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体悟,升华

2020-01-20刘海燕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刘海燕

摘 要:在小学科目中,语文是小学生平常生活中应用频率最高的科目。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是最主要的构成内容之一。刚接触语文知识的小学生,要增强自身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科目的基础,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生理解文字的能力。因此,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老师应该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做课堂的引导者,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本文就如何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进行分析,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阅读教学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的重要阶段。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构成内容,对提升学生语文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地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注重革新自身的教学观念,重视个性化阅读教学方法,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不足之处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老师过去的教学主要依靠课本内容,但随着社会不断高速发展,课本的改革已经不能跟上发展的速度,教材中阅读材料缺少创新性。与此同时,老师并未更新和丰富阅读内容,缺少个性化教学。

在课后提问过程中,教师也是针对课本知识进行提问,这种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造成阅读教学效率不高,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比较低,出现厌学的情绪。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思维相对比较固定,思想比较单一。学生将阅读教学认定是学习任务,从而造成阅读能力很难得到明显的提高,这与阅读教学的目标严重不符。

此外,学生缺少主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并不注重自身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是因为阅读教学不是考试的科目,再加上学生的课业压力比较大,挤占了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而且一些老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会安排阅读任务让学生按时完成,阅读的书籍也是老师选择的,因此学生在开展课外阅读的时候常常处于被动的状态,很少能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老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基本需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书籍。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长期累积才能逐渐提升,以往老师为了强制性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会给学生安排很多阅读任务。这就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打心底里讨厌阅读,觉得阅读是一种任务,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小学阶段,学生年龄比较小,老师如果一味地增加学生的压力,就会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进措施

(一)注意培养学生写读后感

通常情况下,阅读完一篇文章之后,学生的内心就会产生一定的感受。老师应该指导学生逐步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掌握整篇文章的思想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写出富有深厚情感的读后感。例如,在讲解完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这篇文章之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然后让学生梳理文章发展的脉络,接着让学生根据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发表自己的看法。一些学生可能在这一过程中比较为难,对这类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文章的学习,从而让学生掌握文章的整体发展脉络。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进行读后感的创作,促使其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二)发挥学生想象力,扩展学生思维

想象力就好比开启创造天空的钥匙。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地延伸与扩展课本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自己的想象力,扩展自己的思维。例如,在教学《我不能失信》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通读整篇文章,将自己不懂、不会念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这些词句进行深入的解读与分析。紧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这一句子,选择某一个事物写一写。通过这样的阅读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有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模式。

(三)联系生活体验,开展阅读教学

生活来自理解与阅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现实生活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夏天里的成长》这篇文章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现实生活中,观察自然植物,感受“夏天的成长”。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份作业,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观察生活中植物的变化,通过拍照的方式记录下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进而通过生活体验、日记记录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对阅读的兴趣,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活动。

(四)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

以往的阅读教学观念相对陈旧、落后,并不注重学生独特个性的培养,从而直接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效果,造成学生阅读能力长时间得不到提高。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阅读教学方法,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实现对学生阅读积极性以及阅读能力的培养。比如,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情境设置、朗读比赛、经典阅读、演讲比赛、辩论赛、模拟小课堂等方法,实现对阅读课堂教学的扩展与延伸,以提高学生的阅读体验感。例如,在教学《故宫博物院》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阅读教学的方法,在课程开始之前给学生布置好学习任务:第一,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的路线图;第二,选择一两个景点进行讲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在讲解过程中采用视频与图片辅助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学任务。

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需要采用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感知能力,让学生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学到与感受到的知识转变为自己的东西。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重提倡学生在阅读环节中的知识累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摘抄阅读过程中感兴趣的语句,从而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

三、结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开放性、多样化、创新性的等特点,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多样化的教学观念与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工作过程中,应该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作为教学的核心,注重学生在阅读环节中的情绪,增强对学生阅读技能的指导,留给学生情感感受与研究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多角度、个性化的阅读思维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储俊礼.个性阅读,彰显魅力——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05).

[2]黄素娥.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10).

[3]张雪梅.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12).

[4]杨向峰.小学语文中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22).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