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时连动结构的时间关系表达

2020-01-07许有胜

关键词:词组层面动作

许有胜

(中国石油大学 外国语学院,北京 102249)

一、前言

(一) 关于连动结构的分类问题

以时间关系为标准对连动结构来进行分类,可分为同时关系连动结构、异时关系连动结构和泛时关系连动结构。异时关系指两个动词性结构表示的动作可以分出时间先后,如:

保镖的老关跳下来开了车门。①本文所选例句如无特殊说明,均选自茅盾先生的《子夜》。

(二) 本文考察时间问题的角度

一般认为时间表达可以从三个侧面去考察,即陈平(1988)提出的时间的三元结构:时相(phase)、时制(tense)和时态(aspect)。②参见陈平(1988)。关于汉语中是否有时制的存在,还有着很大的争议。③如戴耀晶(1990)所说“我们认为现代汉语里没有时范畴,但有体范畴”。这里所说的“时”指陈平所说的“时制”,“体”指陈平所说的“时态”。持同样态度的还有王力(1943)、高名凯(1957)。但对汉语中存在着时相和时态范畴是可以肯定的。杨素英(2000)根据Smith的说法,提出了动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视角动貌(viewpoint aspect),就是传统中所说的对情状的语法化的表达方式,汉语中的动貌符号有“在、了、过”等,相当于陈平(1988)所说的“时态”。另一种是情状动貌(situation type),指的是情状内部的时间结构,也即陈平所说的“时相”④对于视角动貌和情状动貌的理解,我们可以借助smith的一个形象比喻:视角动貌犹如照相机,而情状动貌则犹如拍照对象。相机可将焦距推近以拍摄拍照对象的一个部分,也可将焦距拉开来将拍照对象的全部摄入镜头。参见杨素英(2000),第82页。。本文就是从动貌的这两个方面来考察异时关系连动结构中动词的时间特征,受陈平(1988)、郭锐(1993)、杨素英(2000)和Smith(1997)的研究的启发,我们把动貌分解到三个层面来考察:动词自身的时间结构、词组层面的情状类型,这两个层面可以决定一个句子的情状类型(时相);我们观察的第三个层面是说话人的观察视角,即视角动貌(时态)。

(三) 对各种不同层面时间类型的判定依据

1. 动词自身的时间特征

郭锐(1993)认为动词的过程结构是由动词表示的动作或状态的起点、终点和续段三要素构成。根据这三个要素有无以及强弱,采用了六个标准,把动词的过程结构划分为无限结构、前限结构、双限结构、后限结构和点结构五大类共十个小类。并认为整个系统是以动作为中心向两级(状态和变化)过渡的连续统一。本文考察连动结构中前后两个动词的时间特征基本采用这五种大的类型。

2. 词组层面的情状

Vendler不区分情状类型和动词类型,但后来很多语言学家发现,情状类型不仅取决于动词本身的时间结构,还取决于动词与其它什么样的成分连接。Dowty曾举例说明了这种动貌的合成性质,如“走”从动词的时间结构上说,是个双限结构的动词,但和不同的成分组合,情状类型也就不相同,如:“走一会儿”是活动情状;而“他走到学校”是达成情状。我们综合了Smith(1997)和杨素英(2000)的观点,认为:一个动词短语的情状类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动词本身具有的内在时间特征,是外界时间流上表现的基础。如一个瞬间结果动词“死”,由于其内在的时间特性,就不可以用“死”来组合成一个结束情状的动词词组,如我们不能说“死十分钟”。动词的内在时间特性是动词词组的情状类型的基础。二是动词词组层面。它们能实现动词的时间结构,表现为不同的情状类型。可以利用一些合成规则来达到词组层面上的情状类型,如:

