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学苑 水润文华
——衡水学院滨湖校区顶层设计文化理念

2020-01-18王守忠刘新岗

衡水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学苑水润文华

王守忠,刘新岗

(衡水学院 a.党委;b.书画艺术博物馆,河北 衡水 053000)

衡水学院滨湖校区建设已列入衡水市市政基础设施重点工程,这是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兴教立市的重大举措,也是衡水学院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实现质的飞跃的一大契机,更是衡水学院蓄积优势、突出特色的重要保障。

回眸衡水学院近百年历程,早在1923年,“直隶六师”初创,十四年中培养出1 200 余位优秀师资,其中更是不乏国家之栋梁、地方之中坚及于行业、学科颇有建树者;七七事变后,热血学子纷纷投笔从戎,慷慨奔赴国难,不惜以命相搏抵御外寇;新中国成立后,从“省立冀师”到“衡水师范”,再乘改革之东风升格为“衡水师专”,又与衡水教育学院合二为一,进一步壮大教、研、学实力,步入新世纪升本更名为“衡水学院”,一路走来,可谓硕果累累、桃李满天下!尤其升本十五年来,凭借底蕴丰厚、沿革清晰、积累扎实,加之衡水学院上下“团结协作凝心聚力谋进步,身体力行矢志不移求发展”,已于国内大学之林跻身为后起之秀!

1 新时代赋予“守正出新”校训更深更广的内涵与外延

“守正出新”取意“笃守正道,以新制胜”。自衡水学院成立之初即作为校训,引导和规范我们于学院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诸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辉煌。所谓“正”者,乃大道也!既包含道德操守,又包含客观规律,还包含正确理论,亦包含心灵理念,也包含行为准则,它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可以说一切被实践所证实之正确道理,以及从无数次成功与失败中所获之宝贵经验,都谓之为“正道”。“守正”即笃守正道、恪守正道、坚守正道,当然,守正不是守成,亦非冥顽不化,更非抱残守缺、刻舟求剑、不思变化;“出新”,则是创新、是迎接变化、是着力发展。有位思想家曾言“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出新”是在守正固基的前提下创新,是在继承中创新,是在博采众长之前提下创新,是在探索新知中的矢志不移、砥砺前行。而欲“出新”就必须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创新能力首先来自创新意识,而创新意识则来自外界所捕捉与内心所迸发,来自学识与眼界的积淀与开阔,这恰恰要求我们治学要有的放矢且注重悟性启迪。

步入新时代,联系衡水学院历史、现状与未来,“守正出新”内涵将更加充盈、外延将更为丰富。这就要求我们:守定位之正,立足衡水办出富有特色的应用型大学,以本科教育为主,专业硕士培养兼顾,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守道德之正,无论师生皆须纳道德于心而敏于行,形成良好的道德自觉;守初心之正,学校、教师、学生均须勿忘各自初心,三方协作合力前行;守学问之正,承前启后、严谨治学,求真学问、真求学问;守学术之正,恪守学术道德,维护学术尊严,杜绝学术不端;守校风之正,尊师爱生、严谨唯实;守教风之正,正身博学、弘道树人;守学风之正,勤学力行、知真行笃;守处世之正,笃守正道、真诚善良、自律自强;守行事之正,扎实做事、勤于实践;守务实之正,慎思笃行、知行合一;守协作之正,凝心聚力、阔步前行;守时代发展之正,与时俱进、务求出新。恪守“守正出新”校训,务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只争朝夕、砥砺前行!

2 聚力“应用”治学,凸显衡院“特色”

衡水学院欲屹立于中国乃至世界大学之林,首先要在努力具备文化引领、国际视野、贯中融西、博雅通识、德以明理、文以载道、学以精术、五育并举、教研相长等这些优秀大学所具有的共性特征的同时,更要突出自己的个性特征。建设富有特色的应用型本科大学是我们的办学目标,“应用”与“特色”无疑是重中之重。“特色”是实现换道超车的基础、引擎与保障,而“应用”恰恰是最根本的“特色”。“应用”不仅是以时代进步与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也是我们学科布局、专业设置、师资配置、科研立项、教学模式、质量评价的立足点。可以说,“应用”既是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又是人才培养的实施抓手,还是人才培养的归宿。从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上来讲,要从教学型逐渐向教学研究型过渡,在强调教学的同时重视科研,尤其还要有的放矢地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再者,不仅要深入挖掘校内外的优势资源,还要切实瞄准社会急需并科学预测社会未来需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把地方资源与学校自身的学科专业优势紧密结合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来。“大学即衡水,衡水即大学”,大学与衡水深度融合,于历史、社会、经济、科技、人文、民生等多个方面深层次地交融,互为滋养、相辅相成。在这方面,衡水学院已经做了诸多有益尝试。比如,与衡水市政府的紧密结合,从宏观谋略,到战略实施,再到微观解题,成为政府决策的智囊、实施的保障;与养元智汇、衡水老白干集团、金音乐器的校企合作,真正体现出“研以致用”、科技是最有效的生产力;与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等专门文化机构合作,不仅拓宽了文化视野,而且延伸了文化深度,为教学科研及至培养学生良好素养开辟了新的路径。还需明确的是,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既不能按照精英教育模式只培养理论型人才,亦不能像职业技术学校那样一味突出操作型职业技能,而是既有扎实理论支撑与引领,又有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与契合,还要有实践的亲自体验,既以理论指导支持实践,又以实践完善支撑理论。所以,衡水学院的特色将是在凸显“应用”的前提下,校园特色、学科特色、教学特色、科研特色、人才特色的综合体现,既要有独特的闪光点,又要有于某一方面、某一领域、某一层次的出类拔萃,更要有逐项特色的合纵连横、承上启下,进而溢出整体特色!

