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

2020-01-10黄剑明

智慧健康 2019年35期
关键词:抗凝剂游离生化

黄剑明

(江门市新会陈经纶骨科医院,广东 江门 529100)

0 引言

随着社会整体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各类医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临床医师在诊断过程中需要对多种检查及诊断内容进行分析,以其为参照为患者进行诊断及治疗[1]。血液标本检验作为临床诊断中的重要参照内容,其检验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相应的检验要求也在不断细化和严格。如血液生化检验结果中出现较大误差或者错误情况将会直接导致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出现问题,不仅会增加患者的治疗难度,延误患者病情,增加患者痛苦,还会产生严重的医疗纠纷事件,不仅不利于患者的生命健康,对于良好医患环境的建立也有非常大的影响[2]。掌握了解血液生化检验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是提升检验准确性的基础[3]。基于此,将我院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生化检验科进行生化检验的血液样本中随机抽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血液生化检验标本检验准确性的因素类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生化检验科进行生化检验的血液样本中随机抽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29例,女21例;年龄19-48岁,平均(33.4±2.1)岁;患者均无凝血功能异常情况;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参与要求以及注意事项均完全知晓,且自愿配合完成。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次血液生化检验相关研究内容以进行全面审核,并且批准实施。

1.2 方法

50例患者均在晨起空腹情况下进行采血,均自静脉血管以及末梢血管进行分别采血,样本采集完成后均分别放置不同比例抗凝剂的采血管中送至不同的温度环境下进行保存。游离血红蛋白水平检测是使用紫外光光分度法进行测定,K离子浓度检测时使用电极法进行测定。

1.3 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血液生化检验样本存放与不同温度环境下、不同抗凝剂比例下以及不同采血位置情况下检验结果,对比项目主要有游离血红蛋白水平以及K离子含量,血清总蛋白(TP)、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分别计算各因素类型下各对比项目的组内均值后进行组间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血液生化检验中患者血液的保存温度、血液收集保存时抗凝剂使用比例、血液样本的采血点位置的不同均会对生化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各项对比指标之间的差异显著,经计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随着血液生化检验在临床诊断中应用的逐渐广泛,医院各级管理及工作人员对血液生化检验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血液生化检验中的分析项目不同,血液细胞自身的特点不同,相应的取血方式、样本保存时间以及保存环境也有所不同[4]。加强对采血工作的管理对于血液生化检验准确性的提升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采血时必须使用全新的一次性注射器及采血管,不可出现重复使用情况,且各类采血器具内均需保证干燥,采血前需要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采血部位,对采血位置进行充分消毒,且需要对患者进行安抚,避免患者采血过程中情绪过于激动,影响患者血清中乳酸、游离脂肪酸以及血糖等水平[5]。血液样本采集完成后需要选择相适合的温度进行保存,本次研究显示,血液样本保存在4℃环境下血清中游离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25℃环境下,而K离子含量低于25℃环境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血液生化检验中血液样本保存环境的温度越高血清中游离血红蛋白水平越高,K离子含量越高,相应的血液的整体质量会有所下降,会对血液样本检测的准确性造成影响。研究中,采血管中抗凝剂不合理情况下血液样本的检验结果中血清中游离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合理情况,而K离子含量高于合理情况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如血液样本采集后存放样本的采血管中抗凝剂比例的不合理会导致血液样本检测结果中游离血红蛋白水平升高,K离子含量升高,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研究中采血点不同的血液样本检查结果中各项指标也有所不同,静脉血管血液样本血清检查中游离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末梢神经血管,K离子含量明显低于末梢神经血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与末梢神经血管血液样本检验结果相对比,静脉血管血液样本检查中血清中游离血红蛋白水平更低,游离血红蛋白水平以及K离子含量,血清总蛋白(TP)、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更低,血液样本的质量以及检验的准确性更高。由此分析可知,血液样本的存放温度、血液样本防止的采血管内抗凝剂的比例以及采血位置均是影响血液样本检验准确性的因素类型,临床检验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检验要求对各类因素进行严格把控。

血液标本检查准确性的控制除了要从分析方面入手之外,还需要加强对血液样本检验各个环节的管理,血液样本的采集时间多为晨起空腹状态下,该时期患者体内的环境比较稳定,对各项水平检测的准确性更高[6]。护理人员需要在前一晚告知患者隔天需要进行检查,告知患者晨起不可进食饮水,需要确保空腹采血,采血之前需要认真核对患者的检验类型,使用正确的采血管,尽可能在一次针刺中完成所有采血,避免反复采血增加患者痛苦以及心理压力[7]。采血完成之后需要叮嘱患者使用无菌棉球对采血点进行持续按压,促进采血点的止血,避免出现出血不止情况增加患者的恐慌感[8]。血液样本采集完成后需要及时送至检验科,进行检查分析,如因各类因素导致血液样本无法及时送至检验需要尽快将其存放于4℃的冰箱内进行保存,放置环境温度的变化影响血清内各离子水平的稳定[9-10]。

表1 不同因素对血液标本检查结果的影响对比()

表1 不同因素对血液标本检查结果的影响对比()

综上可知,血压生化检验分析过程中的多种因素均可能对检验准确性造成影响,临床检验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适合的分析措施,做好血液样本的抽取以及保存工作,避免各类因素的作用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影响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

猜你喜欢

抗凝剂游离生化
为什么献血过程中不可随意更改献血量?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莫须有、蜿蜒、夜游离
“抗凝剂皮下注射腹部定位卡”在预防皮下出血中的应用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陶珊珊作品
不同抗凝剂对黄鳝外周血抗凝效果的比较研究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菲律宾蛤仔血细胞抗凝剂的初步筛选
力量训练的生化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