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阳虚致瘀理论探讨“双固一通”针刺法延缓衰老的机制*

2020-01-11徐新宇唐秀琴吴梦婷凌冰莹刘俊楠王玉凤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9期
关键词:关元肾阳素问

徐新宇,唐秀琴,吴梦婷,凌冰莹,刘俊楠,王玉凤

(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8)

衰老又称老化,通常是指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机能减退,内环境的稳定能力、应激能力以及结构发生退行性改变,不可逆转地趋向死亡的现象[1]。《灵枢·天年》言:“人生十岁,五脏始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即昭示了人的生、长、壮、老、矣的自然规律。尽管衰老不可逆转,但通过系列的预防调护,可以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中医学对衰老的病机认识比较深入,以经典论述为纲,提出了“五脏虚损致衰”“阴阳失调致衰”“气血不和致衰”“痰瘀夹杂致衰”等学说[2],对衰老机制的阐述较为全面。尤其注重虚实致衰的论述,形成了虚是衰老的本质、实是衰老的征象的基本思想[3]。

“双固一通”针刺法由王华教授[4]提出,在理论阐述的基础上,主张通过固护先天及后天之本、疏通经络、通泻病邪的方法改善阳虚血瘀型衰老患者,即认为衰老以脾肾阳虚为本、瘀血阻络为实。在其后续的相关研究中,着重探究“双固一通”针法与阳虚证的关系,很好地解释了固本祛邪法在延缓衰老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即对“双固一通”针法、阳虚血瘀及衰老之间的关系进行阐发,对“双固一通”针法延缓衰老的机制进行探讨。

1 阳虚与血瘀的理论关系阐发

人体血液的正常运行,依赖于心肺肝脾等脏的功能,且与气的固摄与推动、脉道的通利、气候的寒温等因素密切相关。气虚推动无力、脉道为痰浊阻滞或寒邪侵入等,皆可使血液运行不畅或血液离经而瘀积,形成瘀血。在阳虚血瘀型衰老的病机分析上,通常认为阳虚为本,血瘀为标,而阳虚主要是通过形成气虚、寒凝及痰浊的状态,进而导致血瘀。中医认为阳与气的概念是密不可分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阳化气,阴成形。”阳性主动,其动则散,散则成气,表明了阳具有把有形的物质化为无形之气的功能,气属阳,因此阳虚则气虚。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故气虚而推动无力则血滞成瘀,虚则滞,气滞亦可血瘀;又《素问·调经论》言:“阳虚则外寒。”阳偏衰则寒邪内生,且表现为形寒肢冷。《血证论·吐血》认为血“热则行,冷则凝……得寒亦止”,故其所生之寒,常凝血而成瘀;对于痰的形成,与脏腑虚损、三焦失调等密切相关,关键在于阳虚不化。《血证论·附抱儿痨论》言:“胞宫之相火,肾中之阳也……肾中水化则不为痰。”故肾阳虚衰或脾虚不运,皆可导致痰的生成,阻碍气血运行而成瘀。且《血证论·瘀血》言:“血积日久,亦能化为痰水。”最终形成痰瘀交结之证。阳虚通过诸途径产生瘀血后,由于其阻滞脉道,更可影响气血津液之输布,脏腑常失于濡养,功能发挥不及,导致病理产物的继续生成,形成恶性循环。

2 “双固一通”针法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

“治未病”理念是中医学的精髓,通常包括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两个内容。《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言:“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故而主张“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强调在疾病尚未发生时即施以预防之法,称之“未病先防”;《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强调先安未受邪之地,以防止疾病变证的发生,称之“既病防变”。而“治未病”理念又常运用于针灸疗法之中,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便有先灸三两处以防止“瘴疠温疟毒气”伤人的记载,而汪机在《针灸问对》中亦主张伤寒中肝经后针刺之,以防止伤寒传经,均体现了针灸疗法中的“治未病”理念。

王华教授基于先贤论述,创制“双固一通”针法,并用此疗法延缓衰老,体现了传统中医外治法的特色。所谓“双固一通”,其“双固”为固护先天及后天之本,“一通”为疏通经脉、通泻病邪,通过针刺人体的强壮要穴以“固”,通过局部阿是穴或随证取穴以“通”,补泻灵活施用,固本祛邪兼顾,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人的衰老与否取决于肾中精气的盛衰,老年人脾肾多虚,且年老多瘀多痰,故需补泻兼施以延缓衰老。值得注意的是,自“女子五七”“男子五八”起,人虽未至老年,但身体机能已经开始由盛及衰,可见衰老是一种进行性、退化性的变化,更需“未病先防”。

