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感官促醒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估

2020-02-17郭丽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期
关键词:苏醒脑出血感官

郭丽

(十堰市太和医院 重症医学科,湖北 十堰)

0 引言

高血压性脑出血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虽然经及时有效治疗可控制病情发展,解除患者危险状态,但受到出血、手术操作等因素影响,导致患者术后易长时间昏迷,致死致残率较高[1]。针对此种情况,应采取可靠措施加快术后苏醒,而常规护理中虽然主要稳定生命体征,改善症状,但缺乏针对性促醒护理措施,效果不佳。合理感官刺激能过促进大脑对自身及环境的感知,提高神经反应能力,而给予其积极有效的多感官促醒护理干预,即视觉、听觉、运动等多感官刺激,可加快患者苏醒,降低神经功能受损,利于预后[2]。为此,本次研究对多感官促醒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了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共120 例,均为2018 年2 月至2019 年2 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组各60 例,均经病史、颅脑MRI检查确诊,GCS 评分<9 分[3]。患者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及目的,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男性35 例,女性25 例,年龄42 岁至72 岁,平均年龄(57.95±2.69)岁,高血压病程5 年至15 年,平均病程(10.42±1.06)年;观察组男性32 例,女性28例,年龄42 岁至74 岁,平均年龄(57.83±2.81)岁,高血压病程5 年至15 年,平均病程(10.35±1.02)年;排除合并脑肿瘤、动脉瘤及脑血管畸形等脑疾病患者等。两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含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并发症预防护理及家属的健康教育等。

1.2.2 观察组

结合上述常规护理,开展多感官促醒护理干预,如下:①感官刺激,视觉刺激在清晨6 点和晚上6 点半开展,每次20min,开灯和关灯各1min,交替10 次,上午和下午采用手电筒交替照射瞳孔,每次30s,共5 次;听觉刺激为早、中、晚各1 次,利用耳机播放音乐、新闻等,以多元化声音刺激;触觉刺激可在睡前利用温水进行面部按摩,从眼部、前额、面颊、鼻翼等方位依次擦拭,随后再利用软毛进行手掌、脚掌等刷动,每次5-10min;嗅觉刺激可采用0.64香草精油与100mL 蒸馏水混合后,利用清洁纱布微湿后进行刺激,放置距头部上方10cm 位置10s,每天1 次;运动刺激以按摩、被动关节活动为主,采用先小关节,再大关节顺序依从开展,每隔关节3 遍,每天2 次。②语言促醒,护理时呼唤患者的姓名、床号等,并讲解护理操作细节及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尤其联合家属与其交流,介绍患者感兴趣事物,交流生活趣事等,每次30-45min。③直流电促醒,在枕部、额部及脊柱上下位置放置电极,利用直流电交替刺激神经兴奋点、穴位等,每个位置5s,每天2 次。

1.3 观察指标

结合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价昏迷状态,包含语言、肢体运动及睁眼等反应,3-15 分,分数越低,意识障碍越重;结合功能障碍评分量表(DFS)评价功能障碍,包含觉醒、知晓、认知、社会心理适应、依赖、疾病心理适应等,0-30 分,分数越高,生理状态越差。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含压疮、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肢体痉挛畸形等。记录两组苏醒时间,结合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护理满意度,满分100 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昏迷状态及功能障碍评价

分析表1 可知,护理前,两组GCS 及DFS 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GCS 评分升高且高于对照组,DFS评分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昏迷状态及功能障碍评价(分,

表1 两组昏迷状态及功能障碍评价(分,

组别 例数 GCS DF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60 6.15±0.76 10.84±1.02 18.94±2.15 6.18±1.44对照组 60 6.02±0.82 8.72±1.08 18.89±2.24 9.82±1.63 t -- 0.90 11.05 0.12 12.96 P --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并发症率比较

分析表2 可知,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00% 低于对照组15.0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并发症率比较(%)

2.3 两组苏醒时间及满意度比较

分析表3 可知,观察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苏醒时间及满意度比较

表3 两组苏醒时间及满意度比较

组别 例数 苏醒时间(d) 满意度(分)观察组 60 12.52±2.03 90.42±5.95对照组 60 18.42±2.62 82.42±6.23 t-- 13.78 7.19 P-- <0.05 <0.05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会因为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神经细胞损伤坏死,损害脑功能,为预防神经功能进一步损伤,逆转损伤,需及时行手术治疗,但术后昏迷问题较为常见,而且长时间昏迷易加重神经功能障碍[4]。为稳定患者病情,需重视住院期间护理干预,而常规护理中以对症护理为主,缺乏个性化特征,尤其未能针对疾病特征、患者特征开展护理工作,患者术后持续昏迷,不利于预后。针对此种情况,可通过多感官促醒护理干预改善昏迷状态,即通过物理刺激、语言刺激等方式,促进患者行神经传导通路产生,促进神经元突触间联系,利于神经细胞的自我修复,改善预后[5]。采取适宜的感官刺激方式,可激活大脑边缘系统、增加星景苑兴奋性,改善脑细胞氧供及血供,利于将可逆状态脑细胞功能恢复。其中语言刺激、听觉刺激下神经冲动可刺激脑干网状结构上激活系统,刺激释放乙酰胆碱,提高唤醒可能性,而且听觉刺激直接对大脑反射系统产生作用,可催动大脑兴奋性及意识状态复苏[6][7]。视觉刺激主要借助灯光完成刺激,主要刺激视网膜促进视反应,修复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强化促醒作用。触觉刺激主要针对皮肤进行刺激护理,可促进血液循环,刺激部分激素及酶等物质产生。嗅觉刺激可刺激大脑皮质层神经中枢,增强大脑生物电活性,恢复脑细胞功能。落实多感官促醒护理不仅可刺激神经系统,促进脑功能恢复,还能够重建运动反射,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预防相关并发症发生[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GCS 及DFS 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GCS 评分升高且高于对照组,DFS 评分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00%低于对照组15.0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多感官促醒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利于其早期苏醒,确保恢复语言反应、肢体运动及睁眼反应,改善生理状态,而且多项促醒刺激活动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利于预后,护理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针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开展视觉、听觉、触觉、运动等多感官促醒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有效缩短昏迷时间,并增强认知能力,疾病心理适应性,属于可靠的护理措施,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苏醒脑出血感官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植物人也能苏醒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绿野仙踪
感官训练纸模
会搬家的苏醒树
感官训练纸膜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