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究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2020-02-17张学峰尹松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期
关键词:优良率腰椎间盘腰椎

张学峰,尹松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骨伤医院,山东 淄博)

0 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髓核等主要腰椎间盘部分因病变或外力伤害造成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进而产生腰疼、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临床中较为常见[1]。此病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心理,增加了家庭负担,其治疗方法有手术和非手术两种,非手术治疗多为卧床休息、牵引治疗、皮质激素硬膜外注射以及中医治疗(汤药、针灸、推拿、按摩)等[2]。医务人员可根据患者的病情、经济条件等推荐优质的治疗方案,缩短患者的治疗疗程,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我院医务人员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减小西药的侵害性,发挥中医疗法的调理及治愈优势,使中西医结合相辅相乘,加速患者的康复。下面,围绕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施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展开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纳入我院的6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据建档顺序分组法将2017 年6 月至2018 年6 月的30 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其中,男性患者为18 例,女性患者为12 例,最小年龄为38 岁,最大年龄为78 岁,平均年龄为(55.6±2.3),病程为0.6~6 年,平均病程为(3.3±0.3);将2018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的30 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其中,男性患者为16 例,女性患者为14 例,最小年龄为39 岁,最大年龄为76 岁,平均年龄为(55.4±2.4),病程为0.8~6 年,平均病程为(3.2±0.4)。对比两组的基本资料,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以上研究对象均在自己及家属的同意下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通过病史、查体及影像均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②合并马尾神经受压及椎管狭窄者患者;③单根神经根麻痹,伴有肌肉萎缩、肌力下降患者。④无药物过敏史患者。

排除标准:①病史≤3 个月;②非首次发作患者;③不能配合手术的患者;④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方法

手术治疗后,常规组对患者进行西医治疗,包括:采用125 mL甘露醇注射液和10 mg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进行输液治疗;采用0.5 mg 注射用甲钴胺进行肌内注射;采用0.9% 250 mL 氯化钠注射液加50 mg 注射用骨肽进行输液治疗[3]。

实验组对患者进行西医治疗的同时,结合中医治疗,包括:①早期内服舒筋活血汤,成分有:青皮子 5 g,红花、枳壳分别6g,防风、独活、牛膝、杜仲、五加皮分别9 g,当归、续断分别12 g;康复期可将药方改为:川芎5 g,牡丹皮、生地黄、薯蓣、枸杞、炙龟甲、当归、木棉、威灵仙、鸡血藤、牛膝分别9 g,以温阳活血为主。早晚温服,1 剂/ 日。②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以华佗夹脊穴为主,急性期患者对肾俞和腰阳关进行针灸,令患者保持俯卧姿势;缓解期对患者肾俞、大肠俞、关元俞进行针灸。15~30 min 一次。③采用穴位中药敷贴法进行治疗,可活血通络、散寒止痛,自制药膏成分为: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分别6 g,麻黄、自然铜分别10 g,乳香、没药、杜仲分别12 g,骨碎补20 g,一天一次,10 天后根据病情加减药量。

1.4 观察指标

①依据腰椎功能MacNab 评定标准,将治疗效果分为优、良、差。疼痛感及马尾神经症状完全消失,直腿抬高90°,工作、生活正常为优;疼痛感及马尾神经症状有所好转,直腿抬高50~90°,工作、生活基本正常为良;疼痛感及马尾神经症状没有变化为差。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治疗后1 周、2 周、3 周的疼痛进行评分,总分10 分,分值越高,疼痛越严重。③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不良、腰背部疼痛、腰椎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优良率情况

实验组治疗优良率为28(93.33%),较常规组20(66.66%)的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治疗优良率[n(%)]

2.2 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情况

对患者治疗后1 周、2 周、3 周的疼痛评分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较常规组(23.33%)的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腰部疼痛1 例;常规组切口愈合不良1 例、腰部疼痛4 例、腰椎神经损伤2 例。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及行为方式的也逐渐改变,加之老龄化加剧,使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逐年增多。据统计,腰腿疼痛患者占全部住院患者的比例为25%~40%,且慢性腰痛患者中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占比高达40%。该病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及身心健康。以往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较为保守,多采用硬膜外注射皮质激素治疗,以减缓病症,但久用西药使患者产生抗药性及毒副作用,久治不愈使患者产生负性心理,影响治疗效果[4]。因此,探索科学高效的医治方案势在必行。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也变得多样,病症较轻的患者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如牵引治疗、卧床休息等;腰椎间盘膨出或轻度突出的病人可采用经皮髓核切吸术或髓核激光气化术进行治疗;治疗的效果最为理想就是手术治疗,如显微椎间盘摘除、显微内镜下椎间盘摘除、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等,手术损伤小,效果良好,但手术治疗容易损伤人体腰椎神经,这是当前广大医学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次研究表明,围术期内以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患者康复较快,且并发症发生较少,较以往的术后西医治疗优势明显。

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腰痛”和“痹症”范畴,其病机为正气及肾骨虚弱、风寒湿邪入体,进而气血、经络不通,从而跌扑外伤、劳损[5]。该病病因是椎间盘本身退行性变,加之外伤、慢性劳损等外因,以及风寒湿等邪气入侵机体等因素综合的结果,进而引发腰腿痛、神经功能障碍,伴有下肢放射性痛或麻木。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式较多,如本文中的中药内服法、推拿法等,起舒经活血、扶正祛邪、镇静止痛等作用,结合西医治疗,调节患者机体,提高免疫力,达到消肿止痛消炎的功效,缓解病症,加快患者康愈。

以上研究表明,实验组治疗优良率为28(93.33%),较常规组20(66.66%)的高,差异明显(P<0.05);对患者治疗后1 周、2 周、3 周的疼痛评分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较常规组(23.33%)的低,差异显著(P<0.05)。可见,研究组患者的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其中,中药药性温和,可温阳活血,且无毒副作用,可弥补长期使用西药产生抗药性等缺点,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加减药剂药量,对患者的康复效果更好;推拿手法灵活多样,结合人体经络及穴位,可疏经活络、畅行气血,放松患者肌肉及关节,增强肌体免疫功能,恢复腰椎功能;中药外敷以中药归经原则,将药性直达作用于病灶处,可消肿止痛、开窍透骨等,缓解病痛,加快患者康愈[6]。此外,针灸、中药熏蒸、小针刀、整脊手法、牵引理疗、中药内服等中医治疗方法结合西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均较好且效果各异[7]。

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十分显著,减少了切口愈合不良、腰部疼痛、腰椎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缓解疼痛十分有效,提高了患者运动能力,加快了患者康愈,临床中可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优良率腰椎间盘腰椎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腰椎滑脱可以靠按摩恢复吗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单侧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帽子莫乱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