3 衡水学院滨湖校区顶层设计文化理念解析

毗邻衡水湖,嵌镶于4A 景区之中,2 050 亩的旷野,将是一所特色独具、矢的明确、五育并举的应用型大学——衡水学院的崛起之所。想衡水积淀数千年之深厚文蕴,思衡院百年之奋斗历程,观衡院今日之蓄势待发,望衡院未来之美好前景,联系衡院根系衡水之沃土、回报桑梓之使命,回归落实衡水学院滨湖校区谋划、设计、建设乃至运行、发展的理念,特此提出:智慧学苑,水润文华!

“智慧”一词,简而言之是指聪明才智,又似难以用“聪明才智”诠释。狭义地讲,它是生物所具有的基于神经器官(物质基础)的一种高级综合能力,包含:感知、记忆、理解、联想、辨别、计算、分析、判断、决定等多种能力。广义来看,智慧是由智力系统、知识系统、方法与技能系统、非智力系统、观念与思想系统、审美与评价系统等多个子系统构成的复杂体系孕育出的能力。总而言之,智慧让人可以深刻地理解人、事、物、社会、宇宙、现状、过去、将来,拥有思考、分析、探求真理的能力。

“智慧学苑”是指借助于互联网+、区块链+、5G+乃至6G+等当代前沿技术,把国内外优秀大学、权威教育与科研机构以及文博机构等的教育、科研、管理运营资源引进或共享为我所用,并与我们自身的传统优势高度融合,使学院的运行发展与时代、社会、历史、未来高度同步,从而实现智慧校园、智慧教室、智慧阅览室、智慧图书馆、智慧博物馆、智慧学术交流,特别是智慧教学博采众长、智慧科研联合攻关、智慧后勤保障服务。着力建成集教育、科研、学习、生活于一体,充盈智慧、运用智慧进而增进智慧的“智慧学苑”。

如果说“智慧学苑”是我们追求的现实呈现,那么“水润文华”则是基于历史文脉与环境氛围加之自身努力且效果明显的一种升腾!

众所周知,水,是我们衡水的地理符号。漳水横流始生衡水,那是过去;水市湖城蓬勃发展,这是当今;因水而兴、因水而达,那是未来!水,更是我们衡水的历史符号,上溯数千年,水一直在滋养、维系、纽结着世代更替,生生不息;水,是我们衡水的文化符号,世人皆知孔子尚水,岂不知董子亦尚水;水,还是衡水人民息息相关的生命符号,代代依水而生、繁衍生息;水,也是衡水人民世世代代的信仰符号,因尚水而明理、因尚水而诸事兴!不言而喻:水,泽被万物是一种胸襟,避高趋下是一种谦逊,奔流到海是一种追求,飞流直下是一种勇气,寒冰暑汽是一种升华,刚柔相济是一种能力,海纳百川是一种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种毅力,涤净污淖是一种奉献!孔子曾云:“水有五德,有德、有义、有道、有勇、有法,君子遇水必观。”可谓精辟之至!然再细品深思感悟水尚另具“四德”,故归之为“九德”:其一,常流不息,滋养万物,谓之“有德”;其二,流必向下,循规自然,谓之“有义”;其三,浩大无尽,随圆就方,谓之“有道”;其四,下百丈山涧而不惧,谓之“有勇”;其五,安放而平,无有高低,谓之“有法”;其六,量见多少,勿需削刮,谓之“有正”;其七,积水成川,滴水穿石,谓之“有韧”;其八,寒冰暑汽,形变质恒,谓之“有节”;其九、涤净万物,怀拥万物,谓之“有容”!

