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体位效果研究

2020-02-17王伟鲁华徐佩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期
关键词:灌肠药液放射性

王伟,鲁华,徐佩风

(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0 引言

放射性肠炎是盆腔肿瘤放射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文献[1]报道,放射治疗导致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一般为6.4%~21.6%,吕银等[2]报道宫颈癌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为10.6%。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常常阻碍了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于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大多采用药物灌肠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我们根据对放射性直肠炎好发部位的观察,以及对临床灌肠治疗过程的思考,对灌肠体位进行了改良探索,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7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我院放疗科收治的出血性、放射性直肠炎女性患者72 例,纳入标准:①接受放射后行电子肠镜检查诊断为放射性肠炎,病变的部位、范围及程度明确;②具有清楚的语言表达能力。③灌肠治疗试验(按照常规保留灌肠的规范操作,即让患者排便后,将一次性导尿管插入肛门7-10cm,缓慢滴入药物60mL,温度37-39℃,取左侧卧位)后灌肠液保留在2小时以上者。排除标准:①年老体弱,肛门内外括约肌松弛,保留灌肠液小于2h 的患者。②病变范围超过直肠。③有其他肛肠疾病的患者④合并直肠阴道瘘或膀胱瘘。纳入的72 例患者中,宫颈癌64 例,卵巢癌2 例,子宫内膜癌2 例,阴道癌4 例。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

对72 例患者随机按照灌肠治疗试验的先后顺序,一位观察组一位对照组,依次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配最终观察组纳入34 例,对照组纳入38 例。对两组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ECOG)[3]分级情况、照射野剂量、年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1.2.2 灌肠后体位方法

灌肠药物配方:三乙醇胺(比亚芬)10g,维生素B12 注射液0.5mg,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mg,0.9%盐水100mL[4]。

灌肠及体位方法:按照常规保留灌肠的规范操作,即让患者排便后,将一次性导尿管插入肛门7-10cm,缓慢滴入药物100mL,温度37-39℃。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不同的体位方法保留肠内灌肠液。①观察组:患者灌肠后,嘱患者全身放松,先平卧位10 分钟,慢慢翻转至左侧卧位10 分钟,然后俯卧位10 分钟,最后右侧卧位10 分钟,以此类推循环交替保留2-6 小时,整个保留过程中不用抬高臀部。②对照组:患者灌完肠后,嘱患者全身放松,取床头抬高45-60°,半俯卧位和半坐卧位交替,保留药液2-6 小时。插管时动作轻柔,导尿管及肛门用石蜡油润滑,灌肠时采用灌肠器与一次性导尿管连接缓慢滴入的方法[5]。灌肠时及保留药液时采用与患者聊天,让患者看电视、听广播、听音乐等方法,分散患者注意力,告知患者通过深呼吸来放松可以减轻便意,尽量延长药液保留时间。;两组均是晨起排便后进行灌肠,7d 为一个疗程[6]。治疗2个疗程即14 天人无效者转入其他科室治疗。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灌肠治疗试验后平均药物保留时间比较

1.3 评价两组治疗效果,记录患者症状消退时间。灌肠治疗效果的判定标准[7]如下:①治愈:腹痛、里急后重、下坠感消失,无肉眼血便,便潜血试验(-)。②显效:腹痛、里急后重、下坠感消失,无肉眼血便,便潜血试验(+)。③有效:腹痛消失,有时排便有下坠感,肉眼血便消失,便潜血试验(+)或(++)。④无效:腹痛、里急后重减轻、肉眼血便未完全消失,便潜血试验(++)或(+++)。有效率=(有效例数+ 显效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资料收集后用SPSS 13.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软件分析,计算资料的比较采用t 检验,患者疗效等级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灌肠治疗试验后平均药物保留时间比较(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表2)。

观察组31 例治疗有效的患者症状平均消退的时间为(9.06±3.31)d,对照组31 例治疗有效的患者症状平均消退时间为(10.71±2.9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3,P=0.042)。

表2 两组治疗2 个疗程后治疗效果的比较

3 讨论

放射性直肠炎是盆腔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由于放射线损伤直肠粘膜血管、周围组织及粘膜上皮,使肠壁局部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导致直肠粘膜缺血、坏死脱落,以致形成溃疡、结缔组织增生和组织纤维化,造成肠壁僵硬,粘膜水肿、增厚、脆弱易出血、易感染及肠腔狭窄。直肠具有丰富的动脉、静脉和淋巴丛,供血充足,肠道给药后可以很快的进入血液循环,肠道在吸收液体的能力在病理状态下仍然很强。治疗放射性肠炎采用保留灌肠给药,起效快,不良反应小,能使药物高浓度直达肠粘膜,给药后正确的保留药液的体位非常关键,否则会导致病变部位未吸收药液而至肠道炎症难以愈合。因此,有效的体位方法对急、慢性放射性直肠炎起到更为关键的治疗作用。

保留灌肠给药是由肠粘膜吸收药物达到治疗目的,灌肠药液是否能全面的覆盖病变部位和作用在病变部位的时间长短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根据盆腔脏器的解剖位置,直肠长度10-15cm,肛管长2-3cm[6]。直肠紧贴阴道后壁宫颈癌接受放射治疗后,直肠炎好发部位多在相当于宫颈水平面[8](即直肠下段距肛门4-8cm)的直肠前壁。常规药液保留体位是取床头抬高45-60°,半俯卧位和半坐卧位交替,或抬高臀部[5],灌肠时尿管插入7-10cm,正好是直肠炎易发部位,而半坐卧位或半俯卧位抬高臀部时,灌入药液流出到肛管(半坐卧位)或至结肠部位(半俯卧位),不能停留在直肠炎的病变部位。本研究中,通过体位的临床观察和患者感受,改变传统的体位模式,采用新型的体位方法,通过体位的交替将药液黏附在直肠的全方位不同面,保留灌肠的深度为7-10cm,正好是直肠炎易发部位,药液充分和直肠壁融合吸收,患者尽量延长药液的保留,使灌入的药物较长时间停留在直肠好发部位利于吸收,从而达到治疗效果。同时,为了减轻药液对直肠刺激,改变体位时动作缓慢,轻柔,药液滴注速度不宜过快,并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等方法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猜你喜欢

灌肠药液放射性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中医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研究进展
灌巢法毒杀红火蚁
“灌肠” 治疗有副作用吗
治斑秃
灌肠机专利技术综述
治慢性支气管炎
药液熏蒸坐浴 治老年阴道炎
来自放射性的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