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 例脑梗死患者临床回顾性分析

2020-02-17李晓阳苏同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期
关键词:脑血管饮酒缺血性

李晓阳,苏同生

(陕西省中医医院,陕西 西安)

0 引言

脑卒中分为两种:缺血性(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出血),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的一种脑组织损伤。其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与复发率高的特点[1]。近年,脑卒中的发病率持续增高,并且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全球每年有3300 万人发生脑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87%[2]。数据显示,脑梗死发生比例增加,脑出血发生比例下降[3]。对西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带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做出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西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病房2017 年1 月至2019 年8 月200 例脑梗死患者的完整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146 例,女性患者54 例,年龄为31~75 岁,平均年龄为(60.91±8.864)岁。

1.2 纳入标准

①同意参加本临床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②年龄18~75 周岁(含18 周岁、75 周岁),性别不限;③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的患者;④肢体功能缺损1 级<MRS ≤5 级;⑤脑梗死后生命体征平稳且病程在1 年之内的患者。

1.3 排除标准

①脑梗死急性期(病程<7 天)或病情不稳定患者。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后脑出血以及脑动脉炎患者。③房颤、脑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病、风湿性心脏病者。④有出血倾向者或3 个月内发生过严重出血者。⑤严重肝、肾、造血及代谢系统疾病者。⑥法律规定的残疾患者(盲、聋、哑、智力障碍、精神障碍及由其它原因引起的肢体残疾)影响到神经功能缺损评价者。⑦怀疑或确有酒精、药物滥用史,或者根据研究者的判断、具有降低入组可能性或使入组复杂化的其他情况。⑧过敏体质及对本药成分过敏者。⑨正在参加其它临床试验或参加过其它药物临床试验结束未超过3 个月者。

1.4 方法

收集整理2017 年1 月至2019 年8 月200 例脑梗死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列表登记,回顾性研究,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史、不良嗜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表格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采用SPSS 22.0 软件,对患者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年龄

200 例 患 者 中,年 龄 在31~75 岁 之 间,平 均 年 龄 为(60.91±8.864)岁,以老年人(60 岁以上)居多。

2.2 性别

200 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46 例(占73%),女性患者54 例(占27%)。

2.3 既往史

200 例患者中,既往有高血压的患者130 人(占65%);既往有糖尿病的患者78 人,(占39%);既往有冠心病患者25 人(占12.5%);既往有发生过脑梗死患者36 人(占18%)、脑出血3 人(占1.5%)及TIA 患者8 人(占4%);冠心病25 人(占12.5%);高脂血症3 人(占1.5%)。

2.4 不良嗜好

200 例患者中,有吸烟史的患者76 人(占38%),有饮酒史33人(占16.5)。

表1

3 讨论

3.1 糖尿病

糖尿病则是一种以高血糖和葡萄糖不耐受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疾病,临床实践证明,糖尿病已经成为脑梗死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4],糖尿病患者脑梗死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3 倍[5];在糖尿病患者中,老化红细胞增多,血糖更加黏稠,血小板更容易粘附在血管壁上,再加上脂代谢异常等其他方面的原因,很容易诱发全身性小动脉硬化,导致诸多病理改变,血管出现缺血、缺氧等病理状态[6]。糖尿病患者伴随的糖、脂代谢紊乱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患者的血脑屏障,然后会发生缺血缺氧性损伤,提高脑梗死发生的潜在风险率[7]。

3.2 高血压

据文献报道,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世界范围与我国分别约54%、70%的脑卒中归因于高血压[8]。高血压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血管狭窄,尤其以脑血管多见,因为脑细胞对血氧的需求量较其他器官来说较大,而主动脉的灌注量远多于其他器官[9]。脑动脉狭窄又是造成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10],经过脑部的血流量减少,脑细胞就会缺血死亡。高血压发生时,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舒张因子会减少,收缩因子增多,当二者失去平衡,脑供血和脑血管会受到影响,很容易造成脑梗死[11]。

3.3 不良嗜好

研究表明,吸烟是诸多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如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12]。吸烟后,吸烟者的脑血流率较未吸烟者明显降低,吸烟后脑血管阻抗增加[13],更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当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破裂时组织因子会暴露在循环血液内,启动凝血过程,诱导凝血酶以及纤维蛋白的生成,最终形成血栓,进而发生脑梗死。细胞内中的血浆组织因子是一种重要的凝血因子,长期吸烟会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及血浆组织因子。动物实验显示,吸烟会损害小鼠脑动脉内皮细胞,且损伤程度与吸烟时间以及吸烟量成正相关。大量吸烟后动物颈内动脉内膜会有明显增厚,其血浆组织因子水平活性有明显增加,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也有相应的增加[14]。因此吸烟严重影响脑梗死患者血浆组织因子水平,为了有效预防治疗脑梗死,戒烟刻不容缓[15]。

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的流行病学专家通过荟萃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适量饮的人群,在饮酒后急性期与远期的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结果发现,适量饮酒的人群,饮酒后1 周内发生梗死的风险增高,而饮酒后超过1 周的梗死风险却降低,大量饮酒人群的梗死风险不受时间限制,近期远期的梗死风险均提高。所以,告诉人们习惯性适量饮酒的心脑血管保护作用只在饮酒24h 后才出现,在饮酒24h 内仍可增加心脑血管事件[16]。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脑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下降,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激活,ROS 水平升高,不但损伤内皮细胞使内皮细胞发生自噬,又促进了平滑肌细胞的凋亡,加重了血管损伤,使脑血管状态失衡,诱发脑梗死并损害中枢神经系统[17]。

3.4 冠心病

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都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动脉粥样斑块尤其是软斑块,脱落时血栓形成,导致颅内动脉栓塞,最终引起缺血性脑卒中。而冠心病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几率比无冠心病者高出5 倍,且冠心病会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性[18]。

3.5 脑梗死、脑出血及TIA

曾经患过脑卒中及TIA,这次又有新发脑梗的患者,均有以上1-4 个危险因素。更足以说明预防脑卒中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及少量饮酒。

3.6 高脂血症

缺血性脑卒中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动脉粥样硬化是其致病基础。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密切相关,动脉粥样硬化大多因为脂肪代谢异常,导致血栓形成、供血障碍等。脑血管病的发生与脂质代谢密切相关,定期检测血脂可反映人体脂质代谢情况,对防治脑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19]。

猜你喜欢

脑血管饮酒缺血性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的影响因素
《陶渊明 饮酒》
中西方饮酒文化大对比
与猫狗共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