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九华红菜薹

2020-01-03李利兰谭洁莹胡桂秋彭坚

长江蔬菜 2019年22期
关键词:九华菜薹湘潭市

李利兰 谭洁莹 胡桂秋 彭坚

九华红菜薹薹茎肥壮,纤维细,食用口感香甜脆嫩,菜汁鲜浓爽口,具独特清香味,粗纤维少,可白灼、水煮或清炒,也可脱水加工。其菜薹整齐度高,商品外观好,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为推进九华红菜薹产业的发展,打造区域农业产业公共品牌,湘潭市人民政府于2016年起将九华红菜薹纳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计划,根据 《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告》(2017年2620号),九华红菜薹被批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1 地理标志产品名称

九华红菜薹。

2 保护范围

湘潭市所辖响水乡、鹤岭镇、姜畲镇、射埠镇、杨嘉桥镇、易俗河镇、银田镇、韶山乡共计8个乡镇222个行政村。

3 九华红菜薹的历史渊源

九华红菜薹是湘潭蔬菜地方良种,原名湘潭红菜。据史记载,清朝中期,康熙皇帝下江南私访,发现湘潭昭山土地黄色带砂,是耕种蔬菜的极好土地,即召见农业大臣高氏,派其化作商人来湘潭巡访,在与当地百姓彭老船夫交谈后,指令湖北都督派人将红菜种子及栽培要领送至昭山九华彭老船夫家。经过九华人数百年的种植、改进,湘潭发展为全国有名的红菜薹出产地。湘潭栽培蔬菜历史悠久,清朝乾隆丙子年(1756年)的《湘潭县志·物产》记载中,“蔬菜之属即有 ‘油菜’”等,即湘潭方言中的红菜薹。《湘潭市志》(1986-2005 年)第三册和 《湘潭县志》(1988-2006年)第二十篇均有记载,九华红菜薹为湘潭市地方良种。1985年,市政府拨款建立蔬菜基地,每年在九华乡、和平乡种植红菜薹1 000~1 333 hm2,年种植面积最高曾达到5 333 hm2左右。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九华红菜薹在长株潭、广东深圳等地都设立了专门的销售网点,并销往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台地区。

4 九华红菜薹产品特点

4.1 品质特征

九华红菜薹植株生长旺盛,开展度大;根系浅,须根发达;平均株高50~55 cm;叶片全缘,卵圆形,光亮无毛,叶柄细长,和叶脉均为深紫红色;菜薹粗壮,紫红色,光亮有少量蜡粉,叶表面平滑,呈尖三角形,淡紫色;侧薹发生多,熟性早,采收期长,产量高,一致性好;薹茎肥嫩、匀称无鼠尾,单薹质量约30 g,其纤维细,香甜脆嫩,菜汁鲜浓爽口,具独特清香味,可白灼、水煮或清炒,也可脱水加工;菜薹整齐度高,商品外观好。

4.2 营养价值

九华红菜薹营养价值较高,每100 g鲜样含蛋白质≥3.0 g,膳食纤维≥2.0 g,磷≥50 mg,锌≥0.45 mg,钙≥60 mg,铁≥0.50 mg,维生素C≥70 mg,维生素E≥0.10 mg。

5 九华红菜薹产地环境

5.1 地形地貌

湘潭市地处湘中丘陵盆地北部,地貌以岗平为主,九华红菜薹的种植区大多分布在沿江河地带,地势较为平坦。耕地成土主要是第四纪红色黏壤,板页岩风化物及河流等冲积物,土地比较肥沃,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能力强,土质发育比较完全,pH值为6.5~7.5,独特的地理土壤环境特别适宜九华红菜薹的生长。

5.2 水文情况

湘潭市属湘江水系,境内湘江、涟水横贯东西,涓水由南向北,水库塘坝星罗棋布,加之韶山灌渠和水府庙水库等水利灌溉系统,为全市的农业耕作灌溉提供了充足水源条件。水源上游环境优越,无工矿区,重金属不超标,水质优良且富含微量元素,这些都是九华红菜薹口感香甜脆嫩的自然因素。

5.3 气候条件

湘潭市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7.4℃,≥10℃的年活动积温为5 517℃,年无霜期长 ,平 均为 274 d,年均降雨量1 200~1 450 mm,年均日照时数约1 703.2 h,绝大多数蔬菜均能在此气候条件下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有利于九华红菜薹的种植与生产。

6 地理标志产品生产发展及销售情况

九华素来有种红菜薹的历史,当地的砂壤土特别适合红菜薹生长,生产的九华红菜薹因颜色佳、味道好占据了湘潭、长沙的各大蔬菜市场。多年来,九华红菜薹种植面积一直在333 hm2左右。2000年以来,湘潭九华联户蔬菜合作协会成立,加快了湘潭红菜薹产业的发展,种植面积667 hm2以上,且产品远销广州、深圳、珠海、上海等地,九华红菜薹成为重要的外销蔬菜品种之一。

2003年下半年,湘潭经济开发区成功注册“湘九红”品牌商标,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开发建设了1 333 hm2无公害蔬菜基地,基地和产品得到了国家农业部的认证和认定。为了开辟新的地域,推动湘潭红菜薹的发展,确保“湘九红”品牌延伸与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经开区引导湘九红合作社在响水乡狮山、响水等6个村建设“湘九红”红菜薹种植与加工基地,基地建设总投资1 600万元,建成后,每年可提供10 000 t新鲜红菜薹、优质稻谷1 600 t,提供就业岗位500个以上,直接带动农民创收3 632万元以上,可增收1 400万元。