活动词 + 时量词 = 完成情状词组

跑 十分钟 跑十分钟

[+动态][-时限] [+时限] [+动态][+时限]:结束情状

对不同的情状类型我们采用Smith(1997)分类方法。

3. 观察视角层面

Smith(1997)在 Vendler(1967)、Comrie(1976)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体貌的理论:双部理论(Two-component theory)。Smith认为语法手段标记出来的视点体(viewpoint aspect)可以分为完整体(perfective viewpoint)、未完整体(imperfective viewpoint)和中性体(neutral viewpoint)。句子的时间意义可以由情状体和视点体两个方面共同合成。①主要是时间特征的合成,与视角没有关系。如“打乒乓球”的情状属于“活动”,具有[+动态]、[+持续]、[-终点]的特点,而完整体标记“了”具有[+起点]、+终点]的时间特性,所以“打了乒乓球”合成后就具有了[+动态]、[-持续]、[+终点]的特点。同样,因为未完整体“着”具有[+持续]的时间特性,所以“打着乒乓球”合成后具有[+动态]、[-持续]、[-终点]的特点。

完整体主要包括词尾“了”(实现体)、动词重叠(短时体)、“一V”(瞬时体)。未完整体主要包括“在、正在”(进行体)、“着”(持续体)、“起来”(起始体)、“下去、下来”(延续体)。

最后句子时间意义可以看成是经过两次合成得到的,图示如下:

这种词组层面上的情状类型

本文考察动词本身,动词词组和 观察视角三者如何配合使用,达到不同类型的连动结构中动词性结构需要表示的时间关系的要求。我们考察表示异时关系连动结构,研究对象是表示纯时间先后关系的连动结构③有些动词,如“附耳说”中的“附耳”,由于有文言色彩,并不能用加“了、着、过、在”等检测词测试,我们根据它在句子中的意义,还是把它判定为双限结构的动词。这里所说的终点,不是说这些动词本身可以表示终点,如“打”如果没有其它句法成分同现,可以一直“打”下去。这里指这些动作可以有潜在的终结点,可以加上具体的时间词或其它成分来突现这个终结点,如“打了一个字”,“打字打了十分钟”。这是和前面说的无限结构(是、等于)前限结构(认识、知道)的根本不同。所以才有在词组层次上的情状合成的必要。,共167个例句。

二、异时连动结构中动词的时间关系

(一) 异时关系连动结构中的两个动词时间关系的特点

一是VP1表示的动作先于VP2表示的动作完成。二是第一个动作的结束点与第二个动作的开始点间隔很短,不可能是很长的时间,尤其是纯时间先后关系的连动结构。因为在语义关联上这类连动结构主要靠时间关系达到互相依存,虽然它们之间没有一个确切的时间差值,但在人的心理上,这种时间差别一般都是最小值。

因为事件发生的先后关系,顺承关系连动结构的两个动词一般可以进入“VP1之后,VP2”的格式。如:

2 他放下电报看着荪甫的脸,只说了四个字。

→ 放下电报之后看着荪甫的脸。

异时关系连动结构的两个动词性结构之间这种时间特点就要求了VP1必须带有[+终点]的时间特征。

(二) 动词的时间特征

1. V1的时间特征

我们对167个异时关系连动结构的V1进行了考察,出现的动词为80个。参考了郭锐的汉语动词过程结构类型表,得到的数据如下:

无限结构 前限结构 双限结构 后限结构 点结构

0 0 63 3 14

无限结构不具有潜在的终结点,所以没有办法出现在V1的位置上。同时前限结构有起点、无终点,续段很弱。在“无终点”方面和无限动词类似,也不具有潜在的终结点,同样不能出现在V1的位置上。

在双限结构的动词中,并没有Vc1和Vc2类动词,因为 Vc1-Vc5中,也存在着一个渐变的过程:续段性逐渐增强(动作性增强),终点逐渐增强。我们发现顺承关系连动结构的V1倾向于动作性强、终点明显的动词①这里所说的终点,不是说这些动词本身可以表示终点,如“打”如果没有其它句法成分同现,可以一直“打”下去。这里指这些动作可以有潜在的终结点,可以加上具体的时间词或其它成分来突现这个终结点,如“打了一个字”,“打字打了十分钟”。这是和前面说的无限结构(是、等于)前限结构(认识、知道)的根本不同。所以才有在词组层次上的情状合成的必要。,如:拍、拖、推、抓、转、拔、闯、凑、打、带、关、调查、分析等。郭锐(1993)指出:“整个系统实际上是以动作(Vc4)为中心,向两级(状态和变化)过渡的连续统”。在顺承关系的连动结构中Vc4、Vc5类动词在V1位置上出现最多,63个双限结构中共有21个Vc4类动词、39个Vc5类动词,这两类动词都有很明显的终点特征。如:

3 看见四小姐笑,范博文也笑了,他在杜新箨的肩头拍一下说。

4 火柴商恐惧万分,请为调查答复。

“拍”属于Vc4类动词,这类动词动作性强,“终点”也很明确,“拍”的动作随时都可以停下来。“调查”属于V c5类动词,同样属于强动作性和终点明显的动词,“调查”可能要经历一个长时间的过程,“调查”活动必然隐含一个结束的时点。②根据郭锐的解释,Vc4和Vc5之间的区别在于:Vc4动作的同质性要高于Vc5。

后限结构动词带有变化意义,强调终点的变化,如我们例句中的“突破、加入、对准”等,动作性下降,但其终点明显,也可以进入V1的位置。在我们调查的例句中出现四例:

5 这么骂着,又对准周公馆的大门上吐了一口唾沫。

6 他慌慌张张捞起那枝搁在床沿上的手枪,就对准那年青妇人开了一响。

点结构动词,特点在于瞬间性和变化性,是一种瞬间的突变。我们认为这个瞬间的动作也是一种终结,不过它的起点和终点重合,中间没有续段。这样的动词在顺承关系连动结构的V1位置上出现了14例。如:

7 一定是姨太太醒来在那里唤人了!

上述三类动词的共同特点,就是动词都有后限,即这类动词表示的动作必须有潜在的终结点。

2. V2的时间特征

167个例句中V2位置上共出现72个动词。它们时间特征类型如下:

无限结构 前限结构 双限结构 后限结构 点结构

0 0 69 0 3

异时关系连动结构的V2强调动作承接于V1表示的动作之后,所以V2表达的动作应该具有[+起点]的特点。无起点的无限结构、前限结构和后限结构动词不会出现在V2的位置上。与V1比较,V2的另外一个特点是点结构动词比例下降,只有三个动词,“回来、出去、进去”。

8 末后就开了房门出去。[13]

9 吴荪甫送客回来。[4]

10 到了锅炉房旁边堆废料的一间空房前,就推门进去。[14]

异时关系连动结构的动词一般都表示由在时间线轴上相继发生的动作,V1和V2一般都具有报道事件发展的功能,报道事件发展的一般都是强动作动词,但是动作性强双限动词所占比例V2要略高于V1。

三、异时关系连动结构词汇层面上的情状合成

(一) VP1的情状合成

异时连动结构V1在动词层面上都是有潜在终结点的动词,不等于在现实时间流中可以直接表示终结,有些动词必须与其它成分组合,才可以合成符合VP1要求的情状类型,合成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1)动词+表有定的NP

11 李玉亭再到了马路上时,伸脖子松一口气,就往东走。

12 她露出她的白牙齿干笑。

例(11)中“她的白牙齿”是有定的名词,动作施及了明确的对象,随着对这个对象动作的完成,整个动作也就呈现出了终结,在时间线轴上占据了一个有界的时段。“脖子”是一个光杆名词,没有限定成分,但通过上文的连接,我们不难理解这里的“脖子”是指“李玉亭的脖子”,所以是有定的。

Smith提出了一些描述在词组层面上合成的程式。根据她所提出的程式,我们可以用下面的程式来解释上面的例句:

伸 (李玉亭的)脖子

V[-终结] NP[+限定] = VP[+终结]

