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外治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2017-01-11婧梁育曾霞丽刘小强龚丽萍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外治法中医带状疱疹

曹 婧梁育曾霞丽 刘小强 龚丽萍

【摘 要】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在治疗上西医主要以抗病毒、营养神经及止痛为主要原则,但效果不佳。而中医采用中药内调配合外治法治疗带状疱疹,疗法具有特色又相得益彰,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中药内服以辨证论治为基础从内在调和阴阳,外治法可直达病灶达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效果,两者配合,事半功倍。治疗带状疱疹的外治方法很多,笔者将近十年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检索及查阅并进行综合分析介绍。

【关键词】 中医;带状疱疹;针灸;外治法

【中图分类号】R752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23-0058-03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病毒以侵犯神经为主,表现为皮肤及粘膜上起疱疹或丘疱疹并伴有明显的神经痛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疱疹性病毒性皮肤病。患者皮肤和神经同时受累,病变处皮肤常感灼热疼痛。患者常表现为烦躁不安、食欲差、夜寐不安等不适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称本病为“火丹”,生于胸肋称“缠腰火丹”、“串腰龙”,生于头面部的称为“抱头火丹”,生于其他部位者称“蜘蛛丹”、“蛇串疮”等。祖国医学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有以下两点。第一,情志内伤导致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经火毒夹风邪上行头面而发;或夹湿邪下注,发于阴部及下肢;火毒帜盛者多发于躯干。第二,湿热毒蕴导致气血凝滞,阻塞经络,经络不通则痛,导致疼痛剧烈。湿邪缠绵导致病程迁延。治疗上西医主要以抗病毒(阿昔洛韦、泛昔洛韦、伐昔洛韦等)、营养神经( B族维生素)、止痛(镇静止痛药物)、抗炎(皮质类固醇激素)、提高免疫(转移因子及干扰素)及防止感染为主,但西医治疗费用高且有一定的副作用, 治疗后仍有相当部分的患者遗留神经痛症状。中医根据不同患者的体质从整体出发,以辨证论治为基础的中药煎剂配合中医的外治法,通过中药内服调和阴阳、扶正祛邪;通过外治法直达病灶,达到局部疏通经络、使瘀毒排出体外,加速皮损的修复。具有疗效好、疗程短、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等优点,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现将中医外治对带状疱疹的治疗现状综述于下。

1 针刺疗法

11 毫针针刺疗法 毫针针刺治疗通过中医的经络理论以达到清热解毒、通络止痛等疗效。王敏等[1]用毫针针刺法治疗带状疱疹患者60例,取皮损相应部位的夹嵴穴,病变发于腰上部加同侧合谷穴;病变发于腰下部加同侧太冲穴;病变发于三叉神经者加太阳穴,采用捻转泻法,留针15~20min,每日1次。结果:有46例患者痊愈,显著进步8例,总有效率917%。周铁成等[2]用毫针围刺法治疗带状疱疹,沿皮损周围5mm处取穴,在皮损周围平刺第一针,第二针即在第一针针尖体表投影处取穴,按如此规律沿逆时针方向取第三针…直到针将皮损完全包围起来,留针20~30min,每天1次。结果:痊愈68例,占78%,有效11例,占12%,4例因惧针而改用他法治疗,效果不明,无效4例。向莉等[3]用毫针针刺法治疗带状疱疹,选取:神道透至阳、大椎透身柱、肩井、天井、外关、中渚、阳池、阳陵泉穴。疗效和疗程均较药物治疗组有明显优势。刘芝红等[4]采用毫针治疗,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6例在皮损附近行针,每针之间相隔1寸左右距离,针刺朝向疱疹中心,采用泻法,留针30min。结果治疗组优于西药对照组(P<001)。张爱珍等[5]将10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为单纯中药治疗,治疗组为中药联合电针治疗,病变发于胸胁部者,选取同侧相应的夹嵴穴或背俞穴并加阳陵泉、支沟、太冲;病变在头面部者选取患侧风池、太阳、攒竹、下关配合合谷、外关;病变在腰腹部者;选取同侧腰部相应的夹嵴穴或背俞穴、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疼痛甚者再加阿是穴。用疏密波通电30min,治疗7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在皮疹结痂、脱痂、疼痛缓解和疼痛消除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P<001) 。

12 火针疗法 谢祖艺等[6]采用火针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组治疗32例带状疱疹患者,首先用针尖烧红的火针快速点刺皮损头、尾及中间三个部位,再快速点刺皮损周围处皮肤,病情严重者可加拔火罐,结果28例治愈,4例好转,无效0例,治疗组治愈率、好转率及疗程优于对照组。陈建雄等[7]将烧透的火针快速垂直点刺皮损周围阿是穴,治疗37例,总有效率946%。

