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当前沪语推广方式及其问题

2020-02-14杨静芳张磊王语萱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媒体问题

杨静芳 张磊 王语萱

内容摘要:沪语传承发展是目前海派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重中之重。目前沪语推广的途径,大致可以分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个方面。从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到网络视频、微信公众号等新兴媒体,到处可见沪语推广的身影。但是这形形色色的推广方式并不都是完美无缺的,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以及有待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沪语 媒体 推广方式 问题

每当说起上海的文化,海派文化、石库门、弄堂、外滩的万国建筑、百乐门……诸如此类的词汇就不由自主地浮现在人们的脑海中。上海从一個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到闻名遐迩的十里洋场,再到今天日新月异的国际化大都市,“国际”、“多元”的标签似乎已深深地烙印在上海文化的脉络之上。可若是缺少了吴侬软语的点缀,海派文化就显得黯然失色。沪语不仅仅是一种方言,它更是上海深厚文化积淀的反映,是海派文化的重要根基。

一.沪语传承的意义及面临的危机

沪语是海派文化的象征,也是传承发扬海派文化的工具。沪语所具有的包容性,使得其汇聚了多种语言和方言,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完善。沪语的演变也体现了上海的开放和进步。然而随着上海的开放发展,从课堂到商务交际场合,多要求讲普通话。上海大城市的“移民”氛围,使说沪语的天然环境受到冲击。而且,沪语本身所表达的含义受众是特定的群体,当沪语无法将意思表达清楚时,大众就更倾向于选择讲普通话。这就意味着,沪语的传承和发展正面临着危机。

沪语是具有鲜明上海特色的重要方言,既是上海居民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上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4月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率先推动高质量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就提到了全力打响“上海文化”这一品牌。大力弘扬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方言作为文化的基石和传承的桥梁,在文化领域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因此,沪语的保护和传承刻不容缓。

目前,沪语推广的方式十分丰富,大致可以分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个途径。传统媒体指的是诸如电视推广、电台广播、宣传海报等传统手段为载体进行宣传;而新媒体则主要是通过如今越来越发达的线上方式进行宣传,例如:微信公众号、小程序、APP,还有如今已经形成一定气候的自媒体、网络视频等。当然这形形色色的推广方式也不都是完美无缺的,或多或少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及有待改进的方面。

二.传统媒体中的沪语推广方式及存在的问题

作为传播沪语的载体,传统媒体首当其冲,它们是沪语的传播的基础。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传统媒体的宣传方式在不断更新,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提高,但是传统媒体在传播和推广沪语这一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一)电视

电视推广主要以歌曲、文化为主题的综艺节目和相关内容的电视剧、电影等为载体进行传播。比如1997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海派经典10集电视连续剧《夺子战争》,它的出现打破了当时上海电视剧最高收视纪录。该电视剧对话全部都使用了上海话,海派气息十足,再加上精彩的内容和忧伤的片尾曲,使其看点满满,成为了上海话电视剧中的经典之作。再以上海东方电视台的娱乐频道为例,2008年《啼笑往事之噱占上海滩》由陪伴了上海观众13年之久的《老娘舅》沪语情景剧原班人马打造,打破了以往海派情景喜剧的常规套路,推陈出新。剧中演员也大胆转型,尝试从未挑战过的人物性格,获得了很高的收视率。08年年底至09年年初,《噱占上海滩》收视率居大上海地区收视率第二,上海东方电视台娱乐频道第一;至09年6月至7月该剧收视率成功跃升为上海地区收视率第一。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啼笑往事》从09年8月底首次进入广东市场,在广东电视台公共频道的黄金时间播出,这是海派情景剧的又一次跨语系区域播出。公共频道之所以花大力气包装这部剧,就是看中了上海文化和广东文化的相近性,并且该剧虽然描写的是旧社会,但是又暗讽当今社会的种种。这些节目在当时网络还没有那么发达的时代,是一个很好的利用传统媒体来介绍和传播沪语口语及相关文化知识的媒介,同时文化的相关性和情节的生动性也在无形之中宣传了沪语,在当时的80后、90后年轻人中也引起了比较大的热度。但是随着网络的兴起,电视主体观众逐渐向中老年倾斜,因此对于青少年群体来说,通过电视媒体推广沪语的这一方式所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

