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实践探索

2020-01-03朱晓华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0年11期
关键词:批判性乌鸦思维能力

朱晓华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中学语文新课标提出的语文核心要素之一,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落实“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就成了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笔者以为,要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就必须在语文教学具体的环节入手,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开始,逐渐解放学生的思维,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民主的教学环境中,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所谓批判性思维就是通过一定的评价标准对人的思维过程进行评估,进而促进思维的方法和过程得以改进优化,它是一种反思性思维,是一种思维的技能,也是一种思维倾向。在中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实现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深入思考、努力实践尝试。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前提和基础

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曾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新课标要求中,明确提出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中,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是保障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激励学生大胆质疑,唤醒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努力探索,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质,就是学生与教师、与学习内容、与同学的对话交流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就是要在平等交流中,通过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的自我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与思维水平。

例如,在白居易《琵琶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从中找出自己不能理解或存在着疑问的地方,有学生发现,诗歌开篇的一句“浔阳江头夜送客”就有些不同寻常,作者白居易为什么要在夜晚时分送别友人。就此问题,教师让学生展开讨论,探寻文本潜在的情感内蕴。该句中的“夜”虽然点明了送客的时间,但对其背后的原因,作品中却没有清楚的交代,而一般读者在阅读时,也往往会忽略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让学生在这些细微之处、容易疏忽之处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挖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让学生形成思考质疑的习惯。学生在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广泛的讨论之后,大家形成了以下几种结论:一是作者白居易作为朝廷官员,一再被贬,情绪低落,羞于见人,所以要在夜晚人少的时候出现在送客的江头;二是可能由于白天公务繁忙,抽不出时间,只好连夜送别友人;三是因白居易被贬,担心亲友受到牵连,因而主动远离他们,只有最为知心的朋友,自己才趁着夜色的笼罩冒险相送。从诗歌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情绪及氛围,学生可以领略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综合学生的阅读探究,这里的“夜”,既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又渲染了氛围,同时还烘托了人物凄凉感伤的心境。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不仅仅体现在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同时也是在知识和方法上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教师也要以平等中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不同意见,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中体现其思维的个性化特征。

二、发散思维、多元解读,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关键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文学文本的多元解读已然成为许多教师的共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阅读中重视自己的直接阅读体验,对文学文本作出个性化的理解,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坚持的原则。

例如,在阅读鲁迅的小说《药》时,学生发现在小说的结尾,乌鸦并没有按夏四奶奶的意愿,飞上夏瑜的坟头,而是向远处的天空飞去。关于这个问题,教材里面作了解释:一是为了渲染阴冷的氛围,小说结尾写到的枯草、秃树与乌鸦一起构成了一个萧索诡异的坟场环境,表现了民众与革命者之间的隔膜,增强了作品的悲剧色彩。二是用乌鸦象征反动势力,乌鸦的飞去,象征着反动黑暗势力的最后消亡。就此问题,笔者在执教的过程中,交给学生进行讨论。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对这个细节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理解,有学生认为,乌鸦的形象具有反迷信反封建的意義。也有学生认为,乌鸦象征着革命者的战斗姿态。还有学生认为,乌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孝”文化的象征,如《说文解字》中解释:“乌,孝鸟也。谓其反哺也”,因此在小说中是借乌鸦表现革命舍弃孝道而选择革命大义的行为,乌鸦在飞去时的那一声“哑——”的大叫,正是革命者为打破黑暗和麻木的现实环境的反抗行为。从这些答案中,我们可以看见,学生的思维是十分活跃的,只要我们打破思维的定势,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思维视野就会被打开,对问题就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就能得到有效培养。

三、积极质疑、大胆探索,训练思维的深刻性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核心

批判性思维就是要跳出思维的误区,打破思维的局限,对固有的问题答案进入进一步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使学生颠覆固有的认知,使自己的思维更加的开阔严谨。

例如,在阅读《失街亭》一课时,为了给后面的教学作铺垫,教师往往会强调街亭重要的军事价值,但课文并没有涉及到相关内容,这样学生对街亭在诸葛亮北伐过程中的重要性就存在着疑问,而在《三国演义》原著中,前面曾介绍过街亭的重要性,司马懿在进攻街亭之前,曾经说过:“亮若知吾断其街亭要路,绝其粮道,则陇西一境不能安宁,必然连夜奔回汉中去也”。经过学生的反复阅读,学生终于真正理解了街亭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为什么在马谡失去街亭之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充分理由。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从一些司空见惯的认知中,从我们一些习惯性的固定答案中,突破出来,延伸开去,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从教材的标准答案中发现存在的问题,或者对标准答案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质疑,以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探索精神,训练思维的深刻性,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总而言之,语文新课标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出更高的新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大胆质疑,通过各种方法为学生提供多维思维的机会,发展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作者通联:湖北竹山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批判性乌鸦思维能力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小乌鸦
乌鸦喝水后传
乌鸦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