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泰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及改革

2020-02-14贾辰飞

文学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基础教育改革问题

内容摘要:泰国的基础教育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确定了现代教育体系的模型。但是,泰国在发展中也存在相应问题,致使泰国掀起了在教育资源、教学管理和学生学科水平的改革。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体现了一个国家发展教育的努力与不易。

关键词:基础教育 发展 问题 改革

泰国是“一带一路”东盟线上的重要成员,一直与中国关系良好,保持着长久的合作关系,两国在多个方面开展了纵深的合作,教育就是一个重要的领域。泰国对教育非常重视,基础教育改革更是持续了一百多年,迄今仍在进行。本文即对此展开论述。

一.基础教育的发展历史:从传统到现代

1.君主时期的基础教育

朱拉隆功国王(1869-1910,拉玛五世)是泰国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奠基人。国王在位期间,也是欧洲各大强国在世界开拓殖民地时期。为了避免泰国被殖民,朱拉隆功国王积极开展与欧洲各国的外交,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明,从上到下进行了全面改革,以图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国家。而教育作为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改革中首当其冲。

1871年,泰国建立了第一所宫廷小学,学习对象为皇室和贵族的子弟。之后,其他皇家学校陆续成立。1884年,在Wat Mahanaparam(寺庙名称)建立了第一所平民学校。Wat在泰语中有两重含义,寺庙和禁令。在泰国的传统教育中,僧侣担当了教师的角色,是社会中知识最广博的群体,所以,之后的大多数平民学校都建在寺庙中,方便教学,学校的名字通常以Wat开头。但僧侣毕竟不是专职教师,故此,泰国在全国开展了教师培训计划,并在1887年成立了专门的官僚机构(1892年改名为教育部)管理教育。1898年,国王颁布了第一个教育计划,将教育推广到广大农村地区,至此,泰国的基础教育走向全国普及的范围。

2.民主时期的基础教育

朱拉隆功国王去世之后,其儿子Vajiavuth(拉玛六世)追随父亲的步伐,继续推进教育改革。拉玛六世建立了第一所寄宿制学校Vajiavuth学院,并建立了童子军制度,颁布了第一部《小学教育法》,该法律规定,7岁到14的孩子必须强制性地接受3年免费义务教育。因这个时期的学校大多建在寺庙附近,所以归属于社区管辖。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国家决定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使学校从社区的管理中脱离,从那个时候起,公立小学完全依赖与政府的预算存活。

1932年泰国发生了政变,从君主专制变为君主立宪制。政变后的政府宣布泰国走向民主社会,教育被认为是民主国家的六个主要支柱之一。新的政府扩大了基础教育的规模,规定每个村子至少建一所小学,并将学习时间延长,要求适龄儿童必须接受4年的普通小学教育和2年的特殊教育。2年的特殊教育建立在4年小学教育的基础上,内容既包括阅读、写作等文化知识,也包括农业、畜牧业、种植业等职业技能。

君主立宪制之后,泰国又经历了好几次政变,每次都对基础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没有动摇正常的发展轨道。1960年,政府颁布了《国民教育计划》,将义务教育年限由4年延长到7年,多出的3年为高等基础教育。并规定了教育发展的4个目标:自我发展、人际关系、生活技能、公民教育等。教学内容上学习美国,提供选修课供学生选修,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1]。但这个时期教育也存在一定问题,如内政部门忙于政治斗争,对教育内容和方法都不了解,政策落实不到位,教师晋升空间有效,待遇不高等,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3.现代政体稳定后的基础教育

上个世纪90年代后,泰国的政体进入了稳定时期。1974年The SunyaThammasak政府成立了基础教育改革委员会,委员会由国内著名的教育专家和学者组成。委员会倡议教育改革,并将创建一个平等、公平、自由、理性和公众意识的泰国为主要目标,这个计划曾被认为是最雄心勃勃的教育计划,但因为提议的诸多内容过于激进,脱离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最后宣告流产。但是该建议的许多原则和内容在随后几年纳入了小学教育课程,成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1977年,泰国再次修订了教育计划。将基础教育的小学部分从7年减为6年。提出了9大发展目标,确立了教育的主旨,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教育旨在提高公民的素质,使他们能够通过教育过上良好的生活,为泰国社会的安全、保障和幸福生活做出贡献。基于基础教育改革委员会的推进,泰国1977年制定了《国家教育计划》,将教育上升到国家层面,体现了泰国发展教育的决心。

