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膝关节损伤应用CT 与MR 诊断的临床价值探讨

2020-02-17姚小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期
关键词:关节镜胫骨交叉

姚小军

(山西省沁源县人民医院 影像科,山西)

0 引言

膝关节是人体四肢活动的主要关节,特别容易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导致损伤,膝关节的结构复杂,只有提高急性膝关节损伤检测的准确率才能及时的进行有效治疗[1,2]。MRI 和CT 在临床上常用于急性膝关节损伤的检查,对于前交叉和后交叉韧带撕裂损伤诊断的准确率比较高,但是关于CT 和MRI 的临床诊断价值仍然存在争议[3]。为进一步探究急性膝关节损伤中MRI 与CT 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对30 例急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检查报告进行比对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8 年8 月至2019 年3 月接收的30 名急性膝关节损伤的患者,这30 名患者中包括女性12 例,男性18 例,年龄范围在27 到67 之间,平均年龄为(43.36±12.92)岁,损伤原因包括5 例运动损伤,3 例高空重物砸伤,10 例交通事故损伤,7 例扭伤,5 例跌倒撞击伤。主要临床症状为基本都有外伤史,关节肿胀,肢体疼痛,行动不便。 对此30 例患者分别进行MR 和CT 检查,并对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进行整理对比分析。

1.2 检查方法

CT 检查:采用NeuViz128 螺旋CT 扫描仪,扫描参数是:电压120kV,电流200mA,层厚3mm。患者采取仰卧位,患肢外旋10-15°,尽量在同一矢状面上显示前交叉韧带的全长,扫描双膝,扫面范围是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用多平面重组(MPR)对膝关节韧带进行重建。

MRI 检查:采用SIEMENS Avanto 1.5MR 磁共振扫描仪,患者采取仰卧位,患肢外旋10-15°,采用膝关节正交线圈,扫描PDWIFS 冠状位(TR、TE 参数分别为2300ms,30ms),扫描PDWI-FS 横轴位(TR、TE 参数分别为2810ms,30ms),扫描T1WI 和PDWI 矢状位(TR、TE 参数分别为390ms,11ms 和2300ms,30ms),检查时间为15 分钟。

关节镜检查:经过CT 和MR 检查2 到6 天内,由关节镜手术医师进行关节镜检查,检查前详细询问病史,并结合影像学检查的相关报告,在术中详细检查膝关节有无前交叉韧带损伤。以关节镜检查作为诊断的金标准。

1.3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判断标准

韧带损伤包括韧带正常,韧带部分撕裂,韧带完全撕裂。韧带部分撕裂的特征是整体形态良好,韧带的连续性未中断,只是局部出现信号异常,局部韧带增粗且此处信号异常升高;韧带完全撕裂的特征是韧带连续性已中断,形态出现异常。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运用卡方检验,运用t 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当P<0.05 时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RI、CT 诊断结果与关节镜检查的结果比较

关节镜检查前交叉韧带损伤结果显示,在选取的30 例患者中有6 例正常(20.00%),11 例部分撕裂(36.67%),13 例完全撕裂43.33%,并以此作为“金标准”。CT 诊断前韧带撕裂损伤的准确率为83.33%(25/30),与MRI 诊断前韧撕裂损伤的准确率93.30%(28/30)比较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6,P<0.05)。然而,CT 诊断前交叉韧带撕裂的特异性为86.32%,敏感度为71.24%,与MRI 诊断前交叉韧带撕裂的特异性96.99%,敏感度90.12% 相对比两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2.15,3.98,P>0.05)。具体情况见下表1 和2。

2.2 MRI 诊断前交叉韧带撕裂的相关数据比较

韧带正常和部分撕裂两组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前交叉韧带完全撕裂患者的PCL 弯曲度指数以及AT 角与韧带正常、部分撕裂患者分别对比,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下表3、4、5。