(2)动词+名/动量词

13 张素素说着就拉了四小姐起来,催着四小姐洗一个脸快动身。

14 而居然“天从人愿”,吴芝生转换方向,叹一口气问道。

15 他又蓦地把脸色一沉,故意拍一下桌子喝道。

和加上限定性名词词组的功能一样,把不具有自然终结特征的动词加上名量词,使之呈现一个自然终结点。“洗”和“拍”①“洗”是持续动作动词,“拍”是瞬间可反复动词,两个动词本身都没有自然终结点。都是活动情状的动词,本身没有自然终结点,数量词起到了限制动作时间长度的的作用,形成自然终结点。这种作用我们在例(13)中显现得尤其明显。“一个”既不能与“洗”关联,也不能与“脸”关联,但是“一个”并不能缺少,否则句子也不成立。

“一个”起的作用就是使整个动作有界化,形成自然终结点,和后一个动词形成先后关系:“洗一个脸动身”。

合成方式为:

叹 一口(气)

V[-终结] NQ[+限定] =VP[+终结]

通过加“动量词”达到合成“自然终结点”效果的动词一般都是可瞬间反复动词,即动作可以反复出现,形成自然终结点。和动量词组合,从数量上限制了动作的无限反复。而表示动量的数词一般都是“一”,形成“瞬间终结”的情状。其合成如下:

拍 一下

V[+瞬间][+反复] VQ[+一次限定] =VP[+瞬间终结]

(3)动作动词+表结果/表完成/表方向/表接触词,形成有结果实现类型的词组,这样的例子最多。如:

16 冯云卿挪开脚步转一个身,几茎月牙须簌簌地抖动。

17屠维岳抬起头来回答,把身体更挺直些。

18 吴荪甫慌忙问,很注意地站起来,走到杜竹斋跟前立住了。

这一类动词都是动作性比较强的词,但不具有[+终结]的特点,这一类合成和上面几组都不相同,不是利用动作的时间性来达到“终结”,而是利用“结果的实现”来达到“自然终结点”,我们所列举的几类词语,如结果、完成、方向、接触,其实都是一种广义上的“结果的实现”。这里所说的结果主要包括一些结果性形容词,如“累、满、好、住、疯”等;完成主要包括“完、了(liao3)”等;方向主要是一些趋向补语,如“上去、下来、起、下”等;接触主要指“到、在”等一些介词,后面加上接触的处所。这种合成在异时关系连动结构的VP1中最多,167个例句中的VP1有93个这样的例子,这样合成的词组情状类型是“达成”情状。①“达成”相当于陈平说的复变,一般是由一个动作同指示该动作结果的行为或状态结合而成。其合成方式如下:

走 到杜竹斋跟前

V[-终结] PP[+结果] =VP[+终结]

其它几种合成方式可以类推。

(4)可能因为我们选择的语料的关系,有的词组层面的合成情况没有出现,如通过非终结动词和时量补语的合成,达到自然终结点的实现,如我们在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搜索的例句:

19 我们参观几分钟走后,他还一个人继续站在那里不断的重复宣讲着。

这种成方式主要是利用时限对无终结动词作出限制,可以描述为:

参观 几分钟

V[-终结] [+时限] =VP[+终结]

经过合成以后,异时关系连动结构的VP1的情状类型数据如下:

状态 活动 结束 达成 一次性

0 40 18 85 24

其中的合成情状的词组表示的动作仍然没有自然终结点。

(二) VP2的情状合成

在词组层面上,VP2也有通过词组层面的合成,改变单个动词的时间特征。但与VP1比较而言,数量大量减少,下面分别举例如下:

(1)动词+有定的 NP

在这部分连动结构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动词是“说、问、骂道、喊道、回答”等言说动词,共49次,这些动词所带的言说的内容是有定的,所以在情状上变成有终结点,即这些言说内容说完时就是动作的自然终结点。如:

20 他转了口气说:“看来你的性子很刚强?”