(二)公共交通广播

用“车水马龙”这个词来形容上海的城市交通恰如其分,上海作为拥有两千多万常住人口的国际化大都市,公共交通工具是上海人民每天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上海每天各大交通枢纽人口吞吐量十分可观,在这种天然的“宣传市场”中,如何合理使用传媒的力量来宣传沪语显得尤为重要。

1.飞机

早在世博会期间,为了更好宣传上海城市形象,上海航空曾推出过沪语广播特色服务,当时广受旅客欢迎和好评。自2017年7月起,沪语广播在全新升级后,再次出现在上海航空的部分航班上。但是,乘坐上海航空的乘客毕竟还是少数,受众较少,推广的效果并不明显。

2.公交车

在公共交通方面,2011年12月5日开始,公交785路、11路、松江24路成为首批试点沪语报站。随后,49路、69路、118路、980路等7条公交线路陆续加入沪语报站的试点行列。2013年10月,原上海市交通港口局发布“关于规范公共(汽)电车报站及电子显示屏用语”的相关要求。目前,巴士集团所属市区五家单位营运公交线路共计为511条,其中已经完成沪语报站升级的线路达300余条。这些线路的语音播报采用三语报站,具体顺序为普通话、沪语、英语;但是站距在300米以内的公交线路,只采用普通话和沪语双语报站。相比航空和地铁,公交方面沪语报站的普及度高,但是公交报站的语言内容比较单一,沪语传播的实用性不强。

3.地铁

与公交汽车相比,地铁沪语报站的推广工作才刚刚起步。地铁运营部门表示,目前仅有16号线有沪语报站。上海地铁总里程已经超过600公里,高居世界城市地铁长度排行榜的首位。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上海地铁也代表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和形象。但除16号线之外,上海地铁各条线路的站点报站时,只有普通话和英语报站,缺乏沪语这一最能体现上海文化的语音。而且,据2017年的统计,上海市常住人口为2400万人,普通话普及率达到了85%以上,这意味着仍有360万人不懂普通话。上海地铁作为上海公共交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理应考虑这360万人的地铁出行便利,将沪语报站应用于每一条线路站点报站中,体现上海人性化的城市管理。此外,地铁沪语报站可以让每天1200万乘坐上海地铁的乘客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沪语文化,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沪语文化传承保护的载体。

三.新媒体中的沪语推广方式及存在的问题

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线上学习和宣传的方式逐渐为大众所接受,诸如网络视频,微信公众号,APP等。这种方式更加适合青年人学习沪语,并且网络传播的方式更加简便快捷,成本更低,受众更广。

(一)视频网站

近年来,随着短视频的火热大潮,视频作为信息载体,活跃在大众眼前。茶余饭后、地铁公交上,只要掏出手机打开视频软件,各种主题各异的视频就会呈现在眼前。视频宣传主要通过移动互联网在移动设备中(手机、PSP、平板电脑等)所展现的一种方式,其技术主要采用数码及HTML5技术,融合视频、音频、图像及动画,在手机用户开启或退出移动应用等“碎片时间”来插播视频,将信息传递出去,相比其他方式,视频更具有吸睛的效果,也更具有创新性。

