好学术生态有积极的影响。并以此设计了博士生原创力学术生态优化路径概念结构模型,具体见图1。

图1 博士生原创力学术生态优化路径概念模型

该概念模型框架中共设置有6项潜变量以及相应的20项观测变量。潜变量包括学风建设、学术平台、导师指导质量监控、激励机制、学术活动和学术生态,潜变量中的前4个变量是前提变量,后2个变量是结果变量,前提变量综合决定并影响着结果变量[9-10]。激励机制和学术平台是外因潜变量,学风建设、学术活动、导师指导质量监控和学术生态是内因潜变量。潜变量和对应观测变量具体见表1。

3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3.1 问卷设计和数据收集

问卷参考量表的形式设计,采用李克特(Likert)5级量度量化指标,影响程度正向从“非常弱”到“非常大”。问卷根据模型概念框架中潜变量设置相应的6个主要指标板块和1个基本信息板块(学籍状态、学科专业、学位类型、工作性质),每个主要指标板块又根据观测变量设置对应题目3~4条,整份问卷总共包含24条题目。

问卷调研的主要对象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包括在读全日制博士生和近三年毕业博士生,含非医攻博生)。根据学籍册数据,调查对象应为在读生149人,近三年毕业生152人,总计301人。调查采用微信电子问卷的方式,于2018年5月16日~6月1日期间,依托“问卷星”工具线上发放和回收问卷,结果收回问卷共202份。根据“问卷星”导出数据显示,202份回收问卷均无数据缺失,均为有效样本,有效回收率为67.11%。有效样本的基本信息如表2。

表1 博士生原创力学术生态优化路径概念框架

与传统问卷相比较,电子问卷的显著优势在于一方面克服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使调查更加方便、快捷,极利于在短时间内获取到多样本和大数据;另一方面变得更加绿色环保,节约了开展调查所需的人力和物力。但是,由于缺乏面对面的充分沟通,电子问卷时调查对象容易对问卷内容产生理解偏差,作答认真态度和严谨性也可能有所下降。为了尽量减少和控制这类调查偏倚,研究将问卷投放在各博士班班级通知专用微信群,提高重视意识,并详细解释了调查的目的、涉及概念的内涵、作答的方法等。

3.2 研究方法

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的统计分析技术。SEM融合了多元回归分析、路径分析和因子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基于变量的协方差矩阵分析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对处理研究中的多变量,尤其是不能直接、准确测量的变量(潜变量,latent variable)数据,能够通过建立模型来整体估计和检验变量因果关系,并能同时处理多元数据中潜变量之间、潜变量与指标之间的关系。

表2 调查对象一般资料

3.3 统计工具

采用SPSS Statistics 17.0 对数据进行前期统计处理与分析,IBM SPSS Amos 21.0进行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4 结构方程模型

4.1 数据处理

虽然文献对结构方程模型所需样本量大小的界定十分含糊,但一般认为应不低于观测变量的10倍[11-12]。本研究观测变量20项,样本量为202,满足研究需求。样本的数据正态性检验则采用偏度系数(Skewness)和峰度系数(Kurtosis),经SPSS描述统计,各观测指标数据偏度绝对值均小于3,峰度均小于2,数据符合正态性分布。问卷的信度检验采用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 alpha),一般认为在探索性研究中,Cronbach’s α系数大于0.6即被认为可信度较高[13]。经可靠性检验,显示总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0,各潜变量则在0.69~0.911之间,表明数据的内部一致性很好,调查问卷测量结果稳定性好。效度检验本研究从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两方面进行考核:问卷的设计和修订结合了大量文献研究基础、高等医学教育相关领域专家意见咨询和小范围甄别调查的结果,以保证问卷题目良好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方面,经检验,KMO(Kaiser-Meyer-Olkin)值为0.855,Bartlett 球形度检验P值为0.000<0.01,说明变量有很好的相关性;因子分析显示各观测变量的因子载荷在0.58~0.87之间,在结构模型中各变量的非标准化系数P值均小于0.05,在95%的置信区间具有统计显著性,提示问卷整体结构效度较好,测量结果能较好程度地反映研究考察的内容。

