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谈寿县出土战国“鄂君启金节”

2020-01-07朱远俊

东方收藏 2020年12期
关键词:铭文文字

朱远俊

安徽寿县出土的鄂君启金节,是战国中期楚王颁发给鄂君启的商品运输免税通行证,也是迄今我国发现最早的关税凭证和免税通关凭证。金节详细规定了车舟数量、行程期限、所经城邑和运载物品种类。鄂君启金节对于研究战国时期的封邑、节符、税收等制度和商贸、交通、军事、地理、民族、文化等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

1.惊现于世

1957年4月,寿县城东邱家花园出土四件楚国青铜器——鄂君启金节。1960年,文物工作者又从安徽蒙城县民间征得一件,合计共五件。金节分为“车节”和“舟节”,其中车节三件(其形式、铭文、内容均相同),舟节两件(其形式、铭文、内容均相同)。车节长29.5、宽7.3、厚0.7、弧宽8厘米,铭文共9列16行,计148字(重文1处、合文3处),根据其铭文内容可知其相当于现在的“陆路通行证”;舟节长31、宽7.3、厚0.7、弧宽8厘米,铭文共9列18行,计164字(重文1处、合文1处),根据其铭文内容可知其相当于现在的“水路通行证”。金节节形如竹,青铜制成,各有错金篆书铭文,现分别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安徽博物院。

“鄂君启”中的“鄂”是地名,鄂君的封地,今湖北鄂州一带,“启”是鄂君之名。节,即符节。《周礼·秋官·小人行》载“达天下之六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以金为之;道路用旌节,门关用符节,都鄙用管节,皆以竹为之。”符节是古代使者所持以作联络和验证的凭证,用竹、木、铜、玉等制成,刻上文字或绘有图案,分成两半,一半存朝廷,一半给外任官员或出征将帅。后来主要作为出入水、陆关卡的通行凭证①。郑玄《注》:“有国者,君道,欲其守而不变,故用金;道路、门关、都鄙,皆臣道,欲其有自然之节,故用竹。”也就是说普通人只能用竹节,而鄂君启用的是金节,由此不难看出,他不同于一般的商贾贩卖,而是楚国贵族阶层中一个享受一定特权的官商(红顶商人)。

鄂君启金节用青铜铸成,因其形状像劈开的竹片,中间有一节,若把五片金节拼合起来,正好围成一个圆竹筒。根据车、舟节铭文中开头都有“大司马邵(昭)阳败晋师于襄陵之岁”,与文献所记载楚怀王六年(前323),楚使上柱国昭阳将师攻魏,破之于襄陵的史实相吻合②。据此推测,金节的铸成年代是在公元前323年,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2.铸造技艺

金节铭文笔力遒健,文字清晰,布局规整,采用错金银工艺,用金丝镶嵌而成,金光夺目。“金银错”工艺是中国古代金属细工装饰技法之一,也称“错金银”。最早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在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上的装饰图案。金银错是我国青铜时代一项精细工艺,但它出现比较晚,大概是青铜工艺发展了一千年以后,即到春秋中晚期才兴盛起来的,它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所谓“錯”,汉代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只有一种解释:“错,金涂也,从金,声”,就是把金银涂画于青铜器上的意思,清代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注释说:“错,俗作涂,又作措,谓以金措其上也。”所以,广义一点说,凡是在器物上布置金银图案的就叫金银错。

古人为防奸杜伪,节上的铭文在镶嵌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错金银”再创作。金节见证了古人的聪明才智和当时最尖端的铸造工艺。

3.书法艺术

楚国原在东周时期文化比较落后,他们敬神崇巫。公元前520年,东周王朝的一次政变,使兵败的王子服率东周的旧宗族及百工携王室所有的典籍逃奔楚国,这是东周文化的一次大迁徙。中原文化渗入当地的土著文化,与巫术等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楚文化③。楚文化不同于中原文化,它极富浪漫色彩,给人一种神秘感。楚系文字端秀瘦劲、结体修长的特点被小篆所吸收,但它参差错落、灵动自由的特点又是小篆所不具有的。“鄂君启金节”即为楚系文字的代表之一。