其它相关合成方式与VP1的情状合成相似。

(2)动词+动/名量词

21 姨太太扁起嘴唇哼了一声。

(3)动作动词+表结果/表完成/表方向/表接触词

22 忽然这位军装男子放下了汽水杯子站起来。

23刘玉英说着,就开了门跳出去。

(4)动词+结果补语

24 然后猛的(把手杖)倒转来在地板上戳得怪响。

“动词+结果补语”的合成方式是VP1的合成中没有出现的。和VP1的情状类型比较,在词汇层面上面,已经很少有[+终结点]的要求了,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动作动词+表结果/表完成/表方向/表接触词”结构的大量减少,我们只能找到例(22)、(23)两例,大多数VP2都保持着活动或结束情状。

经过词组层面的合成以后,VP2词组层面的情状类型数目如下:

状态 活动 结束 达成 一次性

12 61 60 23 11

和VP1比较,VP2可以是状态情状类型,如:

25 现在又要他立即再上什么汽油船去受震荡。

26 我介绍尚仲礼加入荪甫他们的益中信托公司做总经理。

同时因为VP2对[+终结点]的要求不高,所以,这一部分的活动情状也要比VP1高得多。

四、视角体层面的合成

(一) VP1的视角体

通过词汇层面的合成以后,我们按照Smith的情状分类,对异时关系的连动结构的VP1进行了考察,167个句子中,具有[+终结点]的有134个(完成、达成、一次性情状都具有[+终结点]的特征)。如果不强调说话人的观察视角的话,完成、达成、一次性都可以直接构成VP1,听话人可以自然地认为VP2是在VP1的终结点后发生,而不需要其它任何语法标记来标明,这样的句子也是符合时间临摹原则的。如:

27 范博文把吴芝生拉开一步,皱起眉头冷冷地说。

28 看见四小姐笑,范博文也笑了,他在杜新箨的肩头拍一下说。

异时关系连动结构中,VP1最大的特征就是必须有个终结点,然后进行第二个动作。状态情状没有自然终结点,它的最大特征是静态的性质,也很难从阶段体的方式进行切分。如表示短时体的重叠,表示延续的“下去”等都很难与状态匹配。如:

* 当作当作

* 当做下去

* 明白明白

* 明白下去

但对于活动类型的V1,如果要作为异时关系连动结构的第一个动词性成分,则需要视角体标记的帮助。因为活动情状只有潜在的终结点,在外部时间流中表现不出自然终结点。这就需要通过调整说话人的视角,把这个“活动事件”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完整体)。“完整体”从外部观察情况,不去区分情状的内在结构。①情状类型是由动词性词组自身时间特点决定的,而视角体是说明说话人的关注角度。两者可以有相同的效果,但是是两种不同的途径。一个是词组本身,一个是外部观察视角。这样,可以通过把不具有终结点的“活动”情状放在“完整体”的观察视角中,作为一个整体,自然形成了[+终结点]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种合成方式:

(1)短时体:重叠②重叠作为一种观察视角,带有说话人的主观性,对同样一个事件,有的人可能认为它是短时的,就会使用“重叠”的方式,有的人可能会认为它时间并不短,而不采用这种方式。

对于活动情状,可以通过凸现其阶段体,对情状活动进行分解,取其一部分,以示这一阶段过后做另外一个动作,而不是整个事件之后从事另一活动。通常使用的办法有:通过重叠实现“短时终结”。表示短时体的重叠方式,是把一个把活动情状的动词性成分通过短时完成的视角观察出来的,自然含有[+终结]的语义特征,可以把活动情状的动词性重叠形式作为顺承关系的连动结构的第一个成分。

异时关系连动结构的VP1中有44个是活动情状的,通过重叠方式实现[+终结点]的有14例,如:

29 便在沸闹声中抖抖衣服走了。

30 他不耐烦地摇摇身体站了起来,就想结束了这毫无意味的交涉。

在这里动词性结构“摇身体”从情状上说,是一个活动情状,没有内在的终结点,所以重叠作为一种视角体的方式,可以把活动情状变成有终结点的短时体,形成一种情状体与视角体的合成。同样,如果把这个体标记变成“着”,那么整个连动结构就会变成表示伴随状况的连动结构。可见这种通过观察视角体标记的合成在构成连动结构的时间类型上是起着很大的作用的。

目前就我们观察到的这种重叠,主要包括:“VV”“V了V”“V了一V”几种情况。

其合成方式如下:

摇身体:(情状体:[+动态 ]、[+持续 ]、 [-终点 ])

重叠: (完整体:[+短时 ]、[+起点 ]、 [+终点 ])

摇摇身体: [+动态]、[+短时持续]、[+终点]

(2)完成体:了③也有人称为“实现体”,我们认为这些名称都带有内省的性质,不影响我们这里对问题的说明。

VP1是活动情状的44个例子中,有19例后面带了体标记“了”。④统计时候,有的重叠形式与“了”同现,如:“她就自己捺住性子,温柔地挽住了冯眉卿的手,笑了笑说道:......”,我们是分别计算的。

31 我可以交卸,卷了铺盖滚。

32 大家就关了车接应。

“卷铺、关车”都是活动类型的情状,没有内在的自然终结点,可以把“卷铺”和“关车”的活动一直进行下去,加上实现体标记“了”后,整个观察试角就对准了事件整体,就把这个活动形成了一个实际终结点。

其合成方式如下:

卷铺: (情状体:[+动态 ]、[+持续 ]、[-终点 ])

了 (完整体:[+起点]、[+终点])

卷了铺 ([+动态 ]、[+持续 ]、[+终点 ])

(3)瞬时完成体:一

此外,还有一个准视角体标记“一”,①关于“一”的这种体的特性,可以参看陈光(2003)、陈前瑞(2006)。表示“瞬间完成”,也是说话人从整个事件外部来观察的,尽管人们心目中这个动作是很短暂的,作为一种体的手段,也可以使活动情状的动词性结构成为一个整体性事件,出现在VP1的位置上。我们没有在《子夜》中发现这样的例子,但从北大语料库中以“一听”和“笑”同现进行检索,得到这样的连动结构5个,“一听”和“急”同现的有25个。如:

33 我一听笑了,说这有什么敢不敢的,明天中午就去你家吃饭!

34 王德爷爷一听急了,跺着脚说。

如果把前面表示“瞬时实现”的“一”去掉的话,这样的句子就不成立了。

可见,“一”也有通过观察视角使得活动情状的动词性词组进入异时关系连动结构VP1的功能。

(二) VP2的视角体

VP2因为没有时间终结点的限制,所以没有VP1如果要是出现视角体(也可以不出现),必须是完整体的限制,和VP2的情状一样,在视角体上也呈现出了多样性。167个例句中,出现了视角体的有24句,包含了各种不同的视角体。

“了” 重叠 “一” “在” “着” “起来”

11 1 2 2 7 1

各举一例如下:

35 雷参谋看见吴荪甫有事,就先告辞走了。

36 吴荪甫狞起了眼睛看看唐云山。

37 吴荪甫陡的起了疑心,快步跑到那窗前,出其不意地拉开窗一望,却看见两张怒脸。

38 似乎个个人都板起了得意的脸孔在威胁她。

39 吴荪甫笑了一笑挥着手。

40 然而刚踱了一步,他又站住了沉吟起来。

五、小结

异时关系连动结构在时间关系上,VP1先于VP2发生,两者可以紧接着发生,也可以有些距离,但在心理上必须是很小的。这种时间关系使得对VP1要求比较严格,必须有[+终结]的特征,通过三个层面来实现这一目标:一是在动词层面上要选择有潜在终结点的动词(即有后限动词),这是基础。其[+终结]的实现可以是在词汇层级的情状上,主要通过宾语有定,后加动量、名量词以及加结果补语。对于通过词汇层面的情状合成后,仍然是没有自然终结点的活动情状,则通过视角体与情状类型时间特征上的合成,如实现体标记“了”,短时体重叠形式以及瞬时完成体标记“一”等作为补充。而VP2在时间的要求相对松散一些,可以是有[+终结点],也可以[-终结点]。所以无论是在动词的时间特征上,还是VP2的情状类型和视角体方面都要比VP1要丰富得多。

猜你喜欢

词组层面动作
基于选项层面的认知诊断非参数方法*
动作描写要具体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
副词和副词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