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速尿素酶试验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的作用研究

2020-01-13代显明张婷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1期
关键词:螺杆菌幽门敏感性

代显明 张婷

幽门螺杆菌在1983年被Marshall 与Warren 成功分离,是一种生长在胃黏膜表面的致病菌,其传播范围广泛。幽门螺杆菌在被发生及提出后,医学界对胃肠疾病的认识发生根本性改变,并将幽门螺杆菌感染纳入人类Ⅰ类致癌因子。有相关研究资料报道[1],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十二指肠疾病的主要致病因子,并为疾病的诊治及预防提供了明确的治疗思路。因此,有效检测幽门螺杆菌,是临床诊治胃肠疾病的前提条件。幽门螺杆菌感染常用检测方法分为侵入性及非侵入性两种,细菌分离培养被认为是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金标准,但因厌氧条件及培养条件的影响,使其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显著降低。快速尿素酶试验是在胃镜下进行胃黏膜取材,进行培养实验,但对其应用报道较少。现本文就分析快速尿素酶试验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旨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于沈阳市胸科医院接受诊治的150例伴有上消化道不适症状患者,其中男74例,女76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8.72±10.24)岁;慢性胃炎76例,十二指肠溃疡56例,复合溃疡18例。均因上消化道不适症状而接受胃镜检查,排除消化道恶性肿瘤、消化道出血患者;入组患者接受研究前4 周均未接受抗菌药物、铋剂、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且自愿签署了同意书。

1.2 方法

1.2.1 诊断仪器与试剂 快速尿素酶试验: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抗体检测试剂盒(北京康美天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日本奥林巴斯GIF-XQ-260 型胃镜,微需氧培养罐(苏净集团安泰公司制)。13C 呼气试验:13C 呼气诊断试剂盒(北京优你特药业有限公司)。

1.2.2 检测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行胃镜检查,在胃镜直视下,距离胃窦口5 cm 处以及胃体中段部位分别提取2 块胃黏膜,2 块立即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2 块胃黏膜置于葡萄糖琼脂内,放置4℃冰箱内。2 h内送入细菌培养室进行幽门螺杆菌培养。①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将钳取的胃黏膜组织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步骤进行,在20~25℃环境下孵育,30 min 内观察黏膜组织颜色改变,阳性:组织颜色由黄色变成红色;阴性:颜色未改变。②细菌培养:培养基为哥伦比亚琼脂,添加5%~10%山东马血于80℃溶血,温度降低于50~60℃时,加入1 U/ml 万古霉素。胃黏膜无菌划线接种,置入微需氧袋内,保存环境37℃,5~7 d,若无明显菌落,转种后继续培养3 d。幽门螺杆菌菌株鉴定:培养细菌菌落肉眼见透明针尖样,直径为1~2 mm,常规革兰染色阴性,油镜下见幽门螺杆菌呈海鸥状、短杆菌或S 状弯曲菌。

1.2.313C 呼气试验 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步骤,根据DOB 判断结果,阳性:DOB 数值≥5;阴性:DOB数值<5。

1.3 观察指标 以13C 呼气试验诊断结果作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检出金标准,①比较快速尿素酶试验、细菌培养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出阳性率;②比较快速尿素酶试验、细菌培养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敏感性=真阳/(真阳+假阴),特异性=真阴/(真阴+假阳),准确性=(真阳+真阴)/总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测方法对幽门螺杆菌的阳性检出率比较以13C 呼气试验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150例上消化不适患者13C 呼气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检出阳性例数108例,包括慢性胃炎66例,十二指肠溃疡24例,复合溃疡18例。快速尿素酶试验检出阳性例数84例,包括慢性胃炎53例,十二指肠溃疡24例,复合溃疡7例;细菌培养检出阳性例数59例,包括慢性胃炎31例,十二指肠23例,复合溃疡5例。快速尿素酶试验对幽门螺杆菌的阳性检出率为56.00%(84/150),高于细菌培养的39.33%(59/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52,P<0.05)。

