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痛点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2020-01-13王祖庆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12期
关键词:筋膜痛点疗程

王祖庆 李 艳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天山分院,上海 200051;2.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软组织疼痛,多见于骨骼肌,以激痛点为主要临床特征,按压时可产生局限性及牵涉性疼痛。现代研究已经从电生理学及细胞分子水平领域证实,肌筋膜激痛点受劳损、湿热等被活化,引起肌纤维持续性收缩造成的肌肉疼痛被称为“MPS”[1],激痛点的刺激活化是引起MPS的重要原因[2]。因此,激痛点的灭活被认为是本病治疗的核心。临床上针对软组织损伤疼痛以激痛点作为靶点进行干预,临床疗效往往立竿见影。中医在本病治疗中因疗效确切、安全、无毒副作用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本文将通过对激痛点定义、MPS中医治疗原则、激痛点中医治疗技术与方法临床应用情况总结如下。

1 激痛点的定义

激痛点是肌筋膜激痛点的简称,也叫激发点、触发点或扳机点,主要存在于骨骼肌中,可被触摸到,具有高度敏感性且按压后能引起远端牵涉痛[3-4]。激痛点是1942年由美国医生Janet Travell提出,激痛点常位于肌腹中央、肌肉肌腱交界处、以及肌肉附着于骨骼处。根据其形成部位的不同,可区分为肌筋膜性、肌腱性、皮肤性、韧带性或骨膜性激痛点等。目前,临床公认的激痛点的临床表现为压痛、牵涉痛、紧张带结节、抽搐反应和自发电位[5]。

2 中医治疗原则

MPS属中医学“痹证”“经筋病”范畴。《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MPS的发生与肌肉筋膜长期受到寒冷、潮湿的侵袭有密切关联[6]。《灵枢·经筋》说“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寒和瘀是其主要的病理特点,以“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为病理基础,治则当温经散寒、活血祛瘀、疏经通络止痛。《灵枢·经筋》提出经筋病的治疗原则为“燔针劫刺”“以痛为腧”,即选择压痛点、硬结、条索状结节进行针刺,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神经肌肉的恢复。

3 激痛点中医干预技术与方法

MPS临床治疗手段十分丰富。针刺、艾灸、推拿、针刀、拔罐、刺络放血及中药治疗等,也有几种方法叠加的综合干预治疗,临床疗效肯定,且安全、无毒副作用,在临床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3.1 针刺疗法

研究表明,针刺激痛点可使针刺效果直达病所,使局部痉挛的软组织放松,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达到调畅气血、通则不痛的目的[7-9]。综观激痛点针刺疗法相关文献,其操作缺少统一的标准,因此也衍生出众多的针刺疗法。