以哔哩哔哩动画网站(https://www.bilibili.com)的一名名为G僧东东的主播为例,他经常用角色扮演的方式,用沪语介绍上海的文化风情、社会现实和人文风貌,并且会对视频中提到的沪语口语和相关使用场景进行说明和教学。以“再精明的上海老阿姨,遇上垃圾分类也是死蟹一只”这一期视频为例,截止到2019年8月24日,该视频播放点击率为16万,评论数462,点赞数3090,收藏数900,转发1570,作為一个拥有4.8万粉丝的主播来说,这样的成绩已经是比较出色的了。可见在新媒体当道的如今,如何运用网络视频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地宣传沪语,让更多的人爱上沪语、学习沪语已经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因为这种方式对于年轻人来说比较容易接受,并且一些热门视频常常会在视频网站的首页进行推送,传播面比较广。但是这种方式更加适合不会说沪语的人,对于会说一些沪语,但是无法像老一辈用流利的沪语进行无障碍日常交流的人来说,这样的视频是学不到多少东西的,仅仅是看个热闹,放松一下。

(二)微信公众号和APP

微信公众号和APP可以说是每一个有智能手机的人都会接触的东西。虽然二者能够音画同步学习并且时间自由,成本较低,比较适合想要自主学习沪语的年轻人。但是,无法否认很多公众号和APP是由热爱沪语想要传播沪语的人自主开通运营的,因此很多因为资金和精力的原因处于一个半途而废的状态,有效的学习资源比较少。

例如“沪语大课堂”微信公众号,作为个人运营的公众号,目前有20篇原创文章,更新频率比较不稳定,有一月两次也有一月五次。但这已经是比较完善的个人公众号了,更多的个人公众号则仅仅只有一两篇原创文章,基本处于一个停滞的状态。而要维持微信公众号的长期运营则需要资本力量的支持。如开通了商务合作专栏的“小K上海话沪语速成班”微信公众号则与其他公众号截然不同,拥有188篇原创文章。

其次,一些相对比较健全的APP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在苹果应用商店搜索关键词“上海话”,出现的下载量最多的APP为“学说上海话-上海话翻译沪语教程”。该APP评分4.8分,评论1280条,但是点开评论,会发现很多五星好评都是无效评论。而当按最低评价排序时,则会出现一些希望改进的评论或者因为强制评分才能继续使用的差评。APP所存在的强制评分、广告、以及各种收费等问题,会使APP使用起来感观不好,消磨了使用者的学习热情。并且,这些线上沪语教学的方式的受众大部分是已经对沪语有了解并有兴趣深究的人群,对于广泛传播沪语还是力量不足。

四.政府扶持,家校互动,展望未来

综上所述,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影响之下,目前沪语推广方式并不少,而且覆盖了几乎所有年龄段的人群,这让每个生活在上海的人都有接触沪语的机会。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日渐衰弱;新媒体、自媒体的水准良莠不齐等等。

在这种现状下,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显得至关重要。目前政策主要是针对幼儿园和小学的儿童,通过政策传达,校方加以实行和宣传引导,鼓励孩子说沪语,加上家校互动,在家庭中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沪语环境。有些家长自身认识到沪语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他们在孩子刚学说话的时候就重视培养孩子的沪语口语,言传身教,让孩子从小开始学说沪语。而通过上文中的分析,可以看到新媒体是推广沪语的颇为有效的途径,但是由于人力、资金等的不足,使其发展受限。如果可以得到政府的支持的话,新媒体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相信在多方努力之下,沪语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黄立鹤,贺蔼文.上海高校学生沪语使用情况调研及其保护传承略谈[J].语文学刊,2013(2).

[2]刘俣.浅谈高校在沪语传承和传播中的作用——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9).

[3]朱敏.探析沪语在幼儿一日作息中的渗透[J].教育艺术,2018(8)

[4]林泳海,王玲玉,钱琴珍,邱静静.方言经验对早期沪语儿童汉语语音意识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1,34(2).

[5]钱乃荣.上海方言[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7.

项目信息:上海理工大学2019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项目,项目编号:XJ2019238。项目名称:《沪上中外青年沪语普及度调查及其推广》。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猜你喜欢

媒体问题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如何通过媒体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