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媒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报道的分析

2020-02-14冯李瑶马佳琦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话语分析

冯李瑶 马佳琦

內容摘要:本项目主要研究对象为美国主流媒体(《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华尔街日报》等)关于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报道,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剖析美国主流媒体眼中的中国形象。运用语料库分析软件对语料进行自动分析,联系美国媒体报道中的习近平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本和情景语境,对这些语料所要传达的内容和背后的意义进行诠释和分析。

关键词:美国主流媒体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话语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是话语分析的一种方法,旨在透过语言来探索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在语篇中的体现。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起源有修辞学、文本语言学、文学研究和社会语言学,也有应用语言学和语用学。[1]根据Fairclough的观点,CDA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挖掘字里行间隐含的、受意识支配的意义部分。他提出了一种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模式,即三维分析框架(语篇、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批评话语分析的三个层次:“描写(describe)”、“阐释(interpret)”、“解释(explain)”。其中“描写”层是单纯的文本分析,包括对语言运用和话语交际的分析;而“解释”层是对权力、不平等和偏见等现象的分析,需要结合社会结构来说明权力和意识形态是如何产生作用的。[2]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文简称“新中特”),我国的综合实力日益提高,因此引起美国更加密切的关注。美国主流媒体的涉华报道日趋增多,于是我们开始思考:这些报道到底如何塑造中国形象?这些报道中的中国形象是否属实?美国主流媒体对习近平新中特思想做出了怎样的评价?这些报道会对美国读者产生哪些影响?我们的研究将根据语料库和批评话语分析方法,探讨美国主流媒体对华报道中关于习近平新中特思想的语言机理,揭示其语言风格背后所蕴含的深层语义,解读美国大众媒体对华的基本态度与舆论立场,从而为建设习近平新中特思想提供更好地研究方向。

一.样本选取

我们选取了《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华尔街日报》四大美国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选择这四大媒体的原因在于:

第一,它们的语言十分严谨严肃,在对华报道分析上有一定的权威性与公信力,因此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来源。

第二,这四大媒体在全美发行,影响力巨大,受众广泛且受众多为精英阶层并拥有良好的社会政治地位,从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美国政府对于习近平新中特思想的看法以及中国形象的理解。

第三,它们擅长对政治方面的新闻报道,对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下文简称“十九大”)以后的中国政治和社会方面做了许多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报道与分析。

本文研究所涉及的报道选取的时间范围是从十九大以后及2017年10月18日至2018年12月20日以来的报道。以“Xi Jinping”或“Xi”为关键词在LexisNexis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挑选出50篇具有研究价值的报道从文本层面和背后蕴含的意识层面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总结。

二.文本分析

我们以关键词和形容词为依据对选取的50篇报道进行了文本的态度分析,把它们划分为积极,消极和中立三种不同态度类别的报道。具体篇数和比例如表一所示:

(一)积极报道

在所涉及的31篇积极报道里,出现较多的积极关键词为courageous, "New Era" was a substantial evolution, valuable perspective, Chinese wisdom and solutions to a better world, effective, common, intensive, green, safe and open development, sustainable, Xi Jinping Thought is extremely rich and profound, confident, powerful guiding principl, enormous significance, strong, emotional stability, prosperous society, holistic important proposals, sincere, practical, affinitive, faithful, friendly, impartial, robust development, fair and reasonable, systematic and succinct summary, effective and immensely popular, comprehensive, truly universal, precise, democratic systems, organic, coherent等词。

(二)消极报道

在我们分析的7篇消极报道里,出现的消极词汇多为The ascent of Xi could be a great leap backwards, one-man rule, Xi'ism(autocracy), ossified(僵化的), Xi Jinping is well placed to finally take over world leadership from the White House.

(三)中立报道

12篇中立报道中,美国主流媒体所使用的词语搭配为assertive, pragmatic attitude, uncompromising, Xi has an iron grip on his party and his nation, he is dependent on Western ideas of the bourgeoisie and the petty bourgeoisie, conflict between values and social interests.