4.2 模型设置与参数估计

使用Amos进行模型设定和绘制,根据理论假设和概念模型进一步设定潜变量、观测变量和残差变量,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博士生原创力学术生态优化路径结构方程模型(a为观测变量,e为观测变量误差,z为残差变量)

表3 潜变量非标准化路径系数

注:“***”表示0.01 水平上显著,C.R值即t值。

SEM运用最大似然估计法(Maximum Likelihood,ML)进行参数估计,模型运算各潜变量路径系数如表3所示,可以看到“xspt(学术平台)”对“xsst(学术生态)”路径的参数系数为P=0.163>0.05,提示理论假设9“学术平台建设对形成良好学术生态有积极的影响”得不到支持,该变量应在结构模型中予以剔除。其余潜变量相关路径系数均为P<0.05,t值绝对值均大于1.96,其中“dszd导师指导质量监控”对“xshd学术活动”参数和t值均为负值,两变量呈负相关,因此可以认为,理论假设1、2、3、5、6、7、8均得到证实,理论假设4“导师指导质量监控对开展学术活动有积极影响”应为“导师指导质量监控和学术活动存在负相关关系”。

根据以上结果对模型修正模型,修正后模型结构及Amos运算后标准化系数见图3,标准化路径系数见表4。

图3 博士生原创力学术生态优化路径结构方程模型(修正后)(a为观测变量,e为观测变量误差,z为残差变量)

表4 标准化路径系数估计结果(修正后)

注:“***”表示0.01 水平上显著,C.R值即t值。

4.3 模型拟合评价

理论模型与数据拟合的好坏程度可以用模型拟合指数来考察评价。研究模型采用常用的卡方和自由度比值(χ2/df)、近似误差均方根(root-mean-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RMSEA)、拟合优度指数(goodness-of-fit index,GFI)三个绝对拟合指数和比较拟合指数(comparative fit index,CFI)、省俭性指标(parsimony normed-fit index,PNFI)两个相对拟合指数来评价,具体见表5。学界对各拟合指数有相应的评价标准,但在实际研究中,也可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判断。一般认为,χ2/df< 3、RMSEA<0.08、GFI≥0.85、CFI≥0.9,PNFI>0.50表示模型整体拟合度较好[14-16],因此,可以认为本研究模型拟合情况可接受程度较高。

表5 模型拟合指数计算结果

5 研究结论和讨论

结构方程模型计算与分析结果显示,在0.05或0.01的置信度下,激励机制、导师指导质量监控、学风建设和学术活动均与学术生态显著正相关,可以认为四者均对良好博士生原创力学术生态的形成起积极促进作用。而作为反映博士生、博士生导师整体学术活动成果、学术水平和指导水平关键指标的博士学位论文,则是体现学术生态良好程度的最主要外显因素,其载荷系数达到了0.859,另外,科研成果(0.732)、就业前景(0.685)和师生关系(0.648)也可不同程度地反映学术生态的良好程度。

以下将根据研究结果,结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在探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的既有经验和做法,探讨如何构建良好博士生学术生态,并进一步有效指导博士生教学和管理活动。

