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的高层次人才引进策略

2020-01-18王光远梁晓辉

衡水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学校

王光远,梁晓辉

(衡水学院 人事处,河北 衡水 053000)

随着国家战略机遇的叠加式呈现,基于供给侧思维的教育改革策略逐步推进,强力推动着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1]。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已经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历史潮流。就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发展而言,对高层次人才的渴求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必须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作为关键点进行研究,进而探索出一条适应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发展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道路。

1 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现实意义

1.1 地方本科高校发展的现实需求

高层次人才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内涵之一,对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尤其如此。21世纪以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崛起,以生力军的形态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这些高校大多从专科类院校发展而来。2000年前后,国内高校爆发了升本潮流,以河北省为例,在近10年的时间里,11个地级市内所有的师范专科学校全部完成了向本科的升格,教育学院等部分其他专科类院校通过兼并整合的形式也完成了本科的升格,新建本科院校作为一股新生力量在河北高等教育系统迅速崛起。伴随着这股新生力量的崛起和迅速发展的,是国内教育界对于“大楼”和“大师”的反思,人才的作用日益被强调。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范围内高校“强调人才流动和激励创新成为重要内容”[2],对新建本科高校而言,既有的人才已经难以满足学校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需求,亟须高层次人才的补充。高层次人才的争夺日益激烈。

1.2 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选项

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的建设必须以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和先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2017年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的通知》(学位〔2017〕12 号)附件2 中明确提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不低于25%”,这是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申请的基本条件,也是对地方本科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提出了高要求。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上一般有两条道路可以选择:一是内部人才的选拔和培育,投入的时间周期相对较长,同时还可能面临着人才外流的潜在风险;二是直接引进高层次人才,通过引进的人才带动现有人才队伍的发展,形成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驱动力的人才梯队。两相比较,后者具有的“短平快”优势显而易见,人才引进成为改善师资队伍组成,提升学校办学内涵的最快捷的手段。从当前人才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迅速引进博士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已经成为各类高校的首选。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无一例外地在自己的发展计划中将人才强校战略作为重点进行了表述和强调,纷纷出台了高层次人才引进的举措。

1.3 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最有效途径

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是大学不同要素之间协同运作形成的整体能力,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这些要素构成顶层设计,人才要素则是贯彻实施顶层设计的必要条件。再好的顶层设计,没有强有力的人才队伍来贯彻实施,也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应用型地方本科大学需要通过高层次人才队伍来贯彻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实施和学校发展相契合的学科专业建设,实现学校办学和育人能力的快速提升。同时还要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作用,打造自己不同于其他高校的独特性。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担任学科领军人才、专业带头人、教学科研骨干等,打造和学校发展理念相契合的人才团队,进而可以通过高层次人才的带动产生人才聚集效应,构筑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发展学科专业的强有力力量。在此过程中,人才力量能够有效地和人才培养相结合,和服务地方相结合,进而形成学校提升水平,建设特色竞争力的有效路径。

2 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的高层次人才引进面临的困境

2.1 规划性缺失导致人才引进的低效率

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应当作为高校顶层设计的重要实现手段和实施手段进行。必须结合学校为什么引进人、引进什么人、引人和用人该怎么样有机结合这几个方面做足功课。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由于自身高层次人才数量相对缺乏,盲目地进行人才数量的扩充,忽略了人才的科学有序引进,往往导致人才引进之后,才发现学校内部并没有适合高层次人才发挥专长的实施平台,没有人才的用武之地,免不了埋下高层次人才流失的隐患。由于学校自身缺乏相应的规划,人才引进以后的培养、使用、考核、服务等等都很难能够做到有效跟进,很容易导致人才浪费。更有甚者,部分高校对自己的定位还没有做到科学准确,就盲目地寄希望于通过引进一些高大上的人才来迅速提升学校的层次,他们不惜花费巨额资金引进拥有千人计划、长江学者等高端学术头衔的高层次人才。这种以人才为引擎推动高校发展的形式往往极难成功,即便是人才引进来了,也会面临引进之后学校难以消化的问题,人才再次出走在所难免,反倒是高额酬金给学校发展带来很大压力。

2.2 外在环境限制造成人才引进困难

应用型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大部分位于三线城市,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地方财政。由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区位优势不明显或缺乏明显的交通便利性,高层次人才往往会从自身的发展和工作生活实际出发考虑,不愿意到这些城市去工作。虽然2017年4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放管服”意见》),各省、自治区也纷纷跟进出台了实施意见。但就大部分应用型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所在城市而言,落实《“放管服”意见》,普遍能够做到的是允许高校自主公开招聘人才,在优化高校进人环境方面能给予的政策、投入支持依然有限。个别城市由于发展水平所限,甚至存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缺失的情况,使得高层次人才看不到自己能够受到的重视和尊重。地方城市由于财政能力所限存在的投入不足,也会直接影响到高层次人才的待遇,这些都为高层次人才的选择带来很大的顾虑。

