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责任意识为导向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

2020-02-03朱静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2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学生管理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责任意识逐渐被提高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无论是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还是个人的责任都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只有以责任意识为导向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才能够保证学生更好的发展,依据高校学生责任意识发展现状,对高校学生进行责任意识管理,并阐述具体策略。

关键词:责任意识;高校创新;学生管理

勇于承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当代大学生也要培养起自身的责任意识,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都要勇敢的承担责任,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也就成为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必须认识到目前阶段学生责任意识的发展状况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立足于这些问题并通过系统的教育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引领广大高校学生朝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认识到个人进步对国家的重要作用,逐步地树立起远大理想。

一、高校学生责任意识发展现状

目前高校学生责任意识的发展,主要体现出以下方面: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一部分学生的家庭观念淡漠;集体责任缺乏也是高校学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社会责任不足体现也十分明显。

(一)学习动机不强

学习动机不强是目前高校学生体现出的一个突出问题,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认为在大学期间就应该多参加各种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但是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能力的提高是以基礎知识的系统掌握为前提的,由此就导致学生在基础知识不足的情况下单纯的追求能力的提升,不仅难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反而收效甚微。此外,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刚刚从高中繁重的课业中解放出来,对于学习的兴趣往往不是很高,甚至一些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由此导致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学习动机不强这种现象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校管理者对学生的引导不足,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已经具备成人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不曾对他们加以有效的监督,这就导致学生学习上的动力不足,再加上学生主观上对学习的厌倦,就最终形成了学习动机不强的现象。

(二)家庭观念淡漠

对高校学生来说,责任意识发展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家庭观念,这在农村地区的学生身上体现尤其明显。处于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的学生,他们的父母为了维持家庭生活的经济来源往往会选择在孩子幼年时便外出务工,这种做法尽管能够缓解家庭的经济状况,但是却导致学生的成长阶段缺失了家庭教育,由此学生的家庭观念淡漠,难以体会到家庭带来的温暖与关怀。甚至会有一些家长在学生成年之后,并不考虑家庭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仅仅将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学生身上,这样的行为会导致学生对家庭充满不解与困惑,甚至会产生厌恶心理。事实上,家庭观念对学生的成长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念,那么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明显的提高。因此,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就显得特别重要。

(三)集体责任缺乏

在高校学生责任意识发展中,集体责任缺乏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体系中,学生通常是在班级中成长起来的,而在基础教育阶段班级的系统性和规范性都比较强,学生步入大学之后,他们会发现班级只是一个自然意义上的整体,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即便是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也很难有过多的接触,这就导致一部分学生缺乏集体责任,对班级的共同目标和发展方向认识不清,由此造成集体责任缺乏。学生的集体责任缺乏,也体现在利己主义发展有失偏颇方面。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内心发展已经相对成熟,但这种成熟具备片面性的特征,这就造成了学生有时会以集体利益为重,但有时会紧紧的考虑个人利益,而忽略了集体利益,大学时期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没有完全成熟,因此,作为高校管理者必须抓住学生发展的这一关键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与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起集体责任感,让学生真正的认识到个体的发展与集体的壮大是分不开的,只有集体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个体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四)社会责任不足

在高校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过程中,社会责任不足表现也十分明显。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国家强调要将中国梦和个人的梦想结合起来,通过个人理想的实现来促进不断发展,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大学生更应该认识到这一点,通过自身的不断进步来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但是在目前的发展阶段,许多学生并未认识到个人的社会责任,学生学习的目标和方向仍然只停留在个人或家庭层面,不曾上升到社会和国家的层面。造成学生社会责任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学校教育实践的缺失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未得到有效的落实。尽管许多高校都已经认识到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意义,但是主要工作还是放在科研和教学方面,而对于实践往往有所忽视,这就导致学生难以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责任意识,由此导致学生对责任意识都认识不够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尽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提出,但是在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并不够突出。

二、以责任意识为导向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策略

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培养高校学生的责任意识不仅能够促进高校学生为实现个人理想不断奋斗,也能够有效地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因此,作为高校管理者一定要立足于责任意识,培养高校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让学生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结合起来,为此,高校管理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要充分的发挥学生在责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关注到学生的社会实践;责任教育的内容要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不要脱离实际;再次,对待发展不同阶段的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侧重点应该有所差异;最后,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必须充分发挥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一)充分发挥学生在责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要想培养起学生的责任意识,高校管理者一定要明确学生在责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由于在目前阶段学生在责任意识的培养过程中主体意识并未得到有效的发挥,这就导致学的责任意识并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实践,从而产生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再加上教师的有效指导来实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学校可以适时的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责任感。

(二)责任教育内容要满足学生实际需要

其次,学校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时,要注重责任教育的内容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学校责任教育的重点应该集中在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在家庭中勇于承担家庭责任,在社会中时刻以一名大学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勇于承担社会责任,通过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同时,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也要关注到责任教育内容的可实施性,学校对学生进行着责任教育,必须是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不足,更好的实现责任教育的目的。

(三)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责任意识培养重点应有所差异

学校管理者要关注到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责任意识的不同培养侧重点,在学生刚刚步入大学校园时,学校要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让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树立集体责任感,这样做更有助于学生将自身融入到集体中,将切身利益与集体的發展结合起来。对待即将毕业的学生,学校应该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来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将自己在大学期间的所学应用到未来的工作中,勤奋严谨,踏实肯干,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发挥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为了实现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有效性,作为高校管理者,必须要充分发挥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这个榜样人物既可以选取先进的历史人物,也可以选取学生身边的优秀人物,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更容易获得前进的动力和学习的目标,从而找到个人的发展方向。经过不断的理论与实践证明,充分发挥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

三、结语

高校学生作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必须具备责任意识,这也就决定了高效管理者在做学生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立足于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参与公共事务和勇于承担责任的良好品质,把个人的理想与国家和民族的进步紧密结合在一起,为时代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齐柳.以责任意识为导向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功能强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48-51.

[2] 曹丽.高校学生管理程序的正当性判断标准及运用[J].广西社会科学,2019(5):124-128.

[3] 张金玲,曹永勇.基于学生会引导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5):6-8.

作者简介:朱静(1985- ),女,安徽安庆人,本科,助理政工师,研究方向:思政和学生管理。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学生管理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广播新闻编辑的责任意识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
强化社会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