这个时期,基础教育的改革还体现在管理权的转移。基础教育原由内政部管理,但内政部官员以政客和官僚为主,对教育并不了解,导致教育质量下降。国家教育委员会在1977年的调查报告中也指出,内政部管理下的基础教育情况恶化严重,学生缺乏课本和学习设备,普遍没有上过幼儿园,健康状况不佳。建议将小学的管理权转到教育部,由专业的教育工作者管理。这个提议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支持,为顺应人心,1980年,泰国颁布了《国家初等教育法》,将基础教育的管理权移交教育部,由教育部进行改革。自此,泰国开始了教育改革的新浪潮。

4.新旧世纪之交的基础教育

新旧世纪之交,泰国在基础教育改革的道路上放开了步伐,实施了《国家初等教育法》,制定了15年的国民教育长期计划。在具体执行中,又制定了5年的国民教育短期计划,来检验执行的效果。同时,相关法制陆续出台。1999年颁布了《国家教育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改革的指导意见。2002年颁布了《泰国基础教育管理问题研究报告》,从学校管理的层面提出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2009年颁布了《国家教育计划修订版(2009-2016)》,对新时期泰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进一步改善的要求。之后,2004年的《学习者教育改革计划(2014-2017)》、2016年的《國家教育计划(2017-2032)》都在此基础上不断修订。2008年,泰国制定了《2008基础教育核心课程》,将基础教育内容通过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体现了国家发展目标和教育培养目标的完美统一。

这个时期,泰国教育部的管理也发生变化,由单一的组织变成了三个部门,分别是国家初等教育委员会、省初等教育委员会和区初等教育委员会。委员会的工作由国家基础教育委员会办公室(ONPEC)监督。这几个部门互相协作配合,在扩充学校、调整课程内容、完善教师制度、改革教育形式、动员社会力量发展教育、进行学习改革、发展特殊教育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良好成果。

二.基础教育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尽管泰国的基础教育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新世纪过后,泰国的基础教育竞争力在国际上却节节败退,问题凸显严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

泰国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体现在两个方面:教育预算和城乡差距。泰国的教育预算尽管占据了国民经济的20%以上。但付出和收获不能成正比。泰国教育学院理事会代表巴维·伊拉旺在2014年的教育会议上提出,教育部75%的预算都用在管理上,只有25%用于改進教学质量[2]。教育预算的分配不公导致政府虽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很多浪费到了其他环节,真正用到教学实地的并不多,教育质量提升缓慢。

城乡差距是泰国教育教育资源分布不公的另一表现。以首都曼谷为首的大城市,拥有全国最好、最多的学校和师资,小城镇及边远地区的学校则普遍存在师资不足、教学设施落后问题,东北部最贫困和人口最多的地区,基本的师资力量都无法配足[3]。尽管政府对公立学校投入经费等同,但学校的发展除了依赖政府的资金外,还需要社会的援助。毕竟扩建校园、更新教学设施、引进优秀师资等都离不开经费的支撑。边远地区的学校来因周边环境的整体不富裕,吸纳社会和私人的资金也相当有限,从长远看限制了学校的发展。

2.学科能力较差

泰国的基础教育在理科和外语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如对数学的认识度不够,中小学理科教学不能融会贯通,教师缺乏理科方面的专长,不能很好培养和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与技能。在2015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覆盖的72个国家中,泰国的科学排名第54位,数学排名第57位[4]。泰国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也不足。根据2013年、2013年EF(English Proficiency Index)的排名,泰国中学学生的外语水平一直在垫底水平。2012-2013年泰国国家基础教育的测试中,泰国中学生的英语课程平均分低于50分。Asian Correspondent的报道也显示泰国成年人英语水平普遍低下。