5.1 完善激励机制,增强博士生学术创造的内动力

通过比较变量影响的总效应,即标准化路径系数可知,相比学术活动(0.386)、导师指导质量监控(0.319)和学风建设(0.272),激励机制(0.646)对学术生态的积极影响是最显著的,而其具体措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培育资助、评选奖励、学术成果奖励的支持贡献度相当,载荷系数分别为0.89,0.89和0.83;且激励机制对学术生态的影响作用是通过对另外三个中介变量的影响而实现的,按照影响程度依次为学术活动(0.854)、导师指导质量监控(0.584)和学风建设(0.373),因此,优化博士生原创力学术生态应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建设。①完善学术管理制度。依托完善的学术管理制度,将激励和学术活动有机结合,形成“点-线-面”的辐射影响作用。例如针对培育高水平的博士学位论文,鼓励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在大学“优秀研究生学术创新成果奖励”制度的基础上,学院制定了“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制度作为有效补充,设置专项资助项目基金,对立项人进行生活补助、科研经费和学术活动费的资助,鼓励立项人开展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出国访学等活动,开拓学术视野,促进高水平的学术成果。②精神和财物的双重激励方式。心理荣誉和经济实际利益的双重满足,将更有效地激发博士生的创新活动欲望,并内化为博士生进行学术活动的原动力。例如学院设置有“优秀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选”制度,在每年教师节庆祝会议上对获奖学位论文作者和指导教师进行公开表彰。在精神激励和财物激励的背后,将博士生的学术研究和科研成果利益最大化,也促进了学院“有效激励,自主管理”培养激励模式的完善和成熟。

5.2 加强导师指导质量监控,提升导师指导的绩效

导师指导质量监控作为激励机制与学术生态的中介变量,除了直接正向影响学术生态(0.408),同时又与学术活动负向相关(-0.23),问卷结果提示了博士生对实施导师指导质量监控的消极态度,也反映了敏感的师生关系问题。在师生关系中,博士生导师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指导质量”是博士生导师指导博士生所取得的各项成果所达到的水平,相对于“培养质量”,其观测主体是博士生导师。但是,衡量导师的“指导质量”,又不可或缺博士生“培养质量”这一关键指标,从这一方面考虑,对博士生导师进行严格评估和绩效评价,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导师将压力转嫁到指导对象身上,因导师提高要求以出产高水平成果而加大了博士生的学习、研究工作的压力,或因博士生害怕导师赋予的高期望落空而导致师生关系紧张,从而一定程度抑制了博士生群体作为学术活动主体的积极性。因此,在肯定实施导师指导质量监控对博士创新学生生态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关注师生利益的平衡和师生关系的和谐问题。①规范导师遴选。把关好导师资格“入口”的“严”和“宽”。“严”是态度严肃、标准严格、过程严谨,“宽”是指对引进人才和年青学术拔尖人才在年龄、职称、科研课题等遴选条件的放宽。例如设置针对学术学位型研究生导师的破格遴选制度,对优秀拔尖人才的快速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支持,也为学科学术团队建设、导师队伍建设做好人才贮备。②积极开展导师培训和交流活动。定期开展新增研究生导师业务培训,开展研究生教育形势分析和教育政策、教育制度改革文件的解读,开展以共商解决教育问题、改进教学管理措施为目的管理部门和研究生导师的对话交流。③考核和指导绩效评价制度。导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弱化终生导师制导致的学术懈怠,不断更新和优化知识结构,站在学术前沿引领和指导研究生进行创新性科学研究。学院每年实施导师指导绩效考核,并与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学科目标考核指标挂钩,激励与监控并举。④促进和谐师生关系形成。导师要提升道德修养,增强学术素养,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注重身教,以正确的示范引导研究生,赢得学生真正的尊重和崇敬,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奠定坚实基础。学院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提倡崇教爱生,面对研究生导师组织开展“研究生人群心理活动特点分析、师生关系处理技巧”“如何指导研究生学术规范训练、加强职业伦理教育”等专题讲座,多方面增强研究生导师的教育事业心和责任感,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5.3 鼓励学术活动,营造优良学术氛围

