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肺开窍于鼻,外合皮毛”思考中医外治法干预“新冠肺炎”机理

2020-01-15鲜琦琦代顺心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19期
关键词:外治法皮毛脏腑

鲜琦琦 代顺心 王 超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2.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四川 成都 61004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是人群普遍易感,年龄较高、患有基础疾病(如肾病、糖尿病、肺部疾病等)的人更容易感染且易重症化的一种新发传染病[1],本次疫情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以呼吸道飞沫及接触传播为主,发热及呼吸道症状为其首发表现。目前国内疫情得到良好控制,中医药的作用不容小觑。2020年3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总结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控中的成效,明确提出在传染病预防和救治工作中鼓励、支持发挥中医、中药的独特优势和作用[2],表明中医药对本次疫情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疫情防控过程中,针刺、艾灸、香薰等中医外治法通过作用皮毛、孔窍及经络腧穴,增强肺卫,调节脏腑功能,扶正御邪,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机体疫邪感染率,而且中医药局[3]针对“新冠肺炎”患者恢复期中医康复治疗提出除中药内服外,还应以中医适宜技术即中医外治法为辅助治疗帮助患者恢复体质,再次证实中医外治法干预“新冠肺炎”作用不容小觑。笔者针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呼吸道飞沫及接触传播途径分析中医外治法干预“新冠肺炎”机理,为中医外治法干预疫病提供参考。

1 “肺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认识

1.1 肺开窍于鼻 《素问·金匮真言论》曰:“西方色白,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鼻为肺之窍,亦为肺之官,肺鼻关系密切。《严氏济生方》记载“鼻者,肺之所主,职司清也……则肺脏宣畅、清道自利”,且《类经·十二经脉》中记载手、足阳明与太阳经皆与口鼻相关,鼻病及肺,肺病及鼻,肺气充足,血气流通,方可护卫御邪。因此,肺与鼻生理同司、经络同源[4]。现代医学研究指出若肺鼻反射弧正常,鼻腔黏膜接收各种刺激时会诱发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呼吸抑制,一定程度上阻止粉尘及各类细菌入侵,但鼻塞日久会影响肺功能,降低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同时在发病诱因、机制及免疫功能方面鼻及肺部黏膜所产生的炎症反应极为相似[5]。

1.2 肺外合皮毛 肺外合皮毛是指肺主宣发,可输送精微物质至皮毛,濡养皮毛提升其御邪能力,还可宣肺散气,助肺呼吸。肺与皮毛在生理功能上相生相应、形质居位上极为相似、发病学上互相传变,揭示了肺与皮毛的密切关系[6]。免疫学研究显示机体局部特异性免疫功能执行场所为呼吸道黏膜及黏膜下存在的淋巴细胞群;且由皮肤表皮和真皮层所含有的免疫细胞及淋巴结是独特的免疫功能单位[7]。针对“肺外合皮毛”的比较解剖学研究显示,肺是机体为适应呼吸环境而进化出的“皮毛”[8]。因此,皮毛为一身之表,是抵御外邪侵袭的第一道屏障。

2 “肺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与“新冠肺炎”病毒感染

肺为华盖,是五脏之长,肺经口鼻吸入清气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于膻中合成宗气,借肺气宣发上濡鼻窍,外同卫气布达皮腠以抗御外邪。“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疠之气,分析患者症状及大量研究文献,寒湿疫毒与伏气燥邪为此疫基本病机[9]。《素问·刺法论》中记载:“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此处“天牝”便是人体口鼻部位,说明疫疠邪气可经口鼻侵入人体,同时张景岳在《类经·论治类》中指出“盖以气通于鼻,鼻连于脑中,流布诸经,令人相染矣”,鼻为肺窍,通于外界,肺气亏虚,卫外不固,疫邪易入,所以口鼻为疫邪传染的主要途径。另外,“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皮毛为一身之表,是抵御外邪侵袭的屏障[10]。《素问·皮部论》中提出:“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客于皮毛”,机体肺卫失宣,疫邪侵犯皮毛,可致腠理失密、体表不固,沿经络气血犯肺致病。因此,疫邪传播与口鼻、皮毛密切相关。“新冠肺炎”病毒传播途径以呼吸道飞沫及接触传播为主,病毒感染特点与疫疠邪气经口鼻或皮毛腠理犯肺的致病特点基本一致,亦与中医学中“肺开窍于鼻,外合皮毛”的理论相符合。而中医外治法可作用于机体肺窍、皮毛及经络腧穴,经由口鼻、皮部-肺-经络-其他脏腑系统,从外向内,起到防御毒邪、固护肺卫、疏经通络、扶正防传的作用,干预疫毒传播。