“鄂君启金节”的铭文书写用笔不计工拙,多以露锋而为之,行笔流畅自如,迅疾而爽健,少有提按顿挫的笔法。结字虽偏长,但不像小篆那样硕长,虽是官方文字,又不像小篆那样整齐划一、矩镬森严。透过它的结字,可以看到偏旁部首间的参差、错落、揖让、呼应等。节中仍然保留着只有在两周金文中才有的极富装饰性的“肥笔”,小篆中已看不到它的踪迹,这也是楚文字与两周金文之间的关系所在。由于“鄂君启金节”为竹节状,这样自然地把整个章法分为两部分,但文字并没有因“竹节”中断而另起一行,而是继续“书写”。这种章法在几千年以后的今天仍被人们有意效仿,只不过是文字的排列不同罢了。节中文字的行与行之间有阴刻直线,看上去就像一片片竹简并列在一起,使整个章法动中求静④。此节字距大于行距,横有列,竖有行,文字错金分布在铜节之上,犹如漆黑夜空的点点星辰,耀眼而夺目。

4.铭文信息

4.1商品免征数额和免税时效的规定。舟节铭文云:“屯三舟为一舿,五十舿,岁一返”,“舿”于省吾谓即“舸”之古文。《辞海》释:“舸,大船。”《方言》第九:“南楚江湘,凡大船者谓之舸”,一舸的运载量约在一千斛。斛,量器名,即容量单位。古代以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石(音“担”),也为一斛。他的一个商队为五十舸或五十辆车,而一合的重量相当于今天的四两左右。由此推算,仅一舸即一艘商船的载重量就高达四万斤,五十舸的载重量就是上千吨⑤。同理,车节中也有“车五十乘”的规定,即一枚车节的有效免征额为五十辆车的货运量,这是相当可观的。

车节、舟节都有“岁一返”的规定,“返”,又训“还”,训“复”。表明鄂君启在一个税务年度结束之后,需交还金节,经审核无违反此节之规定事项,再经由楚王批准,重新开始执行新一轮的免税限额。⑥这就保证了金节得以连年生效,与我国现行的工商税务年检制度相似。

4.2商品免税的特权限制。金节对于违禁物品运输的规定是相当严格而明确的。车节铭文云:“毋载金、革、龟、箭”,即金、革、龟、箭等制造兵器、甲胄等军事装备原材料是禁止贩运的,尤其不能运到与楚国交战的诸侯国。舟节云:“如载马牛羊以出内(入)关,则政(征)于大府,毋政(征)于关”,指明贩运的马牛羊等牲畜是由大府征税而不在关口征税。可见当时税收制度的缜密和严格。

4.3金节使用有效范围的界定。鄂君启金节铭文对商队运营的路线作了详细的规定:舟节铭文记有“就,就涢阳,就彭泽,就枞阳,就爰陵,就洮阳,就郴,就木关,就郢”,所至城邑十一处之多;车节有“就阳丘,就方城,就象禾,就柳棼,就繁阳,就高丘,就下蔡,就居巢,就郢”,到达九处城邑。就,到达也⑦。 可以看出持有金节的商队,只有按照金节所规定的水、陆两条路线行进,才能获得免征税收。

由车节、舟节铭文同时可见楚怀王对封君特权的严格限制。根据《韩非子·和氏篇》,自楚悼王时起用吴起之法“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三世”指的是父、子、孙三代。如不算父代则只能传两代,故《韩非子·喻老篇》又言“楚邦之法禄巨再世而收地”,据此可知,鄂君启与楚怀王的关系只能是父子、叔侄或兄弟。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先生认为鄂君启是楚怀王的亲属贵族⑧。尽管像鄂君启这样的楚国王储至亲,在经商所使用的车、船数量、运输路线、外出时间和免税物资范围都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同时还严格禁止贩运军用物资,不准随随便便狐假虎威向地方伸手索要财物及食宿安排等。探究其因,限制封君的特权是王室为了维护王权,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规范社会秩序,防止由特权而导致内乱的发生,保障国家的安全。

“鄂君启金节”的出土,为研究古文字学、历史地理学和先秦史学提供了重要的文字史料,是研究先秦文化、商贸、交通、税收、符节制度以及楚国的封君制度难得的实物资料。它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美学价值和文物价值,不愧为国之重宝、稀世之珍。

(作者工作单位:安徽寿县博物馆)

参考文献:

①②⑧陆和清,鄂君启金节浅论,华章,2010年第35期;

③④夏长先,寿县书法史略,静云阁,2012年2月;

⑤陈得时,江淮楚文化,安徽文艺出版社,2017年7月(112);

⑥陈伟,江汉论坛,1989年第3期 (53);

⑦董平均、李银,经济与管理,2009年2月,第2期。

猜你喜欢

铭文文字
《文心雕龙》与《文选》铭文研究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会说话的书
会说话的书
梦中的文字
西周时期文字浅说
新见所谓“鱼匕”铭文再考
和县馆藏铜镜赏析
读中山王铭文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