2.3 MRI 和CT 诊断前交叉韧带的影像学表现

MRI 诊断中主要的影像学表现为正常前交叉韧带均为低信号,前交叉韧带撕裂急性期T1WI 为低信号,PDWI 为高信号:而慢性期时T1WI、PDWI 均为高信号,并且形态学上表现为韧带变粗并且扭曲,前交叉韧带局部组织变厚、变粗,断裂边缘不够清晰而且有明显的断痕。CT 诊断中主要的影像学表现为正常前交叉韧带影像密度比较高,前交叉韧带撕裂状态出现韧带的挛缩、变宽,并且交叉韧带中断处表现为低密度。

表1 CT 诊断前交叉韧带撕裂与关节镜检查二者结果比较(例)

表2 MRI 诊断前交叉韧带撕裂损伤与关节镜检查二者结果比较(例)

表3 MRI 诊断前交叉韧带正常与完全撕裂相关数据数据对比

表4 MRI 诊断前交叉韧带部分撕裂与完全撕裂相关数据数据对比

表5 MRI 诊断前交叉韧带部分撕裂与正常相关数据数据对比

3 讨论

膝关节结构复杂,其中前交叉韧带位于关节腔内,被滑膜组织包裹,上端起于股骨外侧内面后部,穿髁间窝向前、下、内斜行,止于胫骨髁间隆起前方的骨面。前交叉韧带以纤维束的集合形式呈扇状展开,两端附着于股骨与胫骨平坦的骨面,在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预防膝部过伸,胫骨前移以及胫骨内旋等[4]。对于一些膝关节损伤的患者必须要及时恰当的治疗,才能有效保护膝关节。

关节镜检查准确但是具有创伤性[5]。CT 诊断的主要特点是具有无创伤性,可反复检查,并且操作简单方便;双膝可以同时检查,效率较高;可以清楚地显示骨折线以及骨块等。CT 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主要表现为前交叉韧带的增厚、增宽、挛缩,但是有研究表明CT 对软组织分比较辨率低,可能存在漏诊和误诊的问题[6]。

MRI 是临床上另一种常用的诊断膝关节损伤的影像学检查方式,主要特点是具有无创性,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比较高,可全方位扫描等,能够清楚地观察到膝关节的解剖学结构,从而对膝关节的韧带撕裂情况有个准确的判断[7]。有研究表明通过分析PCL 弯曲指数、PCL 角以及AT 角可以作为前交叉韧带撕裂诊断的判断标准[8]。一旦前交叉韧带撕裂,直接导致PCL 松弛,形态出现异常,进而造成PCL 角度的减小。有文章曾指出,PCL 角度和PCL 弯曲度指数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9]。在本研究中,前交叉韧带损伤情况包括韧带正常、韧带部分撕裂以及韧带完全撕裂三种,其中韧带完全撕裂与韧带部分撕裂之间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韧带完全撕裂与韧带正常之间相比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韧带正常与韧带部分撕裂之间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也有研究表明,间接征象虽然在诊断正常前交叉韧带和部分韧带撕裂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是但在诊断前交叉韧带完全撕裂中的应用价值比较高。

以关节镜检查为金标准,CT 诊断的准确率为83.33%,MRI 诊断的准确率为93.30%,两种诊断方式的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由此可见MRI 诊断有明显的优势,其准确率和敏感性比CT 诊断的结果高,但是没有统计学意义,可能由于抽样调查的例数比较小,结果的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CT 和MRI 都可用于急性膝关节的损伤的诊断,损伤性小,又方便准确,并且MRI 对于软组织的分辨率和准确度都比较高,能够清楚地观察到膝关节的损伤情况,为临床上准确治疗提供有效信息。

猜你喜欢

关节镜胫骨交叉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术中矢状位截骨倾斜角度对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影响
中医辅助对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镜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3D技术打印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青少年双侧胫骨近端对称性疲劳骨折1例
菌类蔬菜交叉种植一地双收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