3 “双固一通”针法的取穴及其操作

通过对CNKI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认为“双固”重在固护脾肾之阳,诸实验中常选择性配伍关元、足三里及百会3个穴位,而如王华教授[4]所言,在“双固”穴的选择上,固护先天之关元可换为肾俞,固护后天之足三里可换为三阴交,由此形成了关元、足三里、肾俞、三阴交及百会5个穴位的灵活配伍,并言可加灸或加电针;“一通”则选取阿是穴、局部穴或随证取穴,或针或灸或针灸并用。

刘建民等[5-6]在探究“双固一通”针法对阳虚型大鼠模型的肝线粒体结构、ATP酶活性以及促炎因子、淋巴细胞凋亡等的影响时,便选择关元、足三里及百会穴。用规格为0.35 mm×25 mm的不锈钢毫针针刺,关元及双侧足三里均直刺3~5 mm,百会向后平刺5 mm。其中关元与足三里接电针仪,且双侧足三里与关元隔日交替接1对电极,选用频率为2 Hz、强度为1 mA的连续波,通电15 min。每日1次,每周6次,共治疗4周。唐宏图等[7]探究“双固一通”针法对阳虚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选择关元、足三里及内关穴。采用0.38 mm×13 mm的不锈钢针直刺0.2~0.4寸,加用频率为2 Hz、电压为3 V的断续波进行刺激,强度以四肢轻微颤抖为度,通电20 min,停电针后再留针10 min。而在探究“双固一通”针法对老年阳虚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时[8],“双固”为取关元及双侧足三里穴为主穴,固定使用;“一通”采用常规取穴方法选取配穴。关元穴采用0.2 mm×25 mm一次性不锈钢毫针向气海方向斜刺,足三里穴采用0.30 mm×40 mm一次性不锈钢毫针直刺,均行捻转补法,得气后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1次。出针后对关元及足三里穴施以温和灸30 min,灸温以患者耐受为度。而对于阿是穴等,除使用毫针泻法外,更可加回旋灸、雀啄灸,以达化瘀活血之功。

4 双固,重在振奋脾肾之阳而固本

4.1 衰老与肾阳的关系

有关于衰老的学说较多,但历代医家仍认为肾虚是衰老之根本,主张通过补肾的方法延缓衰老。《素问·金匮真言论》言:“夫精者,生之本也。”《灵枢·经脉》言:“人始生,先成精。”《素问·上古天真论》言:“女子七岁肾气盛……丈夫八岁肾气实。”皆表明了肾中精气是肾发挥生殖机能及促进机体生长发育之根本。《医学正传》言:“肾气盛则寿延,肾气衰则寿夭。”肾中精气的盛衰决定了衰老的快慢、寿命的长短。故而分析肾阳与衰老的关系,则当以分析肾阳与肾之精气的关系着手。《景岳全书·传忠录》言:“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即认为肾之精气分阴阳,其阴者滋养濡润,其阳者温煦蒸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阴阳分居内外,互根互用,阳守阴,阴使阳,《素问·生气通天论》言:“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故于肾而言,惟有肾阴肾阳相互调和,则可维持肾气之冲和,肾中精气方可发挥其正常功能。而对于衰老患者,多为老年人或久病者,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言:“平旦人气生,日中而人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人的生长壮老矣变化规律和一日之阳气变动相似,因此衰老者多肾阳虚与肾精虚并见,故而补助肾阳以和调阴阳,藉此以保精是延缓衰老的一大原则。

