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新策略
——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八章为例

2020-01-18

衡水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特色时代

董 建 梅

(衡水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创新教学方法,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在平等沟通、民主讨论、互动交流中进行思想引导,有的放矢、生动活泼地开展,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下文简称“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2018 版概论课教材按照新的教学体系进行整合,突出了整体性,较好地契合了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实际需要,但是好教材并不等于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步入新时代的大学生,他们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学生个性鲜明、爱动不爱静、思想较活跃,重视专业技能训练,但轻视理论学习,尤其是概论课等公共理论课程。因此,在教材与学生之间还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做好学情分析,教材剖析,将两者有机联系,采取多种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概论课的教学中充分“动”起来,为他们搭建起一架通往快乐学习的“桥梁”。

1 教学设计思路

1.1 教学目标分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是概论课第八章内容。本章内容在概论课中属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体部分,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能够全面、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根本依据、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具体教学要求是让学生能够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新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主要内容体系,充分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整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2 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由三节内容构成。第一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主要讲述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三个方面;第二节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主要讲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与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两个方面;第三节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主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新时代的精神旗帜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三个方面进行概括[2]。三节内容前后连贯,相互联系,环环相扣,构成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第一节内容主要是引论性质,是通过展示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得出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判断,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引出并介绍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第二节内容属于本论性质,新时代呼唤并催生新思想,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必然要求确立新的历史使命,新的历史使命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好两大时代主题,正是在解决两大时代主题过程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节就是全面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三节内容属于结论性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层面高度凝练概括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新时代的精神旗帜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要求我们自觉运用这一新成果、精神旗帜和行动指南来引领和指导我们的伟大社会实践。

1.3 教学过程依据

本章内容非常适合运用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和他的弟子们创建的“五段教学法”。即“预备—提示—比较—总结—应用”。“预备”就是用问答等方式,使学生回忆过去的经验和有关的事实,为学习新教材做准备,并说明学习的目的,使学生知道当前所要解决的问题,这里有引起动机、明确目的的含意,使学生产生一种期待解决问题的心理;“提示”是指教师提出新教材或一些事例让学生观察;“比较”就是把教材加以分析和说明,然后与旧经验相比较、分类并加以排列,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总结”是分析比较的结果,综合概括成结论或原则;“应用”则是使学生应用所习得的原则或知识结论来解决问题,使他们对新知识、新原则有更深的了解,并验证结论、原则的正确性[3]。可以说,这种通过感知新教材、分析新旧知识的联系,使知识系统化,再把知识付诸应用的教学程序,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讲授书本知识、学生掌握间接经验的客观规律。“五段教学法”影响深远,就连现代教育派代表人物——杜威,也不得不承认赫尔巴特的这一伟大贡献,使教学工作脱离陈规陋习和全凭偶然的领域[4]。

2 教学策略设计

按照上述教学设计思路,我们遵循“五段教学法”,有机处理第八章的三节内容,在每个环节中分别运用师生互动、影视感动、角色生动、主题调动、家校联动等多种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立体灵动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的重要内容及意义。

2.1 预备环节教学策略——师生问答互动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辩证统一过程,概论课具有较强的说理性和思辨性,决定了其教学过程更应强调师生、生生的互动。遵循学生认识事物从感性到理性的规律,本章开始采用问题导入方式,为大学生设计了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几个问题,如“说一说你现在常用的通信手段、交通工具是什么,你爸爸妈妈小时候的通信手段、交通工具是什么,你现在买东西的主要途径、付款的主要方式与你的父辈有什么不同,你认为这些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再逐渐引导学生向国家层面思考,如“近年来我国取得了哪些新成就,对这些新成就你有何感想,你能为未来中国取得更大的成就做些什么”。教师可在提问的基础上引入教学案例——“厉害了我的国!上半年,竟有这么多‘中国成就’骄傲国人,震撼世界!”当然,案例只是书面上静态的内容,需要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特点对案例进行灵活变换与处理,开展师生问答互动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为后面内容的展开做好铺垫,而且在师生互动交流中,学生更能深刻地了解我国的发展现状和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2.2 提示环节教学策略——影视教学感动

