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社区为依托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

2020-02-03王琦刘馨悦毛伟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2期
关键词:社会融入社区

王琦 刘馨悦 毛伟

摘 要:社区是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重要场域,城市散杂居社区治理更是新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关键一环。在场域理论基础上,相较于政府和市场,社区具有熟悉并掌握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居民信息、通过社会资本的培育帮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建立心理认同的独特优势。现阶段,要通过构建网络社区、伦理社区、法治社区等途径,营造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形成嵌入式治理模式,提高少数民族适应社区生活能力,增强国家认同和民族凝聚力。

关键词:社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

改革开放政策施行三十年后,中国社会进入了新阶段,即从以经济建设为主的阶段转入以社会建设为重点的阶段。少数民族人口流动成为突出的社会现象,据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的流动人口数量多达亿人,各民族人口大范围,跨区域,活跃流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大部分以进城务工经商和学习为主,大多数生活在城市社区,呈杂、散状分布。因此,城市社区成为民族工作的重要场域,成为研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的重要范例。

一、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研究的场域:社区

“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相对于以劳动分工以及法理性的契约而联系的更趋于理性的社会,社区是人口同质性较强,成员之间有更多感情交流和关怀照顾的更趋于情感性的共同体;相对于具有组织形式行政性、资源配置非契约性、社会行为身份性特征的单位,社区是弱化了行政性和控制性,符合经济改革和社会化改革的潮流先锋;相对于职权在于统筹兼顾、宏观调控的政府,社区是侧重具体措施,因地制宜,居民参与治理的微观实体。

社区作为城市社会网格系统的组成细胞,承担着基本的城市居民事务。社区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安身立命的重要场所,是其了解城市、适应城市、融入城市的重要载体,也是研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的重要场域。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使城市产生多民族散杂居新型社区,即人口以汉族为主,还居住着少部分有明显民族文化特征的其他的民族的社区。其既具有社区的一般属性,还具有特殊的民族性和民族文化属性。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人口、一定的地域、一定的民族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各民族间的互动交流、居民的归属感是构成城市散杂居社区的重要因素。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以形成社区不同民族在居住格局上的互相嵌入,经济结构上的互通有无,各族文化上的交流交融以及心理层面上的包容亲和等良好局面。因此,文章重点研究城市散杂居社区,在具体的社区情景中关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

从社区角度开展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研究,就是在场域理论指导下,发挥社会资本的力量,充分体现少数民族居民的意志和需求,激发其活力和创造力,从而营造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形成嵌入式治理模式,提高少数民族适应社区生活能力,增强国家认同和民族凝聚力。

二、社区在解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中的必要性

(一)政府及市场的弊病:

首先,政府掌握信息的能力和判断力是有限的,表现为强调普遍利益而忽视少数民族特殊利益,强调根本利益而忽视具体利益,威廉威克瑞指出:“政府公共部门在处理相对小规模的事务时显得十分笨拙,高层决策部门对小规模的、地方上的事务缺乏认知基础,从而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涉及具体的少数民族特殊利益,政府往往难以周全,更倾向于反映和满足一般城市居民的偏好,公共服务资源和福利资源只能满足部分人的部分需要;其次,政府工作人员往往缺乏少数民族相关专业知识、民族和文化敏感性和风险意识,站在主体位置和自我中心来看待少数民族文化,不了解各个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因不善于解决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问题,甚至因处理不当或处理不及时而诱发民族冲突或影响恶劣的群体性事件。

市场有其内在局限,如果通过市场来供给少数民族需要的公共物品,会导致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不足,另外,市场在限制垄断、克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降低统计成本等方面都存在着固有缺陷,因此依靠市场也无法妥善解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

(二)社区的独特优势

(1)了解并掌握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居民信息:社区作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居住生活的场所,对其就业情况、人口情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记录,社区对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基本信息的掌握有利于及时发现特殊居民的困难,并结合居民的实际生活状况提供具体可行的帮助;(2)帮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建立心理认同:社会资本指的是社会组织的特征,包括三个核心要素:信任、规范和网络,它们可以通过促进合作行动而提高社会效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离开了原来熟悉的环境,面临着社会资本的缺失,进入城市后,又面临着社会资本的重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社区中,通过与其他居民经常面对面的互动交往,相互影响,有利于社会资本的培育,降低交易成本,构建彼此之间的信任合作关系、社会协调的共识性规范和居民的互惠网络及公共参与网络,增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心理认同。

三、社区对解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的途径

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同时也是不同民族群体交流交往的重要空间。致力于社区治理,构建网状社区,伦理社区,法治社区是妥善解决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构建网状社区

在社区中,政府不再是治理的唯一主体,而是与少数民族自治组织等第三部门和私营机构,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自身进行合作治理,共同处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在这种互动中,政府与其他治理主体既不应当是竞争性的交换关系,也不应当是控制性的管理关系,而是服务性的平等合作关系,政府由权力主体向责任主体转变,由自上而下的单方面行政管理向政府引导的协商、对话、合作、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方向转变。多元治理主体构成社会合作网络体系,使社区不再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垂直结构,而是一个无控制中心和层级结构但仍能有序运行的网络,这个网络中的每一个参与主体具有自主性,不再只是被动地服从上级的指令,而是更加积极地參与到社区公共事务中来。特别注意的是,要协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组建自治和自助互助队伍,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自身成为社区自治的主体。

猜你喜欢

社会融入社区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问题研究
天津自贸区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思考
微信对残疾青年社会融入作用的可行性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政策支持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