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例胃肝样腺癌的增强CT特征分析

2020-01-08季长风施婷婷周正扬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24期
关键词:腺癌胃癌病理

季长风,刘 松,郑 重,施婷婷,周正扬,李 辉(通讯作者)

(1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医学影像科 江苏 南京 210008)(2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病理科 江苏 南京 210008)

胃肝样腺癌(hepatoid adenocarcinoma of the stomach, HAS)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胃癌。它在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上与肝细胞癌相似,具有高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 AFP)的特点,最早由Ishikum于1985年提出[1]。作为胃癌的特殊亚型,胃肝样腺癌具有侵袭性强、预后差、易发生肝脏、淋巴结转移等特点[2-4],近年来被广泛研究。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是胃癌患者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不同病理类型的胃癌被报道具有特征性的CT表现[5,6]。然而,关于胃肝样腺癌的影像学表现目前国内外却鲜有报告。本研究回顾性地分析了10例胃肝样腺癌的CT表现,旨在总结它们的影像学征象,提高放射科医生对这种特殊胃癌的认识。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地搜集了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的胃肝样腺癌13例。患者的纳入标准如下:(1)在我院行手术治疗,具有完整的临床、病理信息资料;(2)术后病理和免疫组织证实为胃肝样腺癌;(3)术前在我院行增强CT检查,且CT检查和手术时间间隔不超过2周。排除标准:(1)CT检查或手术前接受过抗肿瘤(n=1);(2)因病灶过小或胃充盈欠佳导致图像不足以进一步分析(n=2)。我们最终纳入了10例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61±10岁(39~70岁)。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CT检查前均被要求禁食4小时以上,扫描前10分钟饮温水600~1000mL充盈胃腔。采用16排或64排螺旋CT(Light Speed Pro 16, VCT, or Discovery HD 750, GE Healthcare, Milwaukee, WI, USA)进行扫描,体位均为仰卧位,扫描范围为上腹部或全腹部。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p,管电流250~350mAs,层厚5mm,层间距5mm,视野35~50cm,矩阵512×512,螺距1.375。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留置针注射碘海醇80~100mL(碘浓度350mg I/mL),注射速率3.0mL/s,对比剂注射后30s、70s和180s分别开始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的扫描。

1.3 图像分析

两名分别有5年和11年腹部影像诊断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共同分析10例胃肝样腺癌的CT平扫及增强图像,在不知晓患者其他临床病理信息的情况下讨论并达成一致。病灶的位置、形态、边缘、有无表面溃疡、有无肉眼可见坏死、增强后的强化方式和均质性等信息被观察和记录。肿瘤的强化方式大致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渐进性强化:病灶动脉期强化不明显,于静脉期达到强化程度的峰值;(2)持续性强化:病灶动脉期即达到较高的强化程度,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未见明显下降;(3)先升后降强化:病灶动脉期即达到强化程度的峰值,并于静脉期开始明显减退。

肿瘤平扫及三期增强的具体CT值被两名放射科医生分别独立测量,具体方法如下:选择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中病灶强化最明显的期相,取病灶截面最大的层面,在肿瘤强化最明显的肿瘤实性部位勾画一个类圆形的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 ROI),尽量避开明显的血管、溃疡及坏死成分,然后复制ROI到其他期相的同一层面的病灶实性成分内,最终记录两名放射科医生测量的各期相ROI内的平均CT值。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的病灶CT值分别记为CTN、CTA、CTV、CTD(单位:HU)。以CTN作为参照,计算各期相病灶增强的CT值(△A,△V,△D),并计算各期增强的斜率(CERA,CERV,CERD),计算公式如下:

2 结果

2.1 临床病理信息

10名胃肝样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信息如表1所示。在术前,有8名患者的血清AFP增高,其中3例大于1000ng/mL。所有患者均于我院行全胃或部分胃切除术,术后病理示所有患者均存在淋巴结转移,其中有3例存在肝转移,1例侵犯周围脏器,这4名患者均行姑息性手术治疗。另外,有8例病灶存在脉管癌栓,6例神经侵犯阳性。

表1 10例胃肝样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信息

2.2 CT表现

10例胃肝样腺癌的CT表现如表2所示,其中1例胃肝样腺癌的CT图像如图1所示。病灶位置以贲门和胃窦为主(各4例),只有2例在胃体。大部分的病灶表现为局限性隆起或增厚,且边界清楚(70%)。只有1例病灶没有看到明显的表面溃疡,2例病灶没有肉眼可见的坏死成分。增强后,7例病灶表现为渐进性强化,8例病灶强化不均匀。

