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衡水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模式

2020-01-18周海娟李兴光宋存米

衡水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衡水市战略性新兴产业

周海娟,李兴光,宋存米

(衡水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目前,中国经济已经全面步入新常态的新阶段,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增长的模式已从投资和因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在这种大背景下,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1]。作为一个年轻的城市,衡水经济和技术发展相对缓慢[2]。由于产业布局、经济基础等因素的限制,影响了衡水市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作为雄安新区近邻的衡水市亟须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技术改造、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走上创新发展的道路。

近年来,衡水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水平和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京津冀区域领先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系统地梳理衡水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模式,培育新的发展动力,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衡水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1 发展总体情况

自“十三五”以来,衡水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产业专注于高端设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医疗设备和信息技术,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不断拓展和延伸优势产业链,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3]。

总的来说,衡水产业呈现“工业为主导,农业比重大,服务业比重小”的整体性结构。主要表现为: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衡水市产业结构已经由以工业为主转变为工业、服务业齐头并进,但一产所占比重仍然较大。2017年,衡水市第一产业占GDP 的11.9%,比全省高出2.6%。

第二产业由于市场竞争力和技术水平的欠缺,尚未形成产业发展合力,主导产业规模优势不明显。1)中低档产品居多,高附加值产品很少;2)产业布局“规模小,群体大”,难以聚集和发展;3)生产工艺和设备技术落后,产业投资明显不足,缺乏后劲,生产效率低下;4)传统产业规模受限,产业规模扩张升级困难;5)缺乏企业管理专业人才,人才流失严重。

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第三产业主要是传统服务业,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为主要支撑的现代服务业欠缺;产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现代服务业比重低。

1.2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衡水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第一,产业的规模较小,企业创新能力整体不足,对全市经济发展贡献不足;第二,产业链配套尚不完整、产品附加值偏低;第三,产业的集聚度不高,产业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第四,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很弱,亟须产业进行高端化转型;最后,产业创新发展的资金保障不足,融资困难影响和限制了产业的快速发展。

衡水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强统筹规划,瞄准技术前沿,聚焦重点领域,创新发展思路,提升发展质量,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力。

1.3 发展面临的机遇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动力转换与速度换挡、结构转型成为经济新常态的三大主要特点。国家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引领,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和大数据等为抓手,以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构建经济发展新动力的突破口,调整经济结构,激发经济发展新动力,为衡水市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为衡水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技术变革以及需求和消费结构升级,为衡水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因此,衡水市需要正视发展的现状和不足,加强产业总体战略部署,拓宽产业发展思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引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2 新常态下衡水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模式选择

新经济、新动能正逐渐成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引擎,因此,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精心培育新的动能、全面构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是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有力支撑。

2.1 产业基础依托型发展模式

产业发展会产生马太效应。发展的基础越好,就会发展得越快,反之亦然。依托原有产业基础发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产业发展模式。

虽然衡水市一直落后于周边区市,但部分特色产业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打造了相关产业的示范基地,也拥有了比较稳固的产业基础。衡水市在新材料、新能源、医药等传统行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在全省范围内具有一定产业比较优势,这些产业是支撑衡水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

2.2 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

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指由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合理的战略布局,突破障碍,分工合作,促进创新要素活力充分释放,以达成各创新主体之间深度融合创新的模式。产学研产业创新发展模式,就是生产、学习、科研以及实际的应用进行系统的结合,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创新人才资源,破解企业在研发过程中人才短缺、资金不足、设备受限等障碍,减少企业技术创新的盲目性,缩短新产品从开发到进入市场的周期,进而有效地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减轻企业创新压力。就衡水市而言,大多数企业研发能力不足,缺乏可以主导技术研发的骨干型企业。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有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能力。

2.3 混合发展模式

一般情况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不是依赖于某种特定的资源或工业基础,而是多种创新要素融合的发展模式[4]。也就是说,混合发展模式是一个综合的发展模型,它结合了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研发能力。基于产业基础和自然资源的混合发展模式适用于衡水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衡水市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四大产业,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与此同时,衡水市的传统优势产业需要进一步转型升级。