学术活动是其他三项影响因素的中介变量,接受激励机制(0.928)、学风建设(0.164)、导师指导质量监控(-0.23)的直接影响,同时也直接影响学术生态(0.386),在原创力学术生态体系中发挥重要的“枢纽”作用,因此应鼓励和支持博士生为达到学习或研究目的而积极开展各类学术会议交流(0.63)、学术评选竞技(0.78)和出国学习、联合培养(0.62)等活动,并在进行激励机制建设和学风建设时加大对学术活动方面的投入力度,同时应充分考虑师生关系对学术活动的影响。①学术沙龙。开展学术沙龙的学术交流形式,既有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又具备浓厚的学术氛围,较易得到研究生的接受和喜爱,能达到预期启迪思维的效果。学院开展“博士视角”学术沙龙,由各年级、班级博士生承办、组织各类主题沙龙,目前已举办30期,围绕人生职业规划、出国访学经历、发表SCI论文经验、临床与科研实践经验分享等主题开展;而学科专业组织的学术沙龙则选取各学科热点、难点或针对某具体专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极大地激发了研究生的参与热情和创新思维。②国际交流。大力支持研究生开展各类对外学术交流活动和科研协作,鼓励在读研究生赴国外高水平大学及研究机构学习交流,发掘中医药优势,培养既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又有中医药特色的高水平人才。学院近3年赴海外学习的博士研究生人数达49人次,其中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12人,获大学研究生国际交流项目32人,自费短期访学的5人。③学术论坛。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研究生暑期学校、研究生学术论坛,在发表论文版面费、活动差旅费、培训费等方面给予报销支持。近3年来学院有18人获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奖,15人在全国中医药研究生创新发展论坛上获奖。学术活动的开展营造了健康、优质的学术生态,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得以不断活跃和提升。

5.4 加强学风建设,优化学术生态内环境

学风建设则直接正向影响了学术活动(0.164)和学术生态(0.209)。“学风”是博士生进行学术研究所展现的精神、态度、原则等风气风貌,是博士生学术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综合表现,通过开展学术道德规范(0.794)、培养博士生的科学精神(0.856)、对博士实施学术和人文关怀(0.537)、制定和落实学术规范制度(0.573)等措施加强学风建设,进一步规范博士生学术活动行为,形成良好的学术活动氛围。①构建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以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为抓手,增强研究生学术规范意识、提升研究生的科学精神。在学位论文质量监控过程管理中,涵括了开题报告、论文检测(重复率检测和统计学检测)、原始资料审查、论文评阅(双盲评阅和实名评阅)、论文答辩、学位评定多个环节,在诸多质量保障措施中,建议实施严格的博士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制度。学院全面引入教育部学位论文送审平台,通过平台对博士学位论文100%双盲送审,利用其良好的示范效应推进其他质量监控环节的管理。②学术和人文关怀。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的良师益友,对博士生开展学术和人文关怀不仅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内在需求,也是学风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研究生导师需加强与研究生的日常沟通,紧密师生关系,可开展导师组读书会活动,参加研究生联谊活动,组织研究生定期汇报临床工作、论文工作进展和完成情况,对研究生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通过多途径的紧密联系和有效交流,发挥研究生导师良好的学风示范性,激发研究生的向师性,联动效应形成优良的学术风气。

5.5 审视硬件投入比列

根据问卷数据分析结果,学术平台对良好学术生态的形成影响并不显著,提示博士生认为学术平台,具体包括实验硬件、临床诊疗实践条件、导师科研项目支持等,对促进良好原创力学术生态的影响作用比较弱。从实际情况看,学术生态的形成、学术发生发展的有机过程中,强调的是学术主体——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与学术行为互相依存的文化与学术氛围、社会与学术制度等软环境,一味地加大平台硬件投入对学术生态建设来讲并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本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对优化博士生原创力学术生态的路径与方法进行了探索研究,从激励机制、导师指导质量监控、学风建设、学术活动四个要素着手,分析其相互关系和与学术生态的影响作用,认为五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促进良好学术生态的有机网络。

猜你喜欢

学术活动博士生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学术活动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V eraW an g
导师榜
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王永平教授
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陈桂蓉教授
我校近期重要演出、学术活动剪影(一)
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拜根兴教授
宪法学学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