“水润”意为以水滋润、靠水滋生、蒙水浸润、得水扶助。而“水润”于我们衡水学院来讲,又多了更深的且更有专指的一层含义,那就是诞生于衡水、成长于衡水、还要成就于衡水、腾飞于衡水!更重要的是,源远流长的厚重历史文脉因“水润”而现“水韵”。“水韵”是崇德尚文、和谐向善、文采斑斓的氛围;“水韵”是我们的历史底蕴、文化底蕴、生命底蕴,还是我们世代分享、向往与孜孜追求的境界与目标;“水韵”是历史文化的纵深感与现代文化的蓬勃感相互交融,是因水滋生、滋养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物而呈现的繁衍生息、枝繁叶茂,是和谐、祥和、生机勃勃的社会氛围。因“水润”而升“文华”,所谓“文”者,已非狭义所指文章、文言、文才,亦非文采、文献、文物等等,而是宽而泛、深且广、重又厚的“文化”。“文化”是非常广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又为人所服务。而“文华”则是“文化”之精华、经典、繁盛与拔萃,是涵括有别于经济、政治且贡献于经济、政治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中的辉煌成就与硕果累累!

因“水润”而积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因“水润”而形成悠久且浓郁的崇德尚文氛围,更因“水润”才有自古及今出类拔萃的文化成就!“水润文华”既是历史、亦是现状、更是未来,因“水润”而现“文华”遂成“水韵文华”盛况,还得益于世代衡水人崇尚真善美、追求高大上的矢志不移、心无旁骛与砥砺前行,获真知、真获知、固基出新,从而使“水韵文华”氛围不断蓄积、保持与升华!

衡水学院立足于衡水,承袭着汉风唐韵;成长于衡水,沐浴着水韵文华;发展于衡水,秉持着守正出新。更要效力于衡水发展,有的放矢地开展教研;助推衡水繁荣,着力培养特长型人才;成就衡水跨越,确保经世致用。所以,未来的衡水学院,将是在自身团队努力拼搏、城市与学院深度融合、教研与产业高度契合、学院与社会广度结合的氛围与态势中,追求至臻至善至美,争创凸显特色、能力、水平、效果的应用型大学!

作为“智慧学苑、水润文华”的有效载体,滨湖校园总体规划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文为魂、以水为韵、生态和谐、开放融合、绿色智慧的理念,体现国际性和可持续性,大学和城市充分融合,彰显地方文化传承与特色,打造现代化开放型校园;同时还要以现代开放型应用技术大学为目标,以学科群和科研服务为布局核心,着力建设衡水市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心、技术研发与服务中心、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心、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打造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对接的发展平台,把新校区建设成为服务地方的开放型大学园区、信息技术与智能高地,成为衡水市地标性景观群。还有,要注重采用书院式组团、循环水系和园林布局,打造水韵人文、传承进步、守正出新的多元化、生态型校园;体现学科的集聚与共享特色,强调方便师生学习生活,凸显智能设计、开放多元、服务地方的大学风貌;尤其是要注重因地制宜,既凸显特色又顾及周边。所幸天赐校园百余亩水面,实当珍惜之、善用之,若以此为基础稍加整理而成一湖景,恐将为校园增色不小!再以湖为源随形就势萦绕校园形成一水脉,既折曲蜿蜒易现“曲水流觞”之美景,又西出校园之外与衡水湖相连而成“一脉相承”之状,寓意深广!再者,想我衡水文脉承传,恰如一棵根深叶茂之巨树,始有西汉大儒董仲舒旷世绝学为主干,衍生唐代贞观十八学士衡水独占两席的孔颖达、盖文达,更有边塞诗人高适,犹如三巨枝,之后枝再生枝,晚清吴汝纶、武强贺涛,民国时期冀州胡宗照,以及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安平孙犁等等,枝繁叶茂,荫惠后世。如若寻求、移植一棵百年或数百年大树于校园显著且适当位置,大树根系衡水大地水土滋养,干壮枝繁叶茂,彰显“衡水文华”之盛势。再于校园相宜之处种植“一片林”或“数片林”,寓意学院学子茁壮成长,且林成又易现“曲径通幽”之深邃佳境。“一木一林一水脉”或“一木数林一水脉”与“一核、两轴、一环、五组团的校园结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美美与共,岂不美哉!

适值衡水学院滨湖校区立项待施之际,联系衡水学院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提出以“智慧学苑、水润文华”为谋划、设计、建设与运行理念,并就些许节点提出管窥之见,旨在立足衡水本地,放眼国际视野;崇尚文化引领,明晰办学定位;承袭汉风唐韵,强调以德明理;贯彻文以载道,落实学以精术;坚持贯中融西,力求博雅通识;呈现教研相长,着重固基创新;实现五育并举,追求至臻至善;融合多方优势,聚力争创名校。“智慧学苑,水润文华”不仅是建设富有特色的应用型大学的践行保障,更是承继历史、融合当今、开创未来的行动自觉!

猜你喜欢

学苑水润文华
柴文华著作系列
加湿器帮你做个水润美人
涪陵:水做的城市 水润的容颜
倪文华 作品
无惧干燥危“肌”,呈现愈颜奇迹 佰草集 润·泽兰蕴美系列水润上市
会发光的鲯鳅
与家有关的字
学苑诗风
勤劳小矿工
冬日“水润”新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