由我們所列出的积极关键词来看,美国主流媒体对于习近平新中特思想的开创性和对于人类世界所作的贡献方面大为赞赏。例如,在《纽约时报》9月12日的报道中,它们使用了“Xi Jinping Thought is extremely rich and profound, confident”的句子,在总体层面上对于习近平新中特思想做了一个评价,用“丰富”和“深远”两词点出了习近平思想对全世界人类的治理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对于习近平提出的关于生态体制方面的思想和政策,《华盛顿邮报》使用了“systematic and succinct summary”等积极词汇来形容,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中国在世界环境卫生上做出的巨大贡献和未来中国将持续造福人类和地球环境的期望。“prosperous society”对习近平新中特思想中的经济发展方面和政治民生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评价。近两年来,中国经济在习近平新中特的伟大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引起了美国大众注意。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成为了美国群众的生活必需,让许多美国人生活更加便利。

但是,美国主流媒体对于习近平新中特思想并不是一味支持,其中也不乏许多消极负面的评价。对他的制度和和思想许多美国媒体还是会用“one-man rule”,“Xi'ism(autocracy)”, “ossified(僵化的)”来形容。在他们眼里,习近平思想是强势的,是一种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掩盖下的强权政治,而且他的一些想法是僵化的会使政治体制丧失活力,不尊重人权,是不利于人民及社会的整体发展的。而对于经济层面的政策,由于中国的GDP正在追赶美国,成为世界第二,是美国政府感受到了来自中国力量的威胁,美国媒体在报道中企业及产品时多使用“lurk”, “shoddy”,“so- called”,“artificially”等词传达了中国企业缺乏诚信,中国产品质量低劣,表现出了他们很大程度上从内心抵制中国企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甚至可能会使美国民众产生一种误导和恐慌心理。

中立方面的态度较少,往往看看似中立的词语背后都隐藏着对习近平思想的不确定以及不支持,所以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出现的较多的中性词语都是在强调习近平思想的一种坚定,而媒体本身并没有做出自己的评价所以并不包含消极或积极的词汇。

三.报道倾向分析

为什么美国主流媒体会对习近平新中特思想产生以上三种不同态度倾向的报道呢?因为批评话语分析重视语言生成的社会文化背景及隐含于语言中的意识形态,[3]历史、权力和意识形态这三个概念是不可或缺的。[4]消极与积极的评价反映了中美两国在意识形态上的差异,美国主流媒体对习近平新中特思想的积极评价主要集中在生态体制建设还有民生建设,较少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蓝图建设方面。从本质上来说,他们对于社会主义制度还不能公正地看待,鲜少在美国群众中以一种客观的态度来报道和评价社会主义。而消极报道主要集中在习近平新中特思想中的经济体制和社会道德建设方面。美国在字里行间把习近平塑造成为一个独裁者,对于中国经济方面,美国也不遗余力地使用“倾销”“剽窃知识产权”“制假造假”等贬义词汇试图将中国伪造成一个靠不道德手段来发展经济的野心家。不仅从侧面体现出了美国对于中国高速发展的担忧与不满,同时也以此转移美国民众注意力从而继续维护自身的意识形态和发展模式,捍卫其“世界超级大国”的主导地位。

纵观美国四家主流媒体对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思想的报道,由于中国国际地位和综合实力的提升,积极报道有所增加,但受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的影响,凭借其国际地位的优越感和话语权捏造一些并不存在的虚假事实,放大中国缺点,故意损害中国的国家形象,不利于我国在国际上塑造“负责任,讲道义”的大国形象。但是,我们应该坚定不移地拥护且支持习近平新中特思想,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我国政府与媒体要积极应对美国的不实报道,并加快中国走出去的步伐,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包容的中国。

参考文献

[1]Ruth Wodak, Michael Meyer.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Second Editon.

[2]Fairclough N.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M].Cambridge:Polity Press,1992:62-100.

[3]廖益清,社会性别的批评话语分析述评[J].外语教学,2008(5):23-27.

[4]辛斌,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65-79.

基金项目:江苏大学2018年度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810299030Z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话语分析
多模态视角下外语教学研究
科技新闻报道中的共识制造:转基因议题的框架与话语分析
从话语分析理论看《暮色》中男主角参与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