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林辉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经验

2020-01-13李晓国满春艳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13期
关键词:漏尿肾阳少阴

李晓国,满春艳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中医医院,四川 南充637400)

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是指因咳嗽、喷嚏、大笑或运动等导致腹压增高,出现尿液自尿道口不自主漏出,或在逼尿肌无收缩的情况下出现不随意漏尿。中国成年女性SUI患病率高达18.9%,50~59岁年龄段女性患病率最高,约为28.0%[1]。该病多见于经产妇及年老体弱者,给患者家庭生活、社会活动等带来诸多困扰,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久治不愈甚至会造成患者焦虑、抑郁、心理障碍[2]。现代医学治疗方法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为一种有创治疗方式,有手术并发症风险,近1/3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复发[3]。非手术治疗是治疗SUI的首选,应用中医药辨证治疗有良好疗效[4]。

李林辉系第5批四川省名中医,首批阆中市名中医。其从事中医内科工作40余年,擅长疑难病诊治,本文介绍李林辉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SUI经验。

1 压力性尿失禁的主要病因病机

《素问·咳论》言:“膀胱咳状,咳而遗溺。”压力性尿失禁属中医“咳溺”“漏尿”“遗尿”等范畴,病位在膀胱,主要与肺、脾、肾、膀胱相关;病机为肾阳不足,气化失司。《素问·灵兰秘典论》言:“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是人体水液汇聚之所,主管尿液的贮存和排泄,肾为脏,主水,膀胱为腑,主蓄水,二者为表里关系,肾与膀胱对水液的输布和排泄主要靠肾阳的蒸腾气化。肾阳充足,则固摄有权,膀胱气化得宜,开阖有度,则尿液贮尿、排尿有序,水液代谢正常;肾阳不足,肾失固摄,膀胱开阖失常,则会出现“漏尿”“咳溺”等小便不利、遗尿、失禁等症状。《素问·脉要精微论》言:“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素问·经脉别论》言:“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肺为水之上源,主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脾主中气主运化而制水,化生水谷精微,清者向上至肺脏,清中之清经肺之宣发,布散于皮肤、腠理等以充养组织脏腑;清中之浊经肺之肃降,从三焦水道下达于肾,又经肾阳气化,膀胱开阖,化小便而出,如此循环而周流。《灵枢·口问》言:“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遗尿》言:“肺主气以下降生水,输于膀胱,脾虚则不能为气化之主,故溺不禁也。”明·张介宾《景岳全书·遗溺》言:“盖水虽利于肾,而肾上连于肺,若肺气无权,则肾水终不能摄。”《金匮翼·小便不禁》言:“肺脾气虚,不能约束水道而病不禁者……上虚不能制下者也。”“咳溺”“漏尿”与脾肺气虚不能气化有关。

李林辉认为SUI主要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下元虚寒,又经孕产致肾气亏损不能固摄、津液气化失司,与肺、脾功能密切相关。肾为先天之本,主封藏,肾阳为一身之阳,温煦气化,职司二便,若肾阳不足,气化无力,膀胱失约则尿失禁;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性喜燥恶湿而制水;肺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肾、肺、脾功能正常,方能维持机体水液的正常输布和排泄,若肾、肺、脾气虚,上虚不能制下则尿失禁也。

2 麻黄附子细辛汤解析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杂病论》,其言:“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该方为温阳解表方剂,方中麻黄解表散寒、宣肺利尿,附子温阳散寒,细辛散寒蠲饮,三药合用,温少阴之经,解太阳之表,温阳兼发散,解表兼补虚,共同发挥扶正祛邪、温经解表的作用,可应用于呼吸、循环、五官、妇科、泌尿等系统疾病治疗[5]。李林辉认为该方温阳宣肺化饮,其作用机制与SUI病因病机相契合。《伤寒杂病论》言:“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SUI,以少阴病提纲为主要辨证依据,“脉微细”(脉沉弱缓)为必备之证。李林辉认为“少阴病”“但欲寐”不必悉具,但兼有精神萎靡,少气懒言,畏寒,小便清长,则是最佳适应证。

3 合方、用药经验

麻黄、附子、细辛皆有兴奋作用,三药相合振奋沉阳,温阳化气,固涩津液[6-7]。治疗SUI三药的剂量不宜太小,附子用量宜大于15 g,麻黄大于12 g,细辛大于9 g,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施治。脾虚甚者,合补中益气汤;肺虚夹饮者,合干姜甘草汤;肾阳虚甚者,合缩泉丸、肾气丸等。