2.3 高校自身存在人才引进的制约因素

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由于多是新建院校,本身就存在着平台吸引力不够的问题。同时和老牌的本科院校相比,这些高校自身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的投入不足,缺乏吸引力,也很容易导致高层次人才对其不予理会。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在自身管理层面上也存在守株待兔引进人才的情绪,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性不高,不能主动出击。当人才引进的工作任务传导到二级学院等基层单位时,往往很难引起基层单位的重视。基层单位作为高层次人才的使用单位,在是否引进人才方面有很大的话语权,但受到基层单位的视野限制,部分基层教职员工甚至可能从本单位内部的小视角出发,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产生抵触情绪,认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会占用本来就少的职称和岗位名额,会优先获得教学科研资源,对自身的发展形成阻碍。这些都会无形中增加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难度。

3 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的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实现策略

3.1 科学制定人才需求计划,下大力度引进切实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必须要建立有针对性的高层次人才分类体系。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发展需求对需要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进行分类。比如,结合学校学科专业发展的需求,设立科研型高层次人才;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设立教学型高层次人才;根据服务地方的需求,设立科技服务型高层次人才等。结合学校对各类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缓急情况,实施不同力度的人才引进政策。要下大力度优先引进学校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同时在人才的引进策略上还要做到点面兼顾,适应当下人才竞争的实际,在学校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尽可能提高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基本待遇,设定好高层次人才待遇的基础线。尤其是对于一些区位优势不佳,缺乏地域影响力和教育系统内影响力的高校,必须尽可能地在待遇上突出优势。待遇的制定一定要结合多样化的人才引进形式进行,配合更加灵活多样化的人才引进形式从而达到有限资金的最有效利用,比如可采用软引进或协议定期引进的形式,实现对高层次人才智力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3.2 不断改善高校工作环境,积极建设区域性的高层次人才聚集高地

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要通过环境的改善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高层次人才的工作意愿大致集中在两个层面。一是个人发展平台层面,二是个人待遇层面。越是水平高的高层次人才,越注重个人发展空间。要实施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就必须要在打造良好的个人发展空间上下功夫。这个空间应该包括内外两个方面,内部空间是指学校自身而言。高校的管理部门和各二级学院,必须从认识上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重视程度,在全校营造尊重知识、尊重能力的氛围。学校要在内部政策上对高层次人才予以倾斜,使高层次人才在事关自身发展的岗位聘任、职称评聘、工作考核等各个方面感受到学校对高层次人才的重视。与此同时,二级单位必须做好积极配合,努力为高层次人才提供良好的基层工作环境,结合高层次人才作用的发挥打造各类平台,推动他们个人才智的充分发挥。此外,高校还应该充分重视利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外围环境,积极为高层次人才的发展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对于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而言,服务地方、产教融合是高校重要的职能内容,应当积极帮助高层次人才搞好和地方政府、企业之间的联系,为高层次人才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展示空间、施展空间。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发展平台的营造还应当包括高层次人才的家庭发展平台。高校在政策允许的范围之内,应当尽量地帮助高层次人才解决家属工作问题、子女入学问题等等,为他们的发展解决后顾之忧。通过营造良好的家庭发展环境也有助于实现高层次人才真正留得住、用得好的引进目的。

3.3 不断加强宣传力度,努力拓宽高层次人才引进的路径

从目前情况来看,多数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最突出问题是高层次人才数量进一步提高的问题。必须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高层次人才了解学校对于人才的渴求,只有宣传做到位了,宣传的面扩大了,才可能会有更多、更合适的高层次人才发现到高校工作的机会。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在引进人才的宣传上往往手段单一、过分依赖网络宣传,以“高校人才网”为代表的各类硕博招聘网站办的红红火火。实践表明,利用网络等媒体积极进行宣传是必要手段,但网络散布信息的方式有些类似于撒网捕鱼,有宣传的“面”却忽略了更重要的“点”,很难切实的招到学校急需的高层次人才。高校必须要努力发掘人才引进的渠道,实现人才引进路径的多样化。现在一个比较有效的做法是充分调动二级学院和学校教职工的力量,利用教职工的人脉资源,通过他们的学习圈朋友圈学术交流圈,去发现、联系、吸引和引进人才。

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作为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工作的重要入口,其地位不言而喻。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必须积极行动,认清形势,科学分析,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成长的高层次人才引进之路。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学校
人才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学校推介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