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话语分析理论看《暮色》中男主角参与的对话

2016-11-07王乐洋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话语分析合作原则暮色

王乐洋

摘   要:本文根据话语分析中的研究方法,从话语轮次中话轮数量和话轮长度,合作原则与会话含义,以及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三方面对小说《暮色》中爱德华参与的对话进行分析。在表层结构方面,本文对爱德华参与的对话的话轮数量和长度进行了统计。在深层结构方面,根据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理论,以及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的理论,直接将小说中的对话截取了下来,作为研究对象。以上三方面的分析可以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爱德华的性格特征,展现他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话语分析;话语轮次;合作原则;会话含义;已知信息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6-0242-03

话语是特定的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发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沟通的言语活动。话语分析是研究语言的一种方法,它以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际使用中的语言的观察,探索语言的组织特征和使用特征,并从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言使用者的认知特征方面来解释语言中的制约因素。话语分析的研究对象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对话,也可以是戏剧、诗歌或小说等文学作品中的对话。

话轮转换是话语分析中的核心问题,受到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在会话过程中的话轮转换通常是指发话人的变更,或者是指当前发话人结束发话并由受话人开始发话。话轮转换有两个特点:

第一,在一个时间里至少而且只能有一个人说话;

第二,发话者不断轮流变化。

话轮是交际双方不断揣摩对方心理的外在表现。受话人按照发话人的意图对已知信息做出最佳关联假设,领会交际意图,成功完成交际活动。话轮转换是保证发话人和受话人达到信息互显的根本手段。只要交际还在继续,推理过程就一直伴随。认知语境的生成与交际中的推理是密不可分的,而实际推理过程中对语境的调用是与推理过程交叉进行的。发话人和受话人通过话轮的转换使会话不断前行,每一个转换都涉及交际人的演绎推理,进而获得信息和语境的最佳关联,从而有效地传达自己的交际意图,使交际顺利成功地进行。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话轮转换能够反映一个人的认知特征。在文学作品中,话轮转换也是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重要线索。《暮色》是斯蒂芬妮·梅尔的一部小说,讲述了男主角吸血鬼爱德华与女主角贝拉之间的凄美爱情故事。小说中的爱德华拥有读心术,能够不声不响地读懂别人心里的想法。但奇怪的是,他唯独读不懂贝拉的心。他的这一认知特点在对话中表现得非常明显。本文以科学的统计方法为有力证据,以话语轮次的理论为基础,从话轮数量与话轮长度,合作原则与会话含义,已知信息与未知信息三个方面,分析《暮色》中男主人公爱德华参与的对话,通过这些对话挖掘人物间的亲疏关系,分析他的性格特征。

一、话轮数量与话轮长度

话轮数量和话轮长度是分析话轮转换的两个重要的客观指标。人物话轮数量的多少和话轮长度的长短都能够反映出人物的重要性,或者是人物在自己心目中的重要性,也能反映出发话人或受话人的性格特征。本文对爱德华参与的对话进行了完整的统计分析,具体统计结果见表1。

上表的数据清晰地表明,无论是在话轮数量还是在话轮长度方面,爱德华与贝拉之间的话轮数量和话轮长度均远远超过爱德华与其他人的话轮数量或话轮长度的总和。爱德华与其他人的话轮数量的总和为41轮,而与贝拉的却有1067轮,前者与后者的比例约为1:26,相差悬殊。爱德华与贝拉的话轮长度为5693个单词,而爱德华与其他人的话轮长度的总和才刚刚超过1000个单词,前者是后者的5倍左右。

在《暮色》中,爱德华是男主人公,贝拉是女主人公,两人的话轮数量与话轮长度自然要比其他的人长,这样才能突出男女主人公的重要性。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样悬殊的比例对塑造爱德华的认知特点和性格特征也有一定的作用。他拥有超自然的能力,能读懂别人的心,因此当他与除贝拉以外的人对话时,他不费吹灰之力就能知道对方心里在想什么,也就没有必要与对方交谈太久。但他唯独读不懂贝拉的心。因此,当爱德华和贝拉在一起谈话时,爱德华的话轮数量与话轮长度均会明显增多,因为爱德华要通过更长的对话来揣摩贝拉的心理,对已知信息做出最佳关联假设,领会交际意图,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使两个人的交际顺利进行,并最终成功完成交际活动,让爱德华达到了解贝拉的目的。