按照湘潭市“十三五”发展规划,全市全面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其中蔬菜要发展为百亿产业,而九华红菜薹的生产、加工是蔬菜产业发展重点。湘潭将强化证后监管,扩大生产规模,不断提升品质,制定培育品牌计划,创新成就产业,实现九华红菜薹从小菜园走向大基地,小菜篮走向大市场,小生产走向大产业的变革,为新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实施九华红菜薹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带动战略,将有助于发挥区域优势,进一步丰富发展县域经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壮大农业企业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2017年九华红菜薹在保护区内的8个乡镇的总生产面积为2 940 hm2,总产量52 920 t。

表1 九华红菜薹的茬口安排(生产计划)

7 栽培要点

7.1 播种育苗

①苗床准备 苗床必须选在排灌方便的地块,要求土壤肥沃疏松且为鲜土。翻耕晒土至白板状态,整土成苗床,苗床宽1.5 m左右,土深20 cm。

②播种时间 见表1。

③播种 播种前用代森锌拌种消毒。每667 m2大田用种量为50 g,撒播均匀。需要注意的是,早熟红菜薹苗床需用遮阳膜覆盖,距苗床高60 cm。

④苗床管理 注意肥水管理,每隔3~4 d施一次有机肥水,每天早、晚各浇一次水,直到种子出苗,期间保持床土湿润。苗期注意防治纹枯病、白叶病、猝倒病、根肿病等。

⑤壮苗标准 九华红菜薹的壮苗质量常以初生根5条以上、初生根长7 cm以上、茎粗1 cm以上、健康展开的叶片7片以上、中心芽健壮、全株没有病虫害、无机械损伤为准。

7.2 定植

①大田准备 选定的新鲜土壤一般不用石灰消毒。重茬土壤必须在翻耕晒白后,整地时667 m2用生石灰100 kg消毒,并在整地前均匀撒施基肥,按菜地宽1.4 m、沟宽0.3 m的标准开沟作畦。

②定植时期 九华红菜薹露地栽培一般于8月中旬至10月中旬定植。

③定植密度 一般667 m23 000~4 000株,每畦栽4行,株行距为 30 cm×(40~50)cm。

7.3 田间管理

①中耕除杂(草) 移栽后7 d至抽薹前为生长中耕期,应及时拔除杂草。

②肥水管理 移栽后,保持土壤湿润直至成活,雨季及时清沟排渍,干旱季节及时浇水,若采用畦间浸灌的方式,则水不能漫过畦面,即灌即排。

施足有机肥作基肥,则不需再追肥。若基肥不足,则在移栽后,需及时追肥3~4次,追施腐熟人畜粪、沼液等有机肥以及复合肥,促苗早生快发,确保产量和品质。

7.4 病虫害防治

以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使用绿色防控技术,达到生产安全、优质九华红菜薹的目的。

病害主要为根肿病、软腐病、霜霉病、菌核病、病毒病、根结线虫病等。虫害主要为菜青虫、蚜虫、斜纹夜蛾等。

①农业防治 坚持合理轮作,水旱轮作,注意田园清洁,深耕烤土,减少越冬病、虫源。整地要深沟高畦,每667 m2施用生石灰100 kg进行土壤消毒。

②物理防治 通过人工捕杀、诱杀(黄板、蓝板、杀虫灯、糖醋液等)、防虫网隔离等防治害虫。

③生物防治 充分利用天敌防治九华红菜薹病虫害。如利用赤眼蜂防治斜纹叶蛾等鳞翅目害虫,利用草蛉捕食蚜虫、叶螨和鳞翅目害虫卵及初孵出的幼虫等。

④化学防治 农药使用应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农药使用准则的规定。

7.5 采收

根据市场情况和红菜薹的生长情况选择采收的最佳时机。

①感官要求 洁净,无萎蔫、腐烂、异味、病虫害等;菜薹花蕾未开,薹茎粗壮、无空心;菜薹紫红色,薹生叶小。

②采收时间 菜薹的高度以及花蕾的状态决定采收时间。一般以菜薹长至25~35 cm,花蕾将开时为采收适期。适时采收主薹,促进侧薹早发。注意主薹采收时应在菜薹基部基叶处采割 (保留基叶6叶),不留桩以利基部腋芽抽发侧薹,在基部留1~2叶芽。刀割采用斜切法,切口要稍斜且表面平整。

③留种收种 红菜薹留种,选定优良种株,一般在冬至(12月22~23日)时期最佳。

④罢园 罢园后应做好田园清洁整理工作。

7.6 田间档案

九华红菜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农事操作,应逐项如实记载,及时检查实际效果、记载方法,便于全市统一管理。

猜你喜欢

九华菜薹湘潭市
家乡的蕻菜薹
一次难忘的投票
脱水油菜薹加工技术简介
湘潭市:感悟百年党史,践行初心使命
假如你没有吃过菜薹
做大自然的“翻译官”
——浅谈写生的意义
十年“磨”一剑——记湖南省“百优工匠”、湘潭市“莲城工匠”周钟二三事
小小展台
春来菜薹鲜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