2.2 两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比较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阳性84例,真阳性82例,假阳性2例;阴性66例,真阴性40例,假阴性26例;快速尿素酶试验的敏感性为75.93%(82/108)、特异性为95.24%(40/42)、准确性为81.33%(122/150)。细菌培养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阳性59例,真阳性48例,假阳性11例;阴性91例,真阴性31例,假阴性60例;细菌培养的敏感性为44.44%(48/108)、特异性为73.81%(31/42)、准确性为52.67%(79/150)。快速尿素酶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高于细菌培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十二指肠疾病常见致病因子,也是全球常见的感染细菌之一。通常幽门螺杆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上消化道疾病密切相关。我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国家,其中有>59%人群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而上消化道疾病临床治疗时,胃黏膜萎缩、慢性胃炎、胃黏膜糜烂、早期胃癌等疾病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必须根除的适应证,多数慢性胃炎患者合并消化性不良症状,或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等患者,属于支持幽门螺杆菌根除的适应证。因此,为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需准确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早期发现、及时根除则显得十分必要。

细菌培养是既往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金标准,但因取材部位、微需氧条件等限制,均会影响其培养结果,存在假阴性情况。快速尿素酶试验具有操作简单、试剂价格低廉、结果获得迅速等优势,在临床应用日渐广泛,并获得患者及临床医师的青睐。但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灶性”特点,仅提取1 块胃黏膜组织,其检出阳性率较低,敏感性、特异性降低。故此本研究在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时,选择胃窦与胃体两块胃黏膜组织,能够相应提高检测准确性。也有研究[2]选择4 块胃黏膜组织,以期提高幽门螺杆菌感染检出率,但4 块胃黏膜取材创伤大、时间长,耗费一定的人力、财力,不适合临床应用。故再次肯定提取两块黏膜组织的优势。幽门螺杆菌感染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时,是利用幽门螺杆菌产生的尿素酶水解尿素,而形成二氧化碳、氨气,氨气可使快速尿素酶试纸的pH 值增加,提示为幽门螺杆菌感染。

本组研究中,以13C 呼气试验结果作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出金标准,该方法是由受试者口服13C-尿素,尿素被幽门螺杆菌分解,并产生氨与二氧化碳,在肺部呼出后,即可得知是否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另外13C 呼气试验无放射性,可反复使用,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一定的操作价值,且具有相应的阳性率。研究结果发现,快速尿素酶试验对幽门螺杆菌的阳性检出率56.00%高于细菌培养的3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与细菌培养相比,快速尿素酶试验能够提高幽门螺杆菌检出率,其结果与赵媛媛等[3]研究相一致。快速尿素酶试验的敏感性为75.93%、特异性为95.24%、准确性为81.33%,均高于细菌培养的44.44%、73.81%、5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快速尿素酶试验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且优于细菌培养。

但在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其检测结果容易受到取材部位、试验条件及用药史等因素影响,导致假阳性、假阴性结果的出现[4]。在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时,尿素酶微生物的密度、“灶性”分布,缺乏明确的客观判断,会相应降低临床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同时用药史是影响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多数患者在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时多存在用药史,常因服用药物无效后才就诊。而患者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后,会相应降低幽门螺杆菌的强阳性,弱阳性比例增加,并与阴性比例相一致,导致假阴性的出现[5]。口服铋剂后,或明显增加幽门螺杆菌阴性比例,降低强阳性结果。因此在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时,不宜将其作为单独一种检测方法,其阳性、阴性结果也不作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唯一证据,仍需联合其他方法,以此提高幽门螺杆菌感染检出阳性率,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6]。

综上所述,胃镜下胃黏膜取材行快速尿素酶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显著效果,具有较高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但单独取材检测易受到取材部位、实验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不宜作为单独证据,仍需联合其他方法,以提高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出率。

猜你喜欢

螺杆菌幽门敏感性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经前烦躁障碍症发病与四氢孕酮敏感性中西医研究进展
187例消化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体会
教育类期刊编辑职业敏感性的培养
梁拱组合体系桥地震响应对拱梁刚度比的敏感性分析
幽门凿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