3 新常态下衡水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分析

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对衡水市产业发展而言是难得的历史机遇。衡水市目前正在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转型和创新,需要合理借鉴其他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领先发展经验。结合衡水市产业发展实际情况,通过完善政策、创新管理机制来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平台,促进衡水市经济的全面转型和发展。

3.1 实施创新驱动型战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衡水市应加大研发投入,充分利用创新战略引领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实现产业优势领域的技术突破。把握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推动地方经济结构优化调整。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实现优势产业领域的转型升级与创新突破。同时,重点关注创新环境的优化,注重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化和市场化,积极引导各类创新要素聚集战略性新兴产业。将科技创新与产业优化相融合,整合优势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绩效。

3.2 完善顶层设计,创造优良产业环境

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组织和协调,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做好顶层设计和发展规划,明确分工,权责分明,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力促企业重视研发,推动产业的高端化发展。深化制度体制改革与创新,激发产业创新活力,重点支持重大产业项目、技术改造项目等,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搭平台”的高效产业运行模式与管理机制。

3.3 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现有产业基础,立足产业优势,结合地域特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扩大产业发展规模,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整体竞争实力。要不断延伸产业链,切实加大产业链招商、产业链配套力度,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产业体系。

3.4 指导行业的合理布局,明确重点发展领域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立足于自身发展优势并结合地域特点,选择重点发展行业和领域,提升创新能力。衡水市现有的特色产业集群有:冀州医疗器械,枣强复合材料、毛皮,武邑金属橱柜,武强乐器,饶阳智能轨道交通信号器材,景县橡塑制品,安平丝网,故城服装服饰,阜城装备制造,深州农副产品加工、机械装备制造。在发展优势行业的基础上,应重点发展“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产业,在关键的技术和领域上实现突破。

3.5 加大金融支持创新经济的力度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领域,鼓励金融机构加大金融、信贷的支持力度,需要建立各种专项资金,引进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不同种类的功能型基金群来扶持产业化项目以及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发挥商业银行的主导作用,增加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支持。对处于初创与成长期的企业,提供期限更长、利率更优惠的融资服务;支持各银行业机构与投资公司、保险公司、担保公司、基金公司等开展合作创新,积极运用保险、理财等相关产品与方式,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支持。同时,鼓励和带动多方投资(比如民间资本、社会投资等)参与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与创新,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3.6 对标京津,促进产业交流升级

衡水市地处京津冀区域,毗邻雄安新区,应该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加强与京津及雄安等区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合作,提升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等产业,打造产业研发生产基地,努力把衡水市建设成为立足冀东南、辐射京津冀、走向全国范围的先进产业示范基地。扩大现有企业的规模和产品知名度,推动产品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加强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技术、科研成果的共享,推动新技术应用和新产品开发,打造产业集聚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3.7 加大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力度

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是产业创新升级的关键因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依赖于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人才的创新潜能。由于衡水市产业吸引力不足,京津两地对人才的虹吸现象突出,高层次人才流失严重。因此,衡水市应出台相应的人才优惠政策,减少人才外流,注重提升专业人才素质;依托现有的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骨干企业,面向国内外积极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团队;鼓励大学和企业联合培养各类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以更好地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另外,注重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考核标准和指标,激发生产积极性,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4 总结

衡水市战略性新兴创业的创新发展关系到衡水市经济的转型,关系到衡水市融入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是助推河北省实现绿色崛起的重大问题。衡水要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又快又好的发展,政府部门就要给予高度重视,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目标,出台支持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引领产业高速发展。

猜你喜欢

衡水市战略性新兴产业
衡水市博物馆藏民国时期的“土地房产所有证”
中国人民银行衡水市中心支行
衡水市
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国际化的推进策略
衡水市
温州城市“拥江发展”的战略性和现实性思考
产业经济学及新兴产业群发展的思考探讨
评《西部民族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研究》(书评)
陕西经济挺起“新支柱”——“数说陕西70年”之新兴产业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