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对改善HIV/AIDS 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和CD4+T 淋巴细胞计数的应用研究

2020-02-17俞月笑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期
关键词:抗病毒淋巴细胞计数

俞月笑

(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 感染科,浙江 义乌)

0 引言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截至2017 年5 月31 日,全国报告现现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PLWHA)708158 例,报告死亡219050 例。现存活HIV 感染者413369 例,AIDS 病人294789 例[1,2]。虽然我国艾滋病疫情呈低流行态势,但其PLWHA 人数和相关死亡率依然持续增长。

义乌市自2002 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至今,PLWHA人群的数量已相当可观,而对于提高PLWHA 人群服药依从性的研究几乎为零。本研究通过对本院就诊的PLWHA 人群,在门诊常规的依从性教育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干预,目的是了解心理管理干预对提高门诊PLWHA 人群服药依从性的可行性,达到减少HIV 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促进健康行为的改变,改变其生理指标和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家庭和国家的医疗花费,减少疾病的传播,提高公众健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05 月至2018 年10 月在本院门诊接受HAART治疗的艾滋病患者106 例,根据就诊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 例。样本量估算方法是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分析,干预后平均依从性率为95%,干预前平均依从性率为75%,在检验效能1-β=80%,α=0.05 的水平下,用两独立样本率的样本量计算公式

U0.05/2=1.96,u0.2=0.842,代入公式,计算得n=45,考虑对象失访及死亡的情况,样本量扩大20%,最后确定每组各53 例,共106 例。诊断均符合《艾滋病诊疗指南 》中HIV/AIDS 标准[3],且均经过义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查确诊。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诊断标准者,且有疾控中心的HIV 确诊报告单或转诊单;②年龄在18 周岁以上;③均接受HAART 治疗;④思维正常,无意识障碍、精神疾病;⑤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⑥1 年内均在本地生活居住者;⑦均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者,且对患者信息保密。排除标准:①患者不愿参与本研究者;②有认知障碍,不能进行有效沟通交流者;③病情危重,中途退出或资料不完善者;④同时参与其他干预项目研究者;⑤有严重并发症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在艾滋病门诊接受常规的依从性教育,如按时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定期进行实验室相关指标的检查。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组建心理管理小组 由课题负责人选取8 名具有AIDS 护理经验的护士组成,且具有认真细心负责、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②科学分配工作计划 科学分配2 名护士定期定量发放抗病毒药物和采集血液检测,及时采用微信方式督促和提醒患者在正确的时间口服正确的剂量治疗,提高服药依从性;分配4 名护士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心理干预主要采取单独面谈形式或电话形式,并定期随访。③心理干预 由护理人员个体化对患者进行一对一认知教育,反复讲解疾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和预后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并注意日常生活方式干预和调护,做好健康宣教,提高患者认知度,唤起对未来的希望和求生信念;注意保护患者个人隐私,多倾听患者担心受到歧视和害怕传染给家人及后期出现的并发症等负面心理;除此建议患者聆听轻音乐,如班得瑞的轻音乐,30min/次,2 次/d;还可以建议患者参与社会活动,如爬山、散步、下棋等运动方式干预,30min/ 次,1 次/d。④成立“患者心理干预”组织“爱心快乐组织”是由感染者自发自愿成立的交流平台,由2 名护士协调组织开展活动,1 次/月,患者可以在该平台畅所欲言,相互鼓励,相互开导,护士可以开展成功典范患者的经历,对患者多多关心和呵护。

1.4 观察指标

收集2 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干预前后心理状况、CD4+T 淋巴细胞计数、抗病毒治疗用药依从性情况。①心理状况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均包括20 小项,每小项为1-4 分。SDS 评分临界值53 分,SAS 评分临界值50 分,患者自行填写,然后把各项分数相加之后乘以1.25 作为最终评分, 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抑郁状况越重[4]。②分别在干预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进行检测CD4+T 淋巴细胞计数变化情况。③服药依从性根据国家《随访及用药表》进行评定,服药依从率≥95%者为完全依从,依从率<95% 且≥90% 者为基本依从,依从率<90% 者为不依从。依从率=(完全依从+基本依从)/总人数。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见表1。2 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感染途径、职业、是否有吸烟史和酗酒史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2 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及CD4+T 淋巴细胞计数情况比较

见表2。干预后,2 组患者SAS 评分、SDS 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CD4+T 淋巴细胞计数增加(P<0.05),且观察组变化明显于对照组(P<0.05)。

表1 2 组患者基线资料结果分析(n=53,%)

表2 2 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 评分比较(分)

2.3 2 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情况比较

见表3。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占98.1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2 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情况比较(%)

3 讨论

大量研究表明,艾滋病患者通过长期坚持口服抗病毒(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治疗可有效延缓疾病加重,改善日常生活质量,进而降低疾病并发症和死亡率[5,6]。但ART 对疾病的作用原理只限于抑制病毒的复制,无法完全将病毒从体内清除,因此长期抗病毒治疗才能维持较好的临床疗效。成功的ART 治疗需要完善的依从性,即使是只漏服几天也可能导致机体产生耐药性。有研究表明,服药依从性为95% 或以上患者仍有22% 的可能发生病毒抑制失败,依从性为80%-94.9% 的患者有61% 的可能发生病毒抑制失败,依从性低于80%的患者发生病毒抑制失败的可能为80%。而服药不依从产生的HIV 耐药菌株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其菌株也传给其他新发感染者,导致艾滋病防治受阻。因此,如何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是值得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因此,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对于PLWHA,除了药物治疗外,“心理管理干预”的作用也是必不可缺的。

本研究采用心理干预对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 患者进行干预。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为98.1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可能与本研究观察组文化程度较高有一定关系,文化程度高对疾病的认知度也就较高,在一定程度上能通过自身调节来提高治疗依从性。除此,本研究观察组通过成立患者心理管理组织“爱心快乐组织”相互鼓励,相互帮助也是提高治疗依从性的有利因素。既往研究报道[7],有通过医务人员直接督导服药、提醒系统(利用提醒卡片、电话随访等)、认知行为疗法、金钱激励等方式提高治疗依从性,但是整体ART 治疗依从性维持在84.5%左右,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但是仍有可能出现耐药或并发症。本研究通过组建团队和爱心快乐组织等心理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治疗依从性。爱心快乐组织能增强患者战胜疾病信心,心理社会支持管理有助于降低患者负面情绪,使患者感到温馨,感受到人间生活的美好,从而积极主动参与治疗,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所以观察组患者SAS 评分、SD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外周血中CD4+T 淋巴细胞的绝对值是确定诊断、制定ART治疗方案及预防感染的标准实验室指标。感染HIV 后,由于病毒攻击,可降低CD4+T 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研究表明,艾滋病患者外周血CD4+T 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和临床效果呈正相关[12]。本研究患者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后,观察组给予心理管理干预,发现观察组患者CD4+T 淋巴计数明显上升(P<0.05),也间接表明病毒复制量明显下降,使患者机体免疫能力增强,从而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心理干预模式能提高HIV/AIDS 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降低负面心理情绪和改善CD4+T 淋巴细胞计数,值得临床借鉴。

猜你喜欢

抗病毒淋巴细胞计数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肝内T淋巴细胞单细胞图谱显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肝脏幼稚样CD4+T淋巴细胞的扩增
抗流感 抗病毒 抓住黄金48小时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