4.2 衰老与脾阳的关系

脾为后天之本,《素问·经脉别论》言:“脾气散精。”《景岳全书·杂证谟》言:“脾为土脏,灌溉四旁,是以五脏中皆有脾气。”即表明了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以充养五脏之功能。脾胃居中焦,主司气机升降,气的升降出入正常,则生命活动正常,且气血相顺,营卫不悖,循环不已,生生不息,故能益寿延年。同时,脾胃腐熟水谷的功能依赖于命门之火的温煦,《血证论·吐血》重视肾阳,认为其“达于脾,则土敦而谷化,筋骨强健,手足不清冷,卫气固”。因此衰老患者多因火不暖土而见脾阳虚,阳虚则脾气失于运化,脏腑失于充养,更可加重衰老。此外,现代研究亦证实脾阳虚状态下,机体的抗氧化系统逐步降低而引起自由基及其代谢产物的积聚,便会加速衰老,因此改善脾阳虚的状态可以有效延缓衰老[9]。《寿世秘典·调摄》言:“胃强则肾充而精气旺,胃病则精伤而阳事衰。”脾胃与肾的关系密切,尤其在脾阳与肾阳方面关系密切,因此在温补脾阳时,常脾肾同补,先后天兼顾。脾肾同补以延缓衰老的思想,正为“双固一通”针法的“双固”内涵形成了理论支持。

4.3 温补脾肾以振先后天之本

“双固一通”重视脾肾同补,且注重探究脾肾阳虚与衰老的关系。郭煜晖[10]通过大鼠模型研究认为,脾肾阳虚会导致Klotho蛋白的低表达而导致衰老。郭冠华等[11]认为“双固一通”针法可以促进老年阳虚模型大鼠的记忆功能,对改善衰老有很大影响。而分析与延缓衰老相关的“双固一通”针刺取穴,均据证选用关元、足三里、肾俞、三阴交及百会5个穴位,对于脾肾阳虚证具有显著的针对性。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下合穴及合穴,《灵枢·营卫生会》言:“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医宗金鉴》认为“多气多血惟阳明”,故选足三里以助运化水谷,同时发挥补益气血抗衰老的作用;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穴,《素问·灵兰秘典论》言:“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故取三阴交可以调脾气、复运化,且三阴交为肝、脾、肾经脉交会穴,还可理肝以助消化,补肾以养精气,均可调节精微的生成而发挥延缓衰老的作用;肾俞为足太阳膀胱经穴,且为足少阴肾经之俞穴,背俞为阳,且在背部与督脉同行,故有补助肾阳之作用。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肾阳充则阳气盛,阴阳和调而精气充足,机体各项机能正常发挥,从而延缓衰老。如此选穴,较好地发挥了温补脾肾以固先后天之本的作用。

4.4 调理督任、益气温阳以助补益脾肾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正是此“阴平阳秘”的状态保证了机体正常功能的发挥。在以“双固”法补阳以和阴时,除脏腑经穴外,亦取督脉之百会、任脉之关元,是又一特色。任督二脉分主人体阴阳之经,调理督任便可发挥阴阳同补、同调之效果,阴阳充足且相互和调,则衰老缓慢。关元为任脉穴,具有强壮保健、益寿延年之功,可固护先天,补益肾精之亏虚,正如《资生经》所言:“若要安,丹田、三里常不干。”丹田即关元,表明了其固本之效;督脉总统一身阳经,潘亚辉[12]对60例肾阳虚衰老受试者进行督灸治疗,表明督灸在阳虚证的治疗和对抗衰老方面效果显著,同时表明了督脉的补阳效果。百会属督脉穴,《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有载:“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鍼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百会即是三阳五会,具有贯通诸经、升举清阳之效,更可温阳以暖下元,人体得阳气之温煦,故而生理功能发挥正常,衰老缓慢。督任脉穴的选择通常认作是脏腑辨证选穴的补充,但因其统率作用和显著补益效果,又是温补脾肾之阳而延缓衰老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展现出了“双固”法取穴的特色。

5 一通,重在祛除阳虚所生瘀血

5.1 衰老与瘀血的关系

瘀血致衰说是衰老形成机制的又一重要解释。此学说对于瘀血形成原因的解释,大抵有气滞血瘀、气虚血瘀、肾虚血瘀及脾肾两虚血瘀4种[13-14],归根结底在于气虚。《灵枢·营卫生会》言:“老年之气血衰,其肌肉枯,脉道涩。”《灵枢·天年》言:“血气虚,脉不通。”老年人或久病者的脏腑功能逐渐衰退,气血津液的生成皆不足,故而机体充养不及而表现为气血的虚衰。气具有推动血行的作用,老年人气虚则推动无力,正如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言:“元气既虚,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气必停留而瘀。”《景岳全书》亦认为:“虚则无有不滞”,因此气虚者不仅气滞,更是形成瘀血的重要原因。而对于肾虚及脾肾两虚之瘀血,即分别论述肾气虚及脾气虚而导致的血瘀,尽管气居于不同脏腑,但仍是其推动或温煦功能不及的结果。本研究前述所言阳虚与血瘀的关系,亦主要是通过影响气化即气的推动而形成瘀血。《素问·至真要大论》言:“气血正平,长有天命。”人体依赖于气血而生存,气血充足则衰老缓慢,气血亏虚则衰老迅速。若因以上各种原因导致瘀血,不仅本来用以濡养脏腑的气血留而不行,且脉内瘀血更加阻碍后续气血对组织的充养,如此便形成了“由实致虚”的机制,虚实之间相互影响而使衰老愈加严重。因此在瘀血所引起衰老的治疗中,则当注重活血化瘀,同时重视补益脾肾、气血,这亦证明了“双固一通”针法配伍的合理性。

