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

2020-01-20于艳伟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21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初中

于艳伟

【内容摘要】教育即生活是我国当前教育领域备受推崇的教育思想与方法,该思想理念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已经在一系列的教学实践当中得到了验证和体现。该教育观念的核心内涵是生活和教育密不可分,要关注生活在教育实践当中作用的发挥,要求教师从实际生活当中寻找素材,给学生提供具备浓郁生活气息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教学来说,教师同样也要把生活作为重要的教育源泉,通过引入大量生活化材料,确保教学内容生动鲜活,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喜爱程度,确保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课  生活化教学  实践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面向学生落实德育教育的途径,为保证德育教育的落实效果,选择科学化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要高度重视的问题。教学生活化是当代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要求立足生活,推进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化情境当中理解和应用知识,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品质的发展。将生活化教学方法应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当中,与当前的教育目标相符,也契合教学改革要求,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最终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本文将着重就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推广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应用的意义

立德树人是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与社会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方向,引领着各个学科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同时也促使各个学科在教育教学当中高度关注德育目标的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在初中阶段贯彻德育教育的一个平台,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可以对学生的道德素质进行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长观念。该课程教育的根本目标并不是为学生传授丰富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而是促进学生道德品质与价值观的培养。虽然素质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已经逐步走向成熟,但是传统应试教育思想仍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活动。过去注重道德与法治课堂在传统思想引领下显得非常死板,不少学生都会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掌握相关知识,而生活化教学模式则能够给学生打造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迅速融入课堂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消除传统教学的弊端,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与不足;生活化教学与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符,满足了新课改的教育思想方法变革要求,通过让教育教学回归生活,用周围的人与事感染学生,可以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认识生活化教学的作用,并通过发挥这一先进教学模式的优势,引导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应用的方法

1.利用生活化导入方法

对生活化教学方案进行设计需要关注生活化教学的多个环节,尤其是要把握好教学开端,力求让课程教学的开始,部分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进一步的学习产生兴趣和动机。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来说,教师在导入设计方面需要特别考虑的问题,就是怎样让学生对讲授的内容产生兴趣,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生活化教学就具备这样的特点与优势,因为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积累,对生活当中的内容比较熟悉,而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导入课程,会让学生的内在需要得到满足,便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成就感。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中国人的家时,教师在导入环节就要进行生活化设计,用让学生回忆经历过的春运进行导入。春运是特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典型现象和生活密切相关,而且不少学生都有一定的认识与体验。教师可以在导入时为学生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中国为什么会出现春运这样的特殊现象?人们为什么会纷纷在过年前赶回家中?借助这样的生活化引导与生活问题的探讨,学生能够逐步认识到家是中国人灵魂的归宿与温暖港湾,进而对中国人的家产生浓厚兴趣与强烈情感。

2.融入生活化新闻素材

丰富的教学素材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为满足学生成长需要完善学生的综合品质,教师同样也要把关注点放在丰富素材的挖掘和提供上。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课堂教学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虽然不少学生纷纷利用电子产品进行新闻阅读,但是诸多时政新闻却不能够让学生产生兴趣,对此教师可以迎合学生的兴趣和要求,融入生活化新闻素材,保证生活化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让课堂教学真正获取实效,为学生的学以致用打下基础。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关心国家发展时,教师就可以挖掘目前的热点与时政新闻开展生活化教学,由于本科内容的重点在于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感,于是教师可以把建国70周年国庆大阅兵作为切入点,让学生通过这样的生活化素材,了解国家的飞速发展,培育学生爱国情怀,提高学生道德素质,顺利达成课程教学目标。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收集能够体现国家发展的新闻材料或者是其他学习素材,并让学生对这些材料进行归纳和分享,进一步充实学生的知识和扩大学生的眼界。

3.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调动初中生课程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方法,主要是因为情境化教学一改以往的机械性说教,通过给学生营造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特征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难懂的知识,引导学生在情境当中掌握应用方法,发挥主观能动性,享受到作为学习主人的学习成就感。对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积极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在确立起学生的主体地位之后,通过营造生活化学习情境,让学生把握课程和生活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找到教学内容和生活当中的契合点,为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和突破课程学习重难点打好基础。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的善用法律时,教师就可以引入消费者维权的生活化情境,鼓励学生迅速融入相应的场景,并提升法律意识,通过生活情境的演绎,认识到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必要性和法律方法。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生活场景认识到运用法律工具的重要性,使得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当中,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与他人权益,获得预期教学效果。

4.组织生活化实践活动

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给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创新带来了不良影响,主要是因为道德与法治课程不是理论学科,而是以实践性为主要特征的课程,生硬单调的理论讲述会让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当中生成抵触心理,无法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充分理解与应用,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要想改变这样的情况,就需要联系生活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当中,深层次感知与理解知识,提高感悟与理解能力,为学生学以致用创造良好条件。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的服务社会时,教师就可以摆脱课堂教学的束缚,在生活化教學思想的指导之下优化教学设计,安排一定的生活化教学活动,组织带领学生到养老院当中照顾孤寡老人,给他们带去欢乐和关怀。这样学生会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与实践体验,对本课内容进行内化,同时理解本课的深层内涵,意识到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以此为切入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

在大力推动德育教育渗透落实的背景下,注重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价值也逐步凸显,抓好这一课程教学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增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学生建立法律法制观念的保障。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拉近学生和学科距离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通过将该方法应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传统教育教学的弊端,让课程教学因为不再照本宣科而更加鲜活生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要用好生活化教学策略,引领学生走全面发展的道路,促进学生德性与价值观的综合培育。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茗海中学)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初中
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升初中生公共参与意识的路径选择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研究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