4 病案举隅

病案1:患者,女,46岁,2018年12月14日初诊。主诉:小腹坠胀,时欲大小便。自述自23岁生育一子后出现时欲大小便症状,未予重视,后逐渐加重,外出10 min左右必如厕,不敢咳嗽言笑,否则必便溺。曾入院诊断为“盆底肌松弛症”“压力性尿失禁”,建议手术治疗,但患者畏惧手术,20余年间断服用中西药,未见寸功,延医至今。刻诊:精神焦虑,失眠,烦躁,面白,手足不温,纳可,舌淡苔薄白,脉极沉细弱。中医诊断:遗尿,属六经辨证“少阴证”。病机要点:肾阳虚损,中气下陷。治以温肾助阳,补中益气。方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方药组成:白附片20 g(先煎),麻黄15 g,细辛9 g,人参片20 g(另煎兑服),黄芪30 g,升麻10 g,桔梗10 g。3剂,水煎服,每次150 mL,每日3次,饭前温服,每日1剂。3日后,患者复诊,自述症状完全消失。因其脉沉弱,效不更方,加重剂量巩固疗效。方药组成:白附片30 g(先煎),麻黄18 g,细辛12 g,人参片30 g(另煎兑服),黄芪50 g,升麻10 g,桔梗12 g。6剂,水煎服,每次150 mL,每日3次,饭前温服,每日1剂。后患者因劳累复发,服此方3剂而愈,嘱患者加强盆底肌训练。

按语:患者妊娠、生产后脾、肾受损,未及时治疗,病程日久,日渐加重,脾气虚则小腹坠胀、时欲大小便;肾气虚则咳笑遗溺,面白、手足不温、舌淡苔薄白、脉极沉细弱皆为阳气虚之症,故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二诊因其脉沉弱,重用药量而固本,其中黄芪用量最大。胡永盛认为“方要对症、药要够量”,善用大剂量黄芪治疗尿失禁,疗效显著[8]。

病案2:患者,女,72岁,2019年8月20日初诊。主诉:咳嗽后漏尿2年,加重1周。患者60多岁后患“慢性支气管炎”,每次发作均在个体医院行消炎、抗菌治疗,缓解期未用药,发作频繁,2年前咳嗽程度明显加重,出现咳嗽时漏尿,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1周前受凉加重,遂来求治。刻诊:神疲,咳嗽频剧,咳痰清稀,咳即小便出,背凉,畏寒无汗,纳尚可,舌淡苔薄白,脉沉弱。中医诊断:遗尿,证属阳虚水饮内停。治以温阳化饮,敛肺止咳。方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减。方药组成:白附片15 g(先煎),麻黄15 g,细辛9 g,茯苓20 g,甘草片6 g,干姜12 g,五味子15 g,益智仁12 g,乌药12 g,山药15 g。3剂,水煎服,每次150 mL,每日3次,饭前温服,每日1剂。2019年8月24日复诊,患者未至,家属述其咳嗽减轻,漏尿症状明显减轻。继服前方5剂,患者咳嗽及咳溺症状均消失。

按语:李林辉认为患者为老年女性,脾肾阳气本虚,加之多年罹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虚而夹寒饮,故咳而遗溺,乃上虚不能制下也,故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味治疗。方中麻黄宣肺散寒,利尿而制下;附子温阳而助气化;细辛温肺化饮而止咳;干姜助附子温阳;五味子敛肺而补精;山药补肺、脾、肾,主收敛;乌药、益智仁温壮肾元,主固摄,为全方的点睛之笔。全方共奏温阳化气、散寒化饮之功。

5 小结

麻黄附子细辛汤组方精简严谨,可通治表里、上下、内外等病证,李林辉认为阳虚有寒为辨证关键;精神萎靡、欲寐、肢冷形寒、少气懒言、小便清长、面白、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弱缓为主要证候特点,其中脉沉弱缓为辨证要点。SUI多发于女性生育期、绝经前后,此阶段女性最易因肾阳不足、气化失司、膀胱失约而出现尿失禁。根据中医辨证论治观念,选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对“证”治疗SUI,疗效显著。

猜你喜欢

漏尿肾阳少阴
分析老年患者留置气囊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论少阴“三急下”
你被漏尿困扰了吗?
肾阳不足的药膳疗法
解读少阴病辨证论治体系※
缘何会出现产后“漏尿”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感冒咳嗽之浅谈
《伤寒论》第282条之探析
由“三焦气化”浅议“治下焦如权”之法
前列腺术后漏尿一般是暂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