13 埋针疗法 孙远征等[8]将44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2例,治疗组采用灵台穴透刺至阳穴埋针,并配以手掌用适当的力度每隔2~3 h按压埋针处15~20次,增强其刺激感,留针24h。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P<0. 01) 。于晓芳等[9]采用穴位埋线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6例,在相应节段夹嵴穴,采用穴位埋线联合局部皮肤针叩刺,配以闪火拔罐法,留罐10min,使之瘀血排尽。结果25例治愈,7例显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8889%。

14 放血疗法 陈建国等[10]采用贴棉灸联合龙眼穴刺血治疗带状疱疹52例,首先将药棉撕成大小与皮疹范围相同并且薄如蝉翼状,再将药棉轻压于皮疹部位,将药棉边缘点燃,一燃而灭,自蛇头部位依次灸至蛇尾。皮疹面积较大可分2~3次进行,病情较重针每部位可灸2~3遍。然后取患侧龙眼穴,局部消毒后用中号三棱针点刺2~38mm,使瘀血排出。结果痊愈 41 例(789 %) ,好转 10 例( 192 %) ,无效 1 例( 占 19 %) ,总有效率 981%。侯广云等[11]用刺络拔罐联合TDP治疗带状疱疹56例,在皮损处用三棱针点刺,龙头及龙尾部适当深刺,然后在点刺部位采用闪火法拔罐8~12min。起罐后用棉球擦去血污,然后用TDP神灯照射治疗15 ~ 20min。结果56例全部治愈,其中治疗18例患者1次治愈,22例患者2 ~3次治愈,16例4 ~5次治愈。宋兆普等[12]采用穴位放血与刺络拔罐为主治疗带状疱疹108例,首先在皮损周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然后在皮损处用拔罐法,留罐10~20min。结果痊愈43例,显效65例,总有效率1000%。杨莉[13]采用梅花针叩刺治疗,首先选膈腧、太冲、支沟、阳陵泉为主穴,再选取配穴(不同部位选取不同的穴位)及阿是穴(皮肤色素沉着部位)。局部消毒后,用梅花针以中等力度叩刺皮肤瘢痕及色素沉着部位,以局部皮肤微红为度,在阳性物及阳性反应区采用较重叩刺,以局部皮肤隐隐出血为度,叩刺后加拔罐,3~5min后起罐,用酒精棉球将血迹擦净,其余穴位采用轻刺密刺手法,以皮肤微红为度,治疗每日或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刘照玺等[14]以针刺三联治疗法,首先用梅花针局部叩刺,再局部拔罐,接着针刺合谷、血海、曲池、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太冲)治疗带状疱疹治愈22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

2 外敷法

赵重辉[15]采用中药湿敷外用联合疱疹泥膏治疗带状疱疹。治疗方法: ①外用中药。取生地榆、黄柏、五倍子、诃子各30g放入药罐中加水1000mL,连续煎2次,共20min,再将两次煎好的药液倒人瓷碗中,在瓷碗中浸泡棉垫3~5min,让药液充分浸入棉垫后,拧半干,敷于皮肤表面。②疱疹泥膏配方。 达克罗宁粉5g,硫磺50g,鱼石酯50g,滑石粉15g,氧化锌75g,凡士林250g。此联合方法具有收敛创面、止痛 、防止感染的作用,可加速皮损的愈合。莫剑等[16]将100g滑石粉配150mL的75%酒精涂抹在疱疹表面,干后加涂,反复涂抹多次,逐渐在皮损表面形成较厚的保护膜,治疗20例带状疱疹患者均获痊愈。邹波[17]自拟雄蜈散治疗带状疱疹186例。首先将青黛、雄黄、蜈蚣、白芷、冰片研成细末,加入白醋调成糊状后涂抹于患处,每日涂抹4~6次。治疗7d后,治愈183例,显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 9947%。田锐[18]自拟蜈蝎散治疗带状疱疹48例,将全蝎、蜈蚣、地龙、红花、当归、生大黄、冰片研成细末加用香油调成糊状外涂于患处,1~3d痊愈32例,4~7d痊愈8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 9583%。

3 穴位注射

徐慧珍[19]用苦参素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将苦参注射液注射于相应经络的穴位,如肝、脾、肾、肺俞及太冲穴,总有效率达95%。王岩红等[20]采用维生素B1250μg配合板蓝根注射液 4~6mL治疗带状疱疹,将注射液从皮损周围向中央皮下注射,每日1次,治疗20例,总有效率为100%。潘婉婉等[21]采用穴位注射联合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对照组26例采取常规西药口服联合针刺治疗,观察组2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对龙眼、内关、太冲、足三里、中脘、膈俞,交替注射维生素B12,结果观察组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起效快,并可以起到预防复发的作用。董兴辉等[22]在夹嵴穴针刺并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老年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32例,穴位注射即在针刺穴位上加神经阻滞药(维生素B12注射液、利多卡因注射液及泼尼松注射液等药物),通过针刺刺激穴位,经穴和药物综合作用,可调节机体功能。结果痊愈28例,总有效率为969%。