二、合作原则与会话含义

“合作原则”是由美国著名语言哲学家格莱斯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提出的,包含四条准则:质量准则、数量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他认为,在人们交际过程中,对话双方似乎在有意无意地遵循着某一原则,以求有效地配合从而完成交际任务。然而,人们在实际言语交际中,并非总是遵守“合作原则”,出于需要,人们会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中的至少一条准则。这种通过表面上故意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言外之意称为“会话含义”。这里选取了小说中两个典型场景的对话,从合作原则与会话含义的角度分析了爱德华的性格特征。

(一)第一个场景

在一次很可能发生的车祸中,爱德华救了贝拉。本来,在这次车祸中,贝拉必死无疑,因为她根本躲不过撞向她的两辆汽车。然后,爱德华用他的超能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到了贝拉面前,并用自己的身体帮她挡住了冲过来的汽车。这一切都被贝拉看在眼里。她心里充满疑惑,想要向爱德华问个清楚。可能是由于恐惧、担心和害怕,贝拉没能说清楚自己的想法。而爱德华是一个吸血鬼,对贝拉来说是致命的威胁。他爱贝拉,想和她在一起,又对是否能够控制自己,不伤害贝拉而犹疑不决。他也不能把自己的真实身份告诉贝拉。

于是发生了下面的对话:

Edward Cullen:Bella, we shouldnt be friends.

Bella Swan: You really shouldnt figure that out a little earlier.

Bella Swan: I mean, why didnt you just let the van crush me, and save yourself all this regret?

Edward Cullen:What, do you think I regret saving you?

Bella Swan: I can see that you do, I just…I cant know why.

Edward Cullen: You dont know anything.

在这段对话中,爱德华违反了质量准则。他告诉贝拉他们不该做朋友,而实际上,他非常想与贝拉做朋友,因为他的朋友不多,又被贝拉深深地吸引。但是他又不确定是否能够控制自己噬血的本身,所以极力想要与贝拉保持距离。这就是他在表面上对贝拉说他们不适合做朋友的真实原因。这段对话通过违反质量准则充分表达了爱德华心灵深处的痛苦挣扎。

(二)第二个场景

发生在爱德华从车祸中救出贝拉之后,他很想知道贝拉对他的看法和态度。虽然爱德华猜测到了贝拉心里有很多解不开的谜团,但是他不能告诉贝拉事实的真相,因为他害怕失去心爱的贝拉。贝拉猜到了爱德华有些不同寻常之处,但是她也不是十分肯定。

于是就发生了下面的对话:

Edward Cullen:Bella

Bella Swan: Thanks, you know, your mood swings are kind of giving me whiplash.

Edward Cullen:I only said it better if we werent friends not that I didnt want to be.

Bella Swan: What does that mean?

Edward Cullen:It means if you were smart, youd better stay away from me.

Bella Swan: Okay, well, lets say for arguments sake that Im not smart. Would you tell me the truth?

Edward Cullen:No, probably not.

Isabella Swan:Youve got to give me some answers.

Edward Cullen:Id rather hear your theories.

 Isabella Swan:I have considered radioactive spiders and kryp-tonite.

Edward Cullen:Thats all superhero stuff, right? What if Im not the hero? What if Im... the bad guy?

Bella Swan: You are not.

在这段对话中,爱德华违反了数量准则、方式准则和关系准则。他只是简单地告诉贝拉他们不能做朋友,却不能把真实的原因告诉她,这违反了数量准则。爱德华在这段对话中的语言模棱两可,读者在读这段对话的时候,也会有不知所措之感,不明白爱德华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意思,这违反了方式准则。当贝拉问爱德华为什么救了她的时候,他没有回答贝拉的问题,而是反过来问了贝拉一些问题,目的是想要试探一下贝拉是否能接受自己是个吸血鬼,这违反了关系准则。

这段对话违反了合作原则的三条准则,产生了特殊的会话含义,也反应出了爱德华此时内心的真实想法。他不想向贝拉隐瞒真相,但是他又怕贝拉知道真相后会受到惊吓,所以,他进退两难。读者还可以感受到爱德华敏感的心灵。他小心翼翼地保守着自己的秘密,希望这个秘密永远不被揭穿,同时,他也非常顾及贝拉的感受,不想鲁莽行事。他竭尽所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希望与贝拉保持距离,但是又控制不了自己想要接近贝拉的欲望。内心痛苦的挣扎使他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三、已知信息与未知信息

根据句子传达信息的方式不同,可以把句子分成已知信息部分和新信息部分。已知信息是指发话者假定已经知道的信息,而新信息是发话者假定不知道的信息。下面从已知信息与未知信息的角度分析两段爱德华参与的对话。

(一)第一个场景

发生在医院。爱德华在车祸中救了贝拉,但从这件事开始,贝拉对爱德华产生了怀疑。但是她并没有向其他人吐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她认为爱德华应该给她一个合理的解释。

于是产生了下面的对话:

Edward:" I saved your life — I dont owe you anything."