表2 10例胃肝样腺癌患者的CT形态特征

图1 男性,39岁,贲门处胃肝样腺癌,IIB(T2,N2,cM0)。图A、B:动脉期、静脉期CT示胃壁局限性隆起(箭头),表面伴溃疡,病灶不均匀、中度强化;图C:静脉期CT示胃小弯侧及肝胃间隙多发肿大淋巴结;图D:病理切片(HE,10×20)示癌细胞体积大,胞浆偏嗜酸性,呈巢团状生长。

2.3 增强CT值

每例病灶在各CT期相的具体CT值见图2。各期相病灶增强的CT值分别为:△A=32.85±14.33HU,△V=45.15±9.20HU,△D=37.85±11.70HU;它 们 增 强的斜率分别为:CERA=0.94±0.41,CERV=1.30±0.31,CERD=1.10±0.35。

图2 10例胃肝样腺癌在病灶不同CT期相的CT值。

3 讨论

肝样腺癌是具有肝细胞形态的肝外组织腺癌,胃是其好发部位(83.9%)[7,8]。胃肝样腺癌在组织病理学上与肝细胞癌相似,肿瘤细胞大,呈多角形,胞质丰富、透明、嗜酸,癌细胞排列呈巢状或梁索样,间质富于血窦。

本研究中,胃肝样腺癌好发于中老年男性(男女比例9:1,平均年龄61±10),与既往文献报道相符[9,10]。作为一种罕见的胃癌亚型,胃肝样腺癌的恶性度较高,易发生淋巴结、肝脏转移,这可能与胃肝样腺癌对脉管的侵袭性强有关[11,12]。我们的研究中所有胃肝样癌的患者均存在淋巴结转移(100%),有3例存在肝转移(30%),均高于普通胃癌的转移比例(淋巴结12.5%,肝脏2.5%)[13,14]。

血清AFP高表达是肝样腺癌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可能是因为胃癌细胞向肝细胞方向分化,癌组织内的肝细胞区获得了产生AFP的能力。我们的研究中有80%的病例血清AFP高表达,与前人的报道基本相仿[1,2]。胃肝样腺癌血清AFP的水平也被认为是患者术后发生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预测肿瘤复发、转移的潜能[17-19]。然而,血清高表达AFP并不是肝样腺癌诊断的必备条件[2,15]。在Nagai等的研究报道中,出现过46%的肝样腺癌没有AFP升高[16]。因此,胃肝样腺癌的诊断仍有赖于病理学及免疫组化。

增强CT是诊断和评估胃肿瘤分期最常规的影像学工具。普通胃癌在CT上既可以表现为胃壁的弥漫性增厚(Borrmann III型和IV型),也可以表现为局限性肿块(Borrmann I型和II型)。在我们的收集的病例中,有70%的胃肝样腺癌表现为局限型的病灶,且除了1例病灶体积较小外,其余都可以看到表面溃疡,表明胃肝样腺癌有倾向于Borrmann II型胃癌形态的可能,与前人的研究相符[20]。

当注入对比剂后,大部分的胃肝样腺癌表现为不均匀强化,且肉眼可见坏死成分(80%),2例无明显坏死的病灶体积均较小,这样的结果与已有文献的描述相似[8,13],说明胃肝样腺癌有易发生坏死的倾向。我们的研究中有70%的病灶表现为渐进性强化的模式,且大部分强化峰值在静脉期,与Tsurumaru D等人报道的大多数进展期普通胃癌相似[21],说明胃肝样腺癌的强化方式与普通胃癌可能没有明显差别,关于这一推论,尚需纳入更多样本对两者进行进一步分析。

胃癌在增强CT上多表现为中度或明显强化[22-24],而在蔡丰等的报道中,胃肝样腺癌表现为轻度或中度强化。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还具体测量了胃肝样腺癌在各期相病灶增强的CT值和斜率,结果发现与Ma Z等人的研究相比,胃肝样腺癌在各期相的增强CT值和斜率均低于普通胃癌[25]。由此我们推测,胃肝样腺癌的强化程度要弱于普通胃癌,可能与胃肝样腺癌中肝细胞分化区的异常结构相关。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受限于胃肝样腺癌是一种罕见疾病,研究中纳入的样本量较小,且没有纳入普通胃癌进行对比;其次,作为一项初步的回顾性研究,我们纳入的病人使用了两种不同的CT设备进行检查,胃部充盈状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会对后续图像的分析产生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规范好胃癌病人的CT扫描流程,扩大样本量进行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本研究分析了10例胃肝样腺癌的增强CT表现,发现胃肝样腺癌有表现为局限溃疡型病灶的倾向,坏死成分较多,较普通胃癌的强化程度可能更弱,胃肝样腺癌强化方式的特征性尚不明确。

猜你喜欢

腺癌胃癌病理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开展临床病理“一对一”教学培养独立行医的病理医生
益肺解毒方联合顺铂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影响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HIF-1a和VEGF-A在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GSNO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作用
乳头状汗管囊腺癌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