5.2 随取阿是,直捣病灶,重在祛瘀

阿是穴通常定位在局部疼痛点,可直接缓解局部症状。《灵枢·背腧》言:“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王冰在注解《素问》中言:“不求穴俞,而直取居邪之处,此类皆阿是穴也。”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灸例》中言:“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 即得便成痛处,即云阿是。”皆明确了阿是穴的“定位”以及治疗的有效性。通常认为阿是穴是通过改善局部气血阻滞的状态而发挥作用,而研究亦证明,针灸阿是穴具有调理脉道、使脉道通利的作用,并且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流速度,增加血流量[15]。由于老年人多瘀,瘀血停滞某处则疼痛明显,因此灵活选用阿是穴,具有“直捣病灶,直驱病邪”的作用,故以“一通”命名。

6 双固一通-阳虚血瘀-延缓衰老的机制阐发

《素问·至真要大论》言:“无实实,无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如此死者,医杀之耳。”即告诫后世医家临证要辨清虚实,进而施治,可保无虞。然而,正如《景岳全书·虚实》所言:“虚中复有实,实中复有虚。”北宋苏轼在《求医脉诊说》中亦言:“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疾病最初的病因或虚或实,但在其衍变过程中,或由实转虚,或由虚转实,大多发展成为虚实夹杂之证。单纯的阳虚或血瘀虽可引起衰老,但阳虚血瘀型衰老仍最为常见,进而确立了扶正祛邪的根本治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补肾活血、益气活血、温阳活血等具体疗法皆逐渐确立。“双固一通”针法亦符合扶正祛邪兼顾的理念,其“双固”针对阳虚,“一通”针对血瘀,固与通结合,从而将引起衰老的病因同时消除,阳不虚则阴阳和,瘀血清则气血畅达,脏腑阴平阳秘、气血充备,故而功能萎缩缓慢,有效延缓衰老。

7 总结

“双固一通”针法通过清除阳虚及血瘀这2个导致衰老的病因,从而起到延缓的作用,其中机理符合传统医学及现代医学的观点,在后期的临证实践中亦疗效确切。在本研究对衰老的论述中,亦有以下几点需要提及:①“双固一通”法在治疗其他疾病时尚取他穴,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取膈俞、阳陵泉,治疗膝骨关节炎取血海、鹤顶等,这些穴位对于阳虚及血瘀的状态亦有理论上的作用,故在临证之时,应当了解王华教授所言“随证取穴”的实际意义,即在选用基础穴位的前提下,适当加用有效穴位以更好地发挥疗效;②引起衰老的实邪,除瘀血外尚有痰浊这一重要因素,且痰瘀可互化,然而,在“双固一通”针法的取穴中无祛痰穴的使用,仅能单纯从脾健则湿化而痰消这一理念去理解,或许牵强,因此祛痰要穴丰隆、脾经合穴阴陵泉等皆可随证选用;③临床对于“双固一通”针法的运用宽度亦不断拓展,已经逐步向针药结合方向发展,通过补肾健脾、活血化瘀中药与针刺的联合,更好地发挥延缓衰老的作用。尤其对于引起瘀血的痰浊、寒邪等因素,单纯依靠针刺清除会延长病程,且缺乏内部的直接调节,因此内外合治法以延缓衰老,值得深一步的探究。

猜你喜欢

关元肾阳素问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肾阳不足的药膳疗法
试论多纪元简对金漥七朗《素问考》的借鉴和袭用
由“三焦气化”浅议“治下焦如权”之法
夏秋之交 灸关元壮阳气
OntheapplicationofAntConcinpre—translationofmachine
《内经》足六经理论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