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位一体”构建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2020-01-06郑银芳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四位一体实训大学生

郑银芳

“四位一体”构建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郑银芳

(湖南科技学院 创新创业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创新创业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突破口,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对助推创新创业教学改革,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从教育教学体系、实践实训体系、扶持服务体系和激励保障体系的构建四个方面,探讨“四位一体”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

创新创业;实践实训;扶持服务;激励保障

一 完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

创新创业教学体系是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的基础。首先,要构建一个层次分明、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2016年湖南科技学院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课程平台作为全校三大课程平台之一着力打造,围绕以下四个层次建设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第一是公共必修课,面向所有学生开设创新创业通识课,如从2013年起开设了《创业基础》,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第二是专业必修课,充分挖掘专业课程和通识课中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开设与专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拓展课程,面向具有一定专业基础和创新创业常识的高年级学生开设,推动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教学的融合,如《创意写作》等。第三是创新创业选修课,面向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设专业化、行业化、个性化创新创业课程,如《电子商务创业实务》等。第四是在线课程,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创新创业翻转课堂。2017年起,学校购买了创新创业就业在线课程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结合,为学生随时随地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

其次是加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将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的培养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培养总体规划,切实改进和加强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培养工作。构建“全员化、系统化、职业化”和“政府、学校、企业”三位一体的教师培养体系,以职业化为目标,对所有教师进行创新创业基本知识培训;拓宽创新创业教师培养渠道,加强与政府、企业合作,充分挖掘政府、企业资源,邀请政府、企业有关专家(企业家)来校指导讲学,分期分批选派教师到政府、企业挂职锻炼。增加专职教师数量,规范创新创业教师选聘条件,优先选聘有多个企业经历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选聘一定数量的企业管理人员担任学校就业创业兼职教师,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结构。

再次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根据新的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融合相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新制订和修订的专业人才评价标准,进一步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要求,使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成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全面修订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切实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1]教学内容的选择,一方面要展示学科前沿的趋势,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要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的灵感。同时要改革考试内容和评价方式。注意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提交创业计划书,路演一个创业项目,成立并运营一个公司,参与一个创新创业比赛等都可以作为课程考核的选择[2]。

二 丰富创新创业实践实训体系

一是本着把“企业搬进校园”的理念,构建了先天特质沙盘、企业经营管理沙盘等三个创新创业实训课程体系。把真实的企业环境引进课堂,以真实案例为载体,全方位、全过程再现企业运行和管理过程,学生上课即上班。实训课上学生被分成若干个团队,每个团队由若干个学生组成,每个学生将担任总经理、营销总监、生产总监、财务总监等不同角色。通过直观的企业沙盘,让学生在其中进行身临其境地岗前实习,模拟企业实际运行状况,让学生在游戏般的训练中体验完整的企业经营过程,感受企业发展的历程,从而训练学生从事经营管理所需的综合执行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二是充分整合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建设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实践基地、众创空间、创客工场等,构建立体式创新创业实践实训平台,发挥空间组织化示范作用,为大学生提供免费生产经营场所。同时与政府、企业、行业合作,建设若干校外创业见习基地、顶岗实习基地、创业示范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见习、实习、培训、咨询等方面服务。三是实施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指导大学生广泛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训练。组织开展大学生课外科研和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核心,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带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的全面发展,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四是经常性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沙龙、创业案例分享会、创业典型宣讲等活动,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五是通过成立创新创业学生社团,扩宽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渠道。

三 构建创新创业扶持服务体系

为了为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营造大学生创业良好氛围,助推大学生创新创业从梦想走向实践,学校构建了从项目论证、场地支持、资金扶持、管理咨询等一站式扶持服务体系。学校将原学生活动中心整栋楼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场所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免费给创业团队提供办公场所。组建了由学者、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金融投资专家等组成的创业导师团,定期给创业团队提供法律咨询、人员培训、市场营销、投资融资、运营管路等方面的咨询和指导。提供创业秘书服务,在基地内的创业企业,每3家企业配一名创业秘书,专职打理创业项目的企业注册、人员招聘、日常管理、工资发放等行政事项。建立“创新创业基金三级支撑体系”,一级为创新创业梦想起航基金,创新创业学生经过申请、答辩,获得立项后,由学校免费提供启动资金,鼓励学生迈出创新创业第一步。二级为创新创业助力基金,获得立项的创新创业项目经过一段时间(一般为一年),运行良好、发展有潜力,即可申请由学校无偿提供的助力基金,旨在进一步激励创新创业方面有成效的学生“市场试水”。三级为校友创新创业基金助,采取“资助——扶持——成功——回报——再资助”的循环方式,打造一个具有造血机能的可持续发展的资助型公益基金,旨在助推有发展前景且已注册企业的创业项目进一步成长壮大。建立资本市场与项目之间良性互动机制,向优秀的创业企业提供资本运作专项服务,为企业量身定做资本运作方案,帮助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四 构建激励保障体系

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从机构、场地、人员、资金和政策各方面发力,初步构建了一个新型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一是组织保障。学校积极响应和落实国家政策,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校长牵头,各教学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双创”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学校二级机构“创新创业学院”,与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合署办公,设有编制10人。各学院成立了以学院院长为组长的创新创业就业领导小组。学生组织中增设了创新创业部,成立校、院两级创新创业促进会等社团组织,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机构网络。二是经费保障。学校从预算经费、各级政府支持、校友资助以及与企业共建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推进创新创业学院的建设。三是场地保障,创新创业大楼共3层约4000平方米。第一层是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培育区,设有创新创业成果展区、大学创客工场和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基地。第二层是创新创业实训实践区,建有创新创业实训室、众创空间、师生共创室、SYB培训室。第三层是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区以及办公服务区。三个空间紧密围绕开放资源、协作空间、教学实践、合作社群等要素将高校、企业、政府与创业者紧密联结,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使创业教育和社会经济之间产生良性循环。除了创新创业大楼外,另有分布于各二级学院的专业创新训练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实验实训中心等场地。四是政策激励。出台了《创新创业学分积累及转换管理办法》《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法》《大学生创新创业奖学金评选与管理办法》《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管理办法》等鼓励师生创新创业的相关文件[3]。

[1]山西省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Z].晋政办发[2016]129号.

[2]郑银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6).

[3]张宝强.论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应把握的的四个维度[J].河南教育(高教版),2019(5).

G646

A

1673-2219(2020)06-0092-02

2020-03-01

郑银芳(1967-),女,湖南宁远人,湖南科技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兼创新创业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创新创业、教学管理。

(责任编校:张京华)

猜你喜欢

四位一体实训大学生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推进“四位一体”土地制度改革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