2 中医外治法干预“新冠肺炎”机理

2.1 实腠理、护孔窍,阻挡疫毒入侵 《素问遗篇·刺法论》篇:“五疫之至,……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隔离对阻断疫毒扩散传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阻挡病毒与机体接触是首要举措。机体体表为十二经脉中皮部分布区,是机体的卫外屏障,中医外治法首先作用体表皮毛、五官九窍,肺卫之气循行体表,卫气载药而行,从外入内,经皮透入,沿皮部-孙、络二脉-经脉系统,注于血脉,内达脏腑,药力布散,增强肺卫,便可发挥避毒御邪作用[11]。同时,药效亦经口鼻孔窍内入,通过孔窍粘膜吸收,随气入血,作用脏腑。且五脏六腑联络密切,药力可经血行由内向外,布散全身,可保卫机体、抗御外邪[12]。

本次疫病致病因素为新型冠状病毒,经药理学研究[13],“避瘟囊”中药物具有抗病毒作用,佩戴者通过口鼻黏膜、肌肤毛窍吸入芳香气味的挥发类物质后,该类物质会沿肺卫之气而遍布全身,调节气机,促进气血运行,发挥避秽浊、防御疾病的功效。现代研究[14]解释药物经口鼻而过时,可由口腔黏膜吸收,沿舌、面、后颚静脉入颈内静脉再经全身循环发挥药理作用。药物的抑毒作用,可直接于肺窍、口鼻处阻止病毒进入,保护机体。而行灸疗时艾烟可经口鼻杀灭存在于人体口鼻中的细菌病毒,形成一道微膜屏障阻止病毒入侵,艾烟吸入肺中对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及霉菌等常见致病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15]。并且艾烟对空气消毒的实验[16]显示,艾烟可抑制或杀灭多类病菌、病毒,其消毒效果可达到过氧乙酸消毒时的效力。同样用苍术燃烧熏居处可形成空气药分子膜层,提升携带病毒微粒沉降速度,阻断外界病毒传播途径,降低病毒在肺窍、口鼻的感染率,且无副作用[17-18]。

2.2 固肺卫、强正气,提升抗邪能力 《灵枢·百病始生》强调:“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新冠肺炎”易感人群多为中老年及患基础疾病者,该类患者正气不足、肺气亏虚,不能宣发卫气于肤表,腠理失密,卫表不固,易受邪袭而致病,因此固肺卫、扶正气为防止疫毒深入侵袭的关键举措[19]。

《针灸资生经》指出:“凡有喘与哮者,为按肺俞,无不酸疼,皆为缪刺肺俞,令灸而愈”,肺俞施以针灸治疗,肺气宣降功能恢复,可促进肺部疾病的痊愈,亦可固护肺卫,提高宣卫御邪能力[20]。周骞等[21]将艾灸对于呼吸、循环、消化等各个系统疾病的免疫调节效应及其实验研究进行总结,发现灸法对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有显著效果。彭艳等[22]在关于艾灸与免疫学研究实验中发现,灸疗对免疫系统的激活作用,一定程度上可提升免疫应答能力,并对自由基紊乱情况加以纠正,从而调整机体内物质失衡状态,调整内环境,提高抗邪能力。另外,穴位贴敷[23]为药物与针刺相结合的复合疗法,通过体表对穴位的刺激及机体药物的吸收作用,可以扶正祛邪、调理阴阳气血、畅达肺部气机,增强肺卫,防御病邪。王艳宏[24]亦指出肺经穴位及肺俞等穴进行穴位贴敷治疗时其药效可经皮肤、黏膜透入进肺,改善肺部血液循环,增强肺脏抗邪能力。