3.1.1 毫针刺法 1)合谷刺。《灵枢·官针》云“合谷刺,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是指在患部肌肉针刺,斜刺进针后,退回浅部又分别向左右斜刺,形如鸡爪分叉。该法刺激量较强,主要用于治疗肌肉痹证等疾患。相对于传统针刺来说,弥补了传统一针一穴,针刺刺激量少的不足,加强了刺激量,提高了针刺效应。王泉巅采用激痛点合谷刺透穴针配合手法治35例臀中肌筋膜炎患者,对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治疗后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显著,总有效率100%[10]。2)齐刺。《灵枢·官针篇》言“齐刺者,直入一,旁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指治疗痹证,寒邪稽留范围较小而又较深的针刺方法。其法当病处直下一针,左右两旁各下一针,三针齐下,故名齐刺,或三刺。齐刺能够起到加强受刺穴位的刺激量,而且扩大了受刺部位的作用面积,使治疗范围得到扩展,增强了通络止痛的作用[11]。盛鹏杰等以“消灶”理念为切入点,对激痛点以齐刺缠提针法治疗肌筋膜粘连性疾病。结果齐刺治疗多种肌筋膜粘连性疾病疗效显著,而齐刺缠提针法在松解肌肉、筋膜粘连方面疗效更优[12]。3)恢刺。《灵枢·官针》言“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本法将针直刺在筋肉痉挛或结节的旁侧,行或前或后提插针法,以调畅气血、舒筋通络止痛。冷文采用恢刺激痛点治疗腰肌筋膜综合征,以患者腰背部最敏感筋结处即激痛点,行十二刺法之恢刺法,至局部出现强烈的酸胀感和放射感时守气留针,每次留针15~30 min,激痛点诸针出针后辅以闪罐,并使其泻血2~5 mL,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2~7 d。结果临床痊愈率78%,总有效率为100%[13]。4)围刺。围刺法,又称围剿刺法、围针法、包围法,是一种在病变部位周围进行包围式针刺以提高疗效的刺法。本法针刺时既能一针多穴透刺,也可以一穴多针治疗以提高刺激量,具有阻止病邪外泄,促成局部气血旺盛,沟通经络间联系,起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本法是《灵枢·官针》中记载的半刺、毛刺、扬刺法的发展。操作时以激痛点为中心或在边缘皮区刺入,针尖可呈15~45°斜向中心,每针距离宜依据症情,按局部肌肉及周围神经走向前后左右相隔0.5~3 cm进针;进针深度以针体可以贯穿激痛点结节为度。陈增等采用围刺肌筋膜激痛点治疗腰部MPS 56例,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82.2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4]。5)傍针刺。《灵枢·官针》曰“傍针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这种刺法多应用在压痛比较明显,而且固定不移、久久不愈的痹证,能够使较大面积僵硬的肌筋膜松软,疼痛缓解。王恩乐等采用傍针刺加拔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显著,主穴取腰背部压痛点或激痛点;配穴取委中,阳陵泉,太冲。操作时针尖朝向压痛点,针刺得气后,采用提插捻转泻法,以患者有强烈的酸胀感或局部肌肉跳动为度,然后再在穴位旁开1寸处以同型号的毫针斜刺一针,针尖方向朝向直刺的针,同样施以提插捻转泻法,针刺深度与第一根针相同,局部出现酸胀感后留针30 min,起针后痛点局部以闪火法拔火罐[15]。本法可有效消散局部瘀滞的气血,使经络通畅,即起到止痛、促进病变局部肌筋膜修复的目的。

3.1.2 浮针疗法 浮针疗法是基于传统针灸学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疗法,它与《黄帝内经》的阿是穴理论、内经刺法和皮部理论联系密切。浮针疗法通过使用一次性浮针,在激痛点皮下浅筋膜层进行扫散疏松结缔组织,以减除病痛的目的[16],具有疗效快、操作方便、适应证广、经济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尤其适用于肌肉及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17]。郑泉国等将3 251例腰背MPS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组和针灸组,浮针1 753例,针灸组1 498例。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大样本临床观察显示浮针治疗腰背MPS具有良好的短期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中长期疗效欠佳[18]。

3.1.3 火针疗法 火针,古称燔针、焠刺。《灵枢·官针》曰“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火针因其有针有热,故集中了针刺、艾灸的双重优势,既可借火助阳以补虚,又可开门祛邪以泻实。现代医学认为,火针一方面激活自身免疫系统,刺激吞噬细胞集聚,提高机体自我修复能力;另一方面,温热作用促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增强炎性组织的吸收,促进病灶组织的功能恢复。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改良的火针技术也在不断出现。毫火针是在火针与毫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火针功能的延伸,具有刺激量小,便于留针,一针三通(“温通”“微通”“强通”)等特点,烧针时热力可通过针体传达到体内,可以激发人体阳气,促进气血运行,疏通经络,达到“通则不痛”目的。谢建谋等将80例颈背肌筋膜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组采用毫火针治疗法,采用VA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作为观察指标,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和SF-36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19]。