3.教学管理存在漏洞

泰国的教育改革之路一直坎坷不平,过去17年该国至少有20位不同的教育部长的事实就证明了这一点。泰国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是流动制。特大规模与大规模学校的校长担任该职位不超过2年就退休,中等和小规模学校的校长之间也频繁更替。公立学校的教师也不是稳定的职业,教师可以根据个人所需有权申请更换学校。这种流动机制导致学校的政策不稳定和学校管理、教学效率的低下。

三.针对问题的应对措施

2016年,泰国推出了“泰国4.0”计划,旨在推动泰国经济形势新一步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但实际上,教育部早就意识到泰国教育的不足,在近年来已推出了多项改革措施,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体制改革

泰国的教育管理改革一直在进行。2003年10月1日,为响应1999年《国家教育行政法规》(2002年修订)的要求,泰国将之前的大学事务部、ONEC和教育部合并为一个教育部,将教育部门的下属14个部门缩减,合并为五个。其中之一就是“基础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专门负责基础教育工作。同时,将教育管理权力下放,允许教育机构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尤其是中小学的校长,给予他们更大的管理权,以此提升教学质量。在预算方面,设立专门的监管部门,保证将主要资金用在教学的使用和学生的发展方面,并逐步改变重管理、轻教学的传统模式,避免无效的浪费。

2.学习改革和课程目标改革

学习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泰国的教育专家和学者一致将“学习”列为受教者的最重要内容。他们认为人的大脑有无限的潜力,故此,开发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最为重要。教与学的过程中应以学习者最大速度和限度发展自己为目标,有效益、有意义的学习是教育的终极意义。课程目标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方向,泰国一直着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公民。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开设培养学习者的思维能力、道德、生活技能和卫生习惯的课程外,还重点开设了强调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技能的课程,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计算能力和推理能力。而针对泰国英语、科学等学科的不足,教育部门则开办了专门的英语训练营基础教育机构,以及促进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发展的基础教育机构,来实现新的人才培养目标。

3.教育平等,减少差距

目前,城乡和不同地区的教育不平等一直是泰国存在的主要问题,而针对这些问题的存在,教育部也在资金和人力方面多方支持,如改善教学设施,配备优秀教师,提高教师收入等。同时鼓励中小学联校合作,共享优势资源。针对各地区教学资源的不同,泰国承认非正规教育,学习者不论是在哪一种教育机构中学习,其累积的学分都可以互相转让,保证了每个人都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除此之外,泰国动员全社会力量来发展教育,允许民间资金投入到教育中,缓解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对于缅甸、柬埔寨和老挝等廉价劳动力的移民后代,推行全民教育,允许这些没有泰国国籍的孩子凭借家长、护理员、非政府组织的个人历史证明就近入学,政府则对这些接受学生实行资金支持,确保每个适龄儿童都能接受到最好的教育[5]。

四.结论

新的世纪开始后,泰国面对世界教育信息化的浪潮,积极主动地接受,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也越迈越大,从信息化到STEM教学,每一轮新的教育革命泰国都积极参与,力争使本国的基础教育赶上国际教育趋势。对基础教育的改革也带来了明显的效果,如民众的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德育工作卓有成效,国民素质明显增强。但因泰国固有的阶级体制和传统文化,一些问题仍然存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改变。教育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复杂过程,而泰国为发展基础教育做出的诸多努力,也反映了教育发展的艰难与不易,值得人们深思和肯定。

参考文献

[1]Waraiporn SANGNAPABOWORN. The Development of Primary Education in Thailand and Present Challenges:FromQunatity to Quality through Effective Management[M]. Universalization of Primary Education in the Historical and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PP.259-303,Chiba: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Economies.2007.

[2]陶媛译.泰国各界热议教育改革.世界教育信息,2014,9.

[3]]https://oxfordbusinessgroup.com/overview/learning curve despite premium placed learning sector has struggled show positive results0.2017.

[4]The Challenge in Education[EB/OL].https://www.unicef.org/thailand/whatwe do/education.2018.

[5]NongyaoNawarat. Discourse on migrant education policy: Patterns of words and outcomes in Thailand[J]. Kasetsart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2017,8.

项目号: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2019C124),“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语国际推广策略研究.

(作者介绍:贾辰飞,在读博士,西安思源学院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东南亚文学与教育)

猜你喜欢

基础教育改革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