2.3 通经络、调脏腑,防止病情传变 《灵枢·百病始生》亦表述:“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留而不去,则传舍于络脉”,机体经脉之气经由皮部外达肌表,内至脏腑、筋骨。经络、穴位循行于机体体表,药物气味可沿经脉内入脏腑,针刺、艾灸等对穴位的刺激可沿皮部-孙脉-络脉-经脉系统发挥作用,产生穴位感应、经络放大效应,沿经络传导入里,调节脏腑阴阳气血,增强机体正气,提升抗邪能力。《黄帝内经》记载:“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因此,应尽量整体了解疾病发展传变规律,采取预见性治疗方式,达到“先安未受邪之地”目的[25]。

研究[26]认为,针刺足三里可通过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ULK1,形成稳定的ULK1/AMPK复合物,提高线粒体自噬能力,达到“调脾胃、通经络”作用,提升机体抗邪能力。《素问遗篇·刺法论》中提出以“折郁扶运,补弱全真,泻盛蠲余”为针刺原则,作用于经络系统将穴位刺激内传相应脏腑,振奋经气、疏经通络、调节阴阳,治疗疫病,避免疾病进一步发生传变。陈淑彦[27]认为“腧穴是神气之所游行出入”的场所,通过针刺或艾灸等多种方法直接作用于人体腧穴及经络,可以激发正气,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气血运行,平衡阴阳,增强肺卫,扶正祛邪。本次疫情期间,刘力红教授[28]观察“新冠肺炎”患者舌、脉及具体表现症状,将“润燥化痰与脏病腑除”原则相结合,行中药配合针灸“太渊透阳溪或阳溪透太渊”等针法予以治疗,通过针刺激发、调节脏腑经络功能,疏通脏腑之气,患者部分不适反应皆可随针缓解或消失,且无病情加重现象,避免患者病情发生传变。实验显示[29]雷火灸可经经络传导,将其温通作用输送至体内,改善胃黏膜微循环状态,调整气血运行情况,进而抑制炎症因子释放,促进胃部损伤的恢复。穴位贴敷可引药达位,药物由表及里,随经络传导至脾胃,调整脾胃功能,帮助祛邪外出[30]。

3 小结与展望

肺为华盖,位居高位,宣发卫气以御外邪。肺为华盖,外合皮毛,开窍为鼻,通于外界,其宣卫御邪的生理特点对疫病传播途径具有重要干预作用。本次“新冠肺炎”病毒以呼吸道飞沫及接触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临床表现以呼吸系统症状最为突出,伴随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机体肺卫不固,正气亏虚,疫毒可经肺窍、皮毛侵入,犯肺致病,最后循经入脏腑。这与疫疠邪气经口鼻或皮毛腠理犯肺的致病特点基本一致,亦与中医学“肺开窍于鼻,外合皮毛”的理论极为相似。中医外治法干预“新冠肺炎”,一方面可通过体表皮毛、口鼻粘膜吸收药力,由肺卫之气载药而行,经皮透入,经肺窍、皮毛-肺-经络-脏腑系统,注于血脉,内达脏腑,增强肺卫,避毒御邪。另一方面针刺、艾灸等对穴位的刺激,沿皮部-孙、络二脉-经脉系统,从外向内,循经络传导入里,联络脏腑,共同达到“防御病邪、固护肺卫、疏经通络、扶正防传”目的,阻断病毒传播途径的同时,帮助机体功能恢复正常。目前国内疫情已经得到良好控制,中医外治法的作用不容忽视,但国外疫情态势日渐严峻,且国内针对中医外治法干预疫病的机理研究尚少,主要以其他疾病的临床研究为主,故了解“新冠肺炎”病毒传播途径及中医外治法干预途径,分析疫情期间中医外治法干预疫病的机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猜你喜欢

外治法皮毛脏腑
中医外治法在ICU内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Summary on Professor QIAO Bao-zhang's Experience i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for Pancreatic Cancer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伤科止痛膏治疗慢性筋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脏腑疏通术
皮毛工厂斗匪记(上)
动物玩家之“狐狸”
皮毛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