综观目前文献,临床上针刺激痛点从针刺起效的影响因素来说,针具选择上多采用略粗的针灸针,直径0.35~0.40 mm,便于操作针刺手法;针刺的角度一般以斜刺为主或平刺,对于肌肉丰厚部位的激痛点也可直刺;针刺的深度以贯穿激痛点结节为准;因激痛点通常为多个或有一定范围,临床上多采用复式针刺手法,或在主要针刺手法的同时附加辅助手法增强疗效,留针时间多为30 min,每日1次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3.2 针刀疗法

针刀是70年代由骨伤科医生朱汉章发明,发挥了针灸针与手术刀的双重作用,它将中医经络理论与西医组织病理学和解剖学相结合而形成新的学科-针刀医学。针刀疗法具有剥离粘连、减压松解、疏通气血、解痉止痛的作用,是以动态平衡失调、电生理环路等理论为基础[20],通过针刀手法将粘连组织或结节切断,同时将病变局部的瘀血和代谢产物排除,瘀去新生,病灶局部组织得到新生气血濡养,加速修复,恢复机体的动态平衡。与毫针相比,针刀刺激量更大,疏经通络作用的效果更明显。尉泽民设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予激痛点针刀治疗和常规电针治疗腰臀MPS,治疗后均常规拔罐,结果表明针刀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体征和提高日常生活动作幅度且在即时疗效、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均优于电针组[21]。

3.3 刺络放血疗法

刺络放血疗法即用三棱针在怒张的浅表静脉血管刺出血的一种方法,也叫放血疗法。因常用的针具为三棱针,也有称为三棱针法。中医的放血疗法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如“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放血疗法操作方法通常有点刺法、丛刺法、散刺法、挑刺法。李观庆等采取激痛点刺络放血治疗腰背MPS。在定位好的激痛点进行快速深层挑刺,遇到硬结处进行剥离松解,挑刺完成后在挑刺位置行拔罐放血治疗,起罐后使用碘伏消毒2次。5 d治疗1次,10 d为1个疗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0%,治疗组为9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激痛点刺络放血治疗腰背MPS疗效肯定[22]。

3.4 灸 法

灸法是借助艾条燃烧时产生的热力发挥作用,因疗效确切,安全、无痛等独特优势而被患者接受度较高。临床上常用方法包括雀啄灸、温和灸、悬灸、热敏灸等诸多疗法,马尧等采用雀啄灸激痛点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明确激痛点后,用纯艾条采用雀啄灸法,每次艾灸30 min,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结果雀啄灸组愈显率为80.0%,优于针刺组的40.0%[23]。王列等采用温和灸激痛点治疗肩背部MPS。找准激痛点,分别在每个激痛点上施行温和灸,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结果:温和灸组愈显率80.0%,优于针刺组愈显率40.0%[24]。

3.5 推拿疗法

推拿疗法在软组织疼痛性疾病中应用广泛,MPS的推拿手法各家不一,多以一指禅推法和拇指点法以及手掌按法和法、拿捏法为主[25]。操作时应注意对病变筋膜肌肉实施推、拨、拿等手法时,要做到轻缓表浅,应注意避免用力过大,推拿动作不宜过猛,以免加重水肿。张海翠对项背肌筋膜炎患者60例运用推拿手法治疗,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愈51例,好转8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98.33%[26]。莫荞等将60例斜方肌MP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激痛点动伸推拿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法治疗。治疗2个疗程并随访6周,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6周随访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27]。

3.6 中药热敷疗法

热敷疗法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本法结合多种药物成分及酒精等强烈的挥发性物质作用于人体,药力可透入局部,起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的功效。治疗药物主要包括当归、三七、红花等活血化瘀止痛,配合牛膝、杜仲、骨碎补等补益肝肾,强筋健骨。目前研究已经证实热敷可以使局部温度升高,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还能减轻肌肉痉挛,促进炎症反应介质的吸收,且促进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局部使其显效快速,从而缓解疼痛[8,28]。杨一玲等采用中药热敷激痛点治疗急性腰背MPS 30例,将浸泡有中药的热敷袋置于激痛点处,放置20 min,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局部皮肤颜色变化,以防烫伤。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结果热敷组总有效率100%,优于常规治疗[29]。