当今时代,网络信息技术已遍布全球,人们进入了读图时代,因为大量的文字让人厌倦,需要图片不断刺激人们的眼球,激发人们的求知欲和触动人们麻木的神经。这就为我们利用多媒体网络视频资源,帮助学生明了书本知识提供了契机和结合点。本章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第一个问题是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民生、军事和外交等方面展示中国近五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在这部分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搜集整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视频资料。如《厉害了,我的国》预告片和《数字五年:中国制造新高度》等视频,都可以从网络上找到并下载。通过这些视频播放辅助教学,将会很好地调动学生听课的立体感官,在生动、感动中,让学生体悟到我国在各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和高科技成就,使学生对国家充满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产生语言讲解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2.3 比较环节教学策略——角色扮演生动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形象地说明了学生参与教学的重要性。本章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第二个内容主要讲述新旧主要矛盾的变化。此部分内容主要想让学生通过新旧主要矛盾的比较分析,深刻认识新旧矛盾的不同之处,使学生全面理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加深学生对此部分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以教材中新旧主要矛盾内容为例,让四名学生分别扮演新旧主要矛盾的四个方面,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落后的社会生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每一名同学在课堂上现场扮演矛盾的一个方面,将矛盾的不同方面用形象的语言表现出来,让学生切身体验各种角色,深刻感悟矛盾各方的相互关系。另外,本章第二节重点介绍了“一个核心要义”“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此部分内容同样可以运用角色扮演,充分发挥大学生爱动的特点。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样做的教学效果比纯粹的“纸上谈兵”要深刻、生动得多,达到了寓学于乐的效果。

2.4 总结环节教学策略——主题讨论调动

主题讨论是师生围绕一个主题,有组织、有秩序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教学活动。主题讨论需要教师准备适合的话题或议题,第八章第三节主要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此部分内容适合采用“头脑风暴”式的讨论来处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五个视角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进行讨论:一是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视角,它如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成为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二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角,它为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三是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角,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哪些指导?四是从世界社会主义视角,它是如何续写科学社会主义新篇章的?它对科学社会主义有哪些发展?五是从人类社会发展视角,它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哪些借鉴?它为人类解决全球性问题和共同性问题,提供了哪些具体方案?让同学们将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想法尽可能多地说出来或写在纸上,最后由师生共同对所说或所写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供全班同学分享。在组织本节主题讨论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讨论的目的,不能为讨论而讨论。其次,教师在讨论过程中,要维持讨论秩序,使讨论的内容不偏离主题,将学生讨论的主题正确引导到教材内容中去。最后,教师从五个视角对新思想的历史地位进行总结,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新时代的精神旗帜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从而让学生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历史意义。通过组织这样的主题讨论,不仅可以达到集思广益和深化学习的目的,对于调动学生概论课的学习积极性更具有独特的教育作用。

2.5 应用环节教学策略——家庭学校联动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5]。学习理论的目的主要是指导实践,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大学生的生活范围主要集中在学校和家庭这两个空间,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应与家庭联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需要学校同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开展合作,构筑坚固防线,密切关注他们的思想动向。对于本讲内容,一方面教师可以挖掘学生家长资源,邀请家长代表到课堂现身说法,结合他们的奋斗历程,讲述他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和体会,给学生树立榜样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实地感受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意义并引导学生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和分析现实问题。

3 结语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修订各类专业教材,加强课堂教学设计,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编写修订,研制课程育人指导意见[6]。针对不同年级、甚至专业的学生,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设计教学过程。在合理使用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灵活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水平[7]。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概论课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根据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在学情分析上下功夫,使教学过程做到有理、有趣、有用地有机统一,围绕“动”字做文章,解放学生的耳、嘴、手和脑,全面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修养。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特色时代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