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国主义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2020-02-03赵艳琳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2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精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政治理论课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情怀,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重要渠道,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深入挖掘两者之间的契合点,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爱国主义精神;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

教育部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这一文件中明确指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地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紧密结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1],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其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优化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改革教学方式,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讲述了中华民族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伟大复兴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始终坚持和续写了爱国主义精神的主旋律,在这些伟大人物身上所凝聚的家国情怀既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爱国主义传统一脉相承又根据时代条件有所发展。文章以“纲要”课程为例,以中华文明中丰富的爱国主义传统资源为基础结合党史、国史和改革开放史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对融入路径进行优化,从而引导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

一、爱国主义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动力,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兴旺而前赴后继,不懈奋斗。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国梦是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理直气壮地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结合起来,将爱国主义精神有系统的融入课程体系对于凝心铸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的内在要求

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历史延续性,其始终植根于一代又一代爱国者的内心深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基础上生成和发展起来的,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自中国近代以来,任何一种社会思潮、政治理念只有与我国的爱国主义传统相契合,关照现实社会问题才能为广大人民所接受转化为强大的社会力量。当前,“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2],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坚定“四个自信”,培育勇担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

(二)是凝心铸魂、增强学生历史责任感的重要路径

爱国主义精神基于对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深刻认同,源于对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中“家国一体”的治国理念和“家国同构”的社会伦理的传承和发展,既体现着个人志趣也饱含着人类情怀,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理念中即可看出我国爱国主义精神所具有的极大包容性,不仅有对国家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责任感更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切关怀和使命感,爱国主义精神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宽阔视野为我国自身内部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构建给予了智慧和营养。贯通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个人与世界关系的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将其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于凝心铸魂,开阔学生视野,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纳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和针对性的有效手段

习总书记指出,面对新形势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3]。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历史延续性和群体潜意识性,其根植于每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中国历史中鲜活的爱国主义素材极易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教学过程中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其中,深化理论认识的同时讲好中国故事,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二、爱国主义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原则

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首先要突出价值引领,培育具有深厚爱国情怀,实践报国之行的时代新人是其内在旨趣。“纲要”课程体系中国破家亡的屈辱史,中华民族的抗争史,不懈奋斗的图强史都包含着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坚定学生爱国意志的丰富教学资源。爱国主义精神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相通,目标一致是二者能够相融相通的重要契合点。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囿于时代条件的变化,爱国主义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应坚持一些基本原则。

(一)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爱国主义精神的价值理念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同样也要紧扣时代主题,守正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要依托于历史又要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提升其理论性和针对性,做好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论阐释工作,“纲要”课程要结合党史、国史和改革开放史讲清楚新时代爱国主义的丰富内涵、本质和主题,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爱国、爱党与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深刻理解我国爱国主义精神中的国际视野,深刻认识到为什么要爱国以及如何理性爱国,树立更加理性包容的国民心态。

(二)与学生认知特点相适应

青年阶段是人生重要的“拔节孕穗期”,教师的正确引领和栽培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和定型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阶段,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性思辨能力,然而却极易受到多元社会思潮和复杂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出现价值观的动摇和分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要在重知、讲情方面引导学生,又要在求意、力行方面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并转化为强大的行为实践。在“纲要”课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理性和情怀的关系,讲清楚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论内涵,以透彻的学理回應学生;讲清楚爱国主义精神的彰显和升华,以厚重的历史说服学生;讲清楚爱国主义的典型案例,以深厚的情感感染学生。

三、爱国主义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实路径

爱国主义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在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目标方面协同推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一)优化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爱国主义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在知识讲授的同时强调精神内涵阐释,突出爱国主义精神的价值引领,在教学组织中不断优化教学内容。爱国主义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有其产生、延续和发展的文化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爱国主义精神的优秀传统文化要素,结合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来深入阐释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以及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的传承和发展。“纲要”课程以鸦片战争以来广大人民群众如何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把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改造成一个持续走向独立富强的新中国的历史为载体,讲述“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从而使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勇担时代大任。“纲要”课程逻辑主线清晰,史料资源丰富使得爱国主义精神在融入其中时既可与中国近现代宏大的历史叙事相结合,从国家由衰落到复兴的显著变化中整体感知爱国主义精神的彰显和升华,又可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挖掘典型人物身上鲜活的爱国主义素材融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充分了解国史、国情的基础上理性爱国。中国近现代史内在的包含了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百年沉沦”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百年复兴”的历史逻辑,“百年沉沦”中中华民族的苦难屈辱与顽强反抗并存,尤其中华民族在十四年抗日战争中所遭受的屠杀、抢劫、轰炸、活体实验前所未有,日军的侵华暴行使中国人民国破家亡、流离失所。然而,也正是在这场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的觉醒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的迸发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中华民族洗刷了自近代以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教学内容中,通过对屈辱史的讲授,唤醒学生对家国的深切同情,激发爱国情感;同时,屈辱与反抗并存,通过对抗争史的讲授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培养爱国情怀。“百年复兴”中通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向学生讲述爱国主义精神在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中的生动体现和强大动力,坚定学生爱国意志。

(二)改革教学方式,创新教育载体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方面应继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统一,增强师生互动。在“纲要”课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开展以爱国为主题的分享环节,引导学生主动讲述爱国主义的经典案例,主动融入历史情景剧的表演,主动参与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含义之辩,使学生在讲、演、辩的互动中增强对爱国主义的情感领悟和理论思考。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多元化的教育载体,突出爱国主义精神的实践养成。主要包括充分利用爱国教育基地,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现场教学,讲好中国故事;充分利用紀念日、传统节日、国家公祭日等重大时间点,在特定的环境和氛围中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充分利用各类优秀文艺作品,深化学生对爱国主义的情感和认知;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活动,使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的亲身实践中得到升华。

(三)强化教学目标,推动爱国情怀的行为转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知识讲授和价值引领最终都要落脚于青年大学生的报国实践。正如习总书记所言,新时代大学生要“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4],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回归到具体实践中才能转化为强大的社会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推动爱国情怀的行为转化,弘扬爱国主义的奋斗精神,从而使学生自觉将爱国情、强国志融入到报国行的社会实践中。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N].中国教育报,2014,4.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N].人民日报,2019,11.

[3] 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3.

[4]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郑州经贸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探索研究”(jg20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赵艳琳(1991- ),女,河南焦作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精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政治理论课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