3.7 中药注射疗法

药物注射疗法发挥了针刺和药物的双重治疗作用,临床上受到不少医生的青睐。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注射药物主要包括局麻药、糖皮质激素、肉毒素、臭氧、中药注射液如复方当归注射液、维生素B12等药物注射治疗。在国内使用较多的常为混合维生素B12、中药注射液等的复合液[30-32]。李莉等将80例颈肩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注射组和针刺组,每组40例。两组均取疼痛部位的激痛点,药物注射组采用10%葡萄糖液12 mL、复方当归注射液6 mL、维生素B12注射液1 mL、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0.5 mL配制混合液进行激痛点注射,每次2~3个部位;针刺组采用毫针斜刺激痛点治疗,每次留针30 min,两组均2日治疗1次,5次为1疗程。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药物注射组总有效率97.50%,优于针刺组的87.50%[33]。

3.8 埋线疗法

穴位埋线是将医用羊肠线埋在腧穴皮下组织肌层而产生一系列治疗效应的治疗方法。它是在中医针灸理论指导下的一种复合性治疗方法,操作过程包括了针刺、割治、埋针疗法等多种方法,其机制是多种刺激同时发挥作用[34]。首先,埋线针的刺入具有针刺的作用,可刺激经络、穴位,以达到通经脉,调气血,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其次,埋入人体的羊肠线对穴位具有相对持久刺激作用,加强针刺效应;最后羊肠线的吸收过程,引发局部变态反应,延长针刺效应持续时间[35]。王玉琦等采用激痛点埋线治疗颈肩MPS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找到激痛点后,在此刺入,同时推进针芯使高分子ppdo线埋入激痛点区域内,同时选取颈夹脊、天宗、肩井等穴位。每7天埋线1次,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患者给予针灸治疗,针刺主穴相同,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3周。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为72%,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6]。虽然埋线疗法疗效果肯定,但其操作过程要注意严格消毒,避免感染。近年来,埋线疗法的不良反应也常见报端[37]。随着医药卫生技术的发展,针具、埋入线的材质及操作方法上不断进行改进,使该治疗方法越来越倾向于痛苦小,效果佳。如刘碧原等采用微型美容埋线针透穴埋线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37]。

3.9 中医综合疗法

临床上很多研究者报道采用激痛点联合多种疗法综合治疗MPS,能更好地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降低复发率。李文娴等采用针灸结合激痛点刺络放血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内,观察组复发率为11.63%,对照组复发率为3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8]。吴恋等针刺联合激痛点火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30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黄坤彬采用穴位敷贴结合针刺治疗背MPS,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0]。

4 结 语

MPS将激痛点作为靶点进行干预,不论是单纯的中医治疗方法或是几种方法叠加的综合干预中医药疗法均取得肯定的疗效,但纵观目前文献,缺乏高质量的双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大多临床研究样本量较小,缺乏优效性研究,简单疗法与综合疗法疗效优劣如何,主次轻重难以区分;另外因基础研究的不足,对于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和疗效判定标准,导致本病治疗手段也多种多样,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临床医生多根据自己的经验及学科选择治疗方法,地域不同、专业不同,医师采取的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如中医医师多用针灸,西医医生惯用理疗等。因此,对于激痛点的研究应致力于高质量的临床试验,向规范化、精准化的诊疗目标努力。

猜你喜欢

筋膜痛点疗程
“快递进村”还有哪些堵点、痛点?
筋膜枪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
聚焦学前教育 破解民生“痛点”
治前列腺增生
儿童用药“痛点”多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