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bFGF、VEGF 和CE 用于预测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

2020-02-17刘冰周芳杨帆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期
关键词:阿帕吉奥胃癌

刘冰,周芳,杨帆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 胃肠肿瘤科,江苏 连云港)

0 引言

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偏高,分布地域偏广,死亡率是各种恶性肿瘤中最高的。因此,在确诊病情后及时治疗是保障患者生命最快最有效的方式。但是,目前临床上对于胃癌的治疗方案众多[1-3],部分患者接受标准化胃癌治疗方案后,预后仍较差[4]。阿帕替尼为治疗胃癌的一种靶向药物,药理学作用为高度选择性竞争细胞内VEGFR-2 的ATP 结合位点,阻断下游信号转导,抑制肿瘤组织新血管生成[5-7]。目前用于评价胃癌治疗疗效的指标众多,血清bFGF、VEGF 和CE 为研究的热点。因此本文抽取我科2016 年5 月到2017 年1 月晚期胃癌患者,对照组治疗方案给予口服替吉奥,研究组给予口服阿帕替尼,在两组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同时分析bFGF、VEGF 和CE 水平及胃癌症状评分,观察两组用药期间药物安全和随访情况分析。通过上述指标分析血清bFGF、VEGF 和CE 用于预测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抽取我科2016 年5 月到2017 年1 月晚期胃癌患者,肿瘤分期为III 期和IV 期,肿瘤病理类型为低分化细胞癌、中分化细胞癌、黏液细胞癌、印戒细胞癌,随机分为:50 例研究组(治疗方案为阿帕替尼)和50 例对照组(治疗方案为替吉奥)。研究组男38 例,女12 例,年龄49 岁~76 岁,平均年龄55.0±13.28 岁。对照组男40 例,女10 例,年龄43 岁~79 岁,平均年龄56.90±12.25 岁。两组性别和年龄比较无差异。

1.2 入选标准

(1)明确诊断“晚期胃癌”,符合药物治疗指征。(2)自愿参加试验者。

1.3 排除标准

(1)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有其他严重合并症。(2)临床资料不完整缺项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口服替吉奥,体表面积<1.25 平方米的患者,每次用40mg,体表面积在1.25 平方米和1.5 平方米之间的患者,每次用50mg,体表面积〉1.5 平方米的患者,每次用60mg,以上均为每天两次。

1 周为1 个疗程,共治疗4 个疗程。

1.4.2 研究组

口服阿帕替尼,饭后30min 用开水送服850mg,每日1 次,1周为1 个疗程,共治疗4 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两组治疗后bFGF、VEGF 和CE;观察两组用药期间药物安全性;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胃癌症状评分;研究组和对照组随访情况分析。

1.6 统计学

采用SPSS 17.0 软件,计数资料χ2检验,计量资料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

研究组晚期胃癌的疗效高于对照组,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

2.2 两组治疗后bFGF、VEGF 和CE

研究组治疗后bFGF、VEGF 和CE 低于对照组,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2。

2.3 观察两组用药期间药物安全性

研究组治疗期间出现2 例恶心,1 例血压升高,对照组出现5例腹泻,3 例血压升高。研究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6%,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

2.4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胃癌症状评分

研究组治疗后胃癌症状评分(食欲、饮食、生活质量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3。

表3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胃癌症状评分

2.5 研究组和对照组随访情况分析

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随访发现患者1 年和2 年生存率分别达(54%和40%)、(36%和17%)高,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4。

表4 研究组和对照组随访情况分析

3 讨论

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偏高,分布地域偏广,死亡率是各种恶性肿瘤中最高的。因此,在确诊病情后及时治疗是保障患者生命最快最有效的方式。但是,目前临床上胃癌的治疗方案没有统一,疗效缺乏比较。目前有关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文献较少[8],本文以此为研究点进行分析。

本研究中首先抽取我科2016 年5 月到2017 年1 月晚期胃癌患者,肿瘤分期为III 期和IV 期,肿瘤病理类型为低分化细胞癌、中分化细胞癌、黏液细胞癌、印戒细胞癌,随机分为:50 例研究组(治疗方案为阿帕替尼)和50 例对照组(治疗方案为替吉奥)。在给予标准化治疗方案后,发现研究组晚期胃癌的疗效高于对照组,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这说明阿帕替尼疗效优于替吉奥胶囊。替吉奥胶囊为一种复发制剂,通过多年临床研究,发现其对肿瘤组织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较差。阿帕替尼属于一种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大量研究证实其在二线化疗失败的胃癌晚期患者中是有效的[9-15]。

传统的胃癌治疗药物有紫杉醇、奥沙利铂、替吉奥胶囊、卡培他滨等,但毒副反应较大,治疗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此外替吉奥胶囊也有较高的腹泻发生率,同样本次研究发现对照组发生5 例腹泻。高血压是阿帕替尼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由于其机制尚不明确,因此在使用阿帕替尼治疗的过程中应实时监测患者血压[16-18]。本文发现研究组服用阿帕替尼后出现2 例恶心,1 例血压升高。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

bFGF、VEGF 和CE 水平与胃癌的预后密切相关,其水平较低提示患者治疗疗效肯定,预后较好。本文发现研究组晚期胃癌的疗效高于对照组,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进一步证实阿帕替尼疗效优于替吉奥。药理学指出阿帕替尼进入机体后,通过对血管肉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2 的腺嘌呤核苷三磷酸结合位点进行竞争,阻断下游信号的传导[19,20]。

本研究还发现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随访发现患者3 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达(54% 和40%)、(36% 和17%)高,比较有差异(P<0.05)。这说明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后,患者的预后可以明显得到提高,优于替吉奥。

综上所述,通过血清bFGF、VEGF 和CE 水平可以较好的预测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服用阿帕替尼期间药物安全性好,预后患者死亡率低。。

猜你喜欢

阿帕吉奥胃癌
莫瑞吉奥·卡特兰:愿你在此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飞机旅行的幽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借力广汽 吉奥寻跳跃发展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