Bella: "You promised."

Edward: "Bella, you hit your head, you dont know what youre talking about."

Bella: "Theres nothing wrong with my head."

Edward: "What do you want from me, Bella?"

"I want to know the truth," Bella said. "I want to know why Im lying for you."

在这段对话中,贝拉希望爱德华告诉他真相。所以在对话的开始,她提醒爱德华应该“保证”,但是到底要保证什么,贝拉却没有明确地说出来,因为她把需要爱德华保证的内容当作双方已知的信息。而在这种情况下,爱德华明明知道贝拉的已知信息是什么,却故意拿话来搪塞,试图掩盖自己的秘密,并没有把新信息提供给贝拉。因为爱德华认为如果自己是个吸血鬼的这个身份被揭穿,会伤害自己的自尊,所以在对话中他才会避实就虚。

(二)第二个场景

发生在教室。爱德华的老师发现爱德华并没有认真听讲,就想对他提出警告,于是问了他一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并没有被清晰地表述出来。然而,爱德华却在这个时候使用了读心术,读懂了老师想要问的问题,并正确地回答了出来。老师反而显得非常尴尬。

这段对话非常简单,内容如下:

"Mr. Cullen?" the teacher called, seeking the answer to a question that I hadnt heard.

"The Krebs Cycle," Edward answered, seeming reluctant as he turned to look at Mr. Banner.

表面上看看来,这段对话非常奇怪,似乎所答非所问。但在当时特定的场景下,却非常容易理解。很显然,班纳老师把自己的问题看作是新信息,他认为包括爱德华在内的所有同学都不知道答案。但在爱德华的眼里,这个问题却是个已知信息,因为他拥有读心术的超能力,已经读出了老师心中的答案,并毫不犹豫地把答案说了出来。爱德华的回答出乎老师的意料,他不得不承认爱德华的确在听讲,不能对爱德华进行处罚。

四、结论

本文根据话语分析中的研究方法,结合了话语轮次中话轮数量和话轮长度,合作原则与会话含义,以及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的有关理论对小说《暮色》中爱德华参与的对话进行分析。

在对话的表层结构方面,本文对爱德华参与的对话的话轮数量和话轮长度进行了统计,从统计数据可以更明确地分析出,他拥有的读心术在他与不同的人进行交往时的作用,可以挖掘出他与不同人之间的亲疏关系,对分析他的性格特征也有一定帮助。

在对话的深层结构方面,本文根据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理论,以及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的理论,直接将小说中的对话截取了下来,作为研究对象,更为直观地对其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话来分析爱德华的心理活动,进一步了解爱德华的性格特征和真实想法。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有血有肉地展现《暮色》的故事原貌提供一定的线索。

参考文献:

[1]Austin, J. L. 1962.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M]. Oxford: Clarendon Press.

[2]Brown, G. Yule G. 1983. Discourse analysi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Cook. 1989. Discourse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Sacks, E. A. 1974. A Simplest Systematics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Turn-taking in Conversation Language[J]. (4): 501.

[5]Edmondson, W. 1981. Spoken Discourse: A model for analysis [M]. New York: Longman Inc.

[6]曹春春.2003.语编分析 [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7]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8]束定芳.论隐喻产生的认知、心理和语言原因[J].外语学刊,2000(02).

[9]詹全旺.话语分析的哲学基础——建构主义认识论[J].外语学刊,2006(02).

[10]朱永生.主位与信息分布[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04).

猜你喜欢

话语分析合作原则暮色
暮色之下
暮色与核桃
多模态视角下外语教学研究
会话含义在广告语中的体现
合作原则下的《老友记》语言幽默分析
从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分析网红papi酱的语言风格
科技新闻报道中的共识制造:转基因议题的框架与话语分析
从合作原则看言语幽默
从《喜福会》看华裔家庭的文化困境
宣传网页的多模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