4 灸法

李万高[23]用棉花灸治疗带状疱疹60例,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将医用脱脂棉撕成面积大小与皮疹范围大小相同的敷于患处,从边缘点燃棉花,使火焰一燃而灭。病情轻者使用1次,重者可在2min后重复1次,局部外用阿昔洛韦软膏。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静脉点滴病毒唑、肌肉注射维生素B1、维生素B12,每日1次,阿昔洛韦片口服)局部外用阿昔洛韦软膏。治疗1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达100%,对照组7313%。张敏等[24]在34例对照组皮损部位围刺治疗,38例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用艾灸直接放置在疱疹上进行直接灸。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513 %。

5 小结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方法很多且疗效可观,其从整体出发,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进行治疗。通过辨证施治,不仅可直接治疗该病,并可从整体观念出发,调和阴阳,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且可以调节本病带来的全身不适,减少西药带来的毒副作用。针刺疗法可以起到调节机体功能,通络止痛的效果,同时又能激发体内内啡肽类物质的释放,达到针刺镇痛的效果。放血疗法可使瘀滞之毒外泄,以消除局部瘀血而达到治疗效果。埋针治疗带状疱疹,通过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加强皮下脉络网之间的联系,通过隐性感传,疏通经络气血,调节经络功能,从而达到止痛、提高免疫力、消炎、抗病毒的疗效。中药外敷法有清热解毒、收敛止痛等效果。穴位注射法药物可直达病灶所在处,改善组织的病理状态。灸法通过对皮损局部的温热效应,起到以热引热、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综上所述中医治疗本病各具特色、疗效显著且毒副作用小,并可加速皮疹愈合和神经的恢复,值得广泛地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敏,林海峰,裴志萍.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针临床杂志,1995,11(4):18.

[2]周铁成,关晶,张蓉,毫针环剌治疗带状疱疹87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3,17(4):330.

[3]向莉,杜家忠.针剌治疗带状疱疹160例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1998,14(3):28-29.

[4]刘芝红,刘秀梅. 针刺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J]. 中外医疗,2010,(9) : 35.

[5]张爱珍,张强. 电针配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2) :122-123.

[6]谢祖艺,杨作卿,曾庆萍,等. 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 32 例疗效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13,5(22) : 41.

[7]陈建雄,张子谦,童娟.火针治疗74 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J].现代医院,2007,7(9):78-78.

[8] 孙远征,刘蕾. 埋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3,32( 9) : 719-720.

[9] 于晓芳,郭文超,高玉杰. 夹脊穴穴位埋线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36 例[J].光明中医,2010,25(5):828-829.

[10]陈建国,朱玉林,汤远林,等. 贴棉灸加龙眼穴刺血治疗带状疱疹 52 例[J].人民军医,2010,53(2):145.

[11]侯广云,刘亚平,李洪娟,等. 刺络拔罐配合 TDP 治疗带状疱疹 56 例[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1) :160.

[12]宋兆普,马帅统. 穴位放血与刺络拔罐为主治疗带状疱疹 108 例[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2):107.

[13]杨莉. 梅花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8):1367-1367.

[14]刘照玺,胥梦霞,艾坤援.针刺三联治疗法治疗带状疱疹[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2):67-68.

[15] 赵重辉.中药湿敷外用疱疗泥膏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0,31( 18) : 2854-2854.

[16] 莫剑,姚春杨.滑石治疗带状疱疹21例[J].北京中医,2007, 26(1): 43.

[17] 邹波. 雄蜈散醋调涂治带状疱疹186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7,16(1):11.

[18] 田锐 .蜈蝎散外用治疗带状疱疹48例[J].新中医,2007,39(1):78.

[19] 徐慧珍.苦参素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1,34(6):461.

[20]王岩红,王学吉,王海燕.板蓝根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20例[J].新中医,2001,33(10):55-56.

[21] 潘婉婉,李红,唐燕笑,等. 穴位注射并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 四川中医,2013,31( 8) : 153-154.

[22] 董兴辉,黄秋实,赵立刚. 针刺加穴位注射夹脊穴治疗老年性带状疱诊后遗神经痛[J]. 针灸临床杂志,2013,29( 10) : 20-21.

[23] 李万高.棉花灸治疗带状疱疹30例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4):97.

[24]张敏,邱玲,张吉.围针加围灸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7,27(2):123-125.

(编辑:陶希睿)

猜你喜欢

外治法中医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诊治释疑
中医外治法在ICU内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应对早期麦粒肿
警惕带状疱疹潜伏恶性肿瘤
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一部治疗带状疱疹的创新之作——读《带状疱疹治疗学